Re: [討論] 你終究要封城的,為何不現在就封
※ 引述《yftsai (aa)》之銘言:
: 本人是柯粉
: 但是看了林韋地醫師的觀點
: 發現就連柯P,對疫情都過度樂觀了
: 最悲觀的侯友宜對疫情的判斷反而是最接近真實
: 現況是,雙北醫療量能已經滿載,啟動北病南送
: 任何一個新確診病人都可能是壓垮駱駝的最後一根稻草
: 三級警戒已實施兩個禮拜
: 但雙北確診數雖沒有指數型上升,卻每日幾百例穩定增加
: 柯文哲也承認
: 目前就兩個方法
: 疫苗或封城
: 疫苗是最終解決辦法
: 但是在醫療量能已經滿載的狀況
: 已經是緩不濟急
: 只能先給醫護基本保護力
: 但若確診人數繼續上升,醫療量能撐得到一個禮拜嗎?
: 最快的解決方式
: 就是四級警戒,嚴格封城
: 即使是現在封城可能都已經慢了
: 確診趨緩和醫療崩潰哪個先發生已經沒有把握
: 如果繼續三級警戒措施
: 確診趨緩會延長,醫療崩潰會提前,一周內就會發生
: 柯文哲雖然知道醫療已經到臨界值
: 但是可能是對於台灣醫療和防疫過度自信
: 讓他覺得靠三級警戒+自主性封城能夠度過難關
: 然而,晚封城不如早封城
: 越晚封城,確診越多,死亡越高,封城時間拉長,對經濟影響越大
: 想要救經濟,反而應該更早進入四級
: 何況,台灣確診人次早已達到升四級的標準
: 如果今天是台大加護病房柯醫師來做決策
: 會不會和如今的柯市長不同呢?
以下轉自前台大感染科醫師林氏璧幾天前的文
先上一張圖讓大家看說日本、澳洲、紐西蘭
跟我們的防疫指數(封城的程度?)
https://i.imgur.com/WZlwvJg.jpg
搭配正文看:
https://www.facebook.com/133251754149/posts/10158149403114150/?d=n
從日本 紐西蘭 澳洲的防疫指數預估台灣的疫情走向
清零是我們的目標嗎?
1.這張圖是出自Our World in Data,有很多新冠數據的大資料庫,其中整理了這一年多來世界各國的防疫指數(Stringency index),這主要是量化政府的種種防疫作為,包括了停課,停班,活動人數限制,大眾運輸減班,邊境管制,國內旅遊,待在家,疫苗施打,檢驗量能,接觸者追蹤等等,量化成一個數字。從而看出防疫的成效。我挑了台灣,日本,紐西蘭還有澳洲來和大家分析。
2.台灣的第三級警戒目前被評為74分。這樣夠嗎?有必要昇級嗎?多半的國家病毒進了社區就回不去了,就此落地生根。我們從過去一年的防疫優等生,新冠進了社區還能回到幾近清零的澳洲和紐西蘭來看吧。
3.紐西蘭可說長痛不如短痛,去年3月底單日146人後一下子拉到96.3分,一個月把疫情控制下來,之後就維持在22分,維持著接近清零的生活。
4.澳洲的話主要有兩波,一波高點537人一波721人,冬天那波7月2日開始拉高到68~75分左右維持了近三個月,才把疫情壓下來。
5.日本大家應該比較熟悉,緊急事態宣言沒有強制力,所以這一年來的評分大概是落在不到50分,因此這一年的日本就是效果有限,但造成民眾防疫疲勞,防疫久了要經濟的呼聲就出來,陷入防疫和經濟的拉扯。
6.我個人覺得應該要先搞清楚目標。如果我們還心存著有一絲如同紐澳近乎清零的希望,我認為長痛不如短痛可能是比較好的方式。一次拉到最高,就那一個月,可能還有一拚的機會。畢竟這是我們第一次進入社區大規模感染。但如果拉得不夠高,效果差強人意,那我們大概就會進入如同日本或其他多數國家的循環。
7.這個指標應該無法帶入民眾對於口罩的覆蓋率,是否都乖乖待在家等等。所以我希望台灣的朋友們,六月中之前我們盡量努力,政府的政策就算是被評74分的強度,我們自己做到90分吧。盡量不出門,宅在家。我們這一陣子的努力真的只有74分嗎?這樣夠不夠?5月28日之後的確診人數是否有下降是重要的參考。
8.有個但書,紐澳的人口密度當然比台灣低很多,且去年流行的是原始武漢病毒株還有後來的D614G,不是現在傳染力1.5倍的英國變種病毒。以上給大家參考。
--
台灣很難真的落實
爆發後沒疫苗要靠封城的作法,大概就是最初的武漢了...
怎麼可能跟武漢一樣
大概會跟日本一樣半吊子吧 決策者沒人敢扛封城壓力
現在台灣的措施>日本的緊急事態 日本已經這樣來來回回
搞了一年多了 台灣頂多只要再三個月 我是覺得還好
身為一個東京都民的感想
三個月是說疫苗的話,那只是到貨而已 還沒打XD
都有疫苗問世了 何必搞這種硬封城的自傷招式
日本也差不多啊 今天看到區公布的消息 一般民眾至少要
七月中以後才能預約打疫苗
台灣現在已經比日本嚴重了
沒有好嗎
6/15開始寄發接種券 6/28~7/05 慢性病患 介護工作者
60~~64歲老人預約 其他人預約時程還待公布
台灣絕對沒有日本嚴重....
重症人口比已經比日本高了
日本緊急事態都來三次了
日本又延長緊急事態宣言惹啦
日本政府鬼扯幾次不是重點 重點是醫療資源壓力
前幾週東京大阪破千時 病床使用率都是破100%的
他們長期的醫療壓力絕對比我們重拉
台灣現在的醫療壓力比日本大 而且還在不斷上升
台灣絕對不要變日本鬼打牆啊 真的會瘋掉
雙北病床率也破百了 所以在北病南送 但台灣太小高雄台中
日本已經完全是在一個重症不一定有病房 輕症自宅療養
也拉起來就沒地方送了
的狀態了 台灣哪裡比較嚴重?
比這個沒意思啦
結論是兩邊醫護都很重阿
你比贏了疫苗又不會先來
不過日本醫護打完了
台灣重症還有床住大概是台灣醫護比較拼吧
台灣壓力大也是因為我們是用高規格處理 日本已經麻痺了
當社區感染長期化時 醫療處置勢必調整
台灣要參照日本 , 紐西蘭澳洲人口密度差太多
參照日本就是放水流阿 跟病毒共存 我阿嬤都知道
如果你說封城清零不能參照紐澳的話 那可能要看中國了
日本選擇跟病毒共存,台灣也可以,但就是賭不會大爆
炸
爆了不是共存,是被反殺
日本比台灣嚴重很多...
這網站把台灣列為國家 真舒服xdd
台灣管得比日本嚴啦
沒人敢抗封城壓力+1 疫苗是未來的解答而不是現在的
扛
這種理性討論的觀點 我想知道在八卦板的推文會是什麼風向
4
我認為下星期雙北是否有「停班」這個動作會是關鍵 這是在目前半封城情況下一個進入「準封城」的前置動作 既然雙北已經有進行封城兵推了表示已經有最壞打算 我們可以看到在中央政府一連串誤判形勢造成疫情爆發後 主導停課、禁室內用食、出門戴口罩等都由地方展開自救3
先說結論,不到每日破千例破百死, 台灣大概就不會選擇封城。因為目前 的疫情幾乎集中在雙北,不擴散到全 島,中南部會反抗封城。但只封雙北 甚至比全島一起封還更困難,雙北可爆
首Po本人是柯粉 但是看了林韋地醫師的觀點 發現就連柯P,對疫情都過度樂觀了 最悲觀的侯友宜對疫情的判斷反而是最接近真實 現況是,雙北醫療量能已經滿載,啟動北病南送2
封城、清零 主要是疫苗遙遙無期,看不到盡頭 現在疫苗N款都出來,建議台灣封城的人是阿搭媽恐故利 現在清零沒有意義,時間上也是要拖一兩個月,然後呢? 然後大家最終還是要靠疫苗解決長期問題,在有疫苗的情況封城清零絕對是脫褲子放屁。 所以標題是33
這邊完全是推論 1.柯應該是有意願4級的 基於醫療背景對醫療現狀的了解程度 柯不太可能知道醫療人員已經快掛了 那為啥不早點進入?X
今天晚上討論滿多的 給大家一個影片分享 我覺得有點意思 不是一代ㄧ代啦3
普通封城根本沒屁用, 或許你可以學武漢那樣關兩個月 ,敢隨便出門就用棍子伺候, 鄰居確診了就直接拿木條鐵釘把他 家封死。X
因為他是醫生對於醫生而言單純把人關在家裡是違反專業知識的東西 它們的看法是所謂的封城或是隔離僅限於病患,將生病的人隔離進行 醫療減少傳播 : 2.中央先前還沒有準備好 : 中央地方內部討論這個可能性是肯定有的 但中央前陣子別說封城4
會死撐在那邊 是因為大家心裡對台灣民眾的防疫還是抱著希望 台灣會像之前一樣挺下來 但問題在於 1. 這次病毒株不一樣 是否過去方法還能湊效1
這個在災害上是兩條路 只是中華民國政府都只限定一條路,民眾自救 實際上是政府應該配給一定程度的物資,讓你在一段時間內餓不死 想吃好的自己掏錢,讓民眾有銜接的時間,運氣好還沒掏錢事情就 落幕了
30
[討論] 賴總統被推爆了!20
[舊聞] 黃國昌助理咆嘯官員10分鐘 驚動整樓層19
[討論] 總統為國家隊應援 小草震怒?18
[討論] 廣東潮州因消防檢查致商店集體關門5
[黑特] 再多幾個公務員自殺 王義川就可以當院長12
[黑特] 塔綠班一直在吹建中畢業是想笑死誰?X
[討論] 民進黨變得越來越像中共..沒人憤怒?7
[討論] 洪申翰當勞動部長錯在哪呢??X
[討論] 為什麼要堅持台灣隊?9
[討論] 笑洪高中畢?阿北台大醫科啦 XD7
[轉錄] 台灣民眾黨FB信賴值夠高 就能上位當部長7
[討論] 為何恭喜王義川上任也要被砲轟?6
[討論] 民進黨支持者是愛國還是愛黨?9
[討論] 許銘春被針對和高市長選舉有關嗎?爆
[轉錄] 雇主協會fb:抗議洪申翰接任勞動部長5
[討論] 林飛帆吃案退選VS 洪申翰輕縱升官?24
[討論] 我覺得藍白會蠢到拿高中學歷來打洪申翰9
[討論] 真的要翻頁了...棒球保底亞軍!7
[討論] 青鳥恭喜川哥是喪事喜辦嗎!?3
[討論] 所以洗了那麼多天,包庇在哪?11
[轉錄] 洪申翰fb-克服難關往前走8
[討論] 不要洪 那還能選誰?12
[討論] 馬英九484帶賽啊台灣棒球明明很強阿7
[討論] 林淑芬算不算消費霸凌案?19
[轉錄] 美國在台協會 AIT1X
[討論] 中日大戰民進黨支持者還會喊台灣隊嗎13
[討論] 王義川遞補上立委 他做到這事我請100份雞6
[討論] 小草一堆狗屎大學畢業跟人戰學歷7
Re: [黑特] 洪申翰認為最重要的是全面杜絕打假卡7
Re: [轉錄] 美國在台協會 A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