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廣域關東之旅-神奈川縣 江之島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廣域關東之旅-神奈川縣 江之島作者
SimonShen
(nonono)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註:此行程已是將近三年前,適逢疫情大家無法前往日本旅遊,將我目前四次日本旅遊
經驗中最喜歡的一天遊記分享,希望能盡快舊地重遊。

造訪日期:20180709 上午

江之島是位於神奈川地區的一個陸連島,島上以千年歷史的神社和海蝕而成的岩洞而聞名,除了觀光產業之外,江之島也是2020東奧的帆船和衝浪會場。雖然江之島滿常出現在日本文學和浮世繪裡,不過我目前還沒找到針對江之島歷史詳盡的中文介紹,只知道古老的江島神社是西元五五二年時建造,而歷任的幕府將軍包括源賴朝和德川家康(兩者的時代差四百年)也都曾到江之島參拜祈福。

當天我倆從上野出發,經大船再到江之島,抵達時大概已經是上午十點以後,是個觀光客湧現及太陽露臉的時間。徒步進入江之島的方法是透過現代化的大陸橋,傳說數百年前的人可以趁退潮時沿著沙洲入島,聽起來有點像戚繼光偷襲倭寇的招數,現代的我們大概沒機會體驗這種浪漫。

入口處是海產和紀念品店,印象中的漁港餐廳周圍常氾著湯湯水水,但島上的店家環境維持不錯,不致讓人需要掩鼻墊腳通過,產品主力是各式海鮮丼,視覺效果相當澎湃,不過時候距用餐時間尚早,我們便繼續向島上的高地進發(charge!)

江之島雖然標高只有60米,卻有多段上下起伏的階梯,許多遊客會選擇電扶梯輔助,而我們對自己的腳力頗為自負,當然選擇徒步拾級而上。江島神社供俸弁財天和三姊妹女神:弁財天是日本的七福神之一,最早的起源是來自印度教中象徵辯才的神明,在日本文化中不只象徵口才,也包含音樂、才藝;而三姊妹女神則專司航海安全,分別被供奉在三間神殿內,下圖的邊津宮,祭祀的是三姊妹中的么女。至於將有佛教色彩的弁財天和神道教的三姊妹女神供俸在同一神社的原因,可參考"神佛分離"政策。

儘管日本的神社文化很值得一遊,我卻很少特別參拜,總覺得既然不是信徒,唐突參拜反而有失敬意,以遊客的角度去了解背後的人文意涵會更加自在。大學時,教授曾經抨擊好神公仔的販賣並問:宗教需要的是信徒還是遊客? 我現在的想法是:宗教需要信徒,但宗教文化的呈現可以是兼容並蓄且多元的。

我們繼續往高點出發(烏拉!),很快就到達第一個遠眺點-觀景台,這個角度看可以看到島上的碼頭,碼頭的白色調搭配碧藍的海水使視覺相當舒服,港內有許多遊艇停放,估計東奧的帆船賽也是在那邊舉行,觀景台上有設置適合自拍的支點,方便遊客背對海景拍照。

告別了觀景台,沒多久就到了真正的高點-江之島展望燈塔,燈塔位於一個花園內,是19世紀 的英國商人建造,會根據不同季節種植當季的花卉,雖然植栽不是甚麼真正的奇花異草,但鮮豔的色彩配上翠綠的樹木為背景,依然相當舒服。如果單看觀景燈塔或花園會覺得就只是一般景點,但兩個結合起來有品質加分的效果。

上展望燈塔最大的期待之一是眺望富士山,如果天公作美,從下圖的視角應該可以看到富士山出現在照片的右上角,可惜當天的晴朗只反映在徒步的汗水上,我倆向遠方筆劃半天,猜測"某個凸凸的角度可能是山峰" "沿著海上的浮標劃一直線過去應該就是?"仍然無緣將富士山收眼底,徒了幾十分鐘的涼快過癮。

下了燈塔的重頭戲是前往海邊的岩屋,岩屋其實就是一系列的海蝕洞穴,據說早期的高僧將此視為修行聖地,幕府領袖源氏也曾到此參拜。從燈塔到岩屋大致是下坡的路程,中間有零星的紀念品和點心攤商,印象比較深刻的有海鮮仙貝–一種將海鮮煎薄在脆餅上的當地特產,仙貝的面積大過人臉,而且印有整隻海鮮圖案,相當壯觀,不過口感還好,只記得非常燙口。岩洞前一帶的海岸被稱作稚兒之淵,典故出自古書<鐮倉物語>的悲情故事,然而眼前碧藍的海濤伴著石礁海岸所構成的美景,實在很難和那麼感傷的名字聯想。有時總覺得日本文化若即若離,讀歐洲或美國的歷史人文,基督教東正教天主教所構成的世界讓我仰慕嚮往,但也很明白對我而言那永遠是異文化;讀中國古代或民國的歷史,會因同文同種有所共鳴,但也常對教條和陳腐感到厭煩;日本文化乍看之下與漢文化相近,但由景和物的細緻呈現,讓我感受到隱約的神性,但抹抹眼抽離出來,又和喧囂的人世並無異同。

繼續沿著海濱的步道前行,可見稀疏的釣客在淺灘上海釣,其實本來也有點心癢想下到淺灘上走走,但一來怕球鞋打溼二來沒找到合法的入口,只好作罷。江之島岩屋分成兩段,入口處會發一支紙火把,營造出探險的氛圍,因為是海邊洞穴,洞裡濕氣非常重,越往裡走,洞穴空間越小,有些地方我得用彎腰微蹲的方式前進,有點辛苦。景點對遊客相當體貼,在頭頂的岩壁都設有護墊和護網,不需要擔心撞破頭的危險。洞裡除了陳列數百年歷史的佛像,還有一些石雕刻,洞穴很暗而且擁擠,因此沒有細讀相關解說,腦海中倒是浮現泰國少年足球隊受困洞窟的新聞。往第二岩屋的路上會經過另一段淺灘,有被稱作龜石的礁岩,以前旅行的時候常聽介紹說:某塊岩石很像印地安人、另一塊岩石很像大象,但在我眼裡常常都只是近似綠豆糕,這塊龜石倒是名副其實,相當好辨認。第二岩屋的內部走到底有一座龍神像,應是傳說中洗心革面的惡龍與仙女結婚的故事主角,故事相當勵志且正面,有興趣可自行檢索。江之島岩屋聽說可以通往富士山底下,不過還沒從任何實例和傳說中聽到詳細的描述,衍伸的趣事是:曾有人在網路上詢問如何短時間內從江之島前往富士山,而神祕通道成為建議選項之一。

離開岩屋,江之島行程也大約告一段落,我們找了家海鮮小店用餐稍作休息,天氣炎熱流了不少汗,胃口不算太好,點了份簡單的生魚片套餐加烤了大干貝,新鮮滿足。用餐畢,慢慢往回爬,沿途拍拍貓,經過入口的魚檔攤商,決定挑一包魚乾零食帶走,MJ堅持要挑河豚口味,嚴厲否決了我的章魚提議,以前我只知道他不愛豆類,這趟旅行才知道這傢伙有挑戰怪東西的嗜好,不愧為吾友!這包掀起爭議的河豚魚乾,就被我們一路提到日光去了!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67.242.95.21 (美國)
PTT 網址
※ 編輯: SimonShen (67.242.95.21 美國), 03/08/2021 08:06:44 ※ 編輯: SimonShen (67.242.95.21 美國), 03/08/2021 08:11:54 ※ 編輯: SimonShen (67.242.95.21 美國), 03/08/2021 08:12:17 ※ 編輯: SimonShen (67.242.95.21 美國), 03/10/2021 01:09:18 ※ 編輯: SimonShen (67.242.95.21 美國), 03/10/2021 01:11:58 ※ 編輯: SimonShen (67.242.95.21 美國), 03/13/2021 19:35:30 ※ 編輯: SimonShen (129.161.74.150 美國), 08/11/2021 01:50: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