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飲食練習指南

看板book標題[心得]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飲食練習指南作者
bekeing7
(^^)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0

全文好讀版:https://bit.ly/4ag7GW0


https://i.imgur.com/w74hoQ7.jpeg

圖 【我不餓,但我就是想吃】飲食練習指南

大家常說減肥七分吃三分練,身為一個減肥為最高職志、一口氣減了10公斤的我來說,吃東西一直是我的心魔。

讀完這本書之後我才發現,這是一種情緒性進食。這本書就是一本探討情緒性飢餓的書。

如果我們過度規劃,飲食,等到觸發情緒的問題發生時,我們的大腦可能會當機,並且直接進入生存模式,讓我們進入無意識的進食狀態。

我們真正需要的,是另外一種方式。可以好好的察覺自己的進食,藉由傾聽自己身體的方式,改變自己的飲食習慣。


覺察

我最喜歡也覺得最有用的一個方法,就是這本書說的『覺察』。

在最近幾年的正念風潮,我們聽到超多覺察啦,正念啦。但是這裡的覺察真的沒有那麼高大上。作者第一個提到的『覺察』其實就是『感受你的身體』。

其實就是靜下心來,去感受你的身體。



專注進食

作者提到一個重要的行為:專注進食。

有所察覺的進食,注意食物的外觀、氣味、質地與口味。

當我們越敏感的感受到吃進去的東西,就越可以經由身體分辨這個食物好不好吃,你喜不喜歡。


內在小孩

另外一個我很喜歡的概念,是『內在小孩』

當我們的小孩哭的時候,我們會用關愛之心,看他們需要什麼才提供,而不是單純給他們想要的東西。

小孩因為想要吃零食而哭的時候,我們會安撫他,但不會直接給他零食。我們會給予那些我們覺得有益於他們成長的食物。

當我們因為情緒性問題而想要進食時,其實就是我們內在的小孩在尖叫哭泣了。

我們內在小孩大聲哭叫,害我們聽不見自己的想法,我們衝動的給他們想要的東西(例如巧克力、冰淇淋),而不是對他們有益處的東西(找到情緒根源)。

一次又一次,我們內在小孩只學會了用吃東西這件事來撫慰自己的感受,我們內在小孩忽視真正的情緒感受,而只能用食物來麻痺自己。

我們如果已經習慣在無聊或是沮喪時吃巧克力,當我們餵飽渴求後,他們會稍微安靜一下,每次的餵養都在增強這些渴求,以至於我們不再了解自己的需求。

我需要什麼?而不是『我想要什麼』。



我喜歡這本書的原因是這不是一本工具書,相反的,作者以正念、覺察、標記練習等讓大家去思考我們與食物的關係。

我們只要注意就好,注意我們的身體告訴我們的訊號。
那些隱約的、幽微的訊息,都在告訴我們最重要的事。

感受的身體比思考的大腦更為強大,感受的身體才是行動的源頭。

如果你覺得你跟食物的關係需要調整,或是你覺得需要另外一種方式來理解你跟食物的關係,推薦這本書。


更多關於黃KK
黃KK Blog : https://bit.ly/3GHdEDw
黃KK Facebook:https://bit.ly/3AmVIup
黃KK Instrgram : https://bit.ly/2Va8fA8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9.216.47.52 (臺灣)
PTT 網址

AS200005/21 00:23感謝分享

liquidbox05/21 10:43

roamthecosmo05/21 21:28感謝分享

fillier05/22 07:33

shionn19091105/22 23:41感覺很有意思,謝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