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舊工藝館.昭和館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東京歷史人文之行:舊工藝館.昭和館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推:0 噓:0 →:1

2020東京歷史人文之行: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舊工藝館.昭和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707590

造訪時間:2020年2月


(本系列雖然分類為遊記,但做為未來東京歷史人文觀光指南的準備,包含許多歷史典故解說,因此介於遊記與深度歷史導覽之間)

2020年2月新冠疫情開始全球流行的前夕,我為了參觀長崎燈會前往長崎,之後為了收集博士班考試資料而前往東京。長崎的遊記已經連載完畢,接下來則是東京的遊記。

2020年的東京行程以研究行程為主,觀光行程只有2日,而且參觀的景點很少(有趣的是,之所以參觀景點少是因為預定清明連假還會再來東京,所以行程鬆散,當時完全沒想到之後因為疫情,將有2年多無法再來日本一步)。本遊記首篇從北之丸公園周邊開始,主要是與2019與2022年皇居、丸之內與霞關的遊記銜接,也就是作為皇居週邊的最終篇。

北之丸公園簡介

北之丸公園位於皇居北側,顧名思義江戶時代這裡被稱為江戶城的北之丸,當時德川家康進入江戶時,指定他的親信內藤清成成為掌理關東直轄地的「關東代官」辦公室,因此這裡又稱為「代官町」(順便一提,內藤家的住宅地後來成為現在的新宿御苑,家族提供往來江戶的住宿地稱為「內藤新宿」,也就是「新宿」地名的由來)。該地也曾是與德川將軍後代與有親屬關係的家族住宅地,如田安德川家、清水德川家等,還有倉庫、馬場等設施。

明治以後江戶城被廢除改由皇居後,該地作為保護皇室的近衛師團的駐屯地使用。戰後該師團被廢除後,依照新成立都市計畫決定作為公園,經過清除原師團建築與公園整備後,於1969年為慶祝昭和天皇60歲生日而開園。

戰後該地除了公園以外還新增了其他設施,例如1964年所成立的「科學技術館」,提供物理、化學、工程等知識展示,尤其偏重實用技術的展示,提供模型等容易理解的內容,吸引學生或民眾的興趣。同樣於1964年成立的「日本武道館」,是同年東京奧運的柔道場館,之後也持續作為市內競技的場地,也常作為學校的入學與畢業典禮及演唱會使用。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舊工藝館(現為美術館附屬展覽室)

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舊工藝館是鄰近的東京國立近代美術館的展示室之一,前身是1910年,作為守護皇居的近衛師團的司令部,被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該館是整修後於1977年作為工藝館開放,展示戰後國內外的工藝與設計作品,許多是國寶級的藝術家,收藏相當豐富。2020年2月底後(也就是當時我參觀後不久)閉館,轉移至金澤市以「國立工藝館」開放,目前為該美術館本館的附屬展覽室。

舊工藝館是明治到大正時期典型的紅磚瓦建築,旁邊有北白川宮能久親王的雕像,也就是知道臺灣歷史的人都熟悉的,1895年以近衛師團團長身分,率領日軍接收臺灣而發生乙未戰役,途中因病在臺南去世的皇族。該雕像是在1903年完成,設置於近衛師團步兵連隊軍營前,後來戰後成立北之丸公園後便遷移到此處。

該館是2層樓的建築,司令部時代曾設有師團長室、參謀長室、事務辦公室、會議室等。館內內部空間不大,當時有舉辦展覽,可以看出許多是屬於戰後偏向新潮的工藝與美術作品。值得一提的是,已經移轉到金澤市的國立工藝館,同樣是利用明治時期的軍事建築而設立,位於兼六園旁邊,周邊還有石川縣立歷史博物館與金澤21世紀美術館(後者在2015年在金澤旅遊時曾去過),是金澤旅遊不能錯過的觀光區。

昭和館

昭和館位於北之丸公園北側入口旁,是由厚生勞動省轄下的國立博物館,並由戰後為了安慰二戰戰死者親屬,而成立的財團法人日本遺族會委託經營。該館主要展示戰時到戰後初期的平民生活與物品,設有常設展覽室、企劃展示室,還設有圖書室、影像室等。

常設展覽室設在該館6到7樓,門票300日圓,買票後從入口搭乘電梯到7樓。由於展覽室除了少數地方外均禁止攝影,因此以下大多以官方網站簡單介紹常設展內容。7樓的主要展示為昭和前期,也就是1925年到二戰結束的1945年的人民生活。

近代日本實行男子有服役義務的徵兵制,只要滿20歲的成年男子均要接受徵兵檢查,被認為符合服役標準就要隨時接受軍隊召集。館內展示要求至軍營報到的召集狀、奉公袋與家人祈求平安的慰問品,包含御守、千人針等。

館內也展示昭和初期的家庭生活,當時許多家庭擁有電燈、收音機等簡單電器,富裕的家庭則有冰箱、音響等設備。隨者進入戰爭,許多物資都被政府管制,最後甚至連糧食也不例外。戰爭後期空襲增加,社區都被要求組成消防與警備團來防備火災與維持治安,國高中生被要求實行義務勞動,許多學童被要求移居鄉下。館內展示的物品包含當時的電器、物資配給票、宣傳單等,還有防空洞的模型可以進入體驗。

往下走到6樓,則是日本戰後初期生活的展示。日本戰爭末期都市受到空襲甚至原子彈爆炸下,造成許多死傷,加上在海外的軍人戰死,造成許多家庭破碎,戰後不但重建家園困難,還要面對嚴重物資短缺的問題,黑市盛行是當時最重要的社會現象。不過不久日本經濟便很快復甦,進入高度成長,使得家庭生活逐漸富足,擁有許多電器用品是生活富足的特徵之一。

館內展示的物品包含戰爭遺族收藏的文書、戰後初期的家具與電器用品等,包含冰箱、電視、櫃子等。館內有展示戰後初期的教科書,由於是沿用戰前教科書,但又避免看到鼓吹戰爭與反民主的內容,因此把敏感字句塗黑,是當時的特徵之一。館內還有可以拍照的體驗區空間,可以使用早期的電話與打水設備,及穿著舊式的衣服與外套等。

昭和館內的展示應為戰爭遺族所提供,大致反映1930-1960年代的日本生活,對於我們這些沒有經歷過戰爭的人而言是很有意義的教材,也適合帶兒童來了解,不過該館只介紹戰爭前後的日本生活,對於戰爭本身則並非討論重心(個人認為富有意味的是,這是日本戰爭相關博物館展示的特徵之一)。由於展示豐富且有漫畫、影片等生動內容,值得前來參觀。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1.63.114.59 (臺灣)
PTT 網址

ken2nd 05/01 10:36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