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九州遊記【十三】黑木大藤、童男山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九州遊記【十三】黑木大藤、童男山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79190


來九州前,曾觀察了紫藤情報好一陣子,那上面除了「河內藤園」、「足利藤園」,另有好幾個我完全沒聽說過的點,把在九州的餵進google,有些還挺順路,像「吉祥寺」鄰近「河內」,「黑木大藤」、「中山大藤」在「八女」,秉持著寧可錯殺不可放過的原則,就都標進地圖了。

照道理這些點既同在九州北部,花況應不會差太多,誰曉得「河內」正值滿開,「八女」的網路消息已經是末尾了。這讓我思索了好一陣,但想想,反正距離不遠,就還是去瞄幾眼吧,若真的都掉光,幾張照拍完就走,也不會浪費太多時間。保險起見,我稍微設早了鬧鐘,起床時望向窗口,外頭仍舊陰陰雨雨,雖不免又在心裡唉嘆,卻不由得陷入怔望,因為水氣化生為裊繞霧嵐正於遠山覆籠,彷若一幅縹緲水墨,連近處的凋殘林樹都成了指路仙人,邀我步入虛境。

「星文化館」沒有餐廳,原以為櫃台所提的簡約便當會只有飯糰麵包之類,領來打開很令我意外,飯、魚塊、野菜、漬物,還有一小杯湯,果然是對服務講究的日本,且其間搭配可見細節,並未敷衍了事。快速扒完,check out,我們開車穿入「星野」西南的「黑木」,「黑木大藤」的知名度看來相當高,當地對可能的人潮嚴陣以待,不僅規劃了停車區,還有志工沿途引導。

雖被標為停車場,用途應沒那麼單純,因為側處以木架築起醒目簷台,展示著烏黑的蒸汽車頭,好奇一查,原來這裡早年是「黑木火車站」,有「矢部線」朝西接抵熱鬧的「筑後」,再轉往九州各大城。但就跟台灣許多支線隨時年廢止一樣,這兒現在也轉型為紀念公園兼停車場,有挖洞的圖板讓孩童化身為車長。

隨著引導與指標在街巷切轉,沿途皆是樸拙町屋,妙的是某家釀酒廠的旁邊水道居然有錦鯉悠游,吸引了好多孩童蹲下盯望,若在台灣早就被各種污物搞成髒臭水溝了吧。一路走至名為「大藤前」的岔路口,對處烏沉鳥居張立,周邊葉色茂密織連,還有石碑文字以國家天然紀念物特意標示。可惜網路所稱的尾聲果然不是誇飾,一走入雖可見長藤掛垂,上段花朵已相當稀疏了,它們跌散一地,在雨中泥濘髒了顏,宛如繪抹盛世後的淒涼。

儘管如此,由於早有心理準備,我仍舊邁開步伐往內走,根據資料,「黑木大藤」是在十四世紀,由「後征西將軍良成親王」所栽種,迄今已超過六百歲,更難得的是,這當中它還經歷了兩次火劫,幸得居民的搶救與照護,才從半殘之身再次茂盛。難以估量現在的它枝展究竟有多闊,從棚架搭築的範圍,感覺跟「河內」那邊的大棚有得拚,只是,藤樹也跟榕樹的氣根一樣,會由垂枝落地分生嗎?還是雜了子孫代?我放眼四望,對周邊幾處枝幹感到疑惑,它們有的細瘦成群,有的厚實龐然,但若要論氣勢,應是近路口那處,它起伏如龍探首,碧綠苔色是它的身鱗,滄桑中顯著虯結力度。

由於長勢關係,棚架被迫跨越東南那側的車道,因此也形塑了挺特別的景致,雖然現在只能看到綠葉成蔭,若早個一週,開車經過的人應都會分心上望,對頂頭垂落的紫簾感到訝嘆吧。而無法躬逢其盛的我,忍不住找了空檔奔至車道對側,欣賞鳥居石籬揚展的古色,也暗自於棚下添點色彩,揣想風拂時的搖曳浪漫。

紫藤季既引來人潮,攤販自不會少,紅藍艷目的帆布在週邊拼組成列,有些以玩偶招攬的小遊戲比拚,亦有包括剉冰的各種吃喝,然現在時候尚早,外加花季末又雨神擾,感覺顧店的老闆們都懶洋洋地,甚至不見影。我瞄了幾眼續往週邊走,外頭的木色房閣屬於「素盞鳴神社」,正向的狛犬石燈雖顯著歲月的斑駁,神社本體倒新亮,讓人估不太出年歲。而有大神加持似乎有差,鄰近的短藤花況好很多,呈現迷人的濃紫。當轉換了視角,便成了參道柱石的華美勾框。

被參道隔分的那區也同屬花況好的部分,即便已新葉密覆,簾串仍相當完整,從神社空地望去,遠山為襯,雨霧在林間茫緲,不禁想著若再設個望亭會有多好,能憩坐飲茶,讓我乘著茶香蒸霧與山嵐煙雲同遊。

見識過國家級古老大藤,我們走回停車場,下個目標是兩個「八女」的茶行,怎料才開了一段,旅伴就說對路上指牌的「童男山古墳」相當好奇,想去看看。古墳?這個興趣會不會太特殊,不怕遇到什麼千年精怪還是屍變嗎......而且剛在「黑木」花的時間比預估久,為了下午能走得順暢,現在其實不宜再分心。但旅伴難得提出需求,好像也該盡量滿足,罷了,茶行這種東西可長可短,之後再看狀況調配吧。

隨指標駛離了大馬路,沿途景致轉為丘坡茂林,雖說是古墳群,當找到停車場下來四望,周邊其實就跟公園一樣,步道、護欄、堆石、幾簇小灌木也被修得渾圓可愛,若非見坡上「二號古墳」的木牌插著,不太會將那綠饅頭下的穴口與墓門相連結。循不遠處的石階往上爬,它接抵的是「一號古墳」,難以知曉這編號代表此區最古抑或最大,既以長篇文字在旁介紹,重要性是肯定的。

依上頭所述,所謂的「童男山」,緣由於尋找仙山幫秦始皇求取仙丹的徐福,在我印象中徐福的終局無人知曉,一般都說他飄到日本定居下來,甚至大膽推論他以相對先進的知識技術取得統治權,成為了首位天皇,這兒的說法則補上了晚年,描述童男童女隨行的他在凜冬生了重病,最後在村民照顧下離開了世界。咦,所以腳下這片土地是徐福來過的地方,而這座墳墓是徐福的?那為什麼叫「童男山」不叫「徐福山」,讀完的我,腦袋問號滿滿。

瞄向三塊大石撐立的墓口,有種惑力向我招引,原本覺得忌諱沒想進去的我,好奇心躍動著,腳步也往前挪。然穴裡投光不足,我又不想用手電筒過分驚擾,簡單望過一圈,其實只看到隱約的堆石凹凸。

事後不免認真再查,搜到的結果滿煞風景,資料上說「徐福墓」日本很多地方都有,真偽難辨,且若以科技考據,此墓群的年代應落在六世紀,遠晚於秦朝,而這時期是日本的「古墳時代」,對砌建土墳相當熱衷,高規格者有壕溝塑像相護,並封埋著珠寶、甲刃之類的陪葬品。可惜這區留存的不夠完整,只能辨出是「古墳時代」末期出現的橫穴式格局,由穴裡用石比對,主人應與「熊本縣」北部有淵源,很可能隸屬「筑紫」一族。

然考據歸考據,此地居民可不這麼想,相傳徐福當年傳授了各樣農耕、捕魚、鍛冶的知識,對醫病也有一套,便漸漸成為日本人的信仰寄託,是等同農神醫神的存在。早年會有天皇主持的徐福大祭,這兒則是每年固定由鄰近小學幫忙掃除,以「紙芝居」,也就是圖片抽換式的類幻燈機,講述一遍關於徐福的故事。

墓穴真正的主人應該哭笑不得吧:「為什麼總愛跑到我家講別人的一生?」我幾乎可以看到那個發窘又莫可奈何的表情。然後便有某個孩童隨侍的身影飄來,呵呵淺笑:「不要這麼小氣嘛,一起擠一擠。」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PTT 網址

danielhou 01/05 12:13推 文筆好好~

Papeyou 01/05 15:02推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