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轉錄] 黎蝸藤專欄:廣島G7峰會已為香格里拉對

看板HatePolitics標題[轉錄] 黎蝸藤專欄:廣島G7峰會已為香格里拉對作者
vikk33
(vikk33)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1

1.轉錄網址︰
※ 請附上有效原文連結或短網址 ※
https://www.storm.mg/article/4802331?mode=whole
2.轉錄來源︰
※ 推特/FB 須為 FB人物名稱、FB粉絲團名稱 ※
※ 轉錄社論請附上完整標題 ※
風傳媒
3.轉錄內容︰
※ 請完整轉載原文 請勿修改內文與刪減 ※

和中國在西安舉行中國—中亞五國峰會幾乎同時,5月下旬在日本也精心舉辦了G7峰會,
各國首領發表G7峰會聯合聲明,洋洋灑灑幾千字,比中國—中亞各國聯合聲明不遑多讓。一中一日,一東一西,一大陸一海洋,一奢華一簡樸,兩個峰會儼然針鋒相對。在G7之後,各國順道展開外交。到了六月初,一年一度的新加坡香格里拉安全對話召開。

和中國在外交上的進展一樣,美國陣營同樣取得令人矚目的成果。

首先是經濟上。G7峰會上最重要的就是各國在對中國問題上終於統一經濟政策上的認識,即「去風險化」。

去風險化是對前一輪有人鼓吹「脫鉤化」的修正。西方各國在中國都有緊密的經濟活動,各國內部都有不願讓出中國市場的聲音,要全面脫鉤化難度極大。而某國要強行脫鉤的結果就只能是讓其他國家填補空位,正好給中國分化機會。

中國有「五千年文明」,從歷史中學習各類謀略最了得。中國應付西方的策略就是拉一方打一方,這是戰國連橫策略的現代版:六國合縱抗衡秦國,卻被連橫所挫敗,最後爭相割地以賄秦。正如蘇洵在《六國論》中寫道「六國破滅,非兵不利,戰不善,弊在賂秦。」中國分化政策的要點,是利用貿易和市場相引誘和脅迫。現在認準美國和日本是敵方,於是拉攏歐洲以抗美,拉攏南韓以抗日。西方各國若設置過高的目標,就正好給中國機會。美國剝奪中國發展的權利?
美國主導的知識轉移和伴隨而來的生產供應鏈外遷,讓日本、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中國相繼獲得騰飛機會。然而,從歷史可知知識轉移不是理所當然,也非必須永遠如此。

「去風險化」的關鍵在於三點:第一、分散投資,在不脫鉤的同時,把經濟關係逐步轉移到印度東南亞等新興市場;第二、在關鍵技術上,要技術封鎖、互相支援、聯合行動,目前的重心就是高端的晶片產業;第三,在依賴中國的關鍵原料上要加快找到替代品。比如稀土(半導體所需)、鋰金屬等,既要支持本土開發(澳洲、加拿大等),又要從其他國家找到替代(比如蒙古)。在不脫鉤但去風險的共識下,西方各國有望讓對中政策的步伐合拍,提高抗衡中國勝算。

在去風險化中,最被爭議的是技術封鎖。中國指責,美國組晶片聯盟不讓中國獲得製造高端晶片的能力,是「打壓中國」、「剝奪中國發展的權利」。其實這個作法一來有理由,二來有依據。

知識就是力量,科技是第一生產力。知識轉移是後進國家能快速發展的重要原因,科技知識通過各種方式從高科技國流向低科技國,從而讓低科技國快速走完了高科技國幾十年以甚至上百年智力活動和巨額投資累積才獲得的科技躍進之路。在二戰前,幾乎每個國家都會刻意封鎖知識轉移,保密核心科技;到了二戰期間和戰後,開始出現大規模的知識轉移,而其源頭主要就在美國知識輸出。正是美國主導的知識轉移和伴隨而來的生產供應鏈外遷,讓日本、亞洲四小龍、亞洲四小虎、中國相繼獲得騰飛機會。然而,從歷史可知知識轉移不是理所當然的,也沒有理由認為它必須永遠如此。其所能產生的前提就是世界和平、一國獨大,即美國能長期主導知識的頂峰。當另一個國家要借助從美國轉移的知識去超越美國時,美國斷絕一些領域的知識轉移以保持優勢實無可厚非。
如今晶片成為高科技爭奪戰的焦點,美國和日本、台灣、南韓結成Chip4,也和歐洲的德國、荷蘭談合作。中國看來無法進口荷蘭ASML最先進的光刻機,中國認為這 美國施壓荷蘭打壓中國。然而,荷蘭公司之所以能製造這種光刻機,其實是美國公司和荷蘭公司合作的結果,光刻機中有大量屬於美國公司的知識產權,甚至拿過美國國防部的巨額研究資金。說白了,也是美國知識轉移的一部分。

從法理上看,比較少人提及是八九六四後,美國和歐洲國家都通過法律,即所謂「天安門制裁」,(美國版為《外國援助授權法修正案》),禁止向中國轉移最先進的軍事武器和軍民兩用技術。但法律中為總統留下一些執行上的彈性。總統在符合美国国家利益的考量下,可以解除或修改这些措施。後來這些規定被逐步放寬,然而法律至今尚在,這正是美國可以收緊知識轉移的重要法理依據。

要把中國拉進限核談判
有疑似中國新建核武器發射井的報導,而中國官方的態度就是「不透明」。中國是一直抗拒加入核裁軍談判。中國有一些主張認為,要先把核武器增加到和美俄同樣水準再來談判裁軍。

其次,解除核武器的廣島願景。

日本選擇在廣島開會,用意就是廣島是第一個遭受核攻擊的城市。日本以核武受害國的身分,對推動核不擴散特別有感召力。在G7聯合聲明之外,七國領導還發表了一分解除核武器的廣島願景(G7 Leaders’ Hiroshima Vision on Nuclear Disarmament)。裡面除了例行譴責北韓發展核武器,還有三個重點:

第一、對俄國單方面停止《新削減戰略武器條約》(New START Treaty)表示遺憾。條約在2011年生效,2021年延長五年。這是美俄之間唯一剩下的軍控協議。但今年普京(
Vladimir Putin)單方面宣布暫停條約,並要求俄軍就恢復核試爆做好準備,而且還積極準備在白俄羅斯部署核武。其實俄國「暫停」條約是非法的,因為條約中只有退出條款而無暫停條款。當然,俄國幹這樣非法的事已是「慣犯」。

第二、確認中國「不透明地」擴充核武庫是全球的關注點(concern)。在《核不擴散條約》(Nuclear Non-Proliferation Treaty)中規定的不單單是「不擴散」,還有不發展和削減核武器的條款。第六條規定:「每個締約國承諾就及早停止核軍備競賽和核裁軍方面的有效措施,以及就一項在嚴格和有效國際監督下的全面徹底裁軍條約,真誠地進行談判。」其精神就是各國應當逐步減少核武器,至少不大規模增加核武器。然而,中國最近有人大力鼓吹要急速增加核武器,也有疑似新建核武器發射井的報導。而中國官方的態度就是「不透明」。

第三、敦促中國和俄國加入雙邊或多邊的限制核武談判。這個協議主要針對中國。因為中國是一直抗拒加入核裁軍談判。中國有一些主張認為,要先把核武器增加到和美俄同樣水準再來談判裁軍。這當然是國際難以接受的。

這份日本主導的解除核武器願景,令中國站在了「道德低位」,備受壓力,中國肯定非常不滿意。

G7宣言再度把台灣問題國際化
法國總統馬克宏訪中時,一度似乎支持「一個中國原則」,說台灣距離歐洲很遠,被中國力捧;誰知道馬克宏轉眼之間又簽署了令中國惱火的聲明。

第四、美國主導的印太網狀安全體系的進一步成形。

在G7聲明中,對東海和南海局勢表示深切關注,反對任何單方面通過武力和脅迫改變現狀。還再次強調,中國在南海擴張性海洋主張沒有法律依據,2016年的南海國際仲裁案具法律效力,要求各方(主要就是中國)遵守。

更重要的是下一條,重申「台灣海峽的和平和穩定很重要,對國際社會的安全和繁榮不可或缺。各國對台灣的政策,包括各自的『一個中國政策』不變。呼籲和平解決海峽問題。」這在中國看來是「台灣問題國際化」,近年來,在美日美韓等聲明中都出現了類似有關台灣海峽的表述,令中國大為惱火。法國總統馬克宏(Emmanuel Macron)訪中時,一度似乎支持「一個中國原則」,說台灣距離歐洲很遠,被中國力捧;誰知道馬克宏轉眼之間又簽署了這個令中國惱火的聲明。

在G7之外,各國還進行頻密的外交。最惹人注目有:

7月將在日本正式設立北約聯絡處,這是北約首次在印太地區設立聯絡處,標誌著北約向「全球北約」邁進,從一個區域性的軍事組織邁向肩負全球責任,意義重大。而日本成為第一個聯絡國,更加重了日本在印太安全體系中的地位。不過據倫敦《金融時報》報導,法國總統馬克龍反對北約在東京設立辦事處,他認為北約應聚焦北大西洋地區。

南韓接待加拿大總理和德國總理的歷史性訪問,簽署韓加、韓德軍事協議,促進國防合作。這是南韓在美韓軍事協議之外,首次和其他國家簽署軍事合作協定。聯同美日韓三國領袖在G7會議上短暫首次會面,這標誌著南韓在印太安全條約體系中,從一個「孤點」變成網絡節點。

巴紐與菲律賓都納入印太安全網
拜登不能出訪巴紐雖有損美國在南太平洋威信,但布林肯此行還是和巴紐簽訂了《防務合作協議》,必將大幅度增加美國在巴紐的軍事存在,以抗衡中國在索羅門群島的存在。

原本拜登在G7峰會後要訪問巴布亞紐幾內亞,出席太平洋島國合作論壇(FIPIC)、會見18位南太平洋國家領導人。這原本是一個世紀以來在任美國總統首次到訪巴紐,但因為要趕回華府協商債務上限問題,拜登取消這個歷史性訪問,而由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代表出席。

拜登不能出席雖有損美國在南太平洋威信,但布林肯此行還是和巴紐簽訂了《防務合作協議》(The Defense Cooperation Agreement)。協議具體內容尚未公布,但必將大幅度增加美國在巴紐的軍事存在,將有力抗衡中國在索羅門群島的存在。

菲律賓連同日本美國的海岸警衛隊,在六月初舉行首次三國聯合演習,澳洲以觀察員身分加入。這是為計劃中的三國甚至四國聯合南海巡航做準備。假以時日,美日澳菲聯合巡航成形,這必將令一直在驅趕菲律賓船隻的中國海巡備受壓力。

和南韓一樣,巴紐和菲律賓原先都是印太安全條約體系中的孤點,如今都被拉進了網絡中。

日本精心挑選邀請九貴賓
全球南方國家是中國刻意拉攏對抗美國陣營的對象。近期日本和南韓在全球南方的外交活躍變相成為「美國的先鋒」,讓中國大大頭痛。

最後,G7原本是西方七國加歐盟的會議,而這次日本更精心挑選了另外九個國家領袖與會。

烏克蘭總統哲連斯基(Volodymyr Zelenskyy)不但在最後一刻搭乘法國軍機親自出席,還和七國領袖合照中站中央。盡顯G7國家對烏克蘭的支持。G7聯合聲明中也把對烏克蘭的支持放在顯要位置。中俄傳媒在信息戰中,不斷放出西方國家「棄烏論」,結果就是西方國家對烏克蘭支持越來越大。

日本邀請南韓和澳洲出席。這兩個重要的已開發國家,一個製造業發達,一個資源豐富,兩者都有理由加入G7。以後它們很可能常規性地參與G7會議。另一個重要國家受邀國是人口第一大國印度,它也是四國安全對話中的一極,印太戰略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此外,印尼做為G20代表,越南則是東協代表;巴西、庫克群島、科莫羅群島,分別代表拉美勢力、南太平洋勢力、和非洲勢力。邀請這些國家彰顯日本期待G7不再高高在上,而是要加強和「全球南方」的連結。全球南方國家是中國刻意拉攏對抗美國陣營的對象。很多全球南方國家有深厚的反美主義傳統,美國和它們發展關係事倍功半。歐洲很多是前殖民國家,有一定的「原罪」。近期新動向是,日本和南韓銳意發展和全球南方國家的關係。比如岸田首相此前就出訪非洲,承諾大幅增加對非洲的基建投資,和中國「爭奪非洲」之意躍然紙上。而南韓國則主打東南亞。它們在全球南方國家中形象良好,發展關係事半功倍。它們在全球南方的外交活躍變相成為「美國的先鋒」,這讓中國大大頭痛。(相關報導:黎蝸藤專欄:脫俄!習大扮「天可汗」會中亞領袖|更多文章)

這樣,到了6月初香格里拉對話舉行之際,美中在全球佈局已大致成形。美中防長是否會談成為雙方的口水戰,但實際無足輕重。美國大大加強了印太的整合度,中國在印太有所不足,但專注發展從中亞到中東,把陸地連為一體。雙方繼續演變為「海洋國家」vs「大陸國家」的對陣。剩下就是東南亞和全球南方的爭奪戰了。
4.附註、心得、想法︰
※ 40字心得、備註 ※
別的不說
但是美國限制中國發展論其實奇怪荒誕透頂
這只是一個市場逐利的過程
有賺錢就來沒錢賺就走的自然發展
不是權利
市場中的權利止於私人財產與契約執行的保護
中國人似乎永遠搞不懂right與power差在哪
不能與之溝通只能殲滅

※ 「Live」、「新聞」、「轉錄」、「舊聞」及 轉錄他方內容之文章
每日發文數總上限為3篇,自刪與板主刪除,同樣計入額度 ※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23.200.122.19 (臺灣)
PTT 網址

hanslins 06/07 11:08現在有沿海誰要內陸,中亞中東全世界沒

hanslins 06/07 11:08人搞得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