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專欄] 乘勢疾飛越高牆-細說林承飛打擊的變與

看板Baseball標題[專欄] 乘勢疾飛越高牆-細說林承飛打擊的變與作者
u9300017
(載雨拾乘三)
時間推噓19 推:21 噓:2 →:10

乘勢疾飛越高牆-細說林承飛打擊的變與不變。

2020/02/15作者:大艦巨砲主義萬歲!

林承飛至今累積了四個完整球季的比賽經驗,到2019年初終於突破中職所謂「千打席效應」門檻,在這一年林承飛的打擊出現了一個大突破,他的改變究竟是什麼,他還有什麼需要加強的地方,或許你對這些都有印象,而這篇文章則是要用數據告訴你:你的印象到底是對是錯……

2015年10月7日,六局上。

如果你是中信兄弟球迷,比起上半場比賽,現在應該是有一點點緊張。這場封王戰的前半段打起來順風順水,伍鐸在前半場比賽僅用52球徹底壓制Lamigo打線,在第六局卻碰到一陣亂流。

Lamigo的打線逮到機會總是會蹦一下,現在看起來好像就是那個時候。

第一棒藍寅倫先打穿三壘防線靠著腳程跑出一支二壘安打,詹智堯選到四壞形成一二壘有人,林智勝補上一支外野安打送藍寅倫回家,並且跑出本年度第29次盜壘,下一棒的林泓育又選到四壞塞成滿壘。

接著,在上一局接替游擊守備的小將林承飛上場,這是他在中華職棒一軍的第一個打席。

第一次上場就面臨滿壘的機會,林承飛表現絲毫不像職棒新兵,在和伍鐸纏鬥6球以後把球打到中外野,兄弟中外野手貼著牆沒收這一球,但是已經足以讓Lamigo球迷歡呼數秒、讓兄弟球迷抖了幾下。

差一點點生涯首打席就是滿貫彈,真的就差一點點,如果不是挑戰中外野說不定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1BPhyJbA5Y&feature=emb_title

2015年10月7日林承飛的生涯首打席,那時候林智勝還是Lamigo的,陳金鋒還是現役的。

影片來源:CPBL youtube 頻道。

初登場就展現旺盛的打擊企圖心和把球輕易打到警戒區的實力,讓球迷對這位年輕人的打擊能力深具信心,而他的沉穩表現更讓球迷戲稱他是「老將」。

講著講著才發現日曆已經翻到2020,林承飛打了四年多的職棒,戲稱老將的前兩個字好像已經可以拿掉。而他本人也在去年年初正式跨過中華職棒所謂「1000打席效應」的門檻,趁此機會,我想在這裡談一談林承飛。

文章一開頭提到林承飛生涯初打席,那一個「差一點點就飛出去」我想應該是有關心林承飛的球迷朋友感到相當熟悉的場景。林承飛在打滿整季的職棒生涯前三年,其打擊與牆壁相當有緣,要嘛就是打出敲牆二安,要嘛就是在牆邊被守備員沒收,徒留球迷聲聲嘆息。

如果你對林承飛打擊的印象是這樣,那我可以告訴你:你的感覺沒有錯,以下羅列的林承飛幾項打擊數據可以證明這點。

林承飛年度長打相關數據
年份 XBH HR XBH/HR XBH/H AB/XBH IsoP
2016 32 9 .281 .302 10.8 .151
2017 30 6 .200 .390 9.7 .147
2018 24 5 .208 .343 9.7 .155
2019 27 14 .519 .380 9.5 .209


先為各位解說一下上面這些縮寫的意義:XBH是長打(二壘、三壘、全壘打)總和、HR自然就是全壘打、XBH/HR是全壘打佔長打的比例,XBH/H則是長打佔安打數的比例、AB/XBH是幾個打數出現一支長打,而IsoP則是純長打率,一種用來衡量長打力的數據。

我們可以很簡單的看出,林承飛的純長打率從中長槍等級的.150在2019年一口氣躍升到重砲等級的.200,雖然他的長打比例還是約10到11個打數會出現一支長打,沒有明顯上升,可是到超過1000打席的2019年,以前停留在牆邊的二安已經開始翻牆,最終結算全壘打佔長打比例超過一半。

過去看到林承飛敲牆的時候,吾友DC和我的共同感想是「這個是重訓問題,會隨著時間經過逐漸改善」,2019年結束的現在或許是可以從「逐漸改善」改說「有顯著改善」了。

https://imgur.com/swiNReF

林承飛打出過不少讓人印象深刻的全壘打
CPBLTV截圖

林承飛過往令人印象深刻的全壘打還不少,再加上打擊屢屢見牆,讓很多球迷對他的印象都是「強打少年」,然而實際上他的攻擊指數(OPS+,一種衡量球員攻擊能力的攻擊指數,100是聯盟平均)卻經常上不了聯盟平均,即使今年擊出14支全壘打,他的OPS+也僅有106.3,比聯盟平均高一點點。

過去幾年下來,林承飛的OPS+分別是:92.9、86.3、100.4、106.3。

至於為什麼嘛……OPS這個數字的計算方式是長打率(SLG)加上上壘率(OBP),在這個
公式裡打擊率被加了兩次,林承飛自2016年起的打擊率分別是:.300、.265、.300、.277,而聯盟在這段時間的平均打擊率則是:.308、.288、.294、.288。

可以從這兩組數字的比較看出林承飛在2017年的OPS+低落肇因於第二年撞牆期導致的打擊率低下,去年雖然打擊率略高於聯盟平均、長打力比聯盟平均高,整體數字卻被上壘率拉低,到今年才有明顯提升。

至於要說好還是不好,我得說,一個能持續繳出聯盟平均攻擊指數的游擊手真的很罕見,即使在近年戰力通膨嚴重的中華職棒仍舊如此。

如果你不信,以下是這幾年來中華職棒主戰游擊的OPS+,大家可以看一下:

聯盟主要游擊手年度別OPS+
年度 Lamigo 兄弟 統一 富邦
2016 林承飛(92.9) 王勝偉(85.7) 黃恩賜(76.9) 陳凱倫(51.5)
2017 林承飛(86.3) 王勝偉(72.7) 陳傑憲(146.1) 陳凱倫(75.2)
2018 林承飛(100.4) 王勝偉(120.4) 陳傑憲(137.3) 于孟馗(72.1)
2019 林承飛(106.3) 王勝偉(87.3) 林祖傑(50.4) 李宗賢(55.3)

如上,我們可以很清楚瞭解為什麼統一始終希望把陳傑憲留在游擊,即使他傳到一壘有問題也願意忍耐,同時還可以看出為什麼富邦希望高國麟(2017年OPS+ 110.1,出賽數比陳凱倫高可是守備機會比較少)可以站穩游擊,因為攻擊力真的是差太多了。

去掉陳傑憲之後,除了王勝偉在2018年因為和張志強、陳偉漢共同分擔游擊防區任務而繳出120.4這種驚人的OPS+以外,游擊仍舊是個打擊貧乏區。

現在真的只能說「2015年選秀萬萬歲」,竟然可以在同一年以最後的選秀順位挑到:超越聯盟等級的強打外野手、在游擊防區持續繳出優秀攻擊力的游擊手、球速上看150的左投手還附帶一個在第七輪冒出頭的強力長打者,能選成這樣與其問Lamigo怎麼辦到的,不如說會讓人有點想問其他球隊在幹嘛……

咳咳,有點扯遠了,回到主題。

林承飛的成長固然讓人欣喜,but……

對,問題就是這個but。

but……1000打席效應出現的時候,通常也代表打者的型態已經固定,若真是如此,在長
打顯著成長的同時,林承飛可有著一直沒修好的弱點,而且老實說有一點點糟糕。

https://imgur.com/Wb0Nvpb

如果要說林承飛的弱點,我想常常看球的人都很清楚
CPBLTV截圖

要說到林承飛的弱點,當然就是……對,就是外角。

到201X年外角還是弱點,是有點想用「饒有古風」來形容這件事情,就像林承飛的加油歌也很古老一樣。

而提到他愛對削外角的球出手,這不只Lamigo的朋友熟悉,連別隊的球迷同樣也很熟悉。壘上有人林承飛一上場,在能看到即時球迷反應的地方多半會看到類似「開一顆外角給他」的留言。可以說他打擊的冷區在這聯盟已經接近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程度。

至於這會造成怎樣的問題呢?

首先,有明顯弱點的球員只要投手有能力就會盡情挑戰,因此林承飛偏高的被三振率和這個弱點恐怕是拖不了關係。他這四年下來的被三振率分別是:21.3%、19.5%、25.1%、
26.5%。與此同時,聯盟的年度被三振率是:17.0%、18.2%、17.5%、17.9%,如此一比就知道說他被三振率偏高所言不虛。

當然啦,容易被三振不一定是問題,讓我們用許基宏這個比較極端的例子來說明吧。

許基宏也很容易被三振,在2016、17年他的被三振率分別是:23.6%和21.4%,同樣高於聯盟平均,然而許基宏也會拿保送,他被保送率在同樣兩年度分別是:16.1%和12.7%,以致於他擁有相當優秀的三振四壞比。

這代表什麼呢?

這代表許基宏雖然容易被三振,同時也很會上壘,並非所謂「固定出局數」,自然也就不是打線上的弱點。

額外一提:許基宏現階段一軍的被保送率是14.5%甚至高出彭政閔的生涯平均,擁有這種被保送率的選手竟然被部分球迷稱為「沒選球」,我一直覺得這是指著所有中華職棒的球員說:「我不是說你,我是說,在座的各位都沒選球」。

好吧,有點扯遠了,讓我們回到林承飛。

那麼,林承飛算是打線弱點嗎?

在此要先把林承飛的選球數據羅列如下,括號內的數字代表聯盟平均:

林承飛選球數據
年度 被三振率 被保送率 四壞三振比
2016 21.3(17.0) 7.5(8.5) 0.35(0.50)
2017 19.5(18.2) 8.2(8.5) 0.42(0.47)
2018 25.1(17.5) 3.9(7.3) 0.16(0.41)
2019 26.5(17.9) 6.1(7.1) 0.23(0.39)

如上,先替各位解釋一下,四壞三振比的意思是拿到幾次四壞的同時會出現幾次三振,倒過來就是大家熟悉的K/BB,一般來說聯盟平均都落在0.4到0.5之間,林承飛僅有2017年落在這個區間,而且還算是勉強達標。

因此,說他屬於「拿四壞能力比聯盟平均差一點卻很容易被三振」的打者並不為過。

然而撇開極端的2018年不提,林承飛取得保送的能力都還在聯盟平均上下,打擊率也是如此,所以他容易被三振帶來的影響並非是「打線弱點」或「固定出局數」,而是在別的地方。

至於在什麼地方,我們得繞遠一點,從林承飛的打擊弱點開始說起。

前面說到「林承飛對外角一顆球很沒抵抗力」,除開比賽觀察以外,其實我們也能從數據層面上讀出這種狀況,對右打者來說,左投手是從外往內丟,而右投手則是從內往外丟,右投手也比較好操作「丟右打的外角一顆球」,以致於當我們把林承飛這幾年左右打分項成績列出來,就會得到這樣的數據:

林承飛左右打分項數據
年度 對左打擊率(被三振率) 對右打擊率(被三振率)
2016 .397(15.5) .287(25.1)
2017 .328(14.5) .249(20.8)
2018 .269(23.2) .309(25.6)
2019 .303(22.6) .267(28.2)

如上,林承飛除了2018年因為對鄭凱文打得意外的好而使得對左右打擊率好壞交換以外,他對右容易被三振而且打得比較差,在這張表格上是顯而易見。

那早幾年都還可以說「小朋友還在長大」,現在已經過了1000打席的門檻,長打力也出現明顯轉折,可是看了這麼多年,同樣有這問題的林立已經學會忍住外角球不要揮,而林承飛的弱點卻一直都沒什麼改善。

當我們知道「林承飛容易被三振」,而且是「對右打的時候忍不住外角球誘惑而容易被三振」,我想大部分的人很快會聯想到這弱點什麼時候會被針對攻擊:關鍵時刻。

所謂關鍵時刻,具體來說就是得點圈有人的時候,人人都知道怎麼應付林承飛。如果我們把得點圈有人時林承飛對右投的數字整理出來就可以發現這點。

林承飛得點圈打擊比較
年度 打擊率(被三振率) 對右得點圈打擊率(被三振率)
2016 .307(21.3) .256(21.5)
2017 .265(19.5) .208(24.3)
2018 .300(25.1) .340(30.6)
2019 .277(26.5) .233(39.3)

如上,即使是在打右投比較順手的2018年,在得點圈有人時對右被三振率仍然高於平均,雖然「外角揮空導致關鍵時刻被三振」僅是印象,可是在得點圈有人的狀況下,大家都知道右投該怎麼應付林承飛看起來是不爭的事實。

很慘嗎?

好像有這麼一點點。

https://imgur.com/UCQGqbs

林承飛在一次奇襲滑壘成功後做出勝利手勢
CPBLTV截圖

對於現階段林承飛的表現是否滿意,取決於你對他的期待。

如果對林承飛期待是「埋伏在後段棒次的奇兵」,目前這樣的表現並不算差,甚至可以說很好,容易被三振至少不會打進場內死一雙,即使得點圈打擊有明顯弱點,掃打點也從來不是後半段棒次的重要任務。

如果要我說,我會覺得……以一個被預期可以擔綱中心棒次的選手來說,每每看見他出手
去追打外角球,總會有種「全世界都知道你的弱點在那裡,你也應該知道,怎麼就是忍不住?」的慨嘆。

當然啦,也不是說林承飛真的就會這樣定型,對一個22歲的選手來說,他有得是時間學習辨識球路,理論上辨識球路的能力是會隨著年紀增長再成長的。

如果你要問我,我會說:林承飛真正的挑戰是他的打擊以游擊手來說很好,拿到游擊以外就會很受挑戰,可是在防守上他屬於求穩類型,偶爾會多等一個彈跳來接球,有機率在這麼做的時候等到一個意外。如果出現打擊比他好、防守能力跟他差不多的選手,他很有可能會從游擊被挪開。

比如說呢?

比如說防守範圍有目共睹,不過傳球有一點問題的陳晨威。

陳晨威的傳球能力很可能會隨著重訓增強,他在2019年繳出的成績單是OPS+ 100.1,也是屬於「OPS+差不多100」的球員。然而打擊上沒有明顯弱點,不容易被三振、選四壞的能力高於聯盟平均,和林承飛相較,林承飛砲管比較長,而陳晨威選球則好上一點,比聯盟平均高。

如果他從中外野被改部署到游擊防區而且傳球有所改善,那麼林承飛要挑戰的對象就變成林立和郭嚴文,要和這兩位競爭,OPS+ 差不多100出頭顯然是不夠的。

如果說洪一中繼續執政,陳晨威應該是不會輕易被移動,可是現在換人當總教練,整體守備位置會如何調動,這就又有點難以預料了。

驗收成果的2019已過,充滿挑戰的2020在前。

林承飛的成長明顯可見,是否滿意真的取決於你把他放在那裡和預期多高。不過,年輕就是本錢,一個22歲的球員絕對還在發展途中,擁有無限的可能,他能不能在2020飛向更高,克服自己的弱點,成長為有能力擔綱中心打線的強力打者,就讓我們接著看下去吧。

https://www.sportsv.net/articles/71646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9.39.46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u9300017 (36.239.39.46 臺灣), 02/16/2020 23:45:04

alex872502/16 23:45唉吱吱這種煩惱有夠奢侈...

nice9902/17 00:20兄弟也很多強打者吧 幹嘛羨慕別隊 尤其是佔位者已不卡位了

kano252502/17 00:30講解很詳細,推!

kano252502/17 00:31提到2015選秀,我喵好像......我的頭突然痛了起來

nice9902/17 00:40樓上是爪迷或邦迷吧 反串成我喵?

chdc02/17 02:13怎麼沒提林承飛是怎樣的林智平?

ultratimes02/17 02:41真正的十年不用擔心游擊

ultratimes02/17 02:41如果不是阿飛站,唯一可能的就是出現更強勁的選手

HansLee02/17 05:15潘…

qwertgb02/17 05:22陳晨威暫時會放在外野吧,樂天的外野深度比較差,內野滿

qwertgb02/17 05:22出來了

ji31g42go6102/17 07:29要有這挪開可能前,中外野的意料之外呢?怎不用比較?

fuyo201002/17 07:37選到阿飛真的賺!

jokejokeddd02/17 07:41讚,用心

kano252502/17 07:41某對號入座的小丑還在崩潰啊?去隊板搜一下ID不就知道我

kano252502/17 07:41是什麼粉了嗎?

Uncontinue02/17 07:52如果在二輪尾選到一個比阿飛好的打者 那猴子真D是會選

Uncontinue02/17 07:54應該說野手 打者有點像只講打擊

cityman999902/17 08:25希望養成第二個大師兄

ak74box02/17 09:26養成後段棒次能延續打線時有一發的長槍就可以了吧

lyinchung02/17 09:30米糕的養成果然不行,又一個養壞的例子

lillard556602/17 10:14邱丹養出來 陳晨威應該就會回內野了吧

amumugank02/17 10:17

alex872502/17 10:19他的問題還不到談論養不養壞

barry61017102/17 10:21成長曲線緩慢是蠻令人擔心的

barry61017102/17 10:22陳晨威不考慮右外嗎

seautomorrow02/17 11:31

nk93004302/17 12:15別隊的說人養壞 笑死人XD

Kevin060802/17 12:21這篇分析得很好

Kevin060802/17 12:24打擊型態.優劣勢.成長曲線都寫到了

charleydd02/17 13:25

taddy054002/17 14:16國際賽鳥的跟…一樣

csylvia02/18 08:56好認真的一篇文章,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