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中國演藝圈為啥強不起來啊?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中國演藝圈為啥強不起來啊?作者
ntuwalker
(潮爽的! )
時間推噓 推:1 噓:1 →:2

※ 引述《amoyui (clom)》之銘言:
: 如題
: 都把台灣猛的藝人吸走
: 市場也很大
: 可是為啥到現在
: 都沒啥有名的中國藝人啊?

應該只是你個人沒關注而已

就算只看台灣市場,早期的丁噹、那英不說,近十年的薛之謙、李榮浩、胡夏、張靚穎都在台北或新加坡開過不只一次演唱會

其他像華晨宇、周深、李宇春也算是耳熟能詳

Forbes在2020年做過一次亞太地區(含紐澳)百大社媒最具影響力藝人評比,中國(含香港)共計有:

易烊千璽、周冬雨、陳奕迅、楊冪、楊穎、趙麗穎、王嘉爾、鹿晗、王一博、蔡徐坤、朱一龍、李現、甄子丹、王俊凱、楊紫、鄧紫棋、華晨宇、宋茜、迪麗熱巴,共計19,小勝韓國,吊打只有五人上榜的日本

(同場入選的有韓國Black Pink、李敏鎬、炫雅、IU;澳洲休傑克曼,日本入選的主要有今際的山崎賢人跟創作歌手米津玄師)

https://www.forbes.com/sites/ranawehbe/2020/12/07/forbes-asias-100-digital-stars/?sh=5f99998178db

上面進榜的易烊千璽、王俊凱都是來自中國男團TF Boys,其成名曲「青春修煉手冊」,擱著幾年前就一堆台灣的學校拿來當運動會或社團舞蹈的曲目,隨便搜都有

https://youtu.be/XHiq7xt42Ig

https://youtu.be/EVDiO2sypV8

https://youtu.be/xmVUvFgT1G4

https://youtu.be/3CPK9CSig8I

https://youtu.be/pQemBzbTzic

如果把以中國演藝圈為主要發展基地的非中國籍藝人周董、Jolin、五毛天、孫燕姿、JJ計入,華語音樂圈在亞太區範圍內百大媒體影響力名人榜進榜數23,小勝韓國,完全海放日本

哪裡來的被日韓吊打?

: 被日韓屌打ㄟ
: 有沒有卦

直接先講結論,不含動漫或次元歌手,純以實體藝人以及各種訂閱數、觀看數、藝人身價(直接反應粉絲數以及粉絲背後代表的經濟勢力)、藝人在英語及東南亞語系主流媒體曝光度來看:


影視電影圈

全球範圍:韓=中>>>>>>>>日

東亞、東南亞範圍:中>韓>>>>>>>>>日

音樂圈

全球範圍:韓>>>中>日

東亞、東南亞範圍:中=韓>>>>日


先定義一下近代的「中國演藝圈」範圍

全球公認掌握市場龍頭的演藝圈,只有美國為首帶上英、加、澳為輔的好萊塢泛英語演藝圈

另外韓國在近年創造了目前為時還不長,而且不知道能持續多久的奇蹟式崛起

其他華語、日語以及老牌歐洲強勢語言,德語、法語、俄語、西語、義語等各語系演藝圈。基本都沒辦法獨立玩出「席捲全球」的知名度

好萊塢的成功,除了伴隨二戰以來結合美英兩國的英語強勢文化發展之外,美國(尤其南加州)是全球近代電影、動畫、唱片工業與現代流行音樂的發源地,擁有特殊歷史定位

以此前提,加、澳、紐、南非的高加索裔英語系藝人,都被整合到好萊塢,形成泛英語演藝圈

(Hugh Jackman、Nicole Kidman、Avril等人如果只待在澳洲、加拿大,絕對沒有今天的地位)

換言之,掌握好萊塢的資源與認可,就等於控制泰半全球市場,所以其他非英語系演藝圈,大部份都將攻入好萊塢市場視為一種成就

回頭看目前中國為首的泛華語「中國演藝圈」

90年代以前,中國內地演藝圈不強的理由顯而易見,人民都還在吃土奮鬥,沒餘力發展演藝事業是很正常的事,延續到00年代初期都是,這個時期基本就是台港話事,也是原po印象中的「中國沒啥知名藝人」時期

00~10年這十年,因應中國市場規模崛起,華語演藝圈重心,逐漸移轉到中國內地,這時期算兩岸三地演藝圈融合時期

加以特殊的中國政治與文化史觀,很多台灣、大馬、新加坡華裔藝人會被中國觀眾視為「自己人」,而更容易被接納;同時這些北美、東南亞或台灣的華裔藝人,大多也公開表態或用實際行動,表達認同自己的「中國元素」

孫燕姿、王力宏、JJ、阿杜、Jolin等都參與了當年京奧時期的大外宣MV「北京歡迎你」,基本就是近代非中國籍的華裔藝人立場表態;歌手界的周董、Jolin、JJ、張韶涵、歐陽娜娜,演員界的霍建華、陳喬恩、郭采潔,基本都不是順著台灣或新加坡市場,而是迎合中國氛圍;劉若英、陳妍希、楊丞琳更是直接嫁過去,泛華語概念的「中國演藝圈」由此形成

除了少數公開表達反對中國官方立場的藝人,例如何韻詩、大飛哥、黃明志、滅火器這類藝人,這些是發展自己特殊的華語小眾市場;尊重藝人立場起見,這類藝人我就不歸入「中國演藝圈」

同等標準,日韓演藝圈也納入非日韓籍,但主要從日韓市場起家的日韓裔藝人,如宇多田光、馬東石(這兩人均為美國籍)

以此為討論基礎,前面提過,得好萊塢者得全球市場

在電影圈,華語演藝圈倚仗中國資金、市場影響力,與過去累積的文化底蘊,妥妥的海放日本,對韓國也是佔據優勢

章子怡、李連杰、成龍、發哥、鞏俐、周迅、李冰冰、劉亦菲、景甜、楊紫瓊、梁朝偉,甚至最近得獎的越南華裔關繼威(他在童星時期受訪,也曾表態所受的教育觀念是「自己是中國人」

相對之下,韓國僅有Rain、李秉憲、宋康昊、馬東石;日本也只有渡邊謙、真田廣之算是比較常露臉,但等級都跟成龍、李連杰 發哥、楊紫瓊差太多

但韓國在東亞、東南亞與歐美為主的影視圈,毫無疑問是遙遙領先中日兩國,也藉由Netflix這類全球票台縮小電影領域上對中國的差距

不過中國目前在非洲為主的開發中國家比韓國擁有更強勢的政經掌握權力,直接影響他們的國家媒體,加上中文在全球比韓文更為強勢(政經需求導致的語言學習動機,絕對比鄉民想像的影劇動漫來得高N倍),至少在非洲地區,中國應該能跟韓國打平手

https://youtu.be/-tzymy31o3M

https://youtu.be/mO75Vcqso1s

除了在非洲刻意做翻譯,在阿拉伯國家,中國現在也逐步推出一些附阿拉伯語字幕的YT頻道

https://youtube.com/@YoYoArabicChannel

像這種有百萬~兩百萬訂閱者的頻道,在YT上所在多有,在阿拉伯地區,中劇即使還遜於韓劇,也不會像日劇那樣一面倒挨韓劇打的程度

回到東南亞範圍,以鄉民印象中比較反華親日的越南市場來看:

越南主要視頻網站Zing TV,相當於越南愛奇藝,打開首頁戲劇類Top 20 ,有13部中國劇、兩部韓劇、五部越南劇,日劇0部、台劇0部

https://tvzinghd.net/

再看被Rakuten收購的新加坡視頻網站Viki
(應該是東南亞視頻網站中唯一的日本主場了)

https://www.viki.com/

Top 20裡面,14部韓劇、四部中劇、日劇泰劇各一部,縮小到Top 10,是韓八中二日零,日劇持續躺平中

至於東協十國主要的視頻網站,就騰訊、愛奇藝跟Netflix,韓劇憑藉其強大的全球基礎,在華人主場的東亞還可以跟中劇互有勝負,但日劇在騰訊、愛奇藝,絕對只有被中劇碾壓的份

愛奇藝海外版:(愛奇藝主要海外市場目前也就東南亞為主,還沒打進北美或紐澳,未來有可能趁勢先朝俄國、中東地區發展)

https://www.iq.com/collection/high-popularity-10bqbh96nk6?lang=en_us

Top 10 目前是中劇五部、泰劇四部、韓劇一部,日劇基本連Top 50都進不了

(另外泰國可能很懂東南亞開發中國家市場,在愛奇藝上面還能反超韓劇,所以別以台灣的觀點去看,要不然你永遠不會明白為啥泰劇在某些主流視頻大站可以打贏韓劇)

騰訊海外版WeTV,目前Top 10只有第二名是泰劇,其他全部被中劇霸榜

少見的韓劇在亞洲主場全軍覆沒…..

至於連個基本視頻網站都做不好的小國,在那笑中國演藝圈土,實在也不知道該跟這種人說啥了

再看看音樂圈

基本上戲劇圈輸了,流行音樂圈就先輸一大半

這部份全球範圍內韓國遙遙海放中日,就不多解釋了,但要說日本歌手知名度領先,不妨先看看數據

如果說90年代中後期到00年代中期為止,是日流最強盛時期,應該不會有太大爭議

此時期的宇多田光、安室奈美惠、濱崎步、嵐、SMAP、黑色餅乾(徐若瑄所屬團體)、早安少女組、Speed、米希亞、倖田來未、倉木麻衣,都在台灣大紅過

但是,基本都不出東亞、東南亞範圍

其中身價最高的濱崎步、安室奈美惠,在實體CD還盛行的年代,生涯總銷量都是四千多萬至五千多萬張的水準,確實很強

但即使如此,她們也沒有達到像目前BTS這樣被請去代言麥當勞產品,或被Mattel買下肖像權、製作專屬公仔芭比熱銷全美,甚或被邀去FIFA開幕秀的程度

以目前的YT追蹤數人氣而言,Black Pink跟BTS這兩大韓國男女團代表各自有8500萬、7400萬追蹤數,不但不輸Maroon 5、Taylor Swift、Selena Gomez、Rihana這些西洋名歌手、團體,甚至可以說大幅領先(上述多半就三四千萬追蹤數,還差兩大韓團很多)

以同樣標準檢視,濱崎步跟安室奈美惠目前的YT訂閱數,都在五、六十萬等級而已

同時期公認的全球等級歌手:Arvil有1200萬,小甜甜布蘭尼有1000萬,Backstreet Boys也還有660萬左右的訂閱數

很顯然,即使日流最盛的時期,日本一姐等級的歌手,也還不具備真正的「全球等級」,否則現在的粉絲訂閱數不會只有這樣的規模

把主戰場拉回東亞、東南亞

同時期的華人歌手,取華神、阿妹、周董、Jolin對比

這四人在90末00初時期的成就確實不是中國內陸演藝圈培養,但後期都是以中國市場為重

華神當年一曲「中國人」、周董以中國風起家、Jolin跑去加入「北京歡迎你」大家庭、阿妹在04年曾於受訪談及「自己本是中國人」

http://news.sohu.com/2004/06/17/25/news220582534.shtml

以藝人個人立場而言,把他們計入中國演藝圈代表,應該沒有不妥

首先中國市場夠大,連年過60的華神光靠賣情懷,就可以在中國內地持續漲粉

2021年,華神首開抖音帳號,幾天內就破4000萬,目前累計超過7500萬,平成三大歌姬在YT上的追蹤數全部合計,還不到華神的零頭

周董在抖音不多,但在快手上有破四千萬追蹤數

實體唱片銷量方面,平成三大歌姬 + 安室的數據如下(根據維基):

濱崎:5100萬

安室:3700萬

宇多田:3750萬

倉木麻衣:1550萬

這部份也是日本歌手唯一可能領先的

網路上對近代華語歌手的銷量的野雞傳聞很多,最離譜的有把張學友吹到1.2億銷量,這類狗血文就不用太信

但我找到幾個官方認證或公信力好一點的網站的數據,可以稍微參考

首先是周華健,他的個人官網上有提到他的生涯總銷量是3500餘萬張

http://www.wakin.com/profile/

臺灣流行音樂維基館則稱Jolin的亞洲總銷量是2300萬,估計加上少數北美、歐洲、紐澳微量的銷售,估計就在2400~2500萬上下

華神生涯總銷量在中文網站上也是眾說紛紜,大部份數據在5000萬左右

其中知乎有一篇提及91~98年港台兩地IFPI白金認證,91~99年,華神在港台兩地總銷量1900萬

以當時東南亞與北美、紐澳華人總人口(至少3000萬人),加上收入最高的5%中國人口(約6500萬)而言,台港以外,90年代有購買唱片的經濟能力的華人人口,至少還有上億

對照周華健官方認證的生涯總計3500萬銷量,加以華神在中國大陸、北美、東南亞的人氣,不太可能輸給周華健

華神生涯總銷量5000萬以上,應該是合理數字

周董去年「最偉大的專輯」發行前,實體銷量被推估約2500萬張(對比Jolin官宣的2300萬,這數字應該不假),甚至我認為低估

加上Forbes認證的「最偉大的專輯」的720萬張,周董生涯銷量至少3200張以上

對比日流天后,基本上並不遜色多少,況且兩岸盜版問題嚴重,如果加上盜版數量,真正有意願聽周董、華神作品的人數,絕對遠超過濱崎步

再用實質的演唱會場次來看,這個沒有一定的聽眾基礎數,不會有經紀公司願意虧錢來辦

濱崎跟安室基本都沒有在新加坡、吉隆坡開過演唱會的紀錄,就別提遠征雪梨、溫哥華、多倫多、舊金山、LA、Vegas或美國東岸

反觀華神、周董、Jolin、阿妹,都在以上提過的東南亞、澳洲、北美城市開過很多次了

其中阿妹甚至在紐西蘭奧克蘭、義大利米蘭、西班牙馬德里開過,今年稍後也預計到巴黎

日流如果真的有打進歐美市場,哪怕只是打進歐美的亞裔圈,都不可能出現這種一姐等級歌手完全沒在歐美澳亞裔大城開演唱會的狀況

再看看東南亞非華語圈的新聞討論熱度

用越南語「ca s 」(歌手)搭配以上幾人的越南語拼音名或英語拼音名搜尋,Google News一年內的新聞

華神至少近30則;周董20餘則;Jolin少一些,差不多五則;安室兩則、濱崎0則

新聞討論熱度而言,很明顯華語藝人陣營大勝(對照前面提過的越南視頻大站基本都是中國片霸榜,這結果一點都不意外)

那拿新生代的中國內地歌手來對比日本新生代,

日本新生代比較有名的藝人,以本篇開頭的富比世亞洲百大數位媒體名人上榜的米津玄師、山崎賢人為代表

目前米津玄YT追蹤數660萬、山崎IG追蹤數六百萬,如果以演藝圈一哥的標準而言,這不算特別高

以Google News檢視新聞熱度,兩人過去一年內,完全沒有在BBC、CNN、Reuters、Bloomberg、紐時等歐美主流媒體提過

(山崎有被CNN Indonesia報導過,但不是美國本社)

對比真正在海外有廣大粉絲群的BTS,很明顯兩人主要粉絲還是在日本本土(BTS光CNN過去一個月內相關新聞,就有六則)

中國新生代以易烊千璽(Jackson Yee)、王一博為代表好了

王一博過去一年內,有被Bloomberg、紐時提到過,合計三、四次(都不是單獨專訪他,主要是講中國娛樂圈、電影圈記事,順帶介紹);Jackson被Bloomberg、紐時個報導過一次(非專訪)

基本也是以中國國內粉絲為主,但已經稍微有點往外拓展的機會出來了

回到東亞主場

王一博、易烊千璽的微博、抖音合計都是分分鐘破五千萬甚至近億的等級(易烊千璽微博數逾九千萬),基本可以輕鬆海放山崎、米津玄

以東南亞主流媒體的新聞熱度對比

前面講過的CNN Indonesia,對王一博跟山崎賢人過去一年的被的報導次數,大致都在七、八次,主要都是跟兩人的戲劇有關

但用越南文搜尋,王一博過去一年相關越南語新聞數超過120篇;易烊千璽有上百篇,山崎只有30篇左右,米津玄更是只有三篇

雙方的討論熱度在越南,相差滿多

海外活動的話,王一博2019年宣傳陳情令,與另一個中國一線小生肖戰合辦泰國粉絲見面會,吸引十幾萬人搶票,黃牛票被炒高到四萬泰銖

https://star.ettoday.net/amp/amp_news.php7?news_id=1540417

山崎在海外大致就是2014年來台灣宣傳過,而且規模並不大

https://youtu.be/kMyjWpPD2Zs

在非華語的東南亞地區,人氣整體而言,完全沒辦法跟王一博比

在東南亞範圍,中國藝人的人氣與知名度就算比不上韓國,至少絕對海放日本


最後對比一下中日韓三地中新生代藝人收入,看中國演藝圈是不是有資格宣稱「市場太大,賺自家市場都沒時間了,無暇顧及海外」


根據民視新聞2021年引述的Fortune報導,2021年,財富雜誌公佈在2017~2021四年之間,中國演藝圈Top 40藝人的收入

https://www.ftvnews.com.tw/news/detail/2021A12W0071/amp

其中周董第一,四年收入超過21億人民幣(以下均為人民幣幣值)

90後世代新生代的鄧紫棋12億、王一博11億、楊紫11億、華晨宇10億、易烊千璽7.5億、肖戰6.6億

其中最低的肖戰也有年收入2500萬左右

對照韓國:

https://www.tatlerasia.com/lifestyle/entertainment/k-pop-celebrities-net-worth-bts-blackpink-bae-suzy-taeyeon-iu-zh-hant

IU出道至今總身家累計4500萬美元、BTS諸將跟秀智、太妍約2000~2500萬、Black Pink諸位妹子均在1000~1500萬

以上是2021年資料,是總身家,不是年收入

對照日本:

2021年日本男星年收入top 10

https://www.popdaily.com.tw/japan/1022518?amp=1

看完根本濃濃的心酸,上榜的幾乎都是福山雅治、渡邊謙、木村拓哉、堺雅人、小栗旬這些大叔,甚至爺爺輩的,日本新生代根本沒啥機會

最高的福山雅治約七億日幣,以匯率120來算,也就585萬美金左右

同年日本女星收入榜也是一堆熟女阿姨

第一名的綾瀨遙六億多日幣,剩下的天海祐希、長澤雅美、波瑠、米倉涼子全是上了年紀的

整體對照下來,中國光新生代小朋友就可以海放日本演藝圈的大哥大姐,就不要欺負同齡的日本藝人了

也高於韓國同齡的歌手、演員

在這樣的客觀事實下,中國演藝人員宣稱自己要先固守好中國市場,並不是毫無根據

為了發展海外,等等自己國內掉粉,確實是中國藝人要非常留意的事

大概是這樣

無意貶損非華語圈的藝人,但實在感覺到台灣某些鄉民,太過井蛙了

不得不上網找找資料,獻醜一下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4.243.242.55 (美國)
PTT 網址

moslaa 04/17 07:21被官方意識型態限制的國家

moslaa 04/17 07:22作品有啥好提?

LoveMakeLove 04/17 07:22高手

moslaa 04/17 07:22要不要看看李安得過幾次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