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請教一下鄉民,要怎麼解決公車機車同道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請教一下鄉民,要怎麼解決公車機車同道作者
HuangJC
(吹笛牧童)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6

※ 引述《louiswei1986 (禪寶寶)》之銘言:
: 標題: Re: [問卦] 請教一下鄉民,要怎麼解決公車機車同道
: 時間: Fri Oct 13 14:45:09 2023
:
: 最簡單的就是讓機車行駛內側車道。

這個遲早開放,不過機車族很希望別因地制宜,別交給地方自行決定
而由中央統一全面開放是吧 XD

我家這邊很多開放的;我正好是住頭份,老家南投
不知你新聞有沒有爬到,台灣交通標誌改善,頭份南投兩地很有感

不過呢,很多地方開放了,機車自己還是想要向右靠
問就是跳針回政府宣導機車靠右,或者'機車道底佳'那種人

真想問日本人怎麼解決的,畢竟'機車道底佳'那些不是公務員,不代表政府態度
你要檢舉也會成功,那為什麼還是要向右鑽?
是向右鑽,甩鍋給不足的警力,還是知道去找那種人,別來為難其他一般用路人?



: 你不信你在尖峰時間去看內線車道,
: 根本就是淨空的,狗都不開。
: 原因很簡單,有開車都知道,
: 道路規劃根本有毛病,
: 很多都是沒多久就要路口了才知道是左轉道,

| | |
|A| | A:左轉專用道
| | |
\ | |
C \|D| C:槽化線區,在日本,如果是原本直行然後想左轉的車
/| | 不必切到D 再切回 A;壓過槽化線就好
|| |
/| |
|| |
/ | |
| | |
/ | | D:連續直行區,如果 B 的直行車要一直直行,必需匯入 D
| | |
|B| | B:直行車道
| | |
| | |

上圖就解決啦,其中 C 的角度,下端可以拉平緩一點,受限於文字繪圖不方便表達斜率我就隨便點畫,但這線我表達出不是 45 度的感覺了吧?

就算不拉平緩,一堆人會罵'我打算左轉,難道不能壓槽化線,還要先右轉再左轉'?
在日本卻是可以壓上去;這宣導一條但書便可以解決

現在問題是,B 和 D 是相同的直行路權,若 D 死不肯給匯入
大家仍然沒意願走 B

這大概就是一級戰區才搞到互不相讓吧。。
讓讓便讓讓是怎樣?拉鍊合併就在這用

再好的制度,如果用路人的素質不提高,制度也會被鑽出漏洞的


: 左轉車卡超久,車多又切不出去,
: 久而久之養成的習慣就是四輪不會開內側,
: 然後內側又禁行機車,機車又不太敢騎,
: 於是造就的奇觀就是內側車道低本上是空的,

你才低本,我都用基本

: 外面車道擠成一團。
:
: 實際上內側車道機車要切出容易得多,
: 大可在路口左轉待轉處,
: 規畫出讓直行機車可走的車道,
: 沒錯,這樣規畫可能導致路口的車流碰撞,

所以倡儀者負責
如果你能當官,你負責,就可以推行這個主張
但也因為大家不會同意,所以你當不了官

: 但你不這樣畫,機車就無時不刻在承受這個風險,
: 這樣比起來我寧願一段路危險這一刻就好了。
:
: 汽車停車格、小黃、公車、貨車,
: 還不要說三寶違停的跟外送師,
: 要保護機車就是要鼓勵他們走內線好嗎?

就算開放了,選擇不走的也是機車,要鼓勵的話可能要嚴抓走路肩,才叫鼓勵吧。。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241.233.114 (臺灣)
PTT 網址

grant790110 10/14 06:06推示意圖

andy199113 10/14 06:16要改很難

coffee112 10/14 06:41覺得沒救無解 汽機車就那麼多 你很難

coffee112 10/14 06:41限制別人一定要怎麼樣騎跟開車 我們一

coffee112 10/14 06:41些時段跟一些路 再加上路邊亂違停 只

coffee112 10/14 06:41能靠每個人上路時 小心 願意互相禮讓

coffee112 10/14 06:43法國巴黎有些地方 車潮加一些機車或重

coffee112 10/14 06:43機 也是數量多到無法消化時 就會跟台灣

coffee112 10/14 06:43的畫面一樣 啊就是拼命塞加人性亂鑽=_=

所以啊,台灣明明國情不同 有人就不想承認國情不同 說拿國情不同是藉口 那種人的意見一定會被無視 想要討論會被重視,重點就是說出別人覺得關鍵的意見 明明國情不同,卻又要忽視國情不同,那意見就會一直被無視

b9513227 10/14 06:54日本解決交通的方法就是窮到擠電車啊

^^ 前置條件完成了,我很窮;你很有錢嗎?XD

ian41360 10/14 07:55向右鑽才好過去阿 用生命逼車你

你怎樣?我有刪到你文嗎?

※ 編輯: HuangJC (116.241.233.114 臺灣), 10/14/2023 10:4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