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普好雷] 鬥牛場的午後孤寂 #台北電影節

看板movie標題[普好雷] 鬥牛場的午後孤寂 #台北電影節作者
wholehearted
(一隻魚)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雷文防雷資訊頁



~*-*~*-*~*-*~*-*~*-*~*-*~*-*~*-*~*-*~*-*~*-*~*-*~



~~~~~~~~~~~~~~~~~~~ 雷文 主文分隔線 ~~~~~~~~~~~~~~~~~~~~~~~~~~~~~~~~~
#台北電影節
《鬥牛場的午後孤寂》 普好雷影評:
驕傲與輓歌

https://i.imgur.com/UV0xley.jpeg
■ 無雷評語
鏡頭語言極具魅力,慢慢揭開的設計巧思讓人驚豔,將鬥牛文化拍出生命力和厚度。
後段可再精煉,將是大螢幕上乘之作(已是有趣獨特的作品)。

(以下開始有雷)

看《鬥牛場的午後孤寂》,一定不能只聽台詞,要把導演的鏡頭和畫面思考進去,才能理解無聲中傳遞的訊息。

■ 鬥牛文化的批判

先講這部片最大的話題與主軸:鬥牛文化。我覺得紀錄片的論述態度是非常強烈的批判反對。

《鬥牛場的午後孤寂》花了非常長的時間帶觀眾多次參與鬥牛賽,包含歡呼、掌聲、殘暴,但每次主角出場前出現的哭泣聖母像,或是每一隻牛隻的瀕死特寫。這些刻意的停留和重複,都在悄悄引導觀眾進行反思。

■ 鬥牛和鬥牛士

「公牛都是懦夫。」
《鬥牛場的午後孤寂》用幾幕的對比與懸念,拉出鬥牛士和鬥牛處境的尖銳對比。

開場前,鬥牛士們討論、讚美身強體壯的牛隻;到了場上,當牛隻不受控制、過於強大,又撂髒話痛罵,比擬成污穢的生物。

一切發生的事都極度矛盾,一如鬥牛運動的設計。當鬥牛越來越快速兇悍、意志堅強,表演越好看,得到的掌聲越多,反過來說,他們對鬥牛士造成的生命威脅就越大,也就越反感畏懼。

主角出場前說自己有傷口,但我只看到沾滿血漬的鬥牛服。之後比賽開始,我理解到那是來自公牛的血,關注點放在牛的痛苦與無奈。再到後來,鏡頭將之前只用於垂死公牛的凝視特寫,放到了主角身上。
https://i.imgur.com/jwAwdJ3.jpeg
到了這一刻,我才真正意識到:鬥牛士也承接來自鬥牛的傷口。競技場內,雙方同時命懸一線,在生死搏鬥中無力地抵抗。一樣的鏡頭語言,不同的對象,把兩者緊密連結。

鬥牛和鬥牛士、鮮血與榮耀、恐懼和勇敢,他們共生共榮。人看似掌握更多資源和知識,但在暴力與死亡恐懼前,我們與牛都渺小。

■ 觀眾為何缺席?

《鬥牛場的午後孤寂》還有一個很有趣的設計:他讓場外歡呼的群眾極少出現在鏡頭內,取而代之的是對鬥牛士團隊的大量角色特寫。

導演透過鏡頭告訴觀眾:勝與敗其實不在周遭的歡呼或噓聲,而是自己如何感受與理解。鬥牛士是在與自己較量,敵人甚至不是公牛,誘餌更非掌聲。他們榮辱自負。
https://i.imgur.com/lB7GV1b.jpeg
一個勇敢的鬥牛士,不能懼怕任何困難,永遠為了勝利迎難而上。鬥牛士們在場下也尊崇一樣的準則,忽略彼此提出的質疑不安,用吹捧與飲酒壓制內在的柔軟脆弱。

他們的嘴說激昂的話語、表情也極度挑釁高傲,卻能從細微的反應與短暫遲疑中,看到他們內心的危險不定,簡直一碰就碎。

場上最風光驕傲的他們,卻是最孤寂的存在,《鬥牛場的午後孤寂》成功塑造出鬥牛士們的立體個性與印象。

當駭人的腥紅再次佈滿全身、血染大地,這次勝利女神會向誰微笑?

>>網頁好讀版:https://wp.me/pda6CT-dh


(偷放應景梗圖)
https://i.imgur.com/oOXsee0.jpeg


脆:https://www.threads.net/@fishpond_like?hl=zh-tw
IG:Fishpond_like https://www.instagram.com/fishpond_like/
臉書:魚池 FishPond https://www.facebook.com/FishPond0411
個人網站:https://fishpond8804.wordpress.com/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93.16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wholehearted (49.216.93.160 臺灣), 06/21/2025 09:40:54

a1992540 06/21 10:10

※ 編輯: wholehearted (49.216.93.160 臺灣), 06/21/2025 11:02: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