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題] 台灣有可以下雙陸棋或能買到棋具的地方嗎

看板BoardGame標題Re: [問題] 台灣有可以下雙陸棋或能買到棋具的地方嗎作者
outlookXP
(outlook)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以前在臺灣臺北市大安森林公園附近的中東人有玩,但現在沒了。若推薦Boyan Paskalev的APP雙陸棋
,有世界各地的玩法。

網路是可買到很不錯的棋具。

以前和老外玩時,我寫了以下心得,供有興趣的人參考。

雙陸棋棋盤棋位在古中國稱為「梁」,西洋的編號法是自先行方的視角,從棋盤右上角到左上角從24到13,左下
到由右下為12到1。中國的編法是以先行方玩家視角先分為右前、左前、右後、右前這四區域,再以先行方行棋的
路徑作編號順序。前半部的兩區域,是從右往左各自編一到六;後半部的兩區域,是從左往右各自編一到六。如
右前六梁、右後一梁、左前二梁指分指西洋雙陸棋的19梁、6梁、17梁。這四個區域在西洋與中國也有特別名稱,
對先行方來說:左下區域在西洋稱為「外盤」,在古中國稱為「外華」、「前梁」;右下區域在西洋分別稱為「
內盤」,在古中國稱為「榮梁」、「營梁」、「後梁」。

雙陸棋有疊子的設計,卻沒像打馬類遊戲或十字戲遊戲一樣可疊行、或阻礙敵棋前進,因太容易造成疊棋。

雙陸棋同一些十字戲有兩隨數機的設計。番禺的下囋雙陸、西洋的雙陸棋更規定擲出對子時,變成有四個相同的
隨機數,最多可分配到四枚己棋使用。保加利亞、北馬其頓等地的Gul Bara則是擲到對子時,得到六到該對子的各
一對子數使用,譬如擲出3-3,就還能有4-4、5-5、6-6,一回合可有八次移動,而擲到1-1就高達十二次移動。

采數都給一枚棋使用,不代表中途可越過棋子,因雙陸棋規定中途要在其中一數的距離停住後再繼續往前,若該梁
有敵方疊子就不行停駐。這種規定產了一種策略,是以數座疊子佔據連續的棋位,限制對方移動,若連續六處連續
棋位,術語稱為「封路」(Prime)。

對於到達終點,雙陸棋類沒有像十字戲、打馬類遊戲有獎勵規則,而是有名為「離盤」(Bear off)的設計,規定所
有棋子到達最後六處棋位後才能離開棋盤,以先與采數相同距離的棋子先動到終點或到更近的棋位,若無才能移動
採數大於移動的棋子到終點。這種設計這加重封路策略的重要性,也是兩種到達終點規則的切換。

與宋朝的依經馬一樣,雙陸棋類被打子的玩家下回合需選擇下子在對方的內盤上,位置為兩采數之一,要該梁有敵
方疊子就不能下。或許這種設計是來自某種規定要棋子全部入場才能行子的古代擲賽遊戲。這設計使得是否能回子
不像十字戲取決於骰運,而是對方。若以六座疊子佔據對方所有能回子的棋位,則謂為「封家」(Close Out),在
日本的盤雙六是直接獲勝。

為搭配封路、封家有意為之的設計,每方的棋子數須超過十二枚,才能有多的棋子可走閒著,以維持六個兩兩相疊
的疊子,若只超過一枚則無保護,因此雙陸棋通常每方多達十五枚棋子。棋子若疊太高則不穩,也難適於瓶子型的
棋子,遂以平排表示相疊,乍看像從側面看疊子,在擺不下時才疊在棋子上。英格蘭雙陸棋最多只能疊六枚棋。

總棋數高達三十枚,搭配只有二十四處的棋位,密度遠比十字戲高,這意味可在壓縮空間上作配合的設計。當一方
棋子都集中從同處出發朝對方前進,玩家勢必於各自起點處附近便開始建立一座座疊子,缺少開始交會後的打子,
且開局變化不多。兩方棋子完全交會過後,成為純運氣的競速比賽,英文術語稱為Pure Race。為減低這問題,以
有巧思的初始布置來解決,初始為每方有兩枚棋子放在最遠的梁上,這在西洋雙陸棋稱為「跑子」,離己方最近的
疊子有十一格差距。初始時就有五枚己棋在自己內盤、有三枚接近,可對敵方的跑子與後來打回的敵棋造成威脅,
甚至是封家。跑子只能以初始以6-5這種組合先移到兩個敵方疊棋中間,再躍至距離11梁的安全處。這種擺設看似
跑子相當弱勢,難以穿越,其實這是誘餌,因玩家可用跑子持續引誘對方打子,再用另一枚或回子時反打,這對方
損失更大,因原先已在或皆接近內盤的棋子反回到遠處的起點,要耗掉大采數才能回來,而跑子只是回到不遠處,
只消耗一個小采數,就像電腦遊戲中離重生點不遠的怪物一樣,持續消耗勇者的耐力。

現代的初始布置在宋朝《譜雙》就有,中國雙陸與今日的西洋雙陸都採此擺設,開局卻有所差異。

西洋雙陸棋是兩方各擲一顆骰子,以比大小決定先後順序再開局,若同數則重擲,獲得先行的玩家就常以目前的
采組行棋,所以第一著無對子,只有二十一種采組作佈局,可利用除跑子外的三座疊子對敵方的跑子進行封鎖的
戰術,如先行方來說目標是佔據7、5、4、3、2這些空棋位,可用6-1、3-1、4-2、5-3、6-4這五種組合。這種初始
布置有助於封路的策略,讓開局有多種布局,策略樹一開始就有許多分枝。

中國的雙陸棋是先行方再擲一次決定采組,第一著就可能有對子的佈局,能移動同座的疊子另設新的疊子,施行
稱為「把門」的策略,對跑子進行封鎖。這些開局還有取名字,像是稱為 「外華平滿局」、「三梁外華定局」、
「二梁外華定局」,分別是使用4-4、3-3、2-2的組合分別在9到11梁進行封鎖,清朝《增補萬寶全書》 收錄的《
雙陸指明》又稱這三種布局分別是「設細營華之勢」、「蓮捕鼠之勢」、「力鳶打兔之勢」。對抗把門的策略在古
中國叫「藏馬」,利用像是6-5,先移動一枚跑子。

也非這種擺設共認是最好的,曾多次獲得西洋雙陸棋冠軍的Nack Ballard推廣的Nackgammon就推廣再增加一座弱子
,也有雙陸棋軟體采用,但畢竟生有統一規則之前了,無法取代原先的地位。


初始還有部分棋子離終點最遠處、二為所有棋子在離終點最遠處,這兩種應該較接近原始的設計。

雙陸棋類也有跟三六九棋類一樣用壓子作攻擊手段,如流傳於希臘的Tapa,棋子能壓於單枚的敵棋上,還可續疊在
已被壓的敵棋上,但被壓的一方不能反壓上去,這設計讓實行壓子的玩家可走的安全棋位變多、又壓縮對手可走的棋
位、也可作封路,壓子在這成了長期控制的局面優勢。

也有無打子或壓子規則的,《譜雙》記載流傳於番禹的不打雙陸、希臘的雙陸棋地方變體Fevga、Gul Bara等,單
憑一枚就可佔據一處棋位,卻少了像壓子、打回能限制對方的手段。

亦有不用兩顆六面骰的雙陸棋,占城的南皮雙陸以兩顆四面骰替換、番禹的不打雙陸是一人在暗處喊兩個加起來為七
的數字代替、北中國的三梁雙陸再增一顆六面骰,但這樣數字不是太小就是太大、棋子又多,太容易或不容易讓封路
達成。

雙陸棋背後的設計目標是可讓玩家可以策略方式盡量讓每種骰數都有益處,有像打馬、十字戲提高下子機率、再行動一
回合、增加隨機數的數量、特別的初始布置等優點。在這些規則交互作用下,雙陸棋比其他傳統擲賽遊戲提供了更大的
技術體系,也能以機率學評估局面的勝算,更具競技性,曾從歐洲、中東、中國、日本都曾風靡。

既然宋朝有《譜雙》紀錄當時的流行,為何同朝的《談選》的作者和平時寫「雙陸之戲....今人多不能者,蓋亦名存而實
亡」,是因為唐朝的雙陸是指兩方各六枚的棋戲,到宋朝時已被用在各方十五子的雙陸棋。依唐朝《趙州錄》有「老僧
不解雙陸,不解長行。」等語,可判斷當時不是同種棋。和平時提及「兩行雙陸陸雙棊」,雙陸棋盤是兩行、棋子是每方
六枚,恰巧冰島流傳的擲鬥遊戲Ad Elta Stelpur,就是各方六枚,而棋盤則同雙陸棋盤有兩行。唐朝時是以「長行」稱現
在這類兩方共三十枚的雙陸棋類,但現在前者名稱被後者所用,後者的名稱則少為人知了。


-----
Sent from MeowPtt on my iPad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8.131.116 (臺灣)
PTT 網址

runlight08/20 01:53推 太狂的整理 拜讀

cubecube08/20 23:11太猛了,超專業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