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好雷] 孤味:是情不是恩、是緣不是報

看板movie標題[好雷] 孤味:是情不是恩、是緣不是報作者
zamkao
()
時間推噓47 推:49 噓:2 →:18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孤味》:恩情不分的親情最苦甜、緣報難解的愛情最酸澀

春節,看了電影《孤味》,有些想說的。
無關於解讀這部電影,而是想談談這部電影喚起我的記憶,這些記憶跟文化有關,跟家有關,跟男人和女人有關。
曾經有那麼一個時代,人們在恩與情,緣和報之間糾結。解開這個糾結,才能解開人心在愛恨情仇當中的枷鎖。

§你說的恩情,到底是「恩」,還是「情」?
恩和情是兩樣東西,但對某些人而言,兩者混淆在一起。
恩更強調一個人的虧欠,但情強調的人一個人對另一個人發自內心的情意。
換言之,恩很容易和外在的倫理教條綑綁,而不是一個人發自內心,對另外一個人的情意。
過去,中國的人倫關係,強調恩,而不是情。恩情恩情,情在恩面前,只能當作恩的附庸。
因為從古至今,儒家文化彷彿注射在人的基因當中,在一個人意識到他自己之前,他已吮吸家庭與社會所提供的儒家營養。

社會學家費孝通在《鄉土中國》中對中國社會的人際網絡,提出「差序格局」的描述。
簡單來說,中國社會講求人際之間的親疏遠近,所以才會有「有關係,就沒關係」的社會現象。有些人遇到問題,欠債了、惹麻煩了,第一件事不是找公正第三方,而是找關係。差序格局的社會,人與人之間的關係(人倫)都是不平等的。就像費孝通所說:「倫重在分別,在《禮記》系統裡所講的十倫,鬼神、君臣、父子、貴賤、親疏、爵賞、夫婦、政事、長幼、上下,都是指差等。」
既然有差等,不同角色之間就有不同要遵守的關係分際。這個關係分際,隨著我們在一個社會裡成長、生活,會自然的成為我們意識結構的一部分。
費孝通認為,中國強調的是「等差之愛」,相較西方的平等主義,費孝通說:「在我們中國傳統思想裡是沒有這一套的,因為我們有的是自我主義,一切價值是以『己』為中心的主義。」
這裡說的自我主義,並非以自我為優先,而是以自我為關係的中心,講求親疏遠近。這個自我是被關係重壓之下的我,而不是凡事考慮自己的我。對於關係近的人,他們的請求,這個我很難拒絕,比如被迫要出錢給弟弟買房的姊姊,或是要給領導送紅包的下屬。

在你意識到「我為什麼過年要回家?」之前,你已經接受了過年要回家,過年要幹這幹那的種種習俗、規約和價值觀。
房價、物價、教育經費等等,確實讓許多年輕人對於結婚生子望而生畏,但除了這些經濟上的壓力,差序格局中的上位者,往往用「恩情」來綁架下位者的意志。
有些人不結婚、不生孩子、不照父母的意思選擇工作,在他們父母眼裡,那就是不孝,就是大逆不道。這種壓力比起經濟壓力,可能有過之而無不及。
有時,因為無法滿足父母而產生的自責,消解一個人追求自我的樂趣。
在青少年的咨詢中,我看過幾次這樣的現象。來談者基本放棄學習,因為學習對他們來說太苦了。可是苦的不是過程,而是父母給他們的目標。
有的孩子確實不大懂得如何學習,但當他盡力從30分考到50分,卻發現原來在他考到90分之前,在他父母眼裡都屬於「不夠好」的孩子。所以經過幾次努力,孩子放棄了。
因為每每當他們有了進步,也得不到父母的鼓勵,只有一貫的指責,或者有些父母還會譏諷著說:「你看吧!我就知道你應該照我當初說的那樣讀書,你早點照我說的讀不就好了嗎?」

孔子說的「推己及人」,「君君、臣臣、父父、子子」就是自我主義的體現。一個人「要做好他的角色所應該做的」,然後再去要求別人。
從現代家庭治療的角度,我們會發現這其實挺可笑的。難道只有父母要求孩子的份,孩子沒有要求父母的權力嗎?
但有些人卻秉持著這種自我主義,在親子關係中因為愚孝而自責,在親密關係中因為兼顧不了「在外像個淑女,在家像個蕩婦」的父權角色而自卑。

談到這裡,可能有人會反駁,中國歷史上有許多知名的「好朋友」,難道這不是一種平等主義的體現嗎?
這裡我們可以參考《三國演義》、《水滸傳》等書,裡面那些結交朋友的英雄豪傑,他們結交朋友的下一件事幹啥?幹的就是大家一起當「拜把兄弟」。
連《梁祝》裡,在梁山泊知道祝英台是女兒身之前,他們也因為同學之間感情好,也要當拜把兄弟。
電影《投名狀》更是把這種朋友變成兄長的關係寫得淋漓盡致,三個拜把裡面的三弟把二嫂殺了,因為二嫂跟大哥有染,二嫂觸犯了他們兄弟三人的誓言。
兄弟,就有兄長該幹的,弟弟該幹的,不同的道德責任和分工。
回到今天,有些人交朋友也是一聲聲的「哥」、「弟」、「姊」、「妹」這樣的稱呼。
這是中國的人際格局特殊之處,強調人與人之間的情感不可能是絕對平等的,人有私心,人與人的關係是從內而外、從深到淺,層層遞減。這個觀點合乎人性,更能和現實處境相結合。
差序格局的文化埋藏在我們的意識之中,代代相傳。然而,這種差序格局的觀念隨著中西文化的交會與衝突,逐漸的隨世代有了改變。
這種改變使我們跳脫親疏遠近的視野,更能清晰的去看待一個個「人」,而不是一個個關係中的「稱謂」。

電影中,林秀英象徵的時代,差序格局的意識深深烙印在她的心中。年輕的時候,老公多次出軌、逃家,林秀英還是一次次接納老公回家。即使老公明白要跟她離婚,她依舊說:「做夫妻就是一輩子的事。」
聽到老公晚年女友談到他死前十幾年,每年都有回台南拜媽祖,林秀英想的也是怎麼老公沒回「家」。
對於某些年輕世代,林秀英的付出可能是匪夷所思的一件事,為什麼要這樣接受一個不斷傷害自己的男人。
從平等主義的角度,年輕人看到的是「一個男人傷害一個女人」,但在舊社會,那是「一位先生傷害他的妻子」。
「偉大妻子」的幽靈,在電影中不時出現,最讓我印象深刻的是林秀英來到二女兒家中,和三個女兒面質的橋段。
林秀英要大女兒為她多年來做牛做馬說聲「謝謝」,大女兒說「謝謝」,但話鋒一轉,接著請媽媽不要把女兒們當成爸,要她們代替拋家棄女的爸爸跟她說抱歉。
前面二女兒也提到,媽媽給人的壓力很大,每當媽媽好心要幫忙。事情就不再是幫忙那麼簡單,媽媽會付出一切,這時候受到幫助的人如果做得不好,就好像做錯事一樣。
當父母以英雄自居,孩子們就成了只能仰望英雄的凡人。當愛只能讓人仰望,雙方都無法輕鬆,雙方都在上下而非平等的關係中各自奔波。

等差社會,人與人的關係都在倫理道德之下,在考慮個人之前,倫理道德優先被考慮。
除了個人的愛,在當時社會賦予人的價值體系,夫妻關係並不是平等的,夫唱婦隨、嫁雞隨雞的觀點仍是主流,想要跟主流價值對抗,那並不是容易的一件事。
李海燕(史丹佛大學漢語與比較文學系教授)的著作《心靈革命》(Revolution of theHeart)對中國人的愛情觀做了系譜學的研究,當中有一段談到比起私人情愛,在某個歷史階段,更強調關係中的英雄主義。
「貞節牌坊」就是這個英雄主義的產物,獎勵一個從父、從夫、從子的女性,獎勵她的付出,獎勵她的犧牲,就好像這是一個失去丈夫的女人最好的,也應該去實踐的選擇。
林秀英多年來信奉著扭曲的英雄主義,她認為自己在「妻子」和「女兒」這兩個角色裡,都徹底失敗了。先生成天外遇,自己是「失敗的」妻子;自己又因為偷父親的印章,氣死了父親。
最終她能夠實現的人倫角色,至少在她能理解的層面,就剩下「母親」。所以她緊緊抓住這個舞台,窮盡一切去付出。
林秀英多年沒有離婚,她等的如果只是一聲抱歉,可能她早就放下了。但她內心對於「一位好妻子」的道德教條始終綑綁著她,這是她的侷限性,但不是她的錯。因為每個時代都有其倫理道德的侷限性,站在後見之明的角度加以批判,未免過份輕鬆了。
所以去指責林秀英愚蠢,我想未免脫離了當時的時代背景。誰知道在那種社會價值觀體系下長大的我們,能否活出不一樣的人生。
最後林秀英何以能走出來?
我想關鍵在於,她和先生的最後情人蔡美林會面。

§你口中的是「報」,還是「緣」?
林秀英和蔡美林,她們是陳伯昌的原配和最後的情人。
林秀英在電影裡,屢屢談到「報」,蔡美林談的則是「緣」。
這兩個概念非常不同,卻經常被搞混。
所謂的報,一般民眾的觀念來自民間佛教(非佛學)的因果報應觀,所謂「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后世果,今生做者是。」
我記得多年前我爺爺中風臥病在床,當時曾經請過一位看護,家裡人看看護很辛苦,所以不時會給看護買點東西慰問。
結果有次看護說:「不辛苦,我這是在消業障。」這句話把我兩位姑姑氣得夠嗆。
就這位看護的民間佛教觀,她等於是在受苦,但她通過受苦來消除作惡得來的業。換句話說,我爺爺成了她眼中修行的煉獄。
報應觀和等差格局的人倫觀,可以說是一拍即合。
當等差格局強調「什麼角色就該幹什麼」,但當你反思:「為什麼我是在下位的角色,你是在上的角色?」
報應觀趕緊補充:「那是因為你之前壞事做多了,所以你現在在下位。只要你好好幹好下位者該幹的,可能這輩子(或下輩子),你也能在上位。」
兩者很好的讓一個人接受他的宿命,接受被既有的道德歸約擺佈。
可是「緣」不同於報,報的起點是「結果」:你做壞事,所以結果是你要受苦。
「緣」強調的是「開始」,《清平山堂話本‧董永遇仙傳》有段話「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

陳伯昌逃離台南老家,在台北遇到蔡美林,兩人在一起十幾年,最後是她給陳伯昌送的終。
蔡美林對林秀英說,這都是緣。確實蔡美林碰到陳伯昌,兩人的見面有緣,但後面怎麼相處,那是另外一回事。
所以當林秀英對蔡美林表示抱歉,因為她多年來不願意跟陳伯昌離婚,導致蔡美林沒有名分。
但蔡美林回應,如果不是林秀英和陳伯昌種種糾葛,她也不會遇到陳伯昌。
蔡美林總是強調「相遇之初」,而林秀英則總是談「受苦之果」。兩種不同信仰的人生觀,帶來兩種不同的人生選擇。
強調緣,或許可以讓一個人更加珍惜相遇,而不是糾結在結果。這和伴侶諮商的道理很像,伴侶諮商中,諮商師經常會請面談的夫妻回溯早先戀愛的過往,回憶當初為什麼在一起,以及曾經對對方的欣賞、喜歡、愛等感受。
回溯不見得能挽回感情,這也不是諮商的目的,但至少通過這場回溯,可以做為雙方認清當前關係是否還能走下去的參考。如果雙方發現真的是回不去了,那麼分開也不是一件壞事。
很多人分不開或分得很糟糕,就在於他們對過往沒有充分的認識,所以他們活在他們自己架構的回憶和角色裡。
就像拒絕跟林秀英大女兒離婚的先生,他沉浸在自己「浪女拯救者」的幻想裡。

蔡美林的出現,可能幫助林秀英認清了緣和報的差異。她回頭去看開始,慢慢理解過程和結果中,有很多事情並不是她的錯,不是她哪裡不好,所以老公才跑掉。
她當初愛的陳伯昌,那一段美好的回憶確實存在過,這是緣。但陳伯昌的渣,對她和家人造成的傷害,並不是她的報應。她盡力了。
當一個人看重緣,恐怕才能肯定自己的盡力,走出「一切都是我的錯」,把結果都往身上攬的自責,並用報應來合理化自己的自責。

§三個女兒:每個人都是個體
電影中,三個女兒偏向爸爸的立場,讓她們和母親的關係一度緊張。
尤其是小女兒,在林秀英眼中簡直吃裡扒外。這個角色也受到觀眾比較多的抨擊,認為她不孝順。
對此,我想先談談美劇《絕命毒師》。

《絕命毒師》講述的是:男主原本是個平庸的中學老師,因為罹患癌症,於是他為了家庭鋌而走險,用他的化學知識幹起製毒行當。沒想到越做越火,中間因為各種原因,逐漸黑化,從數學老師變成毒梟、殺人兇手。
中間好多次,面對同夥、家人和自己,他的說法都是「我這麼多做都是為了這個家」。
但到了最後一季尾聲,當他要去救徒弟的時候,他跟妻子見了最後一面。妻子告訴男主,不要再說你是為了這個家。
這時男主第一次承認:「我是為了我自己。」
男主從來都不想過平庸的生活,他年輕的時候跟朋友一起創業,沒想到這時女友懷孕(後來的太太),於是他用幾千塊美金把股份賣給朋友,找了能夠餬口的教師工作。
多年後,當年的公司已經上市,朋友成了富翁,享有權力和金錢。男主卻一貧如洗,連醫藥費都負擔不起。
在製毒過程中,男主的黑化,不過是他終於實現了自己的夢想。他成為一個行業的老大,他人眼中的尊重和重視的對象,而且他幹的是他真正擅長的事情,從事化學製造與研發,而不是忍受學校裡小屁孩的輕視。

所以女兒們愛她、同情她,卻無法真正和她站在一起,因為母親自己背上的重擔太沉重了,在她們還是孩子的時候就被迫一起承擔。
其影響就是大女兒根本不敢真正進入一段關係,因為真正的關係需要雙方敞開自我,那意味著暴露自己的弱點,有很大的機會被傷害。
我想對大女兒來說,最可怕的惡夢就是變得跟母親一樣,用一輩子去償還對父親的虧欠,對先生的愛恨,求取著一位死者和一位失蹤者對她說:「謝謝」和「對不起」。
這種持續半生的傷害,我看了都怕。畢竟如果我虧欠一個活生生的人,我好歹知道有天我能還得起,但如果我虧欠的是腦裡的夢魘,我要怎麼還?
二女兒也受了影響,但因為年紀,所以影響稍微小一點。她用和先生分居兩地工作的「合理」藉口,去保護自己和先生保持在一種穩定恬淡的狀態。
可是這種恬淡帶著害怕被傷害的自我保護,實際上二女兒很敏感,當她在台南家裡看到先生書架有本年輕人讀的愛情小說,她馬上質問這是誰的書。
當先生找她好好坐下來談,二女兒第一個想到的念頭是「妳是不是要跟我離婚?」宛如驚弓之鳥。

小女兒受到的影響最小,因為她沒有跟兩位姊姊一樣,陪母親抓姦,看母親受苦和崩潰,她對父親的印象相對簡單,所以她能用比較純淨的方式去思考眼前的事態。
在小女兒看來,爸爸既然還是家人,他就應該得到家人的對待。所以她選擇用爸爸喜歡的方式,去送爸爸一程。她沒有想到,這是對媽媽的背叛。畢竟在林秀英看來,陳伯昌死掉是報應,她也曾用此刺激大女兒,要她別再胡搞,免得遭受報應。
反過來,自己親手撫養長大的小女兒,竟然跟自己唱反調。林秀英自認沒有做錯,她自認不該有此回報。
可是,小女兒錯了嗎?
可能錯了,但對照家中其他女性,小女兒最重感情,也因此她離倫理教條下的恩最遠,也沒有籠罩在報的陰影下。所以她最自由,儘管可能在某些層面來說,她「錯」了。
這就是自由的代價,自由就是即使處在一個等差格局的人倫社會,你仍舊選擇聽從你自己內心的聲音。
當然隨著社會發展,聽從自己內心聲音的人越來越多了。他們可能成為父母眼中的逆子,某些長輩眼中的另類,但唯有這樣的人,才能打破強調報的宿命論。
就像很多時候,哪有什麼「和解」和「放下」。一味強調做人就是要懂得放下,懂得和解,不過是另一種道德綁架。
有時候,自由的意義需要通過明知故犯加以充實。

有些觀眾無法認同小女兒的立場,甚至像林秀英的弟弟一樣,無法接受陳伯昌這個渣男竟得善終。
我可以明白這類劇情對某些人造成的錯愕感,覺得這樣的劇情三觀不正。
但三觀很正的電影,那叫宣教片。用書來形容,那叫雞湯。
我想反問觀眾,現實中的渣男都得到報應了?你從小到大遇到的每個壞人有多少死了,還是大多活得好好的?
假如某部電影讓林秀英大仇得報,陳伯昌跟小三死得悽慘,這部電影可以滿足觀眾的復仇慾望。
但現實中,要是你碰到那些破事,可能你會發現,糾結在報應這個期待,就像接受沉默成本,無奈活著才是最有實現可能的選擇。
比如當我們看林秀英到七老八十才簽下離婚證書,是!她沒有打破「做夫妻是一輩子的事」的誓言,這個誓言是她自己給自己的,她信守,但她沒有辦法要求別人也這麼做。
但如果她早點反悔,讓自己失信,或許她的後半輩子會活得更寬廣,有更多選擇。

§結語:做自己不一定要抱歉
我喜歡《孤味》這部電影,因為導演許承傑基本把故事說得夠清楚。
雖然有幾處,感覺到對李安、是枝裕和等導演有點致敬的味道。做為一位新銳導演,會受到優秀前輩的影響很正常。
有些導演不願磨出自己的風格,為刻意凸顯自我而出奇,導致故事說不好,這反而令人遺憾。
尤其觀影和撰寫這篇心得時,人在異鄉。
我的童年在高雄度過,大學在台北讀書,多數時間跟家人在南投長大,電影裡一幕幕的熟悉場景,伴隨溫醇的台語歌,對我來說既勾起鄉愁,又撫平了鄉愁。
想到當初來異鄉奮鬥是我的選擇,也許有天我會離開,但那是反悔嗎?是我沒有毅力的表現嗎?
也許是,也許不是。何時該勇敢的犯錯,而不是頑固的堅持,這大概是活著最大的難題之一。
這道難題誰繞得開呢?
我想,能繞開的叫故事,繞不開的叫人生。



網誌好讀版:http://blog.udn.com/linengreen/156353755

--

※ PTT 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7.242.221.232 (美國)
PTT 網址
※ 編輯: zamkao (47.242.221.232 美國), 02/12/2021 01:57:46

ahometsai 02/12 07:30大推這篇!!

arenawu 02/12 08:46推!!!

chiuleo 02/12 08:50推這篇

gfiba 02/12 09:33推這篇,這部故事講的完整

butmyass 02/12 10:47諮詢 後世 規約 我這麼做 男主角

sdudu 02/12 10:58

mindy201 02/12 11:34

mindy201 02/12 11:35是沈「沒」成本?

pauljet 02/12 11:35把很多其他無用文刪除 就是一個女人是男人附屬品還

pauljet 02/12 11:35不會越想越不對勁的劇情

pauljet 02/12 11:38我也可以引用基督山恩仇記來解釋阿

ChesterB 02/12 11:38同樓上 看完無比噁心和頭皮發麻 很多可憐女人的血淚

ChesterB 02/12 11:40被合理化 現實就是渣男再渣只能以放下放過自己說服

butmyass 02/12 12:14這篇有給出社會學和古典文學的引據且入木三分

butmyass 02/12 12:15看完、看懂便能釋然,不會有p大和C大那樣的憤慨

dlmgn 02/12 13:23整天只會在意有沒有洗白,程度呵呵

n131419 02/12 13:26謝謝分享

deray 02/12 13:39字太多

x55ln 02/12 16:14推解析

mark0213 02/12 16:39太強了 大推

yaiwuyi 02/12 16:53這部電影就演出那個時代背景而已,有的人每篇崩潰不

yaiwuyi 02/12 16:53累嗎

duckj 02/12 17:10很喜歡你對緣跟報的看法

j81284 02/12 17:43說得非常好,一直在那邊強調渣男好人壞人的文真的

j81284 02/12 17:43

spooky18 02/12 17:47好文推推

steve2512 02/12 19:18

treasuredady02/12 19:30比看電影還精彩 這篇太猛了

treasuredady02/12 19:31我也喜歡緣跟報的剖析 高低立判

zhunhantsai 02/12 20:23優文

myparis 02/12 20:31

yupei 02/12 20:50

GeogeBye 02/12 22:08網路喇幹

GeogeBye 02/12 22:08sorry 我失態了

GeogeBye 02/12 22:23太推你講民間佛教那一段 民間佛教已經扭曲的四不像

zxcvb0920 02/12 22:27真的是進人生的人才懂的滋味…

butmyass 02/12 22:28用「網絡」表示縱橫交錯的脈絡是完全沒問題的

azmist 02/12 22:38推~

joey0602 02/12 22:51推認真文

maxchiang 02/12 23:15精彩好文

tt0407 02/12 23:46水推好文

zimerman 02/13 00:05推這篇!

Nplayer 02/13 00:40很棒的一篇文章,值得推薦

SkyYun36 02/13 03:08大推…很讚的觀點!

farnorth 02/13 04:33渣男幾乎都過得很好才符合現實

jeyuli 02/13 14:33妳孤味系?

b0931 02/13 15:29我們看的是同一部電影嗎?

b0931 02/13 15:30也太厲害了吧!

fwr 02/13 18:07太喜歡恩和緣的那段,完美詮釋劇情,對人生也有很大

fwr 02/13 18:07啟發

fwr 02/13 18:08更正,緣和報的那段

KHDSN 02/13 18:54優文推

cymob 02/14 00:13緣和報 推

StanShit 02/14 01:08寫的很好,這部很值得思考

sigrid0331 02/14 14:10這篇討論得很完整

zzxx80135 02/15 01:54這篇解析寫得太精彩!彷彿編劇本人道盡電影的無聲

zzxx80135 02/15 01:54語言~ 恩/情與緣/報的確是華人社會最常被束縛與綁

zzxx80135 02/15 01:54架的根由。

wind5030 02/16 00:01推,感想相似

icega 02/16 22:36推 緣和報

ZE553KL 02/16 23:48好文讚

angelology 02/17 21:54

optimism118 02/18 11:48

DeepWhite 02/18 17:29這篇精彩!!

kathy4106 02/21 12:15恩與情、報與緣,解析很厲害!

jessiek 03/03 14:37精彩絕倫的解析!

yuzulee 07/31 11:02

amchyu 05/16 13:54

dodocrazy 07/19 02:12推,寫的真好,看完後才有稍微看懂電影的感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