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Fw: [分享] 小心愛情中的「競價者」(上)

看板CATCH標題Fw: [分享] 小心愛情中的「競價者」(上)作者
farnog
(佛格)
時間推噓 3 推:3 噓:0 →:2

※ [本文轉錄自 Boy-Girl 看板 #1Yx9c2-3 ]

作者: farnog (佛格) 看板: Boy-Girl
標題: [分享] 小心愛情中的「競價者」(上)
時間: Fri Aug 5 12:16:00 2022

經過一些朋友的指教後,刪文修改重發。

大家好,我是西國間諜-冒牌心理醫生佛傑的同事,佛格。

今天想跟大家聊聊一種矛盾的感情心態,
「愛情中的競價者」

在李安的《少年PI的奇幻漂流》中,有一段很美的話:

If every unfolding we experience takes us further along in life, then, we are truly experiencing what life is offering.
如果我們在人生中體驗的每一次轉變都讓我們在生命中走得更遠,那麼,我們就真正的體驗到了生命想讓我們體驗的東西。

雀食如這句話所說。人的一生本就是段追尋自我的過程。我們的自信,也就來自於肯定自己在這過程中的努力。

然而對於有些內在較為匱乏、不自信的人來說,他們追尋人生的過程卻極為艱辛。因為他們難以透過肯定自己來獲得自信,主要透過「比較」來建立自己的信心。在各種「比較」中,他們的心態非常矛盾。在比贏時,會感到優越、自大;在比輸時,則感到自卑、怯懦。在這種飄忽不定的心理狀態下,他們的價值觀很容易受到外在環境的影響,而且往往變化的很快。

若這類人在挑選交往對象時,又特別重視各種「條件」(包含年齡、外貌、事業等)的話,就成了所謂的「競價者」

「競價者」特點有三:
1.他們喜歡替別人打分數,也給自己打分數。
2.當別人的分數比自己高,就變得自卑、怯懦。
3.當自己的分數比別人高,就變得驕傲、自大。
在這樣的特質下,他們既不敢與高分者交往,又看不上低分者。所以在挑選對象時,通常會選擇跟自己分數差不多的人來交往。

其實設定一些條件來挑選與自己平衡的對象來交往,本來也就非常合理。但「競價者」的問題在於,他們心中其實比較喜歡條件更好的高分者,但卻因為心理自覺配不上而不敢去挑戰。也因此,在與分數相同者交往時,在關係中就有著屈就的心態。
簡而言之:眼高手低。
這種不情願也導致其往往無法與交往對象建立起長期的互惠關係,難以培養出真正深厚的感情。最終,「競價者」這種重視「條件」對等的「條件之愛」觀念,會使他與伴侶形成一種「假性平衡」。

#可怕的「假性平衡」
以股票來比喻,這類人就是那種表面上看似可以長期投資,但其實內部治理一團亂的公司,隨時可能會倒給你看。

在熱戀期時,這一切都不會是問題。此時雙方都會特別積極,腦內激素也分泌的很發達。在這樣的情況下,「競價者」會享受到比他預期還多的條件,進而開始認可同分者,為他打上比原本更高的分數,產生某種「愛」的感覺。

但可惜的是,這種假性的「條件愛」與持續性的「真愛」畢竟還是有所不同。它持續的時間很短,只要熱戀期的濾鏡消失,一切都原型畢露。此時可能會有出現幾種情況:

1.持續的「假性平衡」:
雖然分數勉強平衡,但畢竟不是自己最喜歡的人,而且對方也不若熱戀期時積極,無法滿足當初的高分期待。此時「競價者」便感到失望,也會開始放大對方的缺點,對他進行扣分。扣分到一定程度,心態上便不再樂意付出。在這種情況下,自然很快就對這段關係膩了,所謂「感覺」也慢慢的消退。最終形成「食之無味,棄之可惜」的局面。

此時道德感比較低的人,可能就會在關係仍在進行中時,打開交友圈,尋覓下一個可能會帶來新刺激的對象。在尚未找到更心動的人時,則抱著騎驢找馬的心態。
道德感比較高的人,則會選擇委屈隱忍,說服自己這是激情結束後的必然現象。

但事實上,不論是哪種情況,都相當不利於經營一段長期的關係。因為無論他們是否選擇離開,「競價者」的內心就是不情願、不快樂。透過與熱戀期的比較,他們其實知道自己已經「不愛了」。而另一半多少也會感受到他們在相處態度上的變化,進而對兩人的關係產生不良的影響。

#當「假性平衡」被打破

當雙方的分數開始有了較明顯的落差後,他們在心態和行為上都會有巨大的變化。

2.覺得自己變得比另一半好:
伴侶間的互相嫌棄,其實有時也在所難免。但對「競價者」來說,這種嫌惡是真的發自內心。當自己變得更好時,他們會認為自己值得更好的對象。並很可能開始更積極的向外尋覓新歡,試圖離開這段無趣且不對等的關係。諷刺的是,若這類人的另一半走的是比較寵溺的相處模式,反而會帶給這類人極大的自信,讓他們覺得自己更有本錢去挑戰更好條件之人。後,通常就是用沒感覺、你無法滿足我的需求之類的理由來分手。(對他們來說,確實也是如此,沒有嫌棄你,已經對你很好了。)當然,也有不小的機率是吳鳳。

3.覺得自己變的比對方差:
會開始卑躬屈膝,覺得自己配不上對方。產生一種自己隨時會被拋棄的焦慮感,開始要求對方給予大量的認同與承諾、或是為了撫平自己的不安而要求大量的陪伴。這種情況也很容易讓另一半感到厭倦和煩躁,進而想脫離這段不自由且充滿束縛的關係。

4.真的找到天菜,從此相親相愛:
雖然很難,但「競價者」也不無可能會真心愛上對方,願意為了對方穩定下來。但那必須建立在雙方成長的步調都沒差太多的前提之下。「競價者」自身必須在心理上有所成長,而其伴侶則必須在外在條件上略高於平衡點(太高又自卑,太低又看沒有)。此外因為肯定會有一堆摩擦,還需要良好的溝通。總之非常麻煩,但還是有一絲機會維持住關係的,甚至彼此克服難關後,更懂得相互珍惜。

#可是真正的問題在這
我們很難保證,自身的條件對他們來說,永遠都是平等的。
我們難道不會有事業挫折的時候嗎?
我們難道不會有身體不好的時候嗎?
我們難道不會有外貌條件下降的時候嗎?
我們難道不會有無法滿足他們需求的時候嗎?
我們怎麼知道?他們現在又把自己定位在什麼高度去跟別人做比較了?

「競價者」與人建立的關係,在熱戀期之後,就像在走鋼索一樣,稍有閃失,就萬劫不復。要維持實在是太累人了。
一言以蔽之:只能同甘,不能共苦。
而且同甘還容易覺得膩。

所以無論如何,若想要建立一段「長期關係」,請務必小心具有「競價者」特質的人。因為這種人很不穩定,他們所看重的「條件」也經常在變動。若沒有先做好心理建設,暈船後高機率受重傷。

他們既可恨又可憐:
可恨的是,他們不願正視自己眼高手低的問題,在自認比伴侶高分後,便開始不願付出真心,甚至覺得自己很委屈。最後又狠狠的拋下對方,讓曾經的伴侶在自尊上遭到重創。
可憐的是,他們尚未體會真正愛人與被愛的感覺,不懂得如何擇其所愛,愛其所擇。被名為「比較」的框架所限制住,難以享受簡單、純粹的幸福。

最終:
條件稍好的,淪為不斷換對象來進行比較的渣男、必取。
換不動的,成為被家庭牽絆的怨婦、懦夫。
敢一點的,開始約、開始浪、當小三、嘗試各種非一對一的關係。
或者,在被其他「競價者」傷害之後,才知道自己當初多麼不懂珍惜。

他們的人生課題重點在於:必須學著放下因為不自信而產生出的「比較」心態。因為人生中的各種條件沒有比較完的一天,唯有知足,方能長樂。

「東京女子圖鑑」的女主角綾說:
「我想成為一個受人羨慕之人」
但她最終發現,卻不願意承認,
自己真正想要的,其實是最初的單純快樂。

最後,佛格想對曾被這些「競價者」傷害過的人們說:
不是你不夠好,你已經盡力了。
我們並不可能,永遠去滿足他們透過「比較」而得來的各種標準。
你們可能在某個階段的「條件」很適合,
他也或許曾經愛過你,但...那都過去了。
況且,那也不過是種「條件之愛」罷了。
因為各種原因,他們並沒有,愛上完整的你。
我們只能選擇祝福。曾經愛過的那個人,願他心中的匱乏,有天能得到治癒。
至於自己,也總會有更適合的人來珍惜。

如果,你的假性平衡不是在婚前或是婚後被打破,那其實,是件很幸運的事,不是嗎XD
那是上天要幫你篩掉不適合的人。

在中篇,佛格再來講講朋友遇到的,一個悲傷故事。

ps:此分析主要來自《男人的愛情研究室》一書以及筆者個人經驗,絕對不適用於每一個人和每一段關係,大家的經驗都是特別且獨一無二的,被框架限制住也是duck不必。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139.79.5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Boy-Girl/M.1659672962.A.F83

jeffguoft: 少點名詞,多點故事 08/05 12:22
yyek110575: 想說怎麼刪了 結果修改後又重發XD 08/05 12:30
yyek110575: 不過修改後寫的更好了 寫得很棒 競價者分析的很到位 08/05 12:30
yyek110575: 期待你的中下篇 08/05 12:30
SundayPeople: 感情中的地位要嘛高於要嘛低於要嘛等於另一半 08/05 12:32
SundayPeople: 你是這個意思吧 08/05 12:32
CoolShow: 我怎麼覺得每人或多或少都是競價者,比例不同而已 08/05 12:38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farnog (223.139.79.59 臺灣), 08/05/2022 12:38:57

jidou08/05 14:44人類的心理,要完全脫離「比較」很困難。這篇其實寫得很明

jidou08/05 14:45確,只是太長。

fakinsky08/05 16:38

dick5120708/06 16:40想說和P大的書說的很類似 最後有re推推

jason22233308/14 14:32其實人的本性就是這樣欸 這是生物學性擇的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