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一念關山 關於敘事與結局的一些想法

看板China-Drama標題[心得] 一念關山 關於敘事與結局的一些想法作者
tingwinglet
(遠颺)
時間推噓13 推:13 噓:0 →:27

★ 請勿討論未授權平台 ★ ★ 請勿逾越文章標題或內文標註範圍爆雷 ★

【戲劇名稱】:一念關山

【官方平台】:愛奇藝

------------------------------------------------------------------------------

嚴格來說,我上一部全部看完的古裝劇恐怕是「夢華錄」再上一部是「瑯琊榜」,閱劇不多,主要靠台詞和演員情緒來理解故事,對於鏡頭語言的解讀比較直覺。但這次「一念關山」非常喜歡,有點太上頭了,因此也跟著看了一些網路上的評論和 Re劇。

在看劇的過程中,從中劇版上得到了很多樂趣,因此也想分享一些想法,其實想法很
多,這邊就講一些還沒在別處看到的觀察和想法。以下文長,有腦補,也有些解讀是二三刷才出現,或在別處得到靈感的。


六道堂小隊與如意的敘事邏輯差異

在故事設定和敘事上,《一念關山》上充滿了各種前後對應與雙線互相對照,大框架從故事的一開頭寧頭和如意分別隸屬梧國六道堂與安國朱衣衛,也年紀輕輕就破格成為 中/高階主管,或者細節兩人相識在寧遠舟靈堂,重逢在任如意墳墓;以及楊盈與李同光互相呼應的暗線。有點懷疑原本安國與梧國的國內黨爭的設定也會有互相呼應的成分,但安國線整個最後刪到一個面目全非……(遠目)

因此《一念關山》在敘事上,用許多閃回來介紹如意(和李同光);在六道堂小分隊包括寧遠舟,而在前面劇情中完全沒有出現關於過去的閃回(最後出現的那幾個新閃回是用來安慰觀眾的……),這樣的安排應該是故意的。

我自己的感覺,這個故事原本的構思,如果寫成小說,很有可能非常貼著如意的視角(讀者大抵只知道她知道的事,但也不見得是第一人稱)。如意自然很清楚自己的過去,她會來回閃回連結整個人生前塵往事;而她認識六道堂小隊,基本上就是與眼前的團隊互動、透過小隊成員台詞字裡行間的蛛絲馬跡得知的。

在使團前半段的路程上,如意愛上了寧遠舟與六道堂小分隊,而作為觀眾得到相同的資訊,也很容易跟著喜歡上了這支整路都在放可愛與 flag 的團隊。腦補一下:這或許也可以解釋寧頭為何越談戀愛越像大狗狗……以至於沒二刷差點都忘了他前二集的兇殘樣。

也因此,六道堂小分隊雖然沒有前塵往事的閃回,但台詞與做任務的一些前因後果的解釋上會比較明確(因為要讓如意知道嘛),對我這種視覺語言不敏感的觀眾來說比較友善。相對來說,如意這頭雖然有閃回的加持,但她當下的任務線和思路,有時候是用視覺語言表示,不太會明確解釋(畢竟人不太會對自己詳細解釋理由嘛)

舉例來說,11集閃回的意義就很明確,寧遠舟治傷過程中告訴她「我們可能再也不會見面了,我依然希望妳安樂如意的活著……」直接疊合娘娘火中的話「我命令你找一個全新的
地方,替我繼續安樂如意的活著……」,她體認到寧遠舟對她的情義不亞於娘娘;又或者
是刺殺北磐營帳中的閃回,最後的閃回加影片倒轉套在她的角色裡,簡直虐得人肝疼(旁白那句沒有你這個世界就太寂寞了其實還差點意思)

但我感覺這樣的敘事,加上後期剪輯拍攝常有混亂不到位,有時會讓如意做事的邏輯與動機不是那麼容易讀懂,甚至會有完全跑偏的解讀空間。有些是像我對鏡頭語言不是特別敏感,就一定要重看才能看懂這邊講什麼。而後期有些超級可惜,像是32集引開沙中軍、送李同光上青雲、心戰鄧恢幫忙裝死的臨場應變,絕對是如意在整部劇中的智計反應的高光展現,但我第一次看有點找不到重點。這段沒有呈現好要靠二刷跟事後解讀後補才能看懂,非常可惜,如意在那一段展現的急智與絕對的險中求生敢賭的刺客屬性,不愧與寧頭並肩。


寧頭的非成長型目標

看到有些評論說,寧遠舟在整個故事中,都只有犧牲貢獻自己,並沒有獲得什麼。這部
分我不太認同,如意的成長線很明確嘛,就是從一把劍變成一個人的過程;寧遠舟的變化比較不是直接由他個人狀態變化表現出來的,是在故事劇情中發生的。

以下解讀要從頭講起,有點腦補啊。

寧遠舟十歲入六道堂(他們是不是都用童工),二十年工齡破格從地獄道被拔擢成副堂主,改革將六道堂轉型為最佳情報組織。這樣的人有拚勁熱血,帶著大局觀還要有理想,要怎樣才會栽在趙季這種蠢蛋的手上?道理很簡單,是章相要用趙季敲打他。但要敲打什麼?章相自己都說了,寧遠舟是個聰明人知道該怎麼讓他放心(向上管理做得顯然很OK)

第一集趙季和章崧剛開始交談,說到要找男嬰冒充皇子那段其實就已經暗示了,這個就是寧遠舟「不為章崧所用」的部分。以寧遠舟的價值觀,六道堂奉君王為主為國家服務,絕對不可能成為章崧拿來當黨爭、甚至與皇權抗衡的工具。後面章崧和寧遠舟的草屋文戲,章崧一開始發送任務是光大偉正的「迎帝歸梧」,談到後來才開底牌他其實只要一紙監國詔書,發雙面任務給六道堂顯然不是第一次。

回到章崧的敲打,我覺得合理的推測是,在寧遠舟義父過世時,作為副堂主他正在外地執行任務,然後依據寧頭不在家必出事原理(無誤),章崧趁機讓趙季上位當堂主(他顯然有完全的任命權),等寧遠舟回梧都正好被趙季陷害下獄連義父都還沒來得及下葬。再來就是章崧生病沒空管小事,想說六道堂森羅殿運作的程式碼寫好可以自己跑,寧遠舟關一關看會不會乖一點,殊不知後手趙季就讓寧遠舟充軍流放了。(然後第一集趙季刪情報組織原始碼章相氣死)

這個下獄流放,讓寧遠舟徹底體認了身分階級懸殊,在朝政中是多麼力不從心。趙季這樣的笨蛋巴上章崧就能上位,而他精心改造典章制度的六道堂不過短短幾個月就只餘空殼。寧遠舟雖然能從下三道的出身跳脫,憑兄弟支持與功勞當上準六道堂堂主,面對皇權和朝政傾壓尚且無自保之力,更何況要守住他心上最重的那些兄弟情義與理想?

他盡了全力卻落得五癆七傷,放棄了「不想玩了」,他不只是嚮往山水而假死退休,是直接放棄了前半生努力的所有目標。他的抵抗微弱到只剩「我沒有要當你們的刀」,也因此應對章相那段「幾乎」油鹽不進。我懷疑若不是趙季自己送上門還各種囂張,寧遠舟搞不好都沒打算殺他。(同樣的情況下如意的死亡小本本可能已經寫滿惹)

長輩都不在了責任已了,僅存的兄弟們大多以為他死了,而他也沒想交代一聲就想直接跑了(此時十三還在大牢裡啊)。我覺得以寧遠舟的人設,這基本已經厭世到完全逃避的程度了。(甚至有點接近山河令周子舒的開場狀態)直到他僅存的熱血與看不下去被章崧用天道的身後名勾動,寧遠舟接下了使團的任務。能被小公主下藥成功,除了他真的不怎麼防備自己人,也暗示了他還沒完全進入任務的狀態。

這個心灰意冷無人可說,肩上重擔無人了解,心上的傷口只能壓著,直到如意。有時候光是有人懂,就已經是種極大的慰藉。更何況如意不僅能懂,還能在許多場合幫著托底,有她分擔了那些重擔,也才有他自己成為寧遠舟的那些時間。因此這一路上寧遠舟最大的收穫,自然是如意。

第二個收穫,則是對於他所懷理想的真正補償:在最後兩集,他獲得了決定主君的機會,在過程中核心理念也因此有機會得以實現。梧帝給了寧遠舟兩封遺詔讓他決定皇位傳給誰,而安國上位的則是最終由他和如意救下的李同光。

寧遠舟(連同六道堂)的核心追求並不真的是歸隱山林,而是「為君者當止戈愛民,為民者當安居樂業,這才是人間大道。」雖然他開場看似放棄了,但在最後的故事裡,他卻做到了,這是一個人物完整的故事弧線。



關於結局的一些想法

以下只是我自己的想法,或者只是我太喜歡他們所以才有的腦洞,大家參考就好XD

我覺得,寧遠舟跟如意在這個故事裡,應該比較接近雙結局或半開放式的結局。要解讀,需要考慮到兩段與開場歷史一樣的旁白,這兩段包夾住了死守合縣到梧帝救兵到來之間的時間線。

首先在39集送完遺詔後率兵回合縣:梧永佑六年臘月底,大安慶國公困於合縣突圍未果,朱衣衛前左使任如意攜梧靖遠侯寧遠舟,率梧軍前鋒兩千馳援合縣……

最後而在40集如意刺殺後的旁白:天梧元年,安梧兩國戰北磐於合縣……後刺客任如意攜
朱衣衛、六道堂全殲北磐狼主左賢王等一應北磐王族貴冑於營帳,梧睿帝率軍來援,遂大勝……任如意追封宣平侯……

在這後面就接上了十幾年後的合縣,國泰民安風平浪靜,小孩子逃學上街看舞龍舞獅。初月在風光明媚的草場遇到了寧十三。


這個結構,有點類似某些古典武俠(?)小說的結尾,當作者想要來個壯闊結尾,大結局往往先描述史書紀載,主角往往壯烈死於守城/抗敵/保家衛國。然後再來一小段場景或番外,給足各種線索暗示傷心的讀者說主角其實沒死。(但作者也沒有要講清楚他們是怎麼活的)



以下解釋一下初月這段,它的細節太多而準確,還需要解讀,編劇沒必要自找麻煩,因此我才認為這算類似雙結局的寫法。(只是寧頭的死法壯烈畫面又太明確,也太難吐便當了點……)

假設寧頭和如意真的沒死,讓初月遇見他們的小孩邏輯上是合理的。首先,如果他們活下來了幾乎不可能不讓楊盈知道,讓她巧遇這小孩會很怪異;但和初月的牽絆沒那麼強烈,不通知她還算合理。其次,初月作為沙西王,不在安都最有可能就是在自己的封地做巡視,而如意的退休(?)計畫之一就是開個書院教孤苦無依的白雀們求生技能,出現在安國比梧國合理。

初月看著白衣少年奔馬而來,恍惚間看見了于十三的身影。小孩不太可能長得像于十三(大家應該知道那髮型就是暗示像寧頭啦但),那麼初月看到似曾相似的部分到底是什麼?我的腦補是,以初月對馬術的敏感度,她是在安國看到了相近于十三的、梧國的騎馬姿勢。

至於小孩的名字為什麼沒一個叫小船?其實這個一開始如意就說了,之所以叫小船只是要留個紀念她當時只打算借種來著,他倆在一起養小孩感覺就不見得會是這名字。而任祿有可能是大名,小名還是可以用阿盈。

最後,我自己覺得最難解釋的,是寧十三說他阿爹會釀最醇的酒。我最一開始超問號:寧頭跟釀酒有什麼關聯?然後二刷時串連了幾個寧頭喝酒的場合,才有種隱約的解釋。寧頭喝酒幾乎都是在他心情受影響的情況下,釀酒可能暗示了他擺脫了責任的束縛,終於不用那麼壓抑情緒,也可能代表在那之後,某些情緒會常伴他左右。(也可能同時吧,不衝突)

如果前面為真,最後一幕,初月看見六人在草場奔馳,我覺得合理的解釋是,初月看著眼前故人的孩子,想起了阿盈曾經描述過、她僅能憑想像的、大家都懷念的六道堂小隊。初月從未看過他們在路上的模樣,腦補起來就讓他們在沙西部的草場上奔馳了……

(因此我懷疑這裡還有個CG沒搞好的鍋,讓想像的六道堂小分隊與初月所在現實的天空很難區分……)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9.224.122 (臺灣)
PTT 網址

huronave01/19 02:23非常同意原PO的寧頭,對如意那種知遇之恩的感受!如意

huronave01/19 02:23對寧頭用了鞭刑,寧頭對如意反而是滿滿的感激,也說如意

huronave01/19 02:23說了他心中的話!這兩人都是把對方當成知己般的看待。這

huronave01/19 02:23樣的伴侶,真的非常難得!

maye01/19 07:17我也希望他們最後是詐死,但每個死法都很明確,旁

maye01/19 07:17邊都圍了一大堆人證,腦補也補不出這樣還能怎麼活

maye01/19 07:17,超想揍編劇,但如果這樣還能活,完全把觀眾當傻

maye01/19 07:17子,再揍一次!

NATASLEGNA01/19 09:02謝謝原po的分享,你的文章很棒!開拓我不同視野!

pylee01/19 09:40喜歡從小說閱讀思路去看這部戲的寫法,謝謝原po的分享

pylee01/19 09:41我雖然愛看戲,但其實若小說寫得好會更喜歡看文字,原po的

pylee01/19 09:41分享真的也打開我的新思路了

pattyyen01/19 10:02我也覺得他們應該是真死,編劇想表達的應該是「可憐河

pattyyen01/19 10:02邊無定骨,猶是春閨夢裡人」及「將軍百戰死」,戰場上每

pattyyen01/19 10:02具遺體白骨都曾經是有血有肉跟我們一樣的人,這就是戰

pattyyen01/19 10:02爭的殘忍,任賢齊主題曲一念關山有一句「史冊中寫你我,

pattyyen01/19 10:02無名某」也讓我想到一把青某段歌詞「活生生千萬個悲劇,

pattyyen01/19 10:02換幾行史冊的註記」....反戰才是它最想表達的,只是它

pattyyen01/19 10:02太晚凸出主題,而情節不知道是刪減過多,還是沒編好

mandaa01/19 11:16推推你的心得。版上每位大大寫心得的文筆都好好,讓我好生

mandaa01/19 11:16羨慕。

usagi52001/19 11:20謝謝原PO的分享,也很認同文章內容,雖然我也覺得他們應

usagi52001/19 11:20該是真死了,但是又覺得戲裡有一幕是錢昭將他唯一一顆保

usagi52001/19 11:20命丹給寧頭,如意在之前殺北磐首領時也用過閃現,或許有

usagi52001/19 11:20一點點可能是他們其實沒死?!我也不知道是他們一起活下

usagi52001/19 11:20來比較好還是全部都死光比較好

bowa131501/19 11:35保命丹跟雷火彈應該在從牢裡殺出來搶親用掉了,不然依

bowa131501/19 11:35照寧當時身體狀況應該沒法直挺挺走進去搶親。

jones52052001/19 15:34大二皇內鬥很亂 估計是有限制集數很多都剪亂七八糟

valarie01/19 16:35這部如果也能上下兩部後面有關梧國跟安國內部鬥爭就可以

valarie01/19 16:36呈現得完整一點了 有些部分真的感覺草草帶過很可惜

neverend1901/19 17:05看了你的解讀 比較get到寧頭的成長線了

kirenenko01/19 19:56心得讚讚推一個

brothers113001/20 10:57爛尾劇還要觀眾自行腦補結局,真慘

nckuvian01/22 20:33有一個問題 寧頭的出身到底算好還不好 在第5集元祿的說

nckuvian01/22 20:34明下感覺是非常高的 但是為什麼寧頭是在地獄道當察子

nckuvian01/22 20:35而不是天道啊?

pattyyen01/22 23:04寧頭的爹死了,他是母親養大的,我記得他好像有說母親

pattyyen01/22 23:04反對他做這行,大概為了展現決心,從大家都不願意做的地

pattyyen01/22 23:04獄道做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