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兩聲道與多聲道的迷思(關於音樂聆聽)
近年來無論是家用/車用音響都是主打多聲道系統
用於電影觀賞,個人對於多聲道的環繞效果給予正面肯定,會彷彿身歷其境。
而音樂聆聽真的有必要追求多聲道嗎?大家都知道喇叭數量不是越多越好聽,但現在的車廠都是講求沈浸式的音樂享受,動不動就12-16顆喇叭。雖然調音會是重點,但現在的音源都只有立體聲居多,曾經流行過的DTS/SACD多聲道音樂,自從線上音樂串流服務竄起也沒落了。
大家怎麼看待多聲道搭配音樂體驗這一塊?沈浸式就代表音樂好聽嗎?還是只能體會虛有其表的虛擬環繞?
--
還以為apple music讓這更好取得了
音源過少,侷限
所以蘋果的目前新進音樂串流,也不是100%有環繞效果版本嗎
?
貧國以我常聽的來說大概60%有atmos版本ㄅ
多聲道聽音樂比較像是模擬帶耳機的包覆感
重點是不要把他當作欣賞最好音質的方法 把atmos當作帶
入錄音現場的工具就好 他合成出來的效果基本上就是用
你的喇叭模擬當時環境的反射音或提廳堂感 不一定是音
樂本身
仔細想一下 聽音樂的時後你的人又不是站在樂團正中間
大家繞著你拉樂器 所以atmos到底環繞甚麼要思考一下
Apple music的功能叫杜比全景聲,感覺也是比較偏虛擬
環繞?
2聲道相比多聲道,在空間感包圍感等..嚴重不足
不管貧國的杜比全景還是atmos都是合成出來的居多 不用
在意名詞差異
真實中央聲道又比2CH虛擬中央幻像來的好,多聲道比2聲道理
想的多
然後提一點 除非是最頂級的實體藍光dolby truhed 不
然你在串流聽到的都是壓縮很多的杜比多聲道
apple music和tidal的atmos是真的可以輸出給環擴解碼為
多聲道的,這很多人都實測過了,包括我自己
ms大說到重點,無損的多聲道音樂檔案都是很大的,要
透過串流平台播放肯定需要經過嚴重的壓縮
把它當成mp3等級的音樂後製就好
但我要說啦 耳機界幾乎已經沒啥人會在乎airpod max的
環繞效果了 有點曇花一現
喇叭因為劇院派本來就很大一坨 這塊還有得玩
同樣影片,實體音效還是贏過串流,但贏不多
電影注重的是聲光效果,純音樂就因人而異
聽歌的時候,還是要看訊源,原始音源是兩聲道的話
那兩聲道來聽比較適合,多聲道給多聲道
你能收集多聲道dsd 的話那是真的最優解 出了沒有天空
聲道
除了
但現實中多聲道單要比肩立體聲成本高漲 中置還卡螢幕
體
且多聲道強項是空間感而非細節,這點很吃虧
SACD那種多聲道就是有空間又有細節
不過已經沒人要玩ㄌ
純音樂多聲道優勢不大,不過影音結合做的好會有不同感受
atmos我只當另一種表現方式,通常就只是聽個新鮮
人聲從中置出來的超級少(apple music上的) BD似乎也是?
不過兩聲道的空間就痛苦了 多聲道更難的感覺
電影人聲87%從中置出來吧
如果是演唱會BD因為環境複雜 人聲中置佔比就少了 但會
看演唱會bd只是求有聲音跟回顧現場感互動感而已 聲音
本身是就很爛
我之前研究,技術面上硬體已經成熟而且價格便宜,軟體
缺少整合性(免費)。
看完覺得真慘
演唱會就是聽台下觀眾唱歌阿
錄音都還是開分錄 人聲用phantom center只是混音選擇...
電影一定要多聲道是因為環境直接音要從不同方向來(飛
機聲 引擎聲 後方槍擊聲 那是直接音的合成 音樂atmos
則是收到非直接音(前面說的 你人不會站在樂團中央跟
樂團打架 所以除了中置重低音有直接作用 其他都是送給
你當時錄音場地的環境音
(前陣子買的Ado的演唱會BD 人聲是從中置 還驚訝了一下)
音樂的atmos算是分兩種吧,1.是演會會那種 環繞都只是氣
氛音 跟少許回音 2.是拿原素材重新混音成Atmos 會把一些
樂器或聲音拿到 環繞去撥...
如果拿原始立體聲混成atmos那真的是意義不明 貧國現在
比較多原生有錄atmos了
每物件單獨錄音,其實都一樣?
要發行atmos要重新混音吧...用算的也太懶
拿原素材重混,只要錄音時是單獨錄音就可以通用
太久以前的老歌應該都用算的
多聲道系統通常中置也強不起來 就發發人聲有優勢
空間也是問題之一....
中置就補足中間發音的空洞而已
二聲道沒有中置中間的聲音消失是正常的,左右各唱各的不
就這樣,直觀
電影或YouTube 人聲87%啊 中置很重要
重低音也是
電影本來就適合用劇院
只用一顆HomePod怎麼辦
聽音樂兩聲道就玩不完了,多聲道適合電影,針對音樂沒
什麼優勢
又找不到有環繞收音的多聲道音樂檔案
這篇文章寫的蠻好的
立體聲內容也不會就是兩聲道錄音
就算是live也不會是在觀眾席收音
主要還是來源少,如果日後一堆原生atmos當然可以
多聲道系統聽立體聲錄音跟多聲道錄音,應該兩碼子事
空間的殘響,用多聲道的直接音來重現,會比雙聲道用
房間的反射音來模擬,還要精準吧?可調性也大很多
就算是soundbar也是用「多」單元來配合房間
但是目前最大宗回放設備是「手機」,還是單聲道居多
我想這就注定多聲道錄音不會大眾化...
接上藍芽耳機也才兩聲道回放...
打錯sorry (X)錄音==>(O)音樂
杜比全景聲不就是為了迎合越來越多的移動收聽端嗎?
我很難想像網紅直播跟爆紅歌曲之類的最大眾作品,
會提供杜比全景聲格式
大部分流行音樂都是單聲道錄音吧,製作人混音的時
候就可以決定各個聲音物件的位置,製作成杜比全景
聲的版本,現在歐美的新作品幾乎都有混atmos的版本
了
我聽得一堆藍光歌劇都完整5.1聲道吧...說不想要多聲道
想想大合唱的氣勢...不過花費直接X3....後環繞喇叭線
長度....先安心2聲道....XD
AirPods配合Face ID掃描耳郭3D結構,實現的個人化
空間音訊,效果我認為是相當不錯,串流stereo對比a
tmos,有點像是8K SDR對比4K HDR,我會選擇後者,
感官上真的可以帶來截然不同的體驗
蘋果音樂對於部分人而言真的好像平行世界
Zyar大一語點破,看來我見識還是太淺了 哈哈...
CrosstakerYu大講得我心癢癢
如果有家庭劇院的話請務必試試,AirPods體驗可以,
聽慣喇叭的話很難滿意XD
就算訊源沒有atmos也能靠算法硬套上去 真的很強大
現在算法真的蠻強的了,我環擴都固定開上混,幾乎
都有加分
有構建好實體多聲道家庭劇院,選擇多聲道的multi stereo
其實效果蠻好的,的確能增加沉浸感
再過兩三年應該九成的音樂都會是atmos mix
目前Spotify和微軟還有google在談在這幾個平台放atmos
建議原波閱讀一下 Dr Toole 的著作「Sound Reproduction
」第15章,專門講多聲道和沈浸音樂;由於第15章內容很多
無法一一摘要,但基本上 Dr Toole 認為多聲道 / 沈浸系
統才能解決二聲道的困境。
截圖是講到有關 IACC,ITU 擺置的 5.1 聲道系統其 IACC
遠比 2.0 的理想:
另外,幾個著名的古典品牌例如 DG 和 Decca,都全面推動
Atmos 化,現代的古典錄音在 Apple Music 上面發行的都
有 Atmos 版本;眾燒友耳熟能詳的精英發燒唱片商 RR 也搭
上 Atmos 列車(首張 Atmos 古典採 ADM 母帶發行)。
若多聲道 / 沈浸音樂那麼不堪,為何古典樂界爭相推出沈
浸版作品?
古典沈浸音樂元老之一 2L 最著名的編排即為環狀收音,且
直接以最高規格 DXD 7.1.4 十二聲道發行,個人很建議有
機會一定要聽看看。
最後,Pink Floyd Dark Side of the Moon 邁入 50 週年,
為此 Pink Floyd 特別重混推出 Atmos 沈浸版,我個人認
為這才是這張唱片該有的內容。
-the-moon-50th-anniversary-blu-ray
除非壓縮技術能再提升,不然只能犧牲音質來換空間感
另外車用音響/Carplay/AA尚未支援Atmos技術,多聲道
和沉浸式感覺只是噱頭
我常拿同時有發行 Apple Music DD+ Atmos 和實體藍光 Tru
eHD-Atmos 的內容示範給我的訪客聽,基本上 DD+ Atmos
音質還行,大約有藍光的八成,調整的好一樣能很享受。
汽車音響是最近推動 Atmos,值得觀察,但沈浸音樂在家用
系統來說並不是噱頭,而是很紮實的理論實踐。
實體光碟可行,但串流平台音質目前不太ok
想當初我剛玩DTS,看到音響點燈(DTS)的興奮感,結果
沒多久就沒落了,希望Atmos真的是未來
DD+ Atmos streaming 覺得不太 Ok… 我個人看法是回放方
式是否有遵循規範。聲道數一多,變數也會變多,若純照自
己的想法去搞,恐怕會造成難以管理變得難聽而失望。所以
建議是每個環節都遵循規範設置,再來評論是否OK。
推e大分享
空間感比音訊壓不壓縮重要的多,空間感好不好立即聽的出
來,可是256k和無損很難分出來的
遵循規範也沒用 如果喇叭差異太大 音壓一樣 音色是割
裂的 況且有很多人連dsp 都不能接受
我建議買11隻Mbl 101x聽應該就ok了
我自己是財力有限 空間有限 擺位也不可能遵循itu 只好
中置環繞用垃圾加減聽聽
我聽過最好最統一的多聲道系統是基於grimm mu1的 但我
買不起 且他也不是atomos based
第二好是在文鴻的全套german physiks 旗艦四件式雙低
音柱怪獸 配全套同廠書架當環繞 非常宏偉 超低音音樂
性空間感頂天 聽過後再聽其他劇院系統都嚐不出味道了
好想再聽German physiks 可惜他家都不擺了
*指音響展
中置用不好不如不要擺,正前方的聲音比例是最重的
很難找到合用的 很多HiEnd廠商是沒有出中置的 又不可
能拿書架或落地當中置 沒有場地 我的前置7-80萬 中置
最後只能草草找一個我認為好推聲音又夠厚的dali 旗艦
將就一下
但要為了可以有高檔配套(例如sonus faber有整套劇院
搭配 去找自己不喜歡音色的前置 憑良心講應該不會有人
去做
重低音倒是音色銜接問題不大 JL, Rel 音樂性好即可
同品牌的書架可以試試看 喇叭單體等級接近落地的
14
[問題] Dali Oberon系列 求推薦後級擴大機各位先進 現在使用的系統是 環繞擴大機 Yamaha V6A 主聲道是 Dali Oberon 7 環繞聲道 Dali Oberon 112
Re: [討論] 環繞音響 喇叭位置既然你在研究家用劇院,應該知道一個基本條件,訊源(軟體)有的音軌才有意義 換言之聽音樂這件事,99%都是兩聲道的事,用劇院聽音樂這件事本身就是一件很弔詭的 事,尤其硬要讓主聲道複製給環繞。 回到車用音響上,車用音響只要能達到三頻均衡就已經非常了不起了。因為車用環境對音 響來說是非常糟糕的條件,玩音響的都知道,最貴的器材是空間,而車上環境無疑是糟上10
[討論] PC 兩聲道與多聲道環擴並存從大學時期開始玩兩聲道,出社會後又延燒5-6年,之後不想持續堆錢 就這樣半退燒,設備很少更新,持續用了十年 其實遊戲影片也看得多,中間幾次想轉多聲道,但又捨不得兩聲道的質感 並存方案研究了很多,似乎也沒什麼好的方法 今天下午又想起這件事,居然讓我找到一個方法6
[閒聊] 現在動畫用多聲道音響聽有差嗎?小弟上禮拜買了入門家庭音響,重低音跟環繞效果還不錯,看影集或電影好像要支持才能 有比較好的體感。 不知道現在的動畫有所謂的多聲道音效嗎?如果沒有是什麼原因呢,預算嗎? 有推薦的多聲道動畫嗎? 不太懂 不要太用力鞭打我1
Re: [問題] 國產車為何不太重視車內音響的部分?每台車子喇叭動不動就好幾顆 表明這根本不是設計用來聽音樂專用的 是聽劇院 聽DSP 聽包圍感效果的 討論音源有無失真有點奇怪 真的在聽純音樂的哪有人會用那麼多支喇叭聽啦4
Re: [問題] 電腦接5.1的高手請進 有獎徵答Q_Q"原PO主要的音訊來源分成兩類:多聲道/立體聲 Netflix 跟 DVD/BD 多半都有多聲道內容 其它網路影片、YouTube、無損音樂多半都只有立體聲 多聲道很單純,原PO你原本用 pass-through 把音源原本的 DST/Dolby 內容轉送出去 X570 or G6 正確無誤的收到多聲道壓縮內容,能解碼自然就點燈了3
[問題] 環繞擴大機選擇因為要去美國讀書了 自己收集了很多對AR喇叭 捨不得賣但也怕沒聽會壞掉 找了一些人認養但還大概剩下兩三對 剛好女友家在埔里蓋新房子 剛好湊一套5.1或7.1來玩玩 真棒的消化喇叭方式 偶爾回去看電影或讓她家人使用2
[問卦] 為啥電影院放的音樂特別好聽?如題 今天去看門鎖啦 聽隔壁版說聽音樂適合2.0雙聲道喇叭 但是去電影院聽那種多聲道的喇叭 聽すずめ卻很好聽啊o’_‘o2
Re: [問題] 預算30000可以買到什麼等級的音響?首先,環繞感是建立在多聲道解碼,要有多聲道訊源才能有環繞感, 而非你裝5.1劇院、7.1劇院,任何訊源都會變成有環繞感。 舉例來說: 你聽音樂,大部分都是兩聲道的音樂居多,所以不論你用5.1、7.1、11.1聲道的劇院 播放出來的音樂 也只有兩聲道的主喇叭有聲音,其餘多聲道喇叭並不會發出聲音2
Re: [問題] 家庭劇院配置請益先討論用途就好 汪汪隊 目前我知道除了 iTunes 上的電影版,其他台灣能拿到的中文配音應該都是兩聲道 追劇看來源,基本上90%以上是雙聲道, Netflix 獨家的有的會給 5.1 以上或 Dolby Atmos。 Disney+ Star 那邊應該都是兩聲道為主。 薩爾達 -> 我不打電動,你可能要自己查一下有沒有多聲道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