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分享] 美日職球員薪資差近10倍的經濟依據為?

看板Baseball標題[分享] 美日職球員薪資差近10倍的經濟依據為?作者
AisinGioro
(愛新覺羅。溥聰)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3

https://tinyurl.com/y2h8ukn7

奥野一成專欄,以下是與高中球經佐々木由紀、新棒球社員鈴木一郎
所構成的。


由紀:聽說鈴木喜歡看棒球,哪隊的球迷?
鈴木:洛杉磯天使
由紀:這不是日本球隊而是大聯盟的
鈴木:我想到之前提到關於錢的事情,今年春天大聯盟開幕延了一個禮拜
,新聞上面說到原因是「年薪總額與最低保障薪資上的勞資衝突」
,老師這到底是怎麼一回事。

15歲的鈴木對棒球員的收入感到興趣。

奧野:勞資的意思就是勞工與雇主。在這個場合上就是球員與球隊老闆
。簡單來說,這種衝突就是球員想要更多的薪水但老闆並不想給這麼多。
衝突如果沒有解決的話,球員方可能就會罷工而抵制比賽。

由紀:為了錢而爭執什麼的,實在是沒什麼品格也沒什麼夢想.....大概就是那種感覺。鈴木:Strike?
奧野:過去的日本也是,比如說鐵路公司員工會要求更多薪資而罷工,幾乎
所有的火車都會停擺,像這種事每年都在發生,所以我對罷工這詞很熟。
但在現在的日本可能不是一個會被接受的概念。

要跟現在的高中生解釋罷工不是這麼容易。

由紀:順道一提,現在大聯盟球員平均年薪為4億5千萬日幣,日本職棒說是
約4千萬日幣。

做為一位「能幹的經理」,由紀在網路或報紙看到有趣的消息時,她會
很仔細的做筆記。

鈴木:啊呀,都拿到4億5千萬了還想要更多,這什麼道理。

為什麼職棒球員能賺錢?

奧野:之前提到的『所謂錢就是一種感謝的具體概念』。為了能買到好商品
、好服務我們就會付錢購買。當使用者覺得『真棒』時,就會對提供者
表達出感謝的心情。當感謝的人的越來越多,願意用錢去買商品或服務的
人就會越來越多。也就是說,不只是越來越多的感謝,銷售與利潤也會
增加。所以錢就是感謝的具體概念。

對一般公司的員工來說,日職球員的平均年薪為4000萬日幣,或許會被認為
『真的是賺有夠多』。大聯盟球員的平均年薪是這個十倍以上,確實這是一個
相當巨大的差距,那....為什麼職棒球員可以賺這麼多錢。

一位成功的職棒球員給了很多人開心、夢想和希望,從這點來說或許是
有其意義的。

首先我們要先考慮成為一位職棒球員的機率來談。

每年10月舉辦的選秀會,每個球團與選到的新人談合約,一個球團
選的球員不超過10人,所以12球團最多就120人被選中。

另一方面,與我同世代的棒球人口,在我還是小孩子時一班有50個人
,其中可能有一兩個人在棒球隊。也也就是說約2%到4%的人口為棒球員
,因此假設與我同年齡的小朋友有100萬人,棒球人口就在2萬與4萬之間,
取中間值3萬,其中只有120人可以成為職棒球員,也就是說只有0.4%

此外,要想拿到4000萬年薪,還必須成為一位成功的職棒球員。在這麼多人
中要成為帶給人們開心、夢想和希望的大牌球員並保持至少10年的活躍,
大概只有10分之1,換句話說只有0.04%。所以一般公司員工年薪400萬而
職棒球員年薪4000萬日幣,這是再自然也不過的。

由紀:我懂了,要成為職棒球員這門還比考上東京大學還要窄得多了
鈴木:果然比起用功唸書還不如練習!

日本和美國的市場規模大大不同

奧野:那麼,為什麼美國大聯盟球員年薪可以達到4億5千萬日幣,
關於這點可以用經濟規模的差異來說明。

日本職棒每隊有143場比賽,假設一場平均有3萬人,整年觀眾數有
429萬(棒球是一對一的運動,所以主場的觀眾數是一半的214萬5000人)
。兩聯盟12球團,每年的總觀眾數大概有2574萬人,假設一張票5000日幣
,這相當有1287億的門票收入,再加上轉播權等一年的經濟規模大概
是2000億日幣。

最重要的一點是美國的消費規模是日本的3倍,所以單純的乘以3,大聯盟
光門票收入就有6000億日幣。實際上美國大聯盟的隊伍與場次更多,
所以不只這些。另外說到轉播權,美國大聯盟不只有美國本地轉播,日本
或日本以及流行棒球的國家都會轉播,市場估計絕對會超過一兆日幣。

對比日本職棒規模2000億日幣,美國大聯盟超過一兆日幣,總歸來說
就是市場規模的差異。

這樣說來,所謂美國大聯盟的球員也會是日本職棒頂尖球員中0.03%中
的超頂尖等級才能獲得成功,因此平均年薪是日本職棒球員的10倍
以上也是合理的。球員對自己的價值也很有自信。

從這層來考慮,就算領了4億5千萬還罷工也是再正常不過的。

由紀:這裡我也懂了,可以理解對自己有自信的球員想要去美國挑戰。
鈴木:要先學好英文。

做出自己的假設是很重要的。

奧野:剛剛我提到日美職棒的銷售,講的煞有介事的數字,其實並不太精確
。但在看經濟的時候,你必須要有這種SENSE。

換句話說,你要提出自己的假設。

『當我還是學生時,一班大概50人,有一兩個人是棒球隊的。』
『跟我同年齡的約在一百萬人左右』

要培養那種從幾個數字中推測出市場規模的SENSE。這在商業現場很有用。

這是一種鍛鍊,我想有很多人完全不思考就是用手機上網問谷歌老師,
這樣做無法培養出思考問題的能力。

例如這個難以調查數目的問題『美國有多少鋼琴調音師』,做出下列各種
假設『美國有多少台鋼琴』『多少年音跑掉一次』『用了多久』,然後你就會
做出推估的數字。這就是「費米問題」,你去顧問公司面試一定會問的。

首先做出自己的假設,透過不斷的訓練會形成對經濟,或者是對這世界的關注。


-----
嚇到了我 看完全文有點專業 下一篇來分享歐力士是怎樣一間做什麼的公司好了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28.16.161 (臺灣)
PTT 網址
AisinGioro:轉錄至看板 MLB

01/04 20:44

hy65401/04 20:45鈴木一郎

k3353601/04 20:57 陳一郎

ePaper01/04 21:26 陳一欽

zxvf01/04 21:43看成鈴木一朗

bdgnrd010301/04 23:12看成陳一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