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高普考財稅行政雙榜上榜心得

看板Examination標題[心得] 高普考財稅行政雙榜上榜心得作者
minhou
(阿旻)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代PO


高考三級財稅行政
國文:51
法學知識與英文:50
民法:64
租稅各論:57
財政學:78
經濟學:69
會計學:48
稅務法規:74

普考財稅行政
國文:48
法學知識與英文:60
財政學概要:60
會計學概要:50.5
民法概要:54
稅務法規概要:62


剛出社會的第一份工作,就是補習班的解題老師,但公司老闆對待員工的方式,不論是薪資上的剝削,或者是對員工不平等的對待,都讓人覺得與其讓自己被掌握在別人手中,不如挑戰自我,因此選擇辭職挑戰公務人員考試。最初是全職考生,年初因為肺炎的緣故,雖然家裡支持我全心準備考試,但把函授課程看完第一輪後,還是決定去找份工作,以半工半讀的方式準備考試。
本身不是相關科系出身,因此覺得每個考科都是弱科,故選擇報考考科比較多元的類科,讓自己的缺點變小。財稅行政的科目很雜,考民法考不贏法律系,考經濟、會計,考不贏商管科系,但是法律系不會經濟、會計,商管科系不會民法,相對而言,就不會有全部都強的人,這樣比較有機會脫穎而出。

如何準備、
我對各考科完全沒有概念,一開始就是不停地聽課程,因為是在家看影片的關係,只要聽不懂的觀念就會倒帶回去聽,如果還是聽不懂就直接放棄,先把大多數的東西聽懂再說。之後練習講義的選擇題,只要遇到不會的地方就紀錄下來是哪些觀念,然後再把影片重新再看一次加深印象。申論題的部分,除了民法的三段式論法以及公文以外,沒有刻意去做訓練,但整體而言,三段式論法對於申論題描述事情時層層鋪陳上去的觀念,有很大的幫助。
我除了民法抄戴老師的體系圖以外,都沒有抄筆記,因為我認為把觀念先聽懂比較重要,然後去練習題目,不會的地方會在第二輪做重點紀錄。因為不是相關科系出身,所學跟考試科目沒有太多關聯性,但老師們能夠讓我從零基礎成長到60分考上,真的是非常厲害,學習上主要是跟著老師的教學邏輯走。另外有去聽廖震老師的youtube教學影片,對於備考也是助益良多。

考試科目準備方法、
【國文】
我認為李仁老師教得非常好,但由於國文分數占比其實不重,而且我本身文筆不是很好,因此沒有刻意去多練習。但是考前兩週有把講義的公文部分都抄過一次,讓自己熟悉格式,沒有花太多時間準備,但有要求自己要在半個小時內寫完一篇公文。當然考試的時候,國文選擇題大多數都看不太懂,不過會的就一定要拿到分數。

【法學知識與英文】
法學我讀的順序是憲法、增修條文、大法官解釋、中央法官標準法、地方制度法,其他部分則是大致快速掃過有印象就好。這個考科全是選擇題,多做考古題能幫助增進解題速度,也可以知道出題老師的口吻,因為有些題目如果是在考場上初次看到,會看不懂他在問甚麼,先做一次練習可以更快了解題意。
英文的部分我是從年初開始每天聽voicetube抄單字,每天多背一點單字,大概持續三個月,感覺到單字量增加後就沒有繼續念,所以考試的成績比較不理想,因此建議還是要維持一天大概15分鐘的英文時間。

【經濟學】
個人認為是最好讀的一科,顏回老師把故事經濟學的歷史講完後,自然就很好理解,剩下的就是好好算。個體經濟我覺得相當簡單,重點在於產品市場型態,搞懂各種市場,然後把各個市場的計算題算熟,大部分題型就那個樣子了。總體市場一開始很難,ASAD與ISLM模型一定要動手畫圖,多畫幾次了解各條線的意義,就能夠掌握總體的20%精隨,剩下的部分則分散在各個單元,一定要動筆,不論是畫圖還是計算,都一定要反覆練習。

【財政學】
這是我最有把握的一科,財政學是個體經濟的延伸,所以個體經濟學得好,對於財政學的學習上也比較有基礎。因為我是先準備地特四等再準備高考,所以的財政學比經濟學還要早學,基本練習方式也是畫圖,而且財政學有更多的圖,也更加複雜。老師把整個架構區分成四個階段,我也是按表操課來學習,除了跨期消費理論,其他都學得蠻順利的。整體而言,順著老師的大方向走,很快就能掌握這個科目。

【會計學】
這科是我的剋星,會計學即便是商學的學生,都不見得能把握得很理想,更何況是非商科背景的考生。我對這科的要求也相對低,只要比上次進步即可,我第一次考地特四等時是17.5分,因此這次目標就設在高於這個分數。我讀這科的方式,就是不停地做申論題,每一輪都把題目抄了一次,讓自己對於分錄有些印象,大概做了三輪左右,大致上常見分錄都寫得出來,接下來就是把基本題型準備好而已。

【民法】
這一科原本以為要硬背,但戴久喨老師的體系圖整理得相當具有邏輯。第一輪因為甚麼都不知道,就是一直聽課,先聽一些觀念還有專有名詞,就上地特考場了。考完試發現,雖然聽過有印象,但很多東西都會混在一起,因此聽第二輪的課程時,先把觀念聽懂後再配合體系圖,會發現其實沒有想像中那麼難。大多數的東西都能了解後,除了物權篇我不太熟又再聽了第三輪的課程以外,其他部分則是開始背條文寫申論,讓自己在考場上答題可以言之有物。

【租稅個論】
這個科目是財政學與稅務法規的混合體,因此專注在財政學及稅法上,這個科目也會有所提升,所以沒有特別花時間去看這科。

【稅務法規】
這個科目可以說是很好拿分的科目,讀過有印象就能夠拿到基本分,但是也可能考到很細很廣,所以我針對所得稅、稅捐稽徵法、營業稅、財政收支法這幾個法規熟讀,每個條文的細項都讀過,再用考古題測驗,然後發現考題很容易出現條文只改幾個字,這個時候比的就是對該條文熟不熟。所以我第一次讀時是趕快掃過,然後回頭做題目,錯的題目就在該條文的重點用紅筆作註記,然後再讀第二輪書。申論題的部分,當年度稅法修法的地方要特別注意,考試前有特別關注名模條款,也剛好考了出來。

讀書計畫、
從2019年9月報名課程開始,因為武漢肺炎的緣故,考試比以往晚半個月考,所以準備時間大概11個月左右。最一開始,我是先把經濟學與財政學讀好,這兩科比較重邏輯,邏輯有通就沒那麼困難。再來就是民法,背誦條文、練習申論題的寫法,稅法則是做考古題,最後就是會計,不停地抄分錄。沒有特別規劃讀書時間,就是要求自己兩科成一組,把該組科目整個讀完再接著讀下一組。
讀書時間的分配上,劣勢科目分配較少的時間,優勢科目分配較多的時間。優勢科目是能夠穩妥得分的,因此不能出錯,需要更加注重細節,所以會多花點時間在細節上,如財政學的跨期消費理論的圖形。劣勢科目如會計就分配較少的時間,我會努力抄分錄,記起來就有機會拿分,沒記起來的就隨他去了。把這科標準放低,讀起來輕鬆些,相對會比較有效率,也比較沒那麼痛苦。
沒有特別安排讀書計畫,但是要固定作息,讓精神狀態維持最佳,讀書效率也會比較好,我個人的行程是吃完早午餐開始唸書,然後晚上吃完晚餐後去上班。一定要撥出時間運動,面對高普考五天的考試,體能也是考驗的一環。

心理調適、
備考生活很枯燥乏味,但這是自己的選擇,所以為了讀書我把社交軟體都刪除,不去看朋友圈就不會去羨慕、比較,也可以讓自己更加專注於讀書這一部份。
讀書遇到無法理解的觀念時就先跳過,下午可能沒辦法理解的東西,晚上再回過頭來重新思考,不用急著當下去理解,再不行就問老師。長時間備考要以身體狀況為優先考量,如果身體不適就好好休息,我在備考期間基本上沒有遇到太多狀況。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219.21.19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minhou (61.219.21.198 臺灣), 11/23/2020 17:15: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