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看板Headphone標題[心得]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作者
wutup
(wut)
時間推噓25 推:25 噓:0 →:8

這是我在板上第一篇的心得文 同時也是邁向退燒之路中的第一步
所以想在此紀錄自己的心路旅程 為了節省大家的時間, 我將文章分為兩部分
前半是Horizon的購入前因後果及簡略心得, 後半為我在耳機追求"發燒"這條路上走過的感想

購入前研究:
購入Horizon之前其實就有想要一步到位的心態 所以我在耳機挑選上並沒有花太多時間在旗艦等級, 而是直上預算上對我而言最能負擔的耳機,
DAC, 擴, 線材則是完全擺爛的狀態, 選擇花更多時間
聽手上有的耳機並趁放假時間在台北聽過一輪能聽的超旗艦設備,
並以此決定自己應該要投入多少預算到前端之中

購入Horizon前的設備:
Intel NUC (ROON Rock) -> SMSL SU-10 -> Riviera Aic-10 (沒購入前則是美金240的
Geshelli Erish2)
-> 主力 Susvara, LCD-5, Utopia 2022, 次要 HD800S, T1 2nd, D5200

所有線材都是原廠線

在購入之前, 我的參考則是以這篇文章為主:
https://www.sonusapparatus.com/2023/05/m0ns-shit-list/
雖然是很粗暴的用tier list來排名, 但是對我而言他的參考價值在於
1. 他所聽過的設備足夠多: 就dac, amp, 耳機而言, 幾乎囊括了上百萬至六千元台幣等級的設備, 雖然評語不長但是我覺得價值在於是同一個人寫出來,
所以對於聲音的形容會比較有會有個相對固定的標準, 想必大家常常會在
設備選擇上游移不定, 因為網路上對於某個設備的描述眾說紛紜
例如說我曾聽過有人覺得Holo Bliss比Ferrum oor好聽 有人覺得相反,
所以在這相對標準上這清單排名不太算是重點, 而是同一人對於不同音色的描述

2. 他在DAC設備上有額外寫非常長的兩篇文章做比較:
大約建議售價7-20萬台幣以內等級?
https://www.sonusapparatus.com/2022/02/short-high-end-dac-comparison-pt-2/
https://tinyurl.com/5xdxurwa
建議售價無上限 - 百萬台幣以上

https://www.sonusapparatus.com/2022/09/short-high-end-dac-comparison-pt3-the-final-frontier-for-me-at-least/
https://tinyurl.com/bdfd7h75
這些選擇讓我能夠在HifiZero上面能夠蹲個二手的好價錢 - 我只要把在我價位帶能夠負荷的廠牌關鍵字設定提醒
花費年費六百台幣就可以第一時間收到email通知, 我覺得是再也便宜不過的交易
就可以蹲到一些好物或是容易被秒殺的拍賣物

購入過程:

其實我當時並沒有想到要直接買到Lampizator最高等級的DAC, Horizon的建議售價對我而言還是滿離譜的 - 五萬美金, 光消費稅就要4千美金, 更別提買這種等級的DAC的交易風險和保固問題
我當時覺得Pacific二手在一萬五千多應該有機會, CP值應該也比Horizon高很多

話是這樣講沒錯, 就在我做白日夢的時候, 突然蹲到了一個不是天天都有的機會...
Lampizator在芝加哥的AXPONA (Audio Expo North America) 要出售他們在會場的展示機保固也是四年, 所以在Audiogon的官方帳號出售了這台有保固的Horizon

身為一個節儉成性的人 我開了一個白爛價格, 並且非常有禮貌的說希望我的開價不會讓他覺得被冒犯 結果他又再讓我殺了六千元, 算下來至少省了一萬五千,
所以突然過了兩個禮拜一個碩大的箱子就出現在我家門口了

這箱子含包裹40公斤重, 本體則是23公斤

二手的航空箱上佈滿了包材還有貼紙, 外殼為木板和金屬包邊製成, 並附有把手

https://i.imgur.com/n6Hggdy.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後來花了兩個小時才把殘膠清乾淨, 雖然外殼依舊滿是傷痕, 但想想那省下的一萬五千
我內心突然充滿了喜悅和感激

https://i.imgur.com/2schD32.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https://i.imgur.com/k7fnar1.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https://i.imgur.com/DhB4ezJ.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Lampizator也知道正常一個人是沒辦法拖著一個棺材(?)到處跑的, 所以很貼心的
外箱上裝有輪子可以拖著走

https://i.imgur.com/NGDBd5t.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內部海綿內裡, 除本體外含有官配真空管, 保固證明

https://i.imgur.com/ZsMPQhM.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https://i.imgur.com/qtOq8ty.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https://i.imgur.com/hfhZQX6.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https://i.imgur.com/Qm5DTkL.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正面顯示板只會顯示兩位數字, 音量或是輸入訊號源, 非常簡單

https://i.imgur.com/UYtZHVD.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這東西大到我的音響架只能橫著擺

https://i.imgur.com/Otw0Nhi.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後面的數位輸入面板

https://i.imgur.com/KyKTYSL.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簡單的遙控器, 全金屬製, 第一反應是很想要給他包膜

https://i.imgur.com/gIWB5bD.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當然, 跟了我一年多的SU-10就宣布光榮退役了

https://i.imgur.com/yQFJUia.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https://i.imgur.com/rnABx6b.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但作為一台科學機, 它還是有盡到它的責任啦

https://i.imgur.com/5YbgS5N.png

圖 邁向退燒之路的開始-Lampizator Horizon

Horizon聽感:

https://www.sonusapparatus.com/2022/09/short-high-end-dac-comparison-pt3-the-final-frontier-for-me-at-least/
https://tinyurl.com/bdfd7h75
我覺得我不能講得比前面提供的文章連結還要更貼切, 他所描寫的內容跟我體會到的差不多
但還是大致翻譯了下 他的看法和加上我個人經驗的比照:

*充滿活力的和前傾聲調,在此同時並未犧牲掉其他部分
*幾乎宏觀地關注樂曲的各個方面,同時仍然捕捉到幾乎所有的細微差別和微妙之處
*提供了大多數 DAC 無法真正觸及的能量和臨場感, 稍微具有水分和流暢感

*空間上會直接的, 幾乎可說是暴力的強迫讓你進入樂曲的空間 幾乎一直都是維持著圍繞著你的音場

--
(個人觀感是像是樂隊的發聲位置距離你非常近, 但是同時讓我驚訝能夠保持住非常完整的樂器分離度,
像千層派一樣的緊密和層層分明,
例如說這兩首歌都可以清楚聽到雨聲是在甚麼時候開始和停止的: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OCwb7LaEHzw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vynOvB48faM
這首則是可以聽到後排咳嗽, 和人竊竊私語的聲音: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EpVXH3Vm2wg
因為十分貼近你又具有非常高且寬度適中的音場, 會覺得你像在教堂第一排聽演奏
它並不專於於將音場推到無限遠, 並且像HD800s把你丟到外太空的虛無感,
而是嘗試在距離和音場間取得一個平衡)
--

*具有很大的動態範圍,而且聆聽過程中會不斷讓你體會到這點,無論是在宏觀還是微觀方面上,
*這有助於營造一種活潑和前傾的感覺,讓樂曲感覺具有爆發力,並以一種不刺耳的方式提供衝擊感

--
(非常同意這觀感, 有機感也是網路上對於這個DAC的共同描述特徵 Bass彈奏可以感
覺到腔體震動, 手指撫過的細節
小提琴可以感受弓弦和琴弦間的摩擦, 鋼琴可以聽到手指按下鋼琴觸底後, 發音槌敲擊琴弦的各種細節而這些大量的細節並不會像一些高解析設備同時帶來刺耳感,
而是圓滑的結束每個發聲)
--

*特色:偏暖聲,靠前和充滿能量
*優點:優異的動態, 控制力、空間臨場感, 前傾和能量解析和音色質感、並且能完整呈現出所有音樂能量的整體感覺
*缺點:對某些人來說可能有點過前或感官過於刺激
(個人覺得背景可以再黑一些, 速度沒很快, 下沉並不是太多,
但是對我而言不會過於刺激, 我覺得他所指的刺激不是指刺耳, 而是能量感太強)

--
個人和其他DAC的比較有限經驗:
因為居住地區的關係, 我和高端DAC/AMP都沒有足夠的機會來做試聽和比較, 只能放假回台灣來趁機會試聽, 在試聽環境本身就不是很理想的狀態下
(店員說話聲, 外面馬路車輛行駛聲),
只能給出很簡略的心得和個人愛好, 甚至因為時間有限無法給出足夠的中肯評價, 所以參考就好

Chord Dave:
我其實聽完意外的沒有感覺, 看到版上說這是退燒最佳選擇之一, 我原本心中很期待
結果試聽完覺得音色的確很輝煌燦爛, 但是沒辦法帶給我聽到欲罷不能的感受
我覺得也不一定是設備的問題, 可能是我本來就不是特別喜歡Utopia 2022
(好推但我覺得沒甚麼特色)
搭上凱音的管擴有變得滑順許多, 降低了些刺耳感, 但是我覺得沒有讓我覺得驚豔

UD-701n:
我覺得這是讓我決定邁向最高端設備之路的起因, 我還記得在店內用LCD-5聽了兩三個小時, 其中我花了40分鐘重複聽一首歌 - 它提供了優秀的像流水般的流動感,
每個樂符的停頓速度恰到好處, 配上LCD-5的甜美音色, 和Dave相比,
我聽到完全忘記時間的流逝, 只想著拜託..再一首就好,
這也是我覺得高端設備和中低價位設備最大的區別: 讓聽音樂不會讓你覺得耗費精力
或是讓你非常吃力的聚精會神去聽細節, 而是能讓你完全忘記時間的去享受聽音樂這件事

如果有板友能夠推薦我這台機器的上位機種能夠呈現它樂曲的流動感
(不確定到底是擴還是DAC) 我會很感謝的

Chi-Fi 科學機 - SMSL M500, SMSL SU-10:
看這兩台就知道我曾嘗試過所謂的量測數據流 而且都是購入的
所以跟它們的相處時間都很長, 然而我對它們的心得都意外的很簡短
- 它們做到了它們該做的事情: 精確的重現一首歌, 但很遺憾在聆聽時完全不會為我帶來任何心理上的
喜悅感, 所以以我個人經驗就是量測是一回事, 喜不喜歡又是另一回事
--

------------------------------------------------------

個人結語:

如果有曾在耳機這條道路上曾有過自我懷疑
是否值得花費大量時間以及金錢來追求自己的人 希望這個段落對你有所幫助

自從我在十五年前大學時期開始逛耳機板之後, 其實心中就有著滿滿的疑惑
甚麼樣的耳機能稱作好耳機, 又是甚麼樣的魔力能讓說服我以當時的金錢觀可以說是天價購入一款4, 5千元的耳機更別提上萬元的DAC, 擴?

那時候心態純粹只是想要買一款好一點的耳機, 花了好幾天去爬版上的文 甚麼空間感
結像 定位 冷暖聲 聽得霧煞煞 - 覺得這些形容玄之又玄, 耳機不就是聽得越清楚越好
嗎? 這些形容詞以當時的我而言是無法完全理解的領域

爬完數天的文, 其實發現自己的選擇其實也不多, 在模糊的印象中
記得當時在耳機店聽過一輪六千元價位左右的耳機:
German Maestro GMP450 PRO
Beyerdynamic DT 770
Audio Technica m50x

聽了一輪也只能大概覺得GMP 450的聲音是比較清楚 乾淨的, 連店員問我要接甚麼擴
來聽我只能尷尬的說你推薦就好, 但聽完仍然心中有點失落的感覺, 覺得自己是不是木耳沒辦法足夠感受這當時對我來說天價的耳機理應能帶來的高度升級感, 這種失落和疑惑的感覺從那天開始不斷的伴隨著我

在這數十年中, 從大學生到出剛開始出社會, 沒有太多的預算下, 其實也沒有到能不計代價的去買所謂音質最棒的耳機
GMP450, DT880, T12nd, HD800s, 每次購買都讓我稍微了體會甚麼叫升級, 但是我從未
感覺到所謂的滿足感 - 能聽得出細節的增加, 和音色的進步, 但是並無法達到一種滿足的心理狀態, 我心中只想著如何升級才能夠有更好聽的聲音

直到聽過UD-701n + LCD-5, 才終於初次見識到我所追求的聽音樂的感覺 -
* 能發自內心去欣賞自己喜歡的歌曲, 聽到忘記了時間
* 以及能夠真正了解一首歌想要呈現給聽者的感覺應該要是如何

這個經驗完全說服了我應該繼續往下走的決心, 也讓我瞥見我所應該追求的耳機聆聽
最終心理狀態應該是要如何

所以如果有足夠的預算能夠讓你繼續走向這條路, 但是不知道自己適不適合,
建議可以去試聽所謂的終端設備的面貌, 如果你能夠感受到我所描述的感覺,
那麼我覺得你就會自動在你能力範圍內, 去組建出你個人的退燒設備

感謝耳機板帶領我走向這條路, 讓我發自內心覺得能有這個興趣真的是太好了

------------------------------------------------------

題外話: 希望板友能推薦接下來最有感的升級方向 - 在三大件都到位的狀況下
要如何升級會比較有感, 感謝你的閱讀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73.174.88.140 (美國)
PTT 網址
※ 編輯: wutup (173.174.88.140 美國), 04/22/2024 07:43:50 ※ 編輯: wutup (173.174.88.140 美國), 04/22/2024 07:47:10

hockhero04/22 08:08好奇白爛價格是開多少

建議售價五萬一, Demo機他們原本開4萬一, 我開三萬 然後對方讓我到三萬五

Had96540804/22 08:11帥呆 推心得!玩到這樣不雙修個兩聲道沒道理吧

Daedolon04/22 08:17玩喇叭啦 玩完就可以退燒了

喇叭的世界相較耳機太深了我還不敢踏入, 百萬只是入門的狀況下我可能只會擺十萬等級娛樂用而已

r966408hsy04/22 08:17恭喜入手,小弟去年5月購入Pacific都是CP值高機器!

恭喜入手好機

riukosan04/22 08:19推心得 找到感動才是最重要的事

fxck2020202104/22 08:23推!

※ 編輯: wutup (173.174.88.140 美國), 04/22/2024 08:28:46

lostwindrain04/22 08:29aic10也很讚

※ 編輯: wutup (173.174.88.140 美國), 04/22/2024 08:34:42 ※ 編輯: wutup (173.174.88.140 美國), 04/22/2024 08:37:48 ※ 編輯: wutup (173.174.88.140 美國), 04/22/2024 08:46:57

nickname1o104/22 08:50Chi-Fi這麼不堪r

lostwindrain04/22 08:59dave感覺有點吃周邊,之前試聽幾次感覺都不太好。

lostwindrain04/22 08:59還是恭喜你找到想要的聲音和方向

odanaga04/22 09:56買得爽就對了

asdfg061204/22 10:18LCD5就是贊

Mysterydog04/22 10:25可以試試1266 AIC10推起來很不錯的

comipa04/22 10:31賺爛了 3萬5入Horizon,以後出手搞不好還可以賺一點XD

ozyamazaki04/22 11:11推 這價差可以再拿去建構二聲道 就可以聽一輩子了

Ernest04/22 11:59怕喇叭坑太深就買PSI

yys31004/22 11:59兩聲道DIY讚讚

Ernest04/22 12:03lamp也是國人愛用熱門機

BigRollPeace04/22 12:25推心得

theshape8704/22 13:442聲道也沒到要投資那麼多,只是要攻頂是百萬以上。ud

theshape8704/22 13:44701 n上位版就esoteric 的dac. 不動三大件可以選電源

theshape8704/22 13:44處理,如線聖或isotek

Arcumit04/22 14:16蠻多人說teac上位是esoteric的,但那主要還是品牌定位跟

Arcumit04/22 14:16用料差異,調音上自己是真的覺得差距不小,光是音場呈現

Arcumit04/22 14:16就完全不一樣,會刻意強調細節的調音方向也差蠻多的。

Tabris15704/22 14:17推心得 恭喜入手 目前覺得Ferrum家的東西不錯

Tabris15704/22 14:17再找時間去試

Roa04/22 21:27下一步可以從升級電源線開始XD

Had96540804/22 22:15推樓上,還有專線等電源處理

quillmane04/22 23:26三大件定案後就可以進入微調階段了,電源處理、線材、

quillmane04/22 23:26音響架&墊材

Amulet104/23 12:09lcd5讚讚 恭喜入手好機

Kowdan04/23 18:11推心得,好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