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討論] 郭泰源當時投出158km/h 多震驚?
※ 引述《zzzzzc (街p)》之銘言:
: 郭泰源無疑是台灣棒球史最強投手之一
: 也是眾多上古神獸中 名聲最響亮的一位
: 放到今日 他的神蹟還是為人所津津樂道
: 好奇的是當他 在1984年奧運投出158公里時
: 對世界棒壇的震撼有多大?
我調查了下80-90年代初期 同期的頂尖新秀球探報告 (數據取自BA)
Dwight Gooden 90mph (1983), 95mph (1984)
Pedro Martinez 90mph (1991)
Roger Clemens 91mph (1983), 90mph (1984)
Rnady Johnson 97mph (1986), 98mph (1988)
Kevin Brown high 80 (1984)
這樣一比應該可以看出郭泰源的158kmph有多驚人了吧
--
東方特快車不是吹的
可惜那年代不流行旅美 不然是神獸等級
真的很可惜他沒去美國,不然就是第一個上MLB 的
我倒不認為KAKU能上到MLB 他在西武就常在痛了
而且美職體系大物新人最後沒兌現的大有人在
郭去mlb有些習慣確實要改,倒不是跑步什麼的
在不少訪問的場合,看的出郭真的喝酒喝很多
不然就投球想法,郭是真的很有水準
KAKU在梅雨季就要休息一陣子~
太誇張了吧,乾脆說當年有旅美早就進名人堂算了
只是去的話可以
當年去美國上MLB有可能啦 只是觀光還是站穩真的難說
上MLB還是有可能+1,只是會有什麼成績就不知道了,畢竟變數
太多了,但原po列這些可以看出郭的天賦在當時是很驚人
都是如果了
伊良部也沒多好啊 雖然他控球不好
客觀就觀光100%,後續未知這樣。
去德州或加州球隊,沒梅雨季,可能好一點
伊良部的直球沒有郭的尾勁
記得藍鳥有找 但他選擇長期追蹤他的西武
他在日本是頂尖,可以假設他是美國前三號不為過
他跟野茂沒有差多遠
落合博滿都直說Nomo沒什麼了,郭的球才可怕,YT影片還在
。
沒受傷的話,以他的控球吃的開吧
但郭不耐投是真的,可是米國天氣比較乾,也許郭不會有梅
雨手臂也不一定。
落合愛嘴又不是第一天的事情,但他日米打超爛的
郭泰源挑戰大聯盟會迅速殞落 大聯盟強度大於日職
野茂被一個國內王嘴也是可憐
事實上他只跟野茂差6歲,算同一時代人物,日職生涯重疊
五季
你要先確定158那顆是真的 儀器都會失準
MLB後面也是打野茂速球,但指叉就是難打
記得電動一開始有94 後來都變88麥
他在日職有156,他撐到後來與田剛才破,那顆158應該不
是假的,如果那顆是假的,那RJ的球速應該也是假的
落合就算嘴砲,日本國內怎麼一堆破不了他的記錄
落合就算當監督很鳥,他那日職記錄日本人看到他也是立
正站好,怎麼不說台灣王去日職還都打不到
不耐投才是問題
1980年代協調性最好的投手之一
真的有能力站穩MLB有可能會選擇打日職不去MLB?
郭在訪問裡就說西武1980年來台灣測試給他很大的信心,也決
心非西武不去了
郭如果少喝一點,成就會不會更高
郭強的不是速球,是有顆破140KM極品滑球,印象中有看過143
但的,以前看轉播都會覺得那顆球誰打的到阿
非西武不去有已經收營養金的傳聞 這點一直沒被證實當掛
我只記得當初藍鳥直接給他支票 自己填數字
那年代日職美職差異沒那麼大,而且台灣棒球深受日本影響
,陳金鋒旅美才會有他的歷史意義在
真的神話..
但早起好像都比較重人情一點 西武很早就觀察郭了
所以郭真的大放異彩的時候 還是選擇最早發掘他的西武
郭泰源在88,89年的成績和讀賣巨人隊洋投Bill Gullickson
傳聞自己填數字的是巨人吧?
他領西武隊營養金,不可能不去西武
差不多,Bill Gullickson回MLB成績還算不錯,91年還單季20
以前的測速方式跟現在有差,
然後日職跟美職好像印象中也是不同方式,
尾速跟初速差別的樣子
那個年代就流行旅日啊!
當然有可能不會想去mlb
勝,郭全盛時期應該是有在MLB生存的機會吧
中職也有發生過領營養金最後加盟別隊的事~不是啥大事吧
郭好像後來也沒有一直催 (?
什麼空白支票給人填的那種都唬爛的吧,最好有人敢這樣
不能說不是啥大事 那個時代根本沒人知道領了不去會怎樣
我覺得時代有影響,那個年代覺得去日本就很好了,跨過大洋去
打大聯盟是不敢做的夢
錢的部分,80、90日本經濟超好的
空白支票隨便填100%是唬爛的XDDD
當然很驚人,不然怎麼可能在日本球壇有那麼高的地位
單位是不是要先打對
反正當初郭 讓美日搶人搶的很誇張是真的
Kaku自己有講,美國那邊有人找,但是那年代對美國比較不
熟,而且西武很有誠意,所以最後去西武
也才有很多神話….
要去哪裡有引路人也很重要 本來鋒哥也是想直接加盟TML 是
突然有貴人興農制服組來牽線(興農道奇農場合作)
當初王貞治也有找他去巨人
鋒哥雙約事件還鬧上版面一陣子
當年還有美國球探要李來發跟高英傑跳機 XD
趙士強是有說過 洋基開 2000萬,趙陪著去翻譯,郭上去ML
B應該可以,能打多久就不知道了
郭當時完成度已經很高,美職大錢簽下不太可能不開箱
MLB有找他啊 他還是選西武
西武獅對郭泰源有情有義 當他身手下滑一樣上億年俸
他的問題是酒喝太多吧 才會痛痛人
去美國有人管搞不好還比較好
#17GHahbD (Baseball) 再複習一次郭泰源傳說
日本比較近
常喝酒就會酒駕,在美國撞到人對方不爽就砰砰砰
沒去美國太可惜了,好多想像空間啊….
美國也有狀元酒駕撞人逃逸 管不到的
認真回 去美國站穩先發沒問題
在美國不如說有誰沒酒駕 捕獲率跟台灣差太多了
曾公的台北市立棒球場有訪郭啊!可以直接聽聽本人對當時
選擇的想法
應該水分很重啦 當年實戰也沒有看過幾顆 150+ 的球
那個年代可以投150都很了不起了
郭自己不自愛啦,秋山、落和都認證的天才,但喝酒喝太兇
,體力和肌力都會掉吧!
秋山說過每次假日去找郭都在喝酒,然後都是猛灌威士忌的
郭的158就就世界級的啊,沒得黑,但怎麼不再唬爛你的
測速論了?啊不是說當時的日職146現在可以測到157嗎?
照你說得郭一定是105mile對吧,比RJ的98mile快多了呢
兩分多鐘的球速有兩個,一個是你說的尾速,另一個是什
麼?打者揮棒速度嗎?
本來就兩個測速的地方吧,有看過就知道,出手點跟
接球點啊
樓上 可以看他之前的文章
落合書裡面也有講 郭主要是直球跟滑球速度幾乎一樣
然後郭常常只對到三四五棒才認真投 其餘都隨便丟 XD
這人說的是差145~157將近10公里以上的差距喔
就是共軌效應啊 40年前大概還沒有這種概念
只能說郭的球路是落合的剋星啦,他和野茂誰強還是要看
日職成績較好,確實是接近同等級
我印象很深的是當年民生報用體育版半版刊他投球姿勢分析
直球和滑球幾乎是完全一樣 出手大概只差0.1秒左右
而且他又是4分之3投法 球就好像突然甩出來一樣
另外回一下有人說他不耐投 1991MVP那年有連續9場完投勝
那是因為郭被過度使用啊XD這種投手要嘛開省電,要嘛就
定期進場保養
野茂選擇第三條路-任意引退去大聯盟
能在日職待10年以上+拿100勝的洋投也沒幾個
怎麼一堆人對當時的美國有粉紅泡泡 當時美國分工也沒現
在明確 操爆的也一堆 沒打藥肯定也待不久
84年奧運對上美國也對上一堆神獸 照樣吃死死
不耐投和當時其他強投比ex野茂當時被操得更誇張,如果用現
在標準來看,郭也算耐操了
連9場完投 嚇死
郭泰源那年代的日職是豬公當道的年代,加上自己有飲酒的
習慣,在在都是成就自己痛痛體質的因素
沒去mlb真的可惜
98
首Po郭泰源無疑是台灣棒球史最強投手之一 也是眾多上古神獸中 名聲最響亮的一位 放到今日 他的神蹟還是為人所津津樂道 好奇的是當他 在1984年奧運投出158公里時 對世界棒壇的震撼有多大?17
很多人提出"郭泰源其實沒那麼強"的說法, 不過就他一個外國人, 隻身到日本職棒, 面對那些自負又排外的日本人, 可以搞到所有人都尊敬他, 要說他還好也蠻奇怪的..1
順風啊 有沒有可能? 某屆奧運 (雅典?) 我記得也是風大 當時大家以為快樂槍 訪問投手 我忘記是哪位了 說當天有順風啊 所以球比較快 ※ 引述《zzzzzc (街p)》之銘言: : 郭泰源無疑是台灣棒球史最強投手之一8
看一個人的能力要看他的對手的評價 東方特快車的對手不光是日職其他的重砲 有一個人很關鍵 就是從台灣旅日同樣是洋聯的巨投 當年球評去採訪這位旅日巨投對郭的評價
37
[花邊] 今天是Kevin McHale 66歲生日消息來源: 內容: Happy birthday to 7x All-Star and 3x @NBA Champion, Kevin McHale26
[分享] 2020 CPBL 自由球員年資2020CPBL可申請自由球員年資 統一獅 守位 球 員 年 資 出生年 P 潘威倫 2003-2020 17年 1982 P 王鏡銘 2010-2020 10年 198626
[情報] 開放年代以後,女單大滿貫全決賽達成亮色名字為全滿貫選手 亮色年度為冠軍,暗色為亞軍 Maria Sharapova 澳網 2007, 2008, 2012, 2015 法網 2012, 2013, 201410
[分享] 1/7真的好多人生日啊投手 Jon Lester 1984 Jhoulys Chacin 1988 Allan Anderson 1964 Dean Kremer 19968
[閒聊] 為啥哆啦A夢劇場版副標題都有『のび太』1 のび太の恐竜 1980年 2 のび太の宇宙開拓史 1981年 3 のび太の大魔境 1982年 4 のび太の海底鬼岩城 1983年 5 のび太の魔界大冒険 1984年- From Wiki 累計出荷台数 1983年 - 44万台 1984年5月末 - 100万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