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心得] 中鋼機械師級面試
最近想起來中鋼面試過了快十年,
覺得可以來寫一下這十年的經歷,
想說板上這種後續人生路線的文章很少,
我寫起來也覺得蠻好玩的,
看看之後有沒有類似的文章。
不過我後來沒去中鋼而是去業界發展,
所以跟板上大眾應該是截然不同,但還是可以當作個對照組。
以下正文~
任何人的人生經歷沒有可複製性或任何再現性,
但是如何選擇的判斷基準則可以。
我選擇的判斷基準順序是:
1.能夠遇到越多機會的選擇越好,這邊的機會指的是能觸發新的事件。
2.能夠不斷更迭自己的所學,不管是越學越深還是越學越廣,
但總體是在互相關聯的領域。
3.至少這個選擇的內容是好玩的。
這種選擇順序很明顯的,錢不是首要考量,也因此這個並非累積金錢的好策略,
對我來說賺錢是手段,不是目的,錢是一種兌換資源的token,
把手段當成目的,只會越來越空虛而已。
而想要怎樣的資源來達成什麼事情,這才是對我來說最需要定義清楚的事情。
以我來說,技術/人脈,這個並不需要錢,而利用前兩項,
達成比如說某些產業的自動化/無人化,
這個老實說也用不到我自己的錢去換資源,而是出資方會自己想辦法,
但我達成我想玩的事情,同時強化前兩項,形成一個迴圈。
而這個策略也跟穩定是無關聯的,有越多的機會和更迭,
代表這是個持續變化的環境。
另一個是我會主動搞事情,加速事件發生。
以上這些行為都很反常識,跟一般人的選擇完全相反。
所以一般有人問我未來怎麼走,我通常只會給主流的選擇。
(轉電資醫牙、再者待國營或半導體)
至少這十年間我都是以這個做為我的選擇原則,
應該之後也是這樣的選擇,如果十年後PTT還在,
我會再來分享自己的選擇和其軌跡。
當時的背景:
台大機械學士,成績很後面,在學時對機械很沒興趣,所以就先去業界工作,
做工具機業的電控,選工具機主要是工具機的客戶幾乎囊括所有製造業,
能夠快速地且有效地把整個製造業的基本輪廓勾勒起來,
同時把機械底不太會電機的這一塊補起來,未來才有能力做系統整合的工作。
(不過我現在不建議各位新人走工具機業了,產業環境比十年前更差,
待遇還是超低,一個不斷退步的產業)
因此發現產業實作還蠻有趣好玩的,而且整個產業的機會也不少(以2012~2013的大環境來說),
決定去研究所把整個產業的探索高度提高,同時也提升廣度和深度,
至於論文和文憑本身並不是我想要特別著重的,沒畢業也沒差。
2014
報考中鋼的動機,是當年考研究所閒暇剛好看到報紙有這個資訊,
想說單純去看考題(當時沒考古題),評估是否可以作為一條路,
因此沒有準備單純吃老本,只是沒想到過了筆試,於是順便去面試吸取個經驗,
體驗後覺得未來要考上也不難,就當作一條走投無路時的退路。
有了這個當保底,就安心地選擇業界闖盪路線。
我選擇唸台大機械研究所製造組,考量點是藉由跟業界多有往來的教授,延伸視角的高度,
能夠主動找上台大弄產學合作的公司也不會爛到哪去,能夠把地圖的迷霧事半功倍地撥開,
我是半工半讀地念,課餘時間接系統整合的case(機電軟+AOI),避免和業界完全斷開。
2015~16
碩二的時候遇到長榮集團的航太製造公司找產學合作,由時任飛安會主委(前運安會主委楊宏智)牽線,
牽到我指導教授這邊,我指導教授想說我有在業界工作過,也有接case的實戰經驗,就把我派去合作了,
後來運氣好有順利做出點東西來,也靠這個當碩士論文畢業了。
如果碩二沒遇到長榮這個合作案的話,我應該就去做B2B的業務、接案或海外工作了。
畢業時有到處去面試,當時手上有台G的offer(我還是去面試了,
面試能得到的資訊和當下身體感官接受到的遠比文字敘述的資訊量多出好幾個量級,
順便驗證網路的消息是否可信)
在GG當設備基本上就是穩定高壓,面對好自己的設備和長官就好,
增廣視野和觸角的效率極低,也沒什麼搞事的機會,因此GG就不適合我。
至於長榮因為這個產學合作有做出東西來,
他們高層對我還算印象深刻,因此能見度夠,不至於被當成免洗筷或螺絲釘,
加上公司成立不久,官產學的合作案很多,很多人會主動尋求合作,
可以更簡單地擴寬視野和觸角,最後還是決定去長榮的航太製造公司。
2017~2018
去長榮一開始是在特殊製程,但因為他們航太製造公司成立沒多久,
對波音的品質系統和儀器認證的能量都還沒起來,缺人做這件事。
所以我就被調去品管。剛好品管領域的地圖和技能樹也是我之前想探索但沒機會,
也就正中下懷,
我這陣子就每天跟波音的原廠的品質駐廠代表學習,
也因此得到"動手把航太製造的品管系統和儀器認證給蓋起來"這個寶貴的經驗,
一次就把品管領域最複雜和嚴謹的部份給擴好擴滿,
這段時間也把所想得到的um等級以上的量測儀器都玩了好幾輪。
特別好玩的是767客改貨專案,量測整台飛機的尺寸做改裝,
從事前策劃到事後驗證都有參與到,現在回想都覺得很好玩,能夠會心一笑的那種
這段時間還發生一個特殊事件,這件事對我的幫助很大,
即使是現在還持續發揮效果,遠遠超過我當時待在長榮所預期能收獲的。
緣起是清大動機的宋震國教授推薦我之前產學合作的研究成果給李家同教授,
他時任精密工程學會的理事長,到處找有技術的公司寫技術推廣文章,
專欄名稱"為台灣加油打氣"[1],本來這一攤跟我沒關係,由董事長和高層應付就好,
不過公司高層解釋不了技術,加上李教授又是很喜歡問到懂為止,
因此高層招架不住。
會後他們沒辦法(老長榮體系的有個迷思,認為派個基層去面對高層很失禮)
於是把我找去清大跟李教授解釋清楚,跟他解釋清楚後他很滿意,
後來他只要有機械相關沒弄懂的就問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次他想搞懂諧波式減速機,經過來回多次解釋,其中一次通話還超過兩個小時,就為了瞭解減速機的每一個動作,
很難想像80歲的人有這種精力和好奇心。
這段時間我也很常跟他到處去參訪公司,也因此認識了很多台灣各行各業的隱形冠軍們,由於接待李教授的都是公司的高層,所以我這段時間也累積了很多經驗。
即使是現在也很常到處跟他去參訪公司。
這也是我為什麼能清楚地把機械產業的輪廓給描述出來的主要原因之一。
https://www.ptt.cc/Mechanical/M.1640927949.A.96E
2018~2021
這段時間因為把品管的認證弄得差不多了,就調回去老本行做特殊製程~
剛好之前幫董事長搞定他無法搞定的,
基本上在公司想玩什麼就玩什麼,有什麼能夠合作的機會都不放過,比如說:
在這段時間有弄了條造價好幾億的自動化產線,把中大型系統整合的經驗get到手。
跟Nvidia合作弄工業AI,這個緣起是NV的台灣區總經理來拜訪長榮(這個在疫情前的長榮是家常便飯),
我剛好前陣子沒事做,假日就在桃園的青創基地辦起AI論文的讀書會(Pytorch Taoyuan),
在那個讀書會遇到很多厲害的人,有去英國念Data science博班的,有聯電的IT老大,
也有現在在AI相關公司擔任工程師的,是非常好玩的經驗。
因為有上述的基礎,所以公司這邊就我跟NV的總經理能聊上話,
也就這樣牽起了一個我主持的合作案。
把很fancy的非傳統加工技術導入公司...etc
總之這段時間玩得不亦樂乎,
算是把公司能玩的玩意兒都玩了遍。
不過疫情把我的愉悅人生給打斷了,航太航空首當其衝,這段時間公司就沒啥好玩的,
畢竟沒有投資也沒有什麼訂單,剛好我有一個學弟在開發3D printer的混色設備,
我覺得蠻好玩的,加上這些年的累積,即使這個混色設備搞不起來,
我還是能靠人脈和技術接案子,就放心辭職去弄那個好玩的玩意兒。
2021-2022
這段時間主要就是合作弄3D printer的混色設備,其餘時間就是接案子,
主要是做系統整合和特殊儀器,由於之前跟李教授到處參訪,基本上人脈充沛,
加上台大機械的系友們很多都是老闆或二代,光靠系友罩就不怕餓死~
(這個是我自己出來開接案公司後才發現的,之前當打工仔的時候,
他們也不會主動提起他們是老闆或二代)
所以我就秉持一個佛系經營。雖然沒大賺,但也可以過得不賴~
算是取得工作和生活的一個平衡。
2023-now
後來學弟那個3D printer的混色設備因為銀彈用盡,所以就停了。
我的接案事業就從副業變主業,但沒變的還是佛系經營,
只是接的領域更五花八門了,化工、生物、醫學都有...
等到哪天我覺得可以了,
再來集中目標在某個特定的東西上吧,我想應該是奈米生物機器之類的。
以上就是沒去中鋼十年的軌跡~
一個非主流的歷程,
希望能給各位一點不一樣的想法。
REF:
1.為台灣加油打氣專欄
https://rctlee.cyberhood.net.tw/rctlee/Industry
: 背景:
: 機械學士,一年工作經驗,專長在工業配電和PLC,以及大學學的工程製圖和機械設計,目: 我是1330報到
: 前面驗證件資料人格特性測驗等流程就不贅述了
: 不知道為何大家都穿的很正式,其實技術人員面試不太care穿著 。本來想跟其他人聊天?: 面試官很和善,沒問到任何專業問題。
: 口試流程:
: 1自我介紹
: 2面試官提問
: 問你為何想報考中鋼/之前業界做什麼/如果考上XXX會不會放棄中鋼/針對自傳和諮詢表寫: 3面試者提問
: 隨個人發揮
: 我問趙耀東先生是怎樣的人,面試官只有一個人有跟他共事過,就簡單講了他的為人,是: 4結束
: 全程約2hrs
: 頗有趣的一次面試XDD
--
推
說穿了就是一牽成二運三才情
事後看沒錯,但選擇的當下我可不知道有這些,只能推測哪邊遇到事件的機率最高做選擇, 同時做好備案,避免兩頭空
謝謝分享
強 人才
推
推
爆
Re: [問卦] 32歲拼轉職是不是沒救了在餐廳看到這篇文章,雖然我今年才27, 但當了10幾年鄉民有一些感觸 等餐的時候分享一下我自己的一些工作經驗 以前家裡因為玩期貨負債,常看家人因為錢吵架 因此高中17歲就決定,爆
Re: [討論] 年薪300萬的大大 會持續追求400萬嗎?週末來灌水, 感覺板上突然都沒文章了, 答案當然是因人而異, 我就只是我個人的經驗分享與我自己的心情變化, 老實說,68
[心得] 三年軟體工程師經歷及分享學歷: 112電類碩 工作經歷: 三年軟體工程師(一半傳產一半設備商) 時間 產業 職缺 薪水 副業 2017 傳產 IT 50W 30W 2018 傳產+設備商 軟工 70W 80W19
Re: [心得] GG設備學到了什麼?G叔好一陣子沒有上來分享心得了 設備能學到什麼??分幾點說明 1.學到什麼技術? 會的東西很雜,幾乎所有KPI都顧過,可以說設備大部份業務都很熟了 但是不管什麼產業,基本上不太會有你會別人不會的狀況,常常是厲害的人18
Re: [心得] 軟體工程師的倖存者偏差(二) 不想加班的新創 WEB 仔人各有志, 此文參考一下就好。 我的職場大概分成四部分。 1. 初入社會時, 學長找我去幫忙。當 SA + SWE 過了數(4?)年。 薪資從最初的 3 萬/月, 到後來的6 萬/月。 中間換了兩次工作,有 startup。10
[選擇] 行銷Offer請益最近面臨選擇人生中第二份工作的煩惱,大學畢業後第一份工作待在小間的教育 產業(20人左右)擔任行銷角色將近4年,擁有蠻全面的2C端行銷工具操作經驗,跨部門 合作等,但主要都是以電商型的「促購」為行銷目的,較缺乏的是面臨大客戶、大品牌的 案子策劃經驗,以及其他的行銷目標策劃經驗(比如品牌操作)總覺得自己沒有見過世面 ,不確定正確的行銷流程,也想跟著厲害的前輩學習,深耕更多技能與靈活的策劃能力、7
[請益] 對於職涯發展困惑大家好,首先感謝您點進來,最近對於職涯發展的領域選擇感到困惑,希望前輩可以給予指 點讓我少走彎路 我是私立資管碩畢,目前工作兩年半,研究所學習的是深度學習與資料分析相關領域,第一 份工作是在一家十人左右小公司用VB做測試軟體開發,做了一年後換到一家傳統大公司用 python做資料分析的工作,雖然一開始是說找資料分析,但主要都在用python做報表自動3
Re: [問題] 接家業還是待科技業假設工廠是合法登記的 工廠最值錢的是工廠登記和土地 射出廠只做台灣客戶的我認識幾家 至少有固定客戶,還有地方人脈在 怎樣都有價值3
Re: [問題] 21歲職涯請益本科技業小黑手給你一點小小建議 你先自己衡量一下是不是要考國考或是中鋼,這個我考不上所以不多做評論 但如果真的想進科技業,非常強烈建議你至少念個國立碩士 1. 科技業碩士和學士差異極大 起薪和職稱就差了一大截,以你的最愛GG為例,學士就是掛助工。而碩士31職等3
[心得] 《反時間管理》從最終想要的樣子出發好讀版: 《反時間管理》 作者:瑞奇諾頓 你的生活與工作,有足夠的彈性嗎? ------------------------------- 工作與生活,怎麼樣才算是有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