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問卦] 從來沒補習考上耶魯大學是不是很猛?

看板Gossiping標題Re: [問卦] 從來沒補習考上耶魯大學是不是很猛?作者
ttucse
()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IG
https://www.instagram.com/emilycrazyfans/

〈全程念台灣公立學校,北一混血美少女申請到耶魯耶〉

前陣子聽說這屆北一女高三有個同學申請到美國耶魯大學,馬上拜託家長會蔡武恭會長幫忙

瑩姗爸爸本來是加州的執業律師,但有段時間突然厭倦每天面對各種法律糾紛的生活,於是

瑩姗是他們唯一的小孩,她回憶自己小時候,「真的滿害羞的。」幸好爸媽只希望小孩開心

「不知道是不是一種遺傳,她從會認字開始,坐著看書,躺著看書,連去costco都可以窩在

瑩姗愛看書愛到什麼程度呢?

「有一次我們一家三口吃完飯要走路回家,過馬路時我跟我先生突然發現Emily沒跟上來,?

「太好笑了,」我問,「到底什麼書好看成這樣?」

「我記得是《饑餓遊戲》。」瑩姗媽媽說,「國中時如果發現她壓力大,我就問她要不要去

瑩姗的爺爺Peter F. Neumeyer是二次大戰時從德國至美國避居的猶太人,在大學教授兒童文學,是這方面的權威,因此不管是瑩姗的爸爸還是瑩姗,都熱愛閱讀,兩個人一起找書看,一起討論,「我爸爸滿有趣的,他喜歡看書,也喜歡運動,還很會煮飯,我們家幾乎都是他在煮,我們還一起聽60至80年代的老歌,我在車上聽披頭四聽到他們都煩了。」講到爸爸,滿臉燦爛笑容。

因為覺得中文比英文難學,Gena決定讓女兒幼稚園到國小都念一般學校,「我工作很忙,出差時聯絡本都是爸爸簽的,有一天老師突然跟我說Emily考上資優班,我嚇一跳。」

瑩姗說爸媽真的都沒在管她的課業,「直到最近申請學校,同學才知道我爸爸不會看中文,很驚訝問我,那以前作業都是誰幫我看,我更驚訝問她們,為什麼作業需要爸媽看過,這種東西不是本來就是自己要做好嗎。」

從小養成負責的態度,連副科像表藝這些作業都要求自己認真做到最好,爸媽勸她「差不多就可以了」,她卻不願交出僅僅是差不多的成果。

國小到高中這十二年,瑩姗從來不曾補習,Gena說,「她覺得那些時間可以拿來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小三開始的資優班課程她非常喜歡,「我們有橋牌課、桌遊課、古羅馬文化課,還造火箭、解密碼,尤其解密碼的課,太好玩了,我超愛。」

上了國中,卻面臨第一次的文化衝擊,「有一個什麼組長,非常喜歡大聲罵學生,很兇,不分青紅皂白一起處罰,我覺得那樣很不好,很沒有禮貌。」

聽到這邊我忍不住噗一聲笑出來,「很沒有禮貌是嗎?」

瑩姗點點頭,「所以我本來要跟爸爸去台北歐洲學校報到,媽媽出差回來看見,勸我再想一下,說那個國中要成立第一屆的數理資優班了,後來進了數資班果然非常非常有趣,我覺得裡面的老師,尤其是化學老師,改變了我的人生。」

瑩姗爸爸看到女兒上國中數資班那麼快樂,常常回家講到老師又教了什麼那雙眼發亮的樣子,忍不住跟老婆講,「我懷疑老師餵她吃了什麼,才讓她那麼興奮,不管那是什麼,都給我來一箱!」(喂)

國三時,老師鼓勵她考第二屆的北一女科學班,並帶著幾個班上同學一起準備,兼具天份與興趣的瑩姗果然順利考上,「最棒的是,不用考會考,我比同學多放兩個月的暑假,我愛暑假,誰都不能偷走我的暑假。」

瑩姗雖說從小到現在都在台灣生活,甚至身邊也沒有美國人朋友,但她說話舉止還是充滿美國人的感覺,講話有一點外國口音,文法也滿英語化的,Gena笑她,「小時候她會說,媽媽,可以幫我拿一下那雙褲子嗎?」

還有,「我的作文深受我中文閱讀不足的荼毒。」、「我很喜歡吃東西,我們家的食物都消失了。」(是不是很可愛)(而且她明明超瘦應該是脂肪都消失了才對)

進了北一女科學班,更是快樂到瘋狂,「班上每個人都可以接受別人跟自己不一樣,大家一起做萬聖節裝扮,還穿著自製服裝去上外課,連老師都跑來合照。英文課要演八分鐘的戲,我們就做成中國古裝英語音樂劇,果然得了第一名!」

高一下開始,科學班學生需要自己去找研究室參與研究並做出論文,因此瑩姗在台大的生物結構學研究室待了兩年半,「看看什麼基因可以轉變成什麼蛋白質,最遠大的夢想是找到可以分解環境毒素的東西。」

雖然一路念公立學校,受台灣人同樣的義務教育,但瑩姗決定大學要出去念,「我很粗心,不能忍受反覆練習的東西,所以如果去考學測一定沒辦法考好,加上這邊基礎科學的環境實在不好,一開始本來想去德國,因為從小就有在學德文,加上德國不用學費,但我爸爸的德國人朋友告訴他,你們是美國人為什麼不去美國念大學,我們都把小孩送去美國了。」

於是高二下學期開始準備美國大學的申請,結果得到包括耶魯、布朗、柏克萊等十二個頂尖大學的入學許可,真是太厲害了,我趕快問她是怎麼做到的。

「我覺得應該是我表現出強烈的多元學習熱情,還有跨文化的興趣,關懷社會與弱勢的態度。他們重視對弱勢的尊重,希望從大學出來的人可以照自己的興趣發展,並且擁有領導能力,做出社會貢獻。學校還非常在意,你在大學會是一個好的學生,好的朋友,好的同學。」

「但是,」瑩姗笑道,「各個學校最重視的是作文,真是太難寫了,我很後悔小時候沒有好好學寫作文,這次申請學校,按照各校的題目,我一共寫了七十二篇作文,他們很在乎這個,從報名表格就可以看出來,讓你填獎項的格子很小,但讓你表達自己意見的空位很大。」

「那這些學校都出了哪些題目呢?」我問。

「像什麼想法令你振奮,什麼引起你的學術興趣,你屬於什麼群體,為什麼想申請這間學校這些。」

「那英文呢?通常名校要求的英文程度要到哪裡?」

「喔,」瑩姗說,「就是托福,滿分120,大概考100以上就可以了。」(就)

瑩姗很小的時候就跟媽媽說想學德文,並一路學到大;她還喜歡跑步,擁有跑半馬的經驗;喜歡摺紙;喜歡自己養酵母做酸種麵包;會彈鋼琴跟吉他,高中參加了熱門音樂社;在北一是「青少年去塑聯盟」的一份子;成立視訊家教平台幫助原住民兒童;在校成績一直維持班排前十。

決定去耶魯,是喜歡這個學校的讀書風氣,「他們會鼓勵你多修課,隨便修什麼都可以,直到你找到真正有興趣的東西,大二下才正式選系,他們認為大學新生大腦仍在成長,還需要時間探索,師生比是夢幻的一比四,百分之八十的課是在小教室上。」

Gena說,美國的私立大學很重視好學生,經過篩選發出錄取通知就極力希望你來讀,部分頂尖大學會視家庭收入給予助學金,甚至有機會拿到全額補助,「所以大家不要覺得去美國念名校很難,只要有足夠的能力與熱情,學費的問題總有辦法可想。」

耶魯跟布朗都是常春藤名校,他們說常春藤八校會選在同一天、也就是俗稱的「常春藤日」放榜,當天一家三口坐在電腦前等揭曉的畫面好感人我看得都哭了。

錄取名單一出來,耶魯在台校友會送來了非常可愛的杯子蛋糕,上面用糖霜寫著「Yale」,並舉辦派對,「熱烈希望你能來念這個學校。」

不過,申請的第一個學校史丹佛拒絕了她,瑩姗笑嘻嘻說,「雖然很失望難過,但他們的通知信還是盡全力安慰落榜的人,上面寫,誰誰誰也曾經在十八歲時被史丹佛拒絕,但最後拿到諾貝爾獎,成千上萬像他一樣的人,即使沒有進到史丹佛,也擁有充實美好的人生。」

我覺得這個落榜信真的寫得太棒了。

希望將來台大教務處可以效法,「阿芬也從來沒考上過台大,但她寫出超好看的故事,同樣能夠擁有充實美好的人生。」(教務處表示想都不要想)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0.138.217.68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ttucse (220.138.217.68 臺灣), 06/29/2022 14:05:50

luben 06/29 15:39讀歐洲學校最後也是申請美國大學,殊途同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