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新進人員vs.隨到隨審
純粹想順著樓主的疑惑討論一下推文裡科技部公文第十條...
「申請機構應依本部規定之期限提出申請,逾期不予受理。
但符合下列規定者,得以隨到隨審方式提出:
(一)申請機構新聘任人員或現職人員,其資格符合規定,
且從未申請本部研究計畫者,得於起聘之日或獲博士學位之日起三年內提出。」
這裡的「本部研究計畫」,並沒有明指是一般、新進人員研究計畫或是大專生研究計畫
如果大學時期有申請過大專生研究計畫,那算不算是有申請過本部研究計畫?
我知道的例子都是不算,但法條上這樣寫是不是不夠完備呢?
另外,第十條第二款是否對海外學子或博士後不太友善?
「(二)曾申請本部研究計畫之計畫主持人,於外國任教或從事研究服務滿一年以上,
受延聘歸國服務且返國服務後未申請本部研究計畫者,得於起聘之日起一年內提出。」
假如有應屆畢業生或博士後在沒拿到台灣教職前想申請科技部的計畫(譬如2030)
若申請後未獲通過,那麼日後他們回台灣擔任教職就沒有隨到隨審可以申請了耶
這狀況顯然違背了隨到隨審方案設計的初衷(避免新進人員有研究空窗)
可是為什麼第二款裡的人士可以獲得豁免?真心不懂...
--
這是「科技部補助『專題』研究計畫作業要點」
所以大專生研究計畫不算(因為不是「專題」研究計畫)
但的確文字可更精確
另外第二款不但沒有對海歸不友善,反而是優待海歸
因為如果別人一生一次,但優待申請過的海歸再一次
樓上說的第二點更為優待是針對那些已經在台灣有教職,後
來又出國訪問、交換等等,時間超過一年返國者。但一開始就
在國外的海外學子或博後,他們因未曾擔任過科技部計畫的主
持人,應無法享有這豁免,這點對譬如申請2030的應屆畢業
生很傷吧。
你的邏輯很奇怪。你的意思是如果洋博(或洋博後)
若曾申請計畫但沒過,便喪失之後隨到隨審的機會
但你沒想過土博(或土博後)若曾申請沒過,也是一樣啊?
洋博沒過就說不友善,那土博沒過就友善?y
抱歉,我只是對照第二款說明去比較,這結果確實對土博也
很不友善,我無意區分土博或洋博的狀況,若造成不快請見
諒
一開始就在國外的回國拿到研究職的人,適用第一款規定
得以隨審方式提出申請,不就已經解決了?
這種人在國內任職若干年後被挖腳到國外任教或研究
那些人後來又被挖角回國,就適用第二款規定
但注意這時候這種人以不適用第一款規定
新進人員隨到隨審的優惠是給「新進人員」
第一款是一般理解的新進人員,第二款是給出去又回來的
特殊新進人員
這種只有一次的就是要你不能亂丟阿,不然每個人都丟丟
看
28
[問題] 申請教職的"未來研究計畫"內容各位前輩好, 小弟今年第一次申請教職,目前在準備申請文件中,想請教一下成功申請上教職的前輩, 申請教職常見的”未來研究計畫”以及”未來教學計畫”,通常各寫幾頁會比較適當呢? 尤其是”未來研究計畫”這部分,如果簡單列點寫標題及摘要,一、兩頁內即可搞定。如 要像科技部計畫書一樣詳細, 就可能多於十頁,所以這部分內容的多寡,不知要如何拿7
Re: [請益] 科技部2030優青跟新進人員差在那裡?嗨,我也是新進人員,分享一下我認知的科技部常規公告可申請的個人型研究計畫,有錯 請指正! 《一般專題研究計畫-大批》 主持人費:15K 註:年底的作文比賽4
2030若未通過,得另依規定辦理根據科技部規定,申請「優秀年輕學者研究計畫」者,如未獲通過,得逕轉為一般專題研 究計畫申請案,並依其規定辦理,毋需額外申請專題研究計畫。 惟「新秀學者計畫」及「國際年輕傑出學者計 畫」經費規模較大,如未通過審查,且當 年度未執行科技部專題研究計畫,得調整計畫規模後,請盡速(7月12日前)以隨到隨審方 式,線上提出110年度專題研究計畫申請。3
Re: [請益] 科技部2030優青跟新進人員差在那裡?剛好科技部人社中心舉辦的寫作工作坊中有提到相關資訊 這是三個不同的方案 2030跨世代年輕學者方案 取得博士學位5年內或45歲以下 這是今年提出的新方案,門檻高、不易通過- 請教各位先進! 我去年進修一年,今年9月復職。 想申請國科會計畫,有下面問題---- 1) 年底專題計畫申請,我怕我是來不計投, 想說明年1~2月用隨到隨審投。因為之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