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閒聊] 登山活動的模式多元化與安全的底線
閒聊一下個人今年的觀察....給大家參考~
登山活動的模式多元化與安全的底線
一、今年登山模式多元化的現象
近年來由於山林解禁的政策方針,以及由於新冠肺炎使大眾無法出國的因素影響,
都讓越來越多民眾都加入了登山活動,也因而產生更加多元化的現象。
例如:
1.傳統社會登山社團、
2.網路自組團、
3.大專學生社團、
4.個人登山族群、
5.越野跑族群、
6.登山與環境保護youtuber,等等多種類型都有人持續加入。
而除了登山隊伍組織的方式不同,也有些異於以往大眾所熟知的登山觀念,
像是:「裝備輕量化」、「一日單攻」、「山徑越野跑」等等,
逐漸映入大眾眼簾,並且吸引更多年輕族群投入各種不同的模式。
如此多元的模式,讓人一則以喜,一則以憂,
喜的是台灣的山岳環境從郊山到高山會被更多人看見,而可以發展出更多可能性。
憂的是由於型態多元,因此也似乎難有單一標準來限定「安全的底線」。
二、安全的底線
我個人認為如果是團隊組織登山,則隊伍成員彼此之間一定要有足夠的熟悉度,
與落實山下的留守人制度。
並且彼此能把握每個隊員的體能,對路線與地圖的認識程度,
攜帶的糧食與裝備,才能有效控管風險。
也就是說,不論採取單攻、越野跑或傳統登山,都是親近山岳的不同方式。
重點是行前彼此整體狀況的認識,與如果出意外如何聯繫等等安全觀念。
三、自組團互不熟悉的風險
另一方面來說,現在可以看到許多網路自組團山難頻發的現象,
不論是郊山來回、中級山健行或高山縱走。
通常原因就是在於沒有事前互相認識,也對要共同去登山的路線地圖、
團隊的體能、裝備與糧食安排、在行進時該有的安全距離,都沒有足夠的認識,
才會導致意外狀況。所以說,風險的根源還是在於團隊熟悉度,與風險管理。
至於如果是「個人」獨自去進行登山、越野跑或探勘活動,
則當然至少要有一位留守人或家人可以當「山下的隊友」。
因而,事先告知留守人與家人,自己預計的上下山時間、路線、
攜帶的裝備糧食等等,就是必要的動作。
四、多元化的差異與溝通
從登山活動不一樣的型態,也可以延伸到目前社會上對登山各種方式的討論,
例如「冒險VS安全」、「輕裝登山VS重裝登山」、「個人獨攀vs團隊行動」,
也由此常見許多登山社團對於何謂「安全登山方式」的爭辯。
因此,我想採取各種不同方式去親近山岳的山友們,
彼此的確可以更加「溝通各自重視的安全觀之差異,與理解不同登山方式的價值」。
那麼將來或許大眾山友們,也會更容易進行討論,跟接受彼此登山安全的共同底線。
--
風險控管真的很重要,但很多人忽略這點
推
推
30
[嗨友] 台南山友稱呼:瀚 居住地:台南 年齡:33 性別:男 登山經驗:北大武.嘉明湖.桃山.喀拉業.奇萊主北19
Re: [討論] 伴侶是極限運動、登百岳愛好者怎麼辦?絕對不是你想太多 台灣登山死亡的案件雖然比以前少很多了 但是還是偶爾會在新聞報導上看到 甚至有一次我去爬奇萊南華睡到早上五點多聽到直升機的聲音 問其他登山客才知道有人在附近出意外13
[情報] 登山安全 & 迷途該怎麼辦?如果不符合版規會自刪or更正 嗨嗨~我是岳來岳快樂 登山頻道的主持人阿布 昨天看到新聞 跟搭檔 Ariel & 戶外安全協會的朋友討論了一下決定儘快做山難相關的主題 以宣導安全的登山觀念7
Re: [討論] 伴侶是極限運動、登百岳愛好者怎麼辦?文長先講結論 不需要把登山的風險無限上綱 女友有可能只是跟風 原po越反對搞不好只是造成羅密歐與茱麗葉效應 還落得專制的臭名2
[問卦] 野外活動合理裝備剛剛好奇看到不確定是不是大方的舊網站 裡面的活動標準裝備居然不包含登山鞋 純從新聞來看 他們這次帶多少配備不清楚2
[情報] 嘉明湖國家步道負責任登山教育講座(7/25台北場) (7/26花蓮場) 自105年度以來米亞桑配合台東林管處在嘉明湖國家步道所進行的山屋/營地管理委託,共 同合作提升登山環境與安全的經驗,進而希望夠過講座方式,能夠讓大眾了解近年嘉明湖 國家步道軟硬體的更新、以及登山安全知識的推廣與宣導。鑒於近年網路資訊發達、網路2
[亂入] 登山安全基礎課程(代朋友轉述) 感謝嘉義版年初讓我在這裡po文,後來五月有順利成班喔! 在這個課程可以學到滿多登山知識,雪羊大師也不吝分享解惑,收穫很豐富! 讓我從完全不會的超級菜鳥,變成有一些基礎知識的登山新手,而且課後也有群組,可以不 斷交流學習,總之,算是cp值很高的課程啦1
[情報] 登山規劃與安全講座 抽獎 inReach Mini 2嗨大家好~~~我是揪山的 Lafy,第一次在登山版正式跟大家介紹揪山 Joyhike ,我們致 力於協助自組隊更有效率的完成行前規劃的線上工具。 先前在登山版有發過使用者調查等問券,真的非常感謝從去年四月上線以來,幫我們填寫 問券與持續使用並給予使用回饋的使用者們,每一個人的使用與反饋,都是支持整個團隊 向前的動力 ( 陸續有人在問我們產品是不是台灣人開發,阿餒~是的唷XD,團隊均是正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