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討論] 營運成本約4億
每隊營運成本粗估至少4億元起跳,
如果大巨蛋主場場次更多的球隊,支出當然也更多。
抓高一點 4.5e
巨蛋場 會長認證的都有賺
等於說是讓你來補血的
去年室外球場 平均進場抓5500人/場
一張票算400 算45場就好
5500x45x400=九千九百萬
額外消費 算350好了(一條毛巾價應該很放水了吧??)
5500x45x350=八千六百萬
4.5e-1.85e= 2.65e
巨蛋算6場 能撈多少錢???
贊助商廣告???
轉播權利金???
試問虧了多少? 賺了多少?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0.45.122 (臺灣)
※ PTT 網址
推
我的問題是,為什麼室外場是45場???
→
如果9210都還有賺 那應該可以排一點平日
→
平均消費不知道哪裡看到的有一千
→
平日開統一上週的票價會死的很難看吧
→
二到四*
→
而且室外球場其實有數據 不用那麼克難用5500
→
放點水 抓個好計算點的。
→
營運成本跟結算後實際收支 不一樣吧
推
營運成本各隊差很多 若平均4億 中信可能會到5.5億
推
還有母公司給的廣告收入
→
大巨蛋票價提高不用刻意降價提高進場數一樣能有一樣獲利
推
還有轉播收入還沒算呢
推
付出的硬體成本也沒有算進去,就用最簡單的大巨蛋的音響
→
來看,有的砸大錢,把音響弄得很頂,有的是不想要多花這
→
一筆錢!所以大巨蛋的體驗感,也是一筆成本!就看球團捨
→
不捨得花這一筆錢
爆
[討論] 23~24球季目前平均進場人數晚上看轉播時無聊算的 人數來源是P跟T官網, P的部分只計本體不計東超. 更正一下, 我發現bug了, 原本算的時候把大巨蛋另外算, 然後好奇加上去的話是多少,65
Re: [新聞] G5洲際營業中 兄弟全季營收衝6億新聞寫的數字跟我想得差不多,但有可能不只有這些 全年60萬票房,巨蛋佔了28萬 一張就算1000好了,有2.8億 剩下32萬都是在洲際和台東 因為有很多平日場,我一張就抓250就好了46
[討論] 例行賽大巨蛋的進場人數我們攤開2023年進場人數來看 假日五隊平均8017人(104場 平日五隊平均4930人(196場17
[專欄] 大巨蛋場次爭奪戰 仍要回歸商業考量【運動專欄/小記】 大巨蛋場次爭奪戰 仍要回歸商業考量 小記·Yahoo奇摩運動專欄作家 2025年1月7日 週二 下午8:24 2025年才剛開始,臺北大巨蛋場次爭奪戰已白熱化,但不論如何爭取,味全龍、中信兄弟 隊勢必都是最後贏家。19
[閒聊] 大巨蛋租金100萬真的很貴嗎假設原本的戶外球場0租金好了 去大巨蛋比賽需100萬場租(不考慮之後可能的優惠) 如果平均一張門票400元 100萬也才等於2500張門票 加上前幾天棒協提到的300位工作人員6
Re: [新聞] 職籃沒有一隊賺錢,年燒8千萬起跳!王文假設邦爪 每年職棒虧一億 職籃虧8000萬內可以承受 職棒今年要虧到一億 真的很不容易啊 比如爪爪 本季大巨蛋目前合計五場 總共123000人進場 平均24600 洲際30場 合計177862人 平均59286
Re: [閒聊] 寶島夢想家有在ABL賺到錢嗎??ABL有沒有賺錢呢? 一、球員薪資(支出) 年薪(萬) 壘哥 600 (新聞寫的) 三外援 900 (2.5萬美金*12個月,這是規定,實際上有可能嗎??富邦表示: )4
Re: [新聞] 中職/龍象獅大巨蛋場次不變 蔡其昌大巨蛋別的需要擔心,漏水什麼的。 場次是絕對不用擔心的。商業設施都需要職棒比賽帶來的人潮。 除了假日以外,平日的場次遠雄應該會降低場租,讓比賽票價也可以降低。 這樣巨蛋整個營運效益可以最大化,隨便找個會算作業研究的應該可以算出最佳解。 台北的百貨已經過度飽和了,有幾間晚上根本沒人,像微風南山還是diamond tower。還要開一間dream plaza。3
Re: [討論] 未來會在大巨蛋舉行的棒球比賽在上一篇有提到,大巨蛋是BOT公共建設,而不是商業項目。北市府為了催生這顆蛋,接 受了「零」開發權利金(土地免費提供)和「零」營運權利金,同時也同意遠雄蓋周邊的 商業設施(金母雞)來增加其營運收入。換句話說,大巨蛋的: 營運收入:因為有周邊商業設施,相較於單一顆蛋,營運收入大幅增長。 營運成本:少了每年付給市府的營運權利金,營運成本大幅減少。3
Re: [分享] 海外賽權利金1400萬美金起跳韓國海外賽門票最低約2700 最高約16000 若巨蛋座位票價平均7500 4萬人 這樣門票就3億了 而且總共有6場 成本 住宿+製播+對手出場費 算1億好了(韓國約7000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