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 2 不專業開箱心得

看板Headphone標題[心得] 微軟 Surface Headphones 2 不專業開箱心得作者
basacola
(大日本帝國祖國萬歲)
時間推噓 7 推:7 噓:0 →:3

寫興趣的請各位鞭小力一點QwQ

前言

打從2018年,Microsoft發表了第一代的Surface Headphones以來,我就持續關注這項產品,因為一直以來我都很希望可以擁有一支耳罩式抗噪耳機,Surface Headphones那優雅的外觀,以及獨特的轉盤設計,始終能吸引我的目光,只可惜當年發表以後,各家媒體以及評測,對於它過於高昂的價格(US$349)以及相對同級耳機如SONY-WH1000XM3(價格同為US$349),並沒有表現出應有的抗噪效果以及音質,加上台灣遲遲沒有在上市名單之中,入手它也就不再是我的首要目標了。

然而在今年,2020年5月,微軟突然間宣布推出了新一代的Surface Headphones 2,雖然在台灣依然沒有上市計畫,但在發布資訊中,卻已經深深吸引我的目光,最大亮點就是售價,Microsoft開出了US$249的價格,足足比上一代便宜了US$100,在國外媒體大量好評之下,我便下定決心要入手Surface Headphones 2了。

這次我是透過犬爸的代購入手了這支耳機,不得不說犬爸的效率極快,但我原本是預期會拿到美國版的盒裝啦,但收到之後發現上面都是簡體字,查了一下竟然是中國版,著實有點訝異,畢竟我個人對於簡體字有點不太舒服,但整體上依然是值得信賴的入手管道,這次我們就不特別拍箱子了,拿掉所有內含簡體字的部分(X,直接來看耳機本身吧!

外觀

在拆開箱子後其實就可以看到一個大大的耳機收納盒,簡單的微軟LOGO,呼應耳機的顏色,上面沒有任何多餘的設計,只有一個小提環方便勾在手上,這就是我喜歡的調調!
https://imgur.com/hkQdiKy
https://imgur.com/Js3iGs5
打開之後就可以看到裡面躺著耳機的本體啦!仔細可以看看耳機盒子內部的中央,有一個微微的隆起,同時外側的盒底有就有一個凹槽,這在後續使用後我才發現,這有效的增加了手拿盒子的手感,是相當貼心的設計呢。
https://imgur.com/QxLMrp0
盒子的上蓋有一個收納夾層,內附一組USB-A to USB-C轉接線,以及一組3.5mm音源線,即便是一款無線耳機,有線的連接依然不能缺少。
https://imgur.com/ZA7Sebd
新一代的Surface Headphones 2其實在外觀上與上一代並沒有顯著的差異,可以說是完全沒有辦法分別,但在這一代新增了霧黑色的選擇,但基於我的筆電是淺灰色的,我還是選擇了淺灰色的耳機。
https://imgur.com/nFgaZbJ
Surface Headphones 2承襲了第一代最主要的特色,在耳機的左右耳罩上,Microsoft設計了轉盤控制,左耳是噪音消除轉盤,右耳則是音量轉盤,並且在兩側的耳罩中央,都是一整片的觸控區域,支援控制音樂、啟動語音助理等功能
https://imgur.com/ozlQCCc
而在右耳的耳罩上,可以看到由上至下依序是電源按鈕、麥克風靜音按鈕、USB-C充電孔以及3.5mm耳機孔,麥克風靜音按鈕是在這類耳機上比較少見的設計,這個按鈕可以讓你在通話時暫時關閉麥克風。
https://imgur.com/uAg1Bwz
再來看到耳罩的內側,可以看到即便Surface Headphones 2是設計成完全圓形的耳罩,但在內部還是做成了一個稍微傾斜且像是橢圓形的形狀,有點像是學校操場的形狀,這樣的設計用意應該是想要剛好符合耳朵的大小以及位置,並且不讓多餘的空間對聲音造成其他影響,但在實際體驗上,這樣的設計可能很容易使耳朵較大的人感受到壓迫感,但我必須要說,這個耳罩海綿的柔軟程度,真的不是普通的舒服呢。
https://imgur.com/nBl0xS6
另外在Surface Headphones 2與上一代的最大差異,就是耳罩可以旋轉的角度,由於Surface Headphones在外觀上難以分辨新舊版,Microsoft甚至在官網上就告訴你如果要判斷您的耳機是第幾代,只要旋轉耳機耳罩就會知道了,第一代僅能選轉90度,但第二代則可以選轉180度,這對於收納或是你想要把耳機掛在模子上時可說是多了一分方便性。
https://imgur.com/MMZ0Nz4
耳罩內側的上方可以清楚看到標示著大大的L與R,可以清楚分辨左右耳,在這種左右幾乎長的一模一樣的耳機上這是很重要的設計呢
https://imgur.com/yYQZJ88
頭帶的兩側可以看到微軟的經典LOGO,這裡的細節真的處理得相當不錯,LOGO上竟然做出了跟surface電腦一模一樣的鏡面效果,是可以在LOGO中清楚地看到自己的臉呢!
https://imgur.com/M8lc79W
耳機的頭帶軟墊質感也是相當得不錯,不管是外側還是內側軟墊,一點多於感都沒有,非常的平滑一致,但用手稍微按壓之後,這個軟墊還是有點稍嫌緩衝力不足。
https://imgur.com/UnzA0Lf
頭帶可以伸展的長度也是足夠我這種頭很大的人使用,在幾部國外影片中也有人測試了它的前後延展性,就算在怎麼亂凹也是可以安然存活,看來這個頭帶的設計是有一定的強度呢。
https://imgur.com/hCUWThf
整體來說,Surface Headphones 2的外觀設計真的是深得我心,尤其是在塑膠材質上竟然也能做出這樣與其他surface一樣的質感,真的不得不佩服微軟的產品設計師了。

規格

Surface Headphones 2在規格上也毫不馬虎,除了與前一代擁有相同的40 mm無邊驅動單元,在藍牙連線上也支援了藍牙5.0,音訊編碼更支援了Qualcomm aptX,這是相當重要的一點,在Surface Headphones 2有一個我相當重視的功能:多裝置同時連線功能,除了手機之外,能夠在連線電腦上同時使用,才能真正大大提升耳罩是耳機能夠應用的場景,或許有些人不知道,但Windows 10作業系統其實是原生支援Qualcomm aptX的,這也是我最後選擇入手Surface Headphones 2的重要原因,當時發表後,其實一直在我口袋名單的SONY WH-100XM4也在幾個月後即將發表,據傳也會支援多裝置同時連線,而在其正式發表後,也確實宣布會支援多裝置同時連線,然而竟然取消了Qualcomm aptX的支援,這無疑是對於Windows使用者一個重重的打擊,僅能用那慘不忍睹的SBC連線,於是Surface Headphones 2就成為了我的首選啦。

Surface Headphones 2在不管是手機還是Windows 10上,都提供了專屬的Surface Audio應用程式,可以非常方便的控制各項功能以及韌體升級等等。
https://imgur.com/cXlTalu
而身為一支抗噪耳機,Surface Headphones 2可以提供13 級主動降噪功能,並且搭配轉盤進行控制,會有語音提示是否達到最大抗噪等級,逆轉則可以降低抗噪等級並且啟動環境聲音放大模式,這在需要與人溝通或是針對不同環境下去做微調時,可說是一大利器。續航力的部分則提供了高達20小時的使用時間,且透過USB-C快速充電只需要1小時多就可以完全充滿,不過實際使用上我最多可以使用大約18小時。Surface Headphones 2另外一個特色則是其內建的Omnisonic 音效,官方介紹是說可以營造出身歷其境的體驗,但還是要親自體驗過才會知道。

使用體驗

以下是不專業的使用體驗以及分享。

剛啟動並且戴上Surface Headphones 2時,馬上就可以聽到一個溫柔的女聲,告訴你目前剩餘多少小時的續航時間,並且在接著告訴你已經連線到那些裝置,目前最多可以同時連線兩個裝置,並且可以在兩個裝置中自由切換,雖然不能同時放出聲音,但是至少在使用電腦聽音樂或工作時,要直接接聽手機的來電已經不是問題了,可說是完美的無縫銜接。https://imgur.com/WLIXN4Y
(同時連接了手機以及筆電)

另外在通話上,Surface Headphones 2的通話品質真的是沒有話說,得力於雙麥克風的設計,目前還沒有任何人跟我抱怨有聽不到我的聲音或是太小聲的問題,以前用鐵三角的CK3TW在通話時,真的是每個人都一定會跟我抱怨聽不到呢。

在聆聽上,這邊我跟朋友借來了一支SONY WH-1000XM3相比較,主要音訊來源設備為SONYXeria XZ3,並且強制使用aptX,避免因為預設的LDAC帶來聆聽上的差異,主要音樂使用CD並且轉成FLAC後於Poweramp上撥放,並且在app內不做任何調整,另外也會使用Spotif
y來相互比較,比較特別的是,我的所有的耳機設定操作都是在電腦端進行唷!
https://imgur.com/I5VA0aK
(這裡可以開啟關閉各項功能)

先來單純描述一下Surface Headphones 2,Surface耳機依然提供了相當不錯的音質,在不開啟等化器的狀況下,擁有相當平均的中高頻,以及略為多一點點的中低頻,低頻不會糊但也不會突出,高頻的部分相當清晰,但在整體上仍然稍遜於XM3,XM3的聲音在不論是高頻中頻還是低頻,都給人更為明亮的感覺。

但是,就是這個但是,Surface耳機在開啟等化器手動調整後,可說是讓我相當的驚艷,我本身偏好多一點的鼓聲以及清晰的高音,所以就稍微提升一些低頻以及高頻部分,通常等化器的調整在我的過去經驗來說,都是使耳機砸鍋的元兇,但沒想到這一調整,驚為天人,Surface耳機被帶往了另一個層次,本來比較不足的低頻被有效且清楚的放大起來,不會糊成一片,高頻也更加清晰明亮,相較XM3,我覺得可以說是有摸到XM3的水準了。
https://imgur.com/u115AJX
(在電腦上調整等化器手機也會即時同步設定呢!)

其實在Spotify以及Poweramp兩邊所聽到的感覺差異性並沒有那麼大,這應該是因為aptX連線的狀況下最多也僅能提供352kbps的傳輸速率,然而這並不表示aptX沒有用處,相比SBC編碼,aptX還是提供了還原更完整且更多的音樂細節,當然如果你是木耳,可能也就沒有關係了(?

此外我也測試了有線連接,在有線的狀況下,相較藍牙連線的主要差異,但是可以稍微感受到更清晰的咬字以及樂器聲,但可能受限於訊源,所以我也沒辦法在描述出更多的差異了。

抗噪的部分,在開啟最大噪音消除等級的狀況下,Surface耳機可以有效地消除像是捷運、火車、主機風扇聲、咖啡廳背景聲等比較平均穩定的雜音,但與XM3相比,確實不是在同一個等級上,XM3的抗噪效果真的是無法言喻的好,可以真正感受到完全的「隔離」,不愧是抗噪耳機中的王者。

但不得不說,透過轉盤選轉調整,那個手感以及抗噪等級隨著轉盤線性的變化,真的是會讓人上癮呢,在考量訂價上有著US$100的差距下,Surface耳機的表現其實依然是讓人覺得相當滿意的。
https://imgur.com/PjaWCsZ
(轉盤操作)

另外也得說一下配戴感,在舒適度上,Surface耳機的耳罩有著相當不錯的穩定度,耳罩有著輕微的夾頭感但是並不會造成不適,帶來的其實是安全感,然而Surface在長時間配戴後,頭帶會稍微造成一些壓迫感,但是在感受到壓迫後再稍微調整一下,就可以持續帶上好幾小時了,只是相比XM3那種幾乎感受不到耳機存在的感覺,我還是會比較喜歡XM3的配戴感。

操作體驗上則是Surface耳機勝出,轉盤的旋轉直覺無比,點一下可以暫停/撥放,點兩下可以下一首,點三下則是上一首,長按則可以啟動語音助理(手機上可以啟動Google Assistant,Windows上可以啟動Cortana但台灣並不支援)。
https://imgur.com/xPvjbbY
(觸控操作)

相較起來,XM3的手勢控制真的是難用到不行,容易操作失敗然後音量控制也不好用,縱使XM3擁有用手掌啟動快速環境音模式的功能,但說真的,我如果要跟人講話,我還是直接把耳機拿下來比較有禮貌才是,XM4上有新增「Speak to Chat」功能,不知道能不能改善這種窘境。

對了,Surface耳機可以在拿下耳機時自動暫停音樂,這點XM3也沒有,要XM4才有這項功能了。
https://imgur.com/p2J9kxh

總結

整體來說,Surface Headphones 2給了我相當不錯的使用體驗,不論是音質還是操作方面,都讓我相當的滿意,漂亮的外型也完美搭配了我的Surface book 2,美中不足的是,在使用轉盤操作控制噪音等級時,在比較複雜或吵雜的環境中(如公車、捷運等),邊轉轉盤就會伴隨著短耳且不小的雜訊出現,這個問題目前仍然不確定是否是韌體問題還是硬體問題,但只要不調整就不會出現,所以我也就只好先繼續用了。

不過,瑕不掩瑜,我還是相當推薦這款耳機的,不論在工作上,還是娛樂上,都是相當方便的工具,在操作設計上就明顯針對生產力打造的耳機(看看那個靜音鍵還有超優質麥克風通話),在這麼商務取向的耳機上,不只音質上完全不馬虎,藍芽連線也相當穩定,就連打3A遊戲也感受不到太多延遲呢。
https://imgur.com/Trefo9q
(來一張幕後大合照)
最後要感謝一下我的朋友提供了相當多的幫助,才能拍出這次開箱所要使用的照片,之後他會出一個影片版本的開箱,到時候也可以看看囉!

網頁或手機好讀版:
https://link.medium.com/MJ5ly6JV39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6.230.196.212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basacola (36.230.196.212 臺灣), 09/26/2020 00:02:30

KasperTW09/26 11:23推 詳細

jyunwei09/26 11:44感謝介紹

a951l753vin09/26 13:59push

dragonone09/26 13:59推 照片很美~

benothing09/26 15:08推,有生火到

wolato09/26 17:47因為美版缺貨,所以業務先跟香港合作的廠商調貨

wolato09/26 17:49看到是簡體的也有點嚇克,之後就還是進美版好了

wolato09/26 17:50照片拍得很生火~~ (喔對了,我是犬爸)

basacola09/29 18:54哈哈哈 感謝各位 冷門耳機還願意看(^o^;

OSDim10/08 11:43優文,臺灣甚麼時候才買的到Q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