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中文本來就不利科學發展吧?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中文本來就不利科學發展吧?作者
mainland5566
(南極5566)
時間推噓 7 推:8 噓:1 →:5

簡潔並不意味著優秀﹐同樣﹐復雜也不意味著優秀。

香農(claude elwood shannon)在他的信息論系列論文中提出了冗余度這一概念﹐
放在研究語言文字中即是語言冗余度﹐可以簡單地理解為羅嗦的程度。

好比說你舉的例子﹐其實還可以縮句﹐並不影響原意
我作為主語是可以省略的﹐說話人是誰﹐誰就想去看電影﹐這很容易理解。
今天也可以縮一點﹐變成今﹐當然不縮也成
想去=想

這樣句子就變成了﹕今﹐想看電影 或者 今天想看電影。
12個字節﹐或者說﹐字元。

語言的實際含義在傳播的過程中﹐最少需要佔用一定的字元﹐這個最小量叫做需要量。
而超過這個最小需要量的信息量就叫做冗余。
比如說“我今天想去看電影”﹐實際上他所傳遞的信息12個字元就可以了﹐
但你用了16個﹐那就多出了4個字元的冗余信息。

而香農指出﹐冗余信息是為了減少出錯可能而存在的﹐相當於校驗碼。
比如刮風的聲音可能使得信息傳播斷斷續續的﹐你可能聽成“景甜想看電影。”
或者你可能聽到的是“今天想X電影。”X是什麼﹖你可能會誤解。
但加個我字就減少了誤解為景甜的可能性。
同樣﹐你可以加上更多的冗余﹐例如﹕
老子我不是昨天不是明天恰恰就是今天想去電影院看一場電影﹐
不是兩場﹐就一場﹐不是電視劇﹐就電影。
這樣就不容易聽錯了。

總之﹐冗余度越小﹐你誤解的可能性越大
反之﹐越冗余﹐你正確理解實際含義的可能性就越大。

所以當我們說中文簡潔時﹐的確﹐中文確實有這個優點﹐但代價就是易錯。
反之﹐一門語言非常羅嗦﹐這是缺點﹐那他的優點就是超強糾錯。
這就是硬幣的兩面﹐無法割分。

所以一門語言﹐過於簡潔也不好﹐過於羅嗦也不好。得有一個度。

我覺得不管是哪種語言﹐隻要能夠兼顧精確和簡潔﹐
能夠兼顧高科技論文和日常生活實用﹐能夠不停地變化、擴充﹐
那就是一門不錯的語言。英語和中文都是勝任上述內容的。


※ 引述《YESGOTO (潮州渝民)》之銘言:
: 其實以內容來說
: 中文字才有利於科學發展
: 像是同樣一句話
: 我今天想去看電影 -佔16個字元
: I want to go to the movie today -佔31個字元
: 短短一句話就差了一倍的字元量
: 再放到整篇論文,那量就更大
: 所以很多英文就有縮寫產生
: 像是投手-SP、混凝土-RC
: 但是不知道原意的人來看,就會完全看不懂

--
五五六六再添新丁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1.217.64.45 (中國)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Gossiping/M.1619683969.A.716

Busufu04/29 16:15台灣是用冗餘

pp073104/29 16:16濃純香

seraphwind04/29 16:16自己輸理由一堆

marktak04/29 16:16看movie唄老鐵

nekoares04/29 16:16幹我現在看認真文兩行就會回去看ID是不是紅茶冰我是不是

nekoares04/29 16:17病了原PO我跟你道歉,你寫得很好

yanzg04/29 16:20一個拉丁字母跟一個漢字比信息量﹖

是你嗎油炸鬼?

yanzg04/29 16:20一個漢字至少相當於半個半個單詞

aaa9530804/29 16:22看到信息本來要噓的不過看IP,原po應該是中國人,加上

aaa9530804/29 16:22第一次有人把通訊講得那麼有趣,給推:)

※ 編輯: mainland5566 (171.217.64.45 中國), 04/29/2021 16:23:28

agamonnon04/29 16:42所以呢 中文到底有利還是不利科學發展

howshue04/29 16:44通訊系的給推

iapf04/29 17:05

grant79011004/29 18: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