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攻略] SONY MDR-Z1R耳罩及線材SAA Endorphin篇

看板Headphone標題[攻略] SONY MDR-Z1R耳罩及線材SAA Endorphin篇作者
louissyou
(louissyoulee)
時間推噓12 推:12 噓:0 →:3

[SONY MDR-Z1R 攻略企劃耳罩及線材篇]

[stefan audioart endorphin(*1)]

[測試目的:希望對Z1R有興趣的玩家了解副廠耳罩走向及各原副廠升級線之配對合適度]

[測試環境:PC訊源(*2)>USB>T+A DAC200>Ferrum OOR(*3)+HYPSOS]

[三頻分佈表採用PTT版友'zoraruru’設計ruru版耳機三頻分佈表]

*1. 使用Free audio 訂製4.4mm轉4pinXLR轉接頭

*2. PC訊原處理:

軟體部分:ROON+SSD內音檔+HQplayer+NAA傳輸

硬體部分:自組CORE+自組PC+NAA 迷你PC 機內皆為鐵氟龍鍍銀模組線

Matrix element H> acoustic revive usb-1.0 sp >
Intona 7055-D >Divini logos USB

USB卡、Acousticrevive usb-1.0 sp皆使用華克線電2號驅動

*3. OOR在測試時皆BYPASS模式驅動耳機 XLR訊號線使用萬隆NEI-1001



Endorphin和DEKONI耳罩及測試器材合照
https://imgur.com/BWCTZoy


材質做工

Stefan Audioart 是美國的一間小作坊,主要是以器材販售和製作耳機線為主體,
Endorphin則是目前的還有在製作款式之一,而且這條線販賣超過十年了,可見在美國的人氣和質量的穩定;主要的材質為銅加上一些無感磁材料,因為官網也沒有特別說明,所以實際上的設計和導體的構造、純度之類的東西都不是很明瞭。

持有者這條線原本是給耳道使用,後來發現這條和Z1R滿搭的,便將插針改成NOBUNAGA
Labs的3.5三極鍍金,耳擴端為4.4m的端子,長度大約在1.2M左右,現身柔軟,聽診效應少;而官方網站3.5mm to 4Pin XLR 1.5M含運下來大約為961美金左右,以現時的匯率來算大約快30K。



響頻分布:

符號說明

■/□=1

+/>=0.5

-+/<>=0.25

++/>>=0.75



***************************
*原廠耳罩 *
***************************
*亞低音 *■■■-+ *
***************************
*低頻 *■■■-+ *
***************************
*下部中頻 *■■■+ *
***************************
*中頻 *■■■+ *
***************************
*上部中頻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場深 *□□□++ *
***************************
*音場寬 *□□□□>> *
***************************
*細節度 *8.2 *
***************************

聽感描述:

整體上和Z1R的適性不錯,有將Z1R的低頻亞低頻控制起來,還強化了整體空氣感和泛音尾韻,在聽人聲的時候有一股勾人的魔力,會讓人順順的聽完整首歌曲,樂器的表現一樣也是滑順流暢,不會讓人感到刺激不適,整體而言,是往人聲中頻為強化方向,音場方面也稍微強化了一些,但這點不AB的話是感覺不太出來的。細節方面也跟音場一樣,不AB是感受不太出來提升感的。

這條線的優點是人聲尾韻的呈現優美滑順,綜觀而言這條線的缺點也是因為強化人聲而特別明顯,除了中頻以外的頻段其實都有減少的跡象,尤其在亮度和形體感的頻段區域,這對聽大編制古典樂器的燒友來說算是個硬傷,另外就是這條的價格,在現今耳機線各家爭鳴的環境下,在30K的價位裡我個人覺得配合Z1R的話有更好的選擇,畢竟整體聽下來,比起升級更像是換個口味聽,以我目前玩下來的經驗這30K拿去換壁插、電源線、架子墊材或者強化訊源都會比較有良好的升級體驗。



***************************
*DEKONI 小羊皮耳罩 *
***************************
*亞低音 *■■■+ *
***************************
*低頻 *■■■+ *
***************************
*下部中頻 *■■■++ *
***************************
*中頻 *■■■+ *
***************************
*上部中頻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場深 *□□□-+ *
***************************
*音場寬 *□□□□<> *
***************************
*細節度 *8.1 *
***************************

聽感描述:

這搭配其實還讓我滿意外的,原先預想大概就是加個低頻、亞低頻的量感,音場稍微縮減和亮度減少;沒想到剛換耳罩時,呈現出來的感受比預想的好了不少,比起原廠耳罩的搭配,在聽流行樂的時候會更加讓我喜歡這個搭配。

先來說說和原廠耳罩搭下來不同的地方,雖然一開始會發現聲音的亮度會下降,但是聲音的厚度和低頻的力道都比起配上原廠耳罩好上不少,尤其是在聽流行樂的時候,低頻、亞低頻通常是良好包圍感的關鍵頻段,小羊皮耳罩所帶來的包圍感配上這條線在低頻的控制,達到了一個讓人驚豔的和諧狀態,加上人聲的厚度起來,整體讓人感受到更多了一些感情和活力。

音場方面其實流行樂整體聽起來感受比較不明顯,不過在聽小編制和大編制的演奏樂曲的話就會出現差距,聲音亮度的差異也是在演奏類的音樂上較明顯,在聽小編制或者大編制時就會感受到通透感及聲音的延伸感有被縮限一些的狀態,那聽這類型的音樂就會變得比較難聽嗎?其實不然,這搭配在沉靜感和包圍感的表現,會比起原廠耳罩來的更好,中音域下半以下的紋理感
依然是這搭配的強項,如果是喜歡聽"交響版的片翼天"這類型,比較重視中音域下半以下頻段表現的音樂,其實是非常合適的。



***************************
*DEKONI HYBRID耳罩 *
***************************
*亞低音 *■■++ *
***************************
*低頻 *■■++ *
***************************
*下部中頻 *■■■ *
***************************
*中頻 *■■■+ *
***************************
*上部中頻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場深 *□□□□ *
***************************
*音場寬 *□□□□□ *
***************************
*細節度 *8.3 *
***************************

聽感描述:

HYBRID耳罩搭配Endorphin聽起來的方向剛好跟小羊皮的搭配相反,HYBRID耳罩本身的特質加強了亮度、形體感以及音場的大小深遠的表現,但相對而言卻減少了聲音本身的密度及低頻的量感和所帶來的包圍感;而endorphin本身帶來的韻味和滑順感依舊表現的很好,悠揚的尾韻也持續的勾人。

聽感上會比起和原廠耳罩的搭配上有著更舒適的聆聽距離,聆聽的壓力不大,很容易一個不小心就把整個音樂清單或者整首專輯聽完;至於音樂的適性上,會比起小羊皮的搭配更加的雜食,就我自己常聽的類型內,不論是樂器演奏或者流行男女聲都可以好好的呈現,雖然可能沒辦法像小羊皮搭配般有著很活潑的躍動感,但卻可以聽得很輕鬆愉快。

結論而言,HYBRID搭配所帶來的改變更適合長時間聆聽,聽覺上的疲勞感會低很多,喜歡輕鬆較無壓力聆聽的Z1R燒友們可以試試看朝使用HYBRID耳罩來調整使用情境。不過這個搭配是比較適合擁有endorphin的使用者,就像原廠耳罩欄位那邊講的一樣,30K這個價格帶可以做的事情很多,往其他方向投資才是比較好的選擇。



***************************
*DEKONI 絨布耳罩 *
***************************
*亞低音 *■■-+ *
***************************
*低頻 *■■-+ *
***************************
*下部中頻 *■■++ *
***************************
*中頻 *■■■++ *
***************************
*上部中頻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場深 *□□□□+ *
***************************
*音場寬 *□□□□□> *
***************************
*細節度 *7.8 *
***************************

聽感描述:

跟大多絨布耳罩的搭配一樣,絨布耳罩的個性其實會比起線身的個性來得強烈許多,基本上的狀態下都是音場強化、音色變亮、整體的聲音密度變散且低頻、亞低頻在兩耳音室的殘留量少了不少,就像之前說的給人的感覺就像變了一個牌子的耳機,只是披著Z1R的外皮罷了。

這搭配整體給人的印象是乾淨、滑順、明亮,中頻上段有點撩人,但最多也就這些,包圍感和沉浸感之類的在這搭配上是不太容易尋求得到的,想要這兩個東西還是乖乖使用原廠耳罩或者小羊皮耳罩比較實際。

接著依舊使用一些TALK之類的特典來聆聽,像是TALK類型的音源,基本上沒有甚麼特殊的效果音,所以有著乾淨明亮的聲底對於聽音辨認有著很好的適性,但如果像是廣播劇或者是瑟瑟得ASMR需要沉浸感之類的音源的話,可能還是選擇使用原廠耳罩來聽會比較有感覺,尤其是瑟瑟系列的音源,沉浸感相對而言非常重要。

之前的寫法基本上都分在同一類,不過後來聽的次數和搭配多了不少,加上和一些燒友們的交流,就算是廣播劇、TALK類型的音源也是要好好細分,畢竟不同場合會有著不同的需求;所以絨布耳罩的搭配專場還是在訪談類型的會比較有優勢。



***************************
*DEKONI 打洞小羊皮耳罩 *
***************************
*亞低音 *■■ *
***************************
*低頻 *■■ *
***************************
*下部中頻 *■■ *
***************************
*中頻 *■■■++ *
***************************
*上部中頻 *■■■■+ *
***************************
*Presence *■■■■++ *
***************************
*Brilliance *■■■■++ *
***************************
*音場深 *□□□□++ *
***************************
*音場寬 *□□□□□>> *
***************************
*音場高 *□□□> *
***************************
*細節度 *7.5 *
***************************

聽感描述:

發散感和音場拔群,除此之外都沒有了,換什麼線都沒太大差異,真心不騙。



來講講最近比較有感的小配件好了,最近跟團買了兩組 franc audio accessories的入門墊材ceramic disc th,會買這兩組墊材的主要原因是在謬思無聊在HA200上面玩了旗艦的ceramic disc fat foot墊材,發現好的墊材有非常驚人的差異,不過因為fat foot一組四顆要價台幣三萬四千元左右,真的讓人沒辦法下手,跟其他燒友討論了一下相關心得,從中得知光是入門的th就有不錯的效果,而且只要三分之一左右,加上團購的價格可以壓到一組接近一萬,就不小心手滑了兩組。

一開始其實只打算買一組給DAC200使用,不過為了湊團購的人數又多追加了一組,多的那組我就把它墊在排插下面,然後就再也回不去了。

先來講講TH墊在DAC200上面的提升,首先就是聲音細節變多,整體變的更凝聚,形體感變得更好這件事情,但是要AB幾次才有明確的感覺,至於其他燒友說的中頻上段及高頻泛音變得更加飄逸這個TH的特性並沒有感受到,讓我覺得這九千多帶來的提升感並沒有特別的划算,不過這感受只有持續到我跟小李買了一張isoacoustics zazen 2之後....。

上了zazen 2之後,我整個下巴都掉下來了,根本不用AB就發現,不論是聲音的細節、背景、線條、三頻分布還是延伸感直接變成了不同世界,幾乎全頻段都往更完整的方向強化,後來和其他人分享之後發現主要是因為我的DAC200通常是放在我的電腦桌上的,沒有好的底材可以好好的制震,因此TH給的提升感並不大,但是配合上了好的底材,他給的改善幾乎是沒有挖東牆補西牆的缺點。

TH本身的強項是中頻密度和高頻泛音的延伸,低頻沒有強化但也沒有一般平價墊材會帶來的低頻缺憾,反而配上好的底材會讓低頻也跟著一起提升,這兩項加起來的價格,比起換上20K的電源線還要來的明顯,可見制震這件事情對於HI-END機材有多麼重要。

至於另外一組TH當然就是丟到一切設備的根源之一“排插”的下方,平常我使用的排插
Furutech GTO D3下方都有黑金石當作一般的底材,至於效果我沒有AB也懶的試就一直沿用,不過在排插和黑金石的中間加入TH之後,我又一時之間沒有話可以形容TH帶來的衝擊,"放穩"後的D3+TH根本又讓我換了一雙耳朵,整題的提昇跟放DAC200的方向一樣,但是效果又更明顯了,整體結像和密度根本不一樣的東西,沒想到墊在排插上的提昇居然比機器還要明顯...,果然穩定的電源才是一切的根本,難怪歐美強調本身制震很優秀的排插都有著飛到天際的價格。

簡單來說最近家訪和實際的體驗來說,墊排插TH>墊擴>墊DACTH,而這兩組TH給我帶來的升級體驗真的非常良好,兩組加起來還比一條PL9000便宜,然後提升的效果比PL9000還要誇張許多,尤其是放在排插上的TH,我個人是滿推薦燒友們去入手一組TH來墊在排插下面看看。

以上是這次的主觀額外心得,希望可以讓有興趣的燒友參考到。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60.75.246 (臺灣)
PTT 網址

sputnik008304/23 13:31推!

感謝推!!

※ 編輯: louissyou (1.160.75.246 臺灣), 04/23/2023 13:38:36

MITSUNAGI04/23 13:40可是我的排插內部是空的,干五花豆(?

應該還是會有效果的XD

UtaDIE04/23 14:17再推一次 但我是直上壁插沒得墊

可惜,不過器材還是可以墊

shaylin304/23 14:18主要偷渡THㄟ威~

等阿七大一起來團第二次

quillmane04/23 14:28推!認真心得,您的系統已成形,有考慮嘗試電池電源供

quillmane04/23 14:28應器嗎?提升會很有感喔!

quillmane04/23 14:31Franc audio的產品在他的價位帶表現真的很突出,闢性又

quillmane04/23 14:31低,好產品

感謝Q大回覆,franc的產品真的很優秀!

PhonexH04/23 14:47推系列心得~Z1R使用者太幸福了!

感謝鳳大支持!!

PhonexH04/23 14:49排插放角錐意想不到的有效欸

真的,有墊真的有差

vae53begadb04/23 15:01推心得,讓Z1R更臻完美

有各位燒友的支持和鼓勵才是最重要的推進力XD

jimmycccp04/23 21:04Saa還不錯,推

不錯,可是真的有點可惜,而且售價偏高QQ

cynx133704/24 06:03推心得

感謝支持!!

※ 編輯: louissyou (1.160.75.246 臺灣), 04/24/2023 11:16:31

luke41704/24 11:43Franc用戶推,有試過搭配Zazen ii確實不錯

感謝路克大推,這樣的搭配確實有料!!

NTUT5604/25 15:20推Z1R

感謝推!!

※ 編輯: louissyou (27.51.40.185 臺灣), 04/25/2023 17:09:4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