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閒聊] Kyle聊豚跳的新影片

看板FORMULA1標題[閒聊] Kyle聊豚跳的新影片作者
fosura
(亂入中...)
時間推噓16 推:16 噓:0 →:21

https://youtu.be/kFzP65XuNsc
Kyle上的新影片我覺得還不錯,
正好討論了最近版上討論的幾個問題:
1.F1近幾年的空力規則變動與引入地面效應的原因
2.在機械方面無法改善地面效應的原因
3.為什麼豚跳無法從風洞發現(記得之前有版友提問)

我做一些粗略的翻譯:
1.近年F1空力的沿革:
因為FIA一直希望改進後車跟車的效率,
所以一直致力於減少車子後放混亂的氣流。
其中很大的部分在於前車的out wash(外洗)氣流。

2018年(感謝版友指正)的設計有複雜的前翼和巨大的側箱外洗板。
尤其是那個前翼製造了大量的外洗渦流。
所以到了2019年前翼被精簡化,還有削減側箱底板。
為的就是抑制外洗氣流。

而到了2022年,FIA更近一步縮限外洗氣流。
側箱底板近一步內縮。
輪圈加蓋阻擋氣流從輪框外竄。
尾翼端版拉曲線(減少渦流)。
以及最重要的:阻止車尾底部擴散器外洗氣流,
改成向上延伸成上洗氣流。

但改成這樣會喪失非常大部分的下壓力。
這樣F1就不是FIA的最高規格(=最快)賽事了。
所以FIA就把地面效應找回來,讓底板產生車子的主要下壓力。
也允許車子底板側裙向下彎,最低可以與plank差不多低。

這樣的規則讓車隊設計不再追求rake(翹屁股)
去讓車子底板變成擴散器。而是盡量壓低車子去最大化地面效應。

2.今年機械方面的改變對豚跳的影響:
如上一點提到,各車隊都在壓低車高追求下壓力。
所以這直接導致了懸吊行程又硬又短。
遇到爛一點的路就直接跳給你看。

而且今年的規則又拿掉了inerter(就是J-damper)。
- - -
Inerter的功用和廢除原因可以看這個
https://youtu.be/t58qjcNwEbo

主要就是預算帽+18吋框減少了晃動
所以認為拿掉不會影響太大(但沒料到豚跳引起的跳動)
- - -
所以車隊少了一個能有效抑制oscillation的工具。
綜合空力和機械方面的原因造成豚跳變得難以控制。

(Kyle另外有個影片解釋地面效應影響豚跳的原因
https://youtu.be/5a4sBF3s0UI
有興趣可以另外再看一下)

3.為何豚跳沒辦法在風洞被測出來:
主要是被風洞測試規則卡住。 XD
一方面是風洞測試模型沒辦法真的放在履帶上跑,
因為會把風洞搞壞。
所以沒辦法真的把車子放很低很低去模擬低車高的狀況。

再者,FIA限制了在風洞測試時移動模型的速度。
規則上面說只能移動0.5Hz。
但實際上豚跳的頻率平均是5Hz。
所以車隊也根本不可能從風洞數據測到這個問題。


以上是Kyle這部影片講解的內容。
希望可以幫助一些新進來的板友了解F1關於技術規則的一些變動。

個人認為F1最有趣的部分就是這些技術開發。
每次看到都覺得:「靠!還可以這樣玩喔?」

就像前幾週Toto得知有車隊用彈性底板的反應一樣。
我認為Toto的驚呆反應比較像是:
「靠!原來可以動這個地方?我們的工程人員怎麼沒想到?」XD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0.251.200.194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fosura (60.251.200.194 臺灣), 07/14/2022 10:16:37

※ 編輯: fosura (60.251.200.194 臺灣), 07/14/2022 10:21:07

ken72033107/14 10:50一群天才動腦的地方

awayaway07/14 11:19推推推.他的影片值得對空力技術有興趣的人仔細一句一句

awayaway07/14 11:19的看跟仔細研究.

ccucwc07/14 11:44工程師就是來解決問題的

showgun556607/14 11:57賓士怎麼可能沒想到 來不及或做了也沒用而已吧XD

fosura07/14 12:07沒想到是有可能的。畢竟規則不准變形。只是車隊鑽了不量

fosura07/14 12:07測後端板子的漏洞。

hmhhc07/14 12:18躍動衝鋒

qwe137407/14 12:46幫你更正一下,簡化前翼是在2019不是20

qwe137407/14 12:46(因為法拉利就是被那一刀砍成智障才去動腦筋在引擎

qwe137407/14 12:4617有最好的前後空力,18 T-wing被砍屁股開始飄

qwe137407/14 12:46(VET就是這年開始spin QQ

qwe137407/14 12:4619再砍前翼複雜度,20連動力都沒有直接下去

qwe137407/14 12:47以後空力達人可以考慮給比諾托,紐維還是機械老怪恰當

qwe137407/14 12:50賓士則是受惠於前端處理一直不夠好,

qwe137407/14 12:50砍了去bargeboard 玩一堆小鰭片正如他們的意

感謝指正。已經修改內文。

※ 編輯: fosura (114.25.68.137 臺灣), 07/14/2022 12:52:20 ※ 編輯: fosura (114.25.68.137 臺灣), 07/14/2022 12:53:27

likeastar07/14 13:31沒想到是可能的 因為這是鑽漏洞阿XD

Vincent802607/14 14:03看研發工程師花式鑽漏洞也是看點之一

mexilo07/14 16:11之前賓士手動拉方向盤改Toe 才是讓人沒料到吧

TheoEpstein07/14 17:20各種鑽漏洞就是F1好看的地方

t7231207/14 19:16所以前翼弱化後鼻子撞到去角沒以前影響大

t7231207/14 19:16弄成這樣今年是有比較好看沒錯 更多的近身肉搏

t7231207/14 19:22不過周冠宇翻車也可能是因為地面效應的設計

shingatter07/14 19:30以前空力亂流多會造成超車不易嗎?

TheoEpstein07/14 19:47跟不緊,跟在前車後面影響太大

TheoEpstein07/14 19:47現在那種咬尾巴咬一兩圈的畫面變多了

TheoEpstein07/14 19:48也就是樓上說的「更多的近身肉搏」

t7231207/14 19:54以前就追上是一回事 超過去是另一回事

kbsidd07/14 20:15印象中有車手說過,以前貼近前車0.3秒內會失去下壓力

kbsidd07/14 20:16於是在彎道內必須保持0.5~0.7的距離,再利用DRS進行超越

t7231207/14 20:22更久以前連DRS都沒有

t7231207/14 20:22每場都看到度辜

t7231207/14 20:24不過那個時候還可以加油 還能猜油量可以跑幾圈

terasono07/14 20:45周不是後輪騎到RUS的車才翻的嗎

Vincent802607/14 20:50車底板離地面太遠,那個效應就消失沒吸力了

Vincent802607/14 20:50算一部分原因吧..?

fosura07/14 22:43記得以前有車手說過跟車就像撞上一道牆一樣車子變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