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Psi A14m broadcast 半年使用心得(含各類搭配升級感想)

看板Audiophile標題[心得] Psi A14m broadcast 半年使用心得(含各類搭配升級感想)作者
MITSUNAGI
(S:K=Y)
時間推噓19 推:19 噓:0 →:21

其實去年年底就從隔壁版轉職過來這邊了(笑,但是一直都在調整系統,就一直沒發這篇心得,剛好連假值班有點閒,決定用手機打一打,跟大家分享一下半年來的心路歷程。

契機是因為小弟上班常常帶著耳機(原本使用大烏/009s),被老闆碎念很煩,加上偶爾真的會漏接電話,反觀旁邊的同事用小喇叭都沒事不會被嗆,想想決定還是轉換一下跑道,但有兩個非常麻煩的問題。

第一是,因為耳機已經買到旗艦了,蠻擔心劣化感的,老實說我一直對兩聲道細節還原的部分存疑,當然不是說覺得都不行,而是看了一下乾癟的郵局帳戶,大致上能運用的預算跟使用耳機的時候差不多。

第二是,空間就一張辦公桌,或是員工宿舍的桌子,老實說真的不是很大,要擺擴大機疊疊樂真的是有點麻煩,所以勢必只能買到書架喇叭的大小,而且本人是廢物點心,沒有任何車輛駕照,要運送這些東西真的會死掉。

最後剛好詢問了,當初購買大烏的燒友,他跟我說在音響展的時候聽到米地摩爾的psi喇叭很不錯(說來慚愧,其實音響展我也有去,但是我都在obravo那邊聽耳道…),查了一下價格,嗯…很好差不多還真的是我現有系統賣掉可以購買的價格,而且主動式不用購買綜擴之類的,可以節省不少空間,然後我就……直接找反拍下單了(笑

當時的想法是,系統沿用,原本使用的是訊源跟dac是hugo2+2go,但是眾所皆知,chord是間裝上平衡=要他的命的廠商(好啦我知道tt2跟dave都有,阿就買不起),原本一直擔心聲音劣化,後來還是買了cardas的rca to xlr轉接頭硬上了。會買broadcast 版最主要還是因為,多了兩個提把可以帶著走,對我來說比較方便。

附上一張當時的系統照片,說真的蠻懷念當時的系統的
https://i.imgur.com/MKVqPjc.jpg

圖 Psi A14m broadcast 半年使用心得(含各類搭配升級感想)

初聽就非常非常驚艷,本來以為價格跟耳機差不多,應該會有一定程度的劣化感,但是聲音上我還真的找不到很可以挑剔的地方(可能跟歌單很油有點關係),如果要我找詞彙形容a14的話,那應該就是「準確」,聲底、細節都非常棒,可能這也是大部分監聽主動式的特性,尤其在人聲表現上非常優秀,中高頻表現完全顛覆我以往對喇叭的認知,唯一稍顯可惜的就是礙於頻段問題,低頻表現在一些epic music 曲目會有部分無法呈現的地方,但瑕不掩瑜,至少在我常聽的曲目下,表現跟耳機差異無幾。

還記得2年前我在隔壁版發過一篇300k找隨身退燒,當時就有前輩提出,兩聲道體驗真的很不一樣,實際試過才知道感覺差這麼多,本人是標準的油油肥宅,基本上耳朵被罩起來就算是開放式,聽久了還是會不舒服,但是兩聲道不會,舒服又能解放頭部。

經過約一個月,發現一些細微的問題,首先是因為80%音樂是宅歌,個人覺得聲音有點過於扁平(有點難形容)加上一些細節常常會有些微撕裂的噪音,對於長期聆聽來說有點恐怖,後來嘗試了非常非常多的東西,以下一一分享:

1.訊號線:crystal ccmd/rd
https://i.imgur.com/LFcUDoO.jpeg

圖 Psi A14m broadcast 半年使用心得(含各類搭配升級感想)
老實說,回過頭來真的覺得這個升級算是當時偏無感的,也是需要abt才能聽出差異,原本使用的訊號線是當初買耳機不小心在偉大的高雄海恩買到的一條rca,換上md之後,感覺就是傳統的crystal 家風格,聲音中高頻細節都有提升,另外就是系統聲音明顯也比較亮(大概50%亮度變成80%的感覺),另外隔壁版常說的球形音場有一定程度但沒有很明顯,這邊順便提一下,因為psi本質還是監聽喇叭,建議千萬不要用監聽類或是偏冷的線材,否則聲音會有超明顯的影響,rd則是在md之上,補足了一定程度的低頻量感,但整體來說,個人覺得價格跟聲音並沒有到非常明顯的程度,而且只是提升部分細節,但是對於我系統短版沒有明顯改善,推薦要入手的話md即可,題外話這條線需要run一段時間,不然聲音一開始會有點悶。

2.喇叭架:iso155
這個就懶得拍照片了,原本打算買上一階的aperta,但是太大了,其實這個部分就是對擺位的調整,讓高音單位可以對到耳朵,加上避免跟桌子的共振,原本還要購入墊材orea但是被老闆勸退,目前還沒嘗試,實際上最大效用還是調整好擺位,聲音確實有差,但是後來就常駐了也很難說還有沒有其他提升,之後也許會試看看墊材。

3.排插:entreq primer 小農排(無地盒版本)
https://i.imgur.com/BodDNSy.jpeg

圖 Psi A14m broadcast 半年使用心得(含各類搭配升級感想)
這個真的是超級意想之外的提升,而且可能因為大多數歌曲是流行/acg,對於爛錄音有極高的改善,首先是喇叭的音場會變得更開闊,再來就是可能因為改善了電源品質,前面提到的細節撕裂感消失了,農夫有種獨有的音場,很難說明,另外對聲底上也有影響,有股淺在的毒性在,其實原本沒察覺只覺得聲音變穩定,噪感消失,後來借出再回來才發現誇張的差距,題外話後來剛好把農排借人,整套系統拿去朋友家做客,結果完全沒在燒的朋友也能聽出差別,他的說法是聲音變得清澈不少,我認為若是快歌、流行及爛錄音歌偏多的人,都可以優先考慮農夫家的排插,改善程度我覺得非常明顯,缺點就是價格實惠的…不好找…本人運氣很不錯,買到的價格算史詩級低價。

4.無源前級:ppa02b design by mr.k。
https://i.imgur.com/pYhGly0.jpg

圖 Psi A14m broadcast 半年使用心得(含各類搭配升級感想)
借一下燒友幫忙拍的照片,這台蠻常被我借出給身邊的燒友聽的,本來購買的用意是因為,chord畢竟是使用rca,轉接頭雖然運作都正常但是心中總會有點疙瘩,所以選擇購買這台前級,達到真正的平衡(?
聲音真的是出乎意料,因為聽過從燒友手上借用的pre90,對前級原本以為就是聊勝於無的感覺,結果意外的解決之前一直有點困擾的問題,也就是聲音平面感太重。前級接上之後最明顯的兩個改變就是立體感以及細節變多,本來以為經過變壓放大之後,應該會造成失真,但是細節反而增加了,而且不會改變dac的音色,我覺得給予器材調整上很大的便利。另外有四個檔位的增益可以選,個人最喜歡第三檔位,聲音最甜最剛好,偶爾要看電影的話會改成第四檔位讓場面再開闊一點,本來保持著盲狙不行就算了的想法,結果反而是系統上蠻關鍵的一個部分,而且在試用不少dac之後,發現有前級的提升還是不少(到後來升級tt2還是有感提升),而且還可以不用再購入電源線,這邊算是蠻推薦使用主動式喇叭的燒友可以參考看看,真要說缺點的話就是沒辦法遙控(畢竟是不插電設計),還有對我的系統來說偏大台,另外就是xlr面板有點公差的問題,有機會卡住,使用上可能要多注意一下,但整體來說算是有讓我感受到,前級=大件的感覺。

5.dac:hugo2 묠tt2
https://i.imgur.com/xGYBjik.jpg

圖 Psi A14m broadcast 半年使用心得(含各類搭配升級感想)
其實算是比較不滿意的升級,因為tt2沒有加線電的表現實在沒有想像中提升那麼多,而且可能因為都是同一家的,聲底真的非常接近,會有種明明花了兩倍價錢,但是聲音提升不如預期的感覺(當然可能是喇叭邊際效應較高),但tt2有個非常重要的地方就是,因為音量控制加強,原本使用hugo2 喇叭我是需要開衰減的,但是tt2可以讓a14轉到call,另外就是加了farad線電之後,聲音其實是很棒的,我個人覺得dac會是整個主動式喇叭系統聲音走向的一大重點,a14基本上就是喂它什麼它就給你什麼,但是會加點冰塊冷卻(監聽聲底偏冷),因為tt2音染比hugo2 高,所以在聲音上比較華麗也比較鮮豔,可惜要加線電,實在有點麻煩,不然這個搭配聲音其實是很不錯的,建議購入主動式喇叭的燒友,一定要先測試dac跟喇叭的契合程度,最好找中性偏暖的聲底,來中和監聽本身的冷感。

6.電源線:還沒換
雖然還沒換,但是我覺得電源線影響非常大,所以特別拿出來講一下,燒友有借用repp跟萬隆的電源線給小弟測試,影響其實很大,但是以a14來說,這兩條都不太合適,萬隆的問題是太過於粗糙,repp是立體感提升但是會有明顯的顆粒感,我覺得電源線更換真的必須慎重挑選,不然乾脆用原廠小黑線,不見得會比較差,目前被我放置處理中,一方面是太多電源線都是大蟒蛇,一方面是系統其實已經差不多了,未來再視情況調整。

綜上所述,個人覺得,dac影響整個主動式喇叭呈現的細節跟音色,所以優先度最高,再來是電源處理跟前級,前級算是蠻常被忽略的部分,不過建議還是試聽過後再做決定。原本我蠻推薦psi作為100k內的選擇的,因為當時購買的價格大約是82k,我覺得還算cp值蠻高的,而是不用考慮一些搭配問題,實際購買之後發現需要調整的地方不少,加上後來漲價了,實際報價雖然沒有問但是光牌價就漲了快2萬,實在有點尷尬。

但即使如此,我還是覺得psi的音色實在很棒,主要在於強大的整合,讓喇叭能呈現出的細節遠超乎想像,其實後來因為一些因緣際會,也有聽到真力,個人覺得差異就在細節程度加上真力的人聲個人覺得有點靠前,稍微影響音響性,不過畢竟有價位上的差別,建議還是試聽之後再做考慮,但如果跟我一樣怕麻煩,想直接買喇叭跟dac搞定的,我覺得會是很不錯的選擇,尤其從隔壁轉職過來的朋友們大多數都有dac了,只要購買喇叭除了降低一些搭配上的麻煩,同時也減少了體積,真要說的話就是可玩性少了點(雖然我還是覺得可以調整的東西好多阿)。

一路燒上來,其實真的是多虧不少燒友交流器材跟心得,讓我少走不少冤路,難得連假有空,希望可以拋磚引玉,實際上psi光我本人認識的用家就不少了,小弟專業知識淺薄,如果文內有錯誤說明的地方,還請各位燒友見諒,希望版上的psi用家們也可以來交流一下心得!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91.20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MITSUNAGI (27.242.33.74 臺灣), 09/09/2022 13:35:24

yys31009/09 13:40讚啦

ken2649432609/09 13:41推推推推,期待新da心得(?

還是那句老話,你們會下地獄(X

Garrys09/09 13:43我大PSI一定推

Garrys09/09 13:43(原廠用的是1平方的電源線)

其實我有根據電源線上的貼紙去查是哪一條,好像也不是很貴的電源線,但是搭配起來其實 就不差也沒啥問題,重點是聽過不搭的聲音很糟糕比沒換還難聽,就先放著了。

yys31009/09 13:43好奇這樣辦公室不會喇叭互吵嗎XD

其實還蠻有趣的,辦公室一台edifier有重低音的、一台藍牙小鋼砲跟我的psi,我自己是覺 得還好啦,可能我後來都遷就他們聽華語流行,上班都不能ahoy了。

Garrys09/09 13:48有前級上pontus? venus

※ 編輯: MITSUNAGI (27.242.33.74 臺灣), 09/09/2022 13:54:08

martinlin7709/09 13:57這麼和諧的辦公室,通常都會吵架的說

大概是我投降輸一半的關係。

Garrys09/09 14:02疑,難道手提板有附原廠電源線?

Garrys09/09 14:02目前是用kojo小黑線,兩條$2200

Garrys09/09 14:02身邊沒資源可借,也是沒再動過

有附阿,只是那個型號查了之後發現不是啥特別的電源線,大概就一般小黑線吧

Garrys09/09 14:04搭配 Torus 電源處理排插

qwtyorc09/09 14:09請問樓上哪裡有2200的KOJO小黑線阿

※ 編輯: MITSUNAGI (27.242.33.74 臺灣), 09/09/2022 14:13:46

djboy09/09 14:30漲價 真的很可怕

真的不得不說,還好我去年下定決心就馬上買了,不然漲幅約15k真的扯

YOASOBI09/09 14:53讚讚~推一個,也期待再更新系統的心得

Daedolon09/09 14:57PSI推一個 我桌面系統的夢想

※ 編輯: MITSUNAGI (27.242.33.74 臺灣), 09/09/2022 15:02:27

jhs121309/09 16:444.Input sensitivity Vrms0.775,最終輸出還是要縮小超多

thomas79009/09 16:46感謝心得,Zazen器材墊可以試試看,振動對解碼器影響也

thomas79009/09 16:46蠻大的

等新的dac來再看看

yamatai09/09 16:48你該不會有自己一間辦公室吧 這麼爽

yamatai09/09 16:50喔喔 看上面推文竟然是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喇叭 太神奇

TryToBe09/09 16:50缺低頻更要用orea 需要調傾角讓高音對耳才用iso或aperta

高音對耳還是比較重要ㄅ,有想過如果把墊材擺在iso155上面不知道行不行(笑

thomas79009/09 16:51註:價格不高,會增加細節和動聽感(中頻)

ms071956509/09 16:52推心得分享

jhs121309/09 17:04看規格 -6db是 56Hz,的確很難跟耳機相比

no1smalleyes09/09 17:54推心得啦 買到喜歡的真的就是聽很開心啦

no1smalleyes09/09 17:55電源線說真的台灣有些本土廠商如果能試聽有些很不賴

只能慢慢試了

yys31009/09 18:02耳機沒低頻吧(X)

認真講的話,a17的頻響確實比較廣也完整阿,但就是真的也比較大…

※ 編輯: MITSUNAGI (27.242.33.74 臺灣), 09/09/2022 18:08:11

Garrys09/09 18:24A17很難搬來搬去,14手提很方便

Garrys09/09 18:24(漲價前本來有想再買 囧

TryToBe09/09 19:34你有高音對耳的需求就只能用iso或aperta 不是墊材問題 是

TryToBe09/09 19:35用orea 音箱底部距第一反射面很近 低頻能量會比較多

tienam09/09 22:19我也是TT2+主動式喇叭,看來我可能需要加台無源前級?

我覺得可以試看看,有興趣可以商借聽看看,最大的缺點大概是要有兩組訊號線…

DPP4809/09 23:02好厲害,伸宅歌清單

※ 編輯: MITSUNAGI (27.242.33.74 臺灣), 09/09/2022 23:14:26

yukn73209/10 00:57為什麼不直接用個帶前級的DAC?

目前試過的都是有自帶的XD只是獨立接還是會有改善這樣

jhs121309/10 02:285.TT2可以在A14可以不開衰減是因為輸出電壓比較低吧?

Reshiram09/10 02:29好的前級帶你上天堂

jhs121309/10 02:29A14的衰減如果只是降低GAIN 那可以試試衰減最多,這樣

jhs121309/10 02:30DAC跟前級那邊可以不要衰減那麼多

※ 編輯: MITSUNAGI (118.231.137.170 臺灣), 09/10/2022 08:07:34

allancool50009/10 19:50推推、很受用

csps1234509/10 20:21A17用家推推,PSI讚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