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109年測量製圖高普考雙榜心得分享

看板Examination標題[心得] 109年測量製圖高普考雙榜心得分享作者
ant725
(HM)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1

一、前言

大家好,這次有幸上榜測量製圖高普考雙榜,有朋友想我問我準備方向,所以就把他打成文章上來與大家分享一些我自己準備的方式與技巧。
此外,如果有又要來講測量製圖五十分躺著上、之後轉經建行政…等等的版友們,你們不用講了,我幫你講完了,掰掰。
本文將僅提到高普考考試科目的準備方式與技巧,其他心靈雞湯跟心路歷程有興趣的可以站內我,歡迎一起聊聊,謝謝!


二、背景介紹

私立普大土木系應屆畢業生,嚴格來說不算是本科系,也非學霸,理解速度偏慢,算弱底,只有喜歡追求知識一個優點。


三、考試成績

— — — 高考 — — —

測量學(包括地籍測量):75分
地理資訊系統與製圖學:35分
土地法(包括地籍測量法規):40分
測量平差法(包括誤差理論及實務):83分
航空測量學及遙感探測:66分
大地測量(包括衛星定位測量):85分
名次:41

— — — 普考 — — —

測量學概要:64分
土地法概要(包括地籍測量法規):37分
測量平差法概要:90分
地理資訊系統與製圖學概要:61分
名次:24

四、各科準備方式及技巧

(一)測量學概要/測量學(包括地籍測量)

由於我是高職背景,從高一就有接觸平面測量,一直到大學畢業算接觸滿久的了,基本的理論大概也就那些,所以這一科我沒有特別讀什麼書或講義,只有寫考古題練習,若遇到不會的才找學校老師討論解法。

本科大概就是幾個方向:

1. 誤差傳播
2. 距離測量
3. 水準測量
4. 導線測量
5. 地籍測量
6. 應用測量

我想市面上大部分的教材都有包含這幾個章節,就挑一本看的習慣的來讀,也建議書籍搭配考古題一起食用,相當有效。

結論:找一本看習慣的書+考古題。


(二)地理資訊系統與製圖學概要/地理資訊系統與製圖學

本科雖然我在高考莫名其妙拿了一個垃圾成績,但我其實也有花一點心思去準備的。我是利用在做畢業專題的時候學一些相關的GIS理論,例如空間統計、資料結構、實例應用等等,另外再搭配考古題與利用Google查詢名詞解釋。
不過,總要讓我這個垃圾成績有個台階下(找理由),我想是因為這次高考的GIS題目相對新穎,出現以前沒出現過的名詞(Daas、可調整地區單元)我就看不懂了XD,不過後來看了一些做GIS相關研究的文章,這些好像也只是common sense而已,所以準備本科時或許可以看一些相關文獻。
此外,我也花滿大力氣在讀攝影測量,而這次高普考的GIS皆出了有關攝影測量的題目,所以才有幸偷了一點分數。
本科的準備方向很難講,很常出現以前沒出現過的名詞,所以我的準備方向就是把考古題看不懂的名詞都弄懂,考試若出現不會的就看你的唬爛能力了。

結論:找一本看習慣的書+考古題+相關文獻+唬爛能力。


(三)土地法概要(包括地籍測量法規)/土地法(包括地籍測量法規)

完全沒有準備,考試時完完全全靠我的唬爛功力,沒想到居然還拿了3、40分(比GIS高,哭哭)。

結論:唬爛能力。


(四)測量平差法概要/測量平差法(包括誤差理論及實務)

本科是我花最多時間的,一方面是因為我非本科系,完全是從零開始,需要更用心讀,另一方面是我個人滿喜歡算數學的,所以我都把讀平差當作我的興趣在玩。
準備的模式大概就是跟著書本逐字細讀,不會的就去查工數或統計課本。此外,例題或是考古題很重要,一定要每一題都懂。

參考書的話,我推薦高科大李良輝老師的書,進階一點可以看看成大尤瑞哲老師的書(記得要載勘誤表),一般人可能會推薦唐城老師的書,不過我個人沒有讀過,就不予評論了。原文書除了wolf的聖經之外,武漢大學的書(也算原文書吧?)也可以參考看看,不過有些算式步驟會跳過,對於我這種理解能力差的人相當痛苦。

簡單來說,平差想拿高分無非就是理論摸懂了之後就開始狂算題目。
進階一點的話,你可以去思考平差跟統計與機率理論之關聯,會有很多意想不到的結論,其中滋味只能自行體會了。

結論:參考書+瘋狂算題目+考古題+一顆愛數學的心。


(五)航空測量學及遙感探測

本科我是用武漢大學出版的攝影測量學準備,若要入門一點,可以查一下中大陳良健老師在期刊中所寫的文章(偏科普)。

而本科考試的重點不外乎就是:投影概念、共線式推導、核點線面概念、基本的內、外方位參數解算方法、航帶平差,到影像糾正、影像融合、影像匹配(核點線面的概念)等等。(若有疏漏請見諒)

除了教科書之外,我也建議大家可以上碩博士論文網找一些論文來看,因為碩士論文大部分會把原理講得非常詳細,對理解上相當有幫助。

結論:參考書+考古題+相關文獻。


(六)大地測量(包括衛星定位測量)

本科我是利用地籍測量學會林老師的用書以及武大大地測量學基礎準備,本科的重點有:

1. 坐標系統(幾何大地測量)
2. 物理大地測量
3. 衛星大地測量
4. 大型網形設計(較少出現)

本科的重點看似比較少,但還真不容易,它牽涉到的數學或物理絕對能打死一堆人。而其中理論也不容易串起來,所以建議利用螺旋式的方式去記憶與理解,

例如:

— — —章節順序 — — —

1-1 重力異常
1-2正常重力位
1-3 擾動位

光是這樣看,根本不知道這三者有何關係,課本大多也不會講明,所以我建議可以用以下這種方式去記:

談到重力異常,其係指實測重力值與計算出來的理論重力值(正常重力)之差。
後面又談到擾動位,那為何要擾動位?
因為擾動位可以透過方程式去解得重力異常,而這個方程式叫做Stokes積分法。

當然要理解成這種白話文模式,還是要靠自己去體會書上所以表達的,或是可以從數學式看出一些端倪等等。

如此一來書就變得就很白話、很好懂了,當然其中的細節,例如什麼是Stokes積分法、用來描述地球的球諧函數是怎麼表示的等等,這些都是你理解所有章節存在的意義之後才去讀,千萬不要書拿起來就一直啃,會很痛苦也讀不到什麼。

結論:參考書+考古題+好使的腦袋+一顆愛數學及物理的心



五、後記


以上大概就是我自己的準備這幾個科目的策略,當然其中還是有些我自己的小技巧,例如自己打一份「大地測量公式集」、「攝影測量重點本」,裡面就是必背的公式或是像我上面舉例的這種白話文模式的幾段文字;或是我會把我擬答過的考古題答案留下來,一段時間就看一下自己之前是怎麼想的、現在又是怎麼想的。
說到考古題,我還是建議可以找同學或戰友一起討論(不過很難找),不然會像我這樣,自以為寫的都是對的,就沒找什麼戰友,也因為非本科系也沒同學可以討論,不過這個就請勿模仿了,這讓我的GIS考超爛。
所以我建議要不是你跟我一樣自以為是,你還是找個也正準備或已經考上的同學或戰友,甚至學校老師等等一起討論還是比較穩。
至於準備時間的話,我每天讀書時間大概就是不超過3小時,畢竟還有學校課業要顧,就這樣有一搭沒一搭的念了兩年。
另外,如果對於唸書時間的規劃方法跟執行有興趣可以再站內我,寫在這邊怕篇幅太大。

以上報告完畢,祝各位版友早日上岸!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0.28.104.197 (臺灣)
PTT 網址
BPM88: 推 感謝土木版神人前輩安安~ 推 lbsiii0315: 可是測量轉不了經建啊… 樓下正解 推 h192948: 先轉地政一年,綜合 經建都可以轉 正解 推 rock2601: 推 感謝推推~

chilopoda11/02 12:05推整理 有打算分發到哪裡嗎

感謝推~目前還在念研究所,今年還不會分發~

flesh8811/02 19:00測量真的只剩轉職系

這見仁見智ㄛ

※ 編輯: ant725 (140.113.134.48 臺灣), 11/02/2020 19:25:19

hikashijima11/03 14:38平差分數也太高

聽說還有滿分ㄉQQ

※ 編輯: ant725 (27.242.69.182 臺灣), 11/04/2020 00:02:08

tamjin11/13 01:31GIS 以前地籍測量學會有老師出考古題解答本

tamjin11/13 01:33平差 地籍測量學會也有考古題答本 不確定現在還有沒有?

BlackCoal12/04 04: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