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轉錄] 「臺灣吧」的教學願景,讓數位內容解放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轉錄] 「臺灣吧」的教學願景,讓數位內容解放作者
vikk33
(vikk33)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3

※ 來源為FB/推特,則文章標題須為來源名稱。(ex:人名、粉絲團名…etc ) ※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opinion.cw.com.tw/blog/profile/466/article/13729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獨立評論@天下
「臺灣吧」的教學願景,讓數位內容解放老師的重複勞動!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如果穿越時空到達1910年代,你會阻止第一次世界大戰發生嗎?」

這是某高中的歷史考題,在眾多選擇題中,出現一個開放式問答。老師無法以讀卡機器快速計算成績,必須逐一批改,顯示出題的用心。但學生卻在檢討考卷時發現,不論何種原因,只要回答「願意」,該題都拿到滿分;填寫「不願意」者就沒有分數,老師甚至公開評論學生冷血、不懂戰爭殘酷。面對這個情形,你是感到情有可原、或是產生疑惑?

拋開假性的開放式教育,真正落實自主學習方式
臺灣吧執行長蕭宇辰曾在演講時聽到學生分享上述情形,他們覺得奇怪,卻不知道如何反應。站在老師立場,希望孩子擁有悲天憫人的處世態度,這個教學目標並無問題,教學方法也非直接陳述戰爭的負面價值,而是透過開放問答,讓同學懂得換位思考與想像。只可惜的是,在評量上沒有因應學生的回答,彈性調整溝通方式或引導發想,這樣的教育思維仍舊單一。

身處於數位洪流巨變的時代,最關鍵的能力就是思考力、反省力與行動力。如要落實孩子的自主學習,教師應該試著打開學生視野,讓他們看見不同的世界!過去對教育的想像是從未知到已知,透過受教育獲得知識,但在數位時代,這個概念並不足以支撐學習,畢竟過去學科有限而今知識無涯,我們看待教育應該更重視反向思考,在掌握已知的情況下,一起去探索未知的領域。蕭宇辰覺得最厲害的老師就是「我不知道也沒關係,但我可以陪著你們,一起去找到答案」。

教師行之有年的教學型態多為「講述型」,偏重講解課本知識。然而在教育領域中,學習金字塔理論提到,任一學習活動效率最低的就是課堂講授,僅有5%的吸收率。顯然,若只是一味告訴學生該怎麼做,無法刺激他們的學習動機,這些知識就無法被轉化。

學習過程就像健身一樣,導師如同教練,依照學員能力開出練習菜單,並在過程中給予正確引導,在力竭時提供鼓勵支援,在疲乏時來點變化刺激學生反應。以各種影視化教材輔助教學,激發同儕相互討論,便可增加學習吸收率。針對不同學生提供各種資訊,引導他們展開思考,最後自己掌握知識,甚至還能教導同學,這才是提升能力的關鍵。

運用科技解決教師重複勞動的現況
想要創造更好的學習效果,教育工作者應該從「講述型教師」轉變成「教練型教師」。但礙於課綱與各種考試測驗,要以其他形式取代課程講述絕非易事。

在成立臺灣吧之前,蕭宇辰是一名高中歷史老師,當時最大的困境是:同樣的課程、笑話、故事,在不同班級重複講無數次,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同一時間全台灣有多少老師在做同樣事情?要減少老師的重複勞動,就需要運用科技來替代,這就是臺灣吧在做的事情:提供好的數位內容來解放老師的重複勞動,將騰出的時間投注在學生身上,因材施教提供引導。

市面上的數位教材並不少,但如果不夠吸引人,也無法提高學生興趣。於是蕭宇辰在2014年,嘗試將知識內容結合角色IP,以可愛的角色及活潑的動畫重新詮釋歷史事件,讓學生輕鬆學習不覺枯燥,透過網路傳遞給更多人知道,迄今累積千萬觀看數,是學習台灣史的優質數位內容,也創造了新的教育可能性。

細細探究臺灣吧成功的最關鍵能力,就是「知識轉譯」,運用影像視覺將知識內容娛樂化。「我們必須釐清什麼才是你我所需要知道的知識?」以前常聽到一句話「知識就是力量」,但蕭宇辰認為「為你所用的知識才是力量」,所以臺灣吧致力轉譯教學內容,期望傳遞給小朋友有用的知識,甚至讓這個知識成為孩子的能力,這樣的成長歷程才能不斷深化,然後讓知識與能力變成學生的一部分。

教育是一場點滴工程,不是一個政策或一個人就能夠全面改變的。它是每個人都必須伸出雙手,一起讓它的狀態慢慢提升。在數位洪流下的教育路上,有許多人默默努力著,願每個點滴都能激起學生對這個世界的好奇,願每個用心都能帶動孩子用心認識這個世界。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追根究柢
現代學校只是工業革命時代的客觀技術背景之下所能找到的
成本最低的知識普及機制
如果有成本更低的機制出現
例如資訊科技,人工智慧,或某些以弱勢為主的自學圈
實在是沒有正當理由說學校機制是百分之一百只能有他
除非你是個除了用聯考來情緒勒索以外就甚麼都不會的人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00.122.19 (臺灣)
PTT 網址

Supasizeit 06/13 15:11沒流量只好轉型做教育

SnakeO 06/13 15:39講一大堆,前提是學生本身願意學,教練型

SnakeO 06/13 15:40才有用. 說白一點,如果升學不考歷史,會去

SnakeO 06/13 15:40讀的剩下多少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