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舊上海銀行紀念館等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資訊] 長崎觀光指南:舊上海銀行紀念館等作者
k4851118
(高望)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長崎市歷史人文觀光指南: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紀念館.玳瑁工藝館.須加五五道美術館

巴哈姆特小屋圖文版
https://home.gamer.com.tw/artwork.php?sn=5354629

圖文版照片拍攝時間:2019年8月-2020年2月

本篇介紹南山手的其他景點,包含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紀念館、玳瑁工藝館及須加五五道美術館。這3個館都是歷史建築,指定為古蹟之後作為特定主題的展示場所。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紀念館展示比較多,交通也方便,建議可以優先參觀,其餘兩者知名度不高,可以視其興趣與時間選擇參觀。

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紀念館(旧香港上海銀行長崎支店記念館)

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紀念館位於「大浦天主堂」電車站附近,靠近長崎港的大馬路上,顧名思義就是舊香港上海銀行(總部在香港,臺灣通稱匯豐銀行)長崎分店改裝而來。該分店在1892年開始營業,後來在1904年建造今天所見的大樓,曾是神戶以西唯一的在日外商銀行,協助當地的外商從事日本與中國、香港、倫敦等金融往來。

1931年分店結束營業後,曾經做為警察署、歷史民俗資料館使用,1987年因為建物老舊,本來當局有意拆除改做為國際交流會館,但輿論反對而決定保留,1989年指定為國家重要文化財,後來重新整修後於1996年以紀念館形式重新開館。

紀念館為3層樓的建築,1樓為大廳,簡單復原當時銀行大廳的布置,也有影片介紹該支店在長崎的歷史,另外這也是多功能會議室,可以舉辦音樂會與演講等。

2樓與3樓原本是辦公室、會議室兼員工的居住空間,後來規劃為主題式展示廳。首先介紹3樓,展示主題是「長崎近代交流史」。日本進入近代後出現許多東洋、歐美城市的定期航路,長崎處於這些航路的重要位置,成為石油補給的重要寄港地,但畢竟只是路線的中途站,因此並停靠日期不固定。

長崎港口受限水淺,無法停靠近代出現的大型船隻,因此進行港灣整建工程,直到1924年才全部完工。在長崎有力人士的奔走下,1923年終於開設長崎至上海的定期航路(之後為了擴增客源將路線延伸到神戶),使用的兩艘大型汽船分別稱為「長崎丸」與「上海丸」,5月開航時曾有盛大的儀式。

上海是近代東洋最大的商業港口都市之一,長崎與上海的定期航路使得許多長崎人前往上海謀生,上海的日本人街便有許多長崎出身者。1910年代起也是豪華客輪旅遊開始興盛的時代,世界各地的人也經由此航路到長崎,並前往雲仙等觀光勝地,例如1927年蔣介石第一次下野時,便搭乘此航路到長崎,並前往雲仙與小濱溫泉的旅館休養。

1937年中日戰爭爆發,不久日軍便佔領上海,因戰火造成逃離者眾,但也有為了獲取上海的戰爭商機前來,使得長崎-上海航路乘客大增,1941年該航路營運船隻再增加「神戶丸」。太平洋戰爭爆發前後該航路的乘客達到高峰,但1942-1943年間該3艘船都紛紛沉沒,使得航路也被迫走上終點。

該展示廳內有展示「上海丸」的模型。上海丸於1923年由英國製造,是當時最先進的高速汽船,由長崎出發後大約20多小時便可到達上海。船內除了客房以外,也有餐廳、酒場、社交室等空間,並有電影、留聲機、鋼琴、圖書室等娛樂設施,可以說是相當豪華。展示廳還有該船外觀與內部照片等該航路的相關史料,也有該紀念館的模型展示。

2樓為「孫文.梅屋庄吉博物館」,為孫文與梅屋庄吉關係的展示,大多為梅屋曾孫女小坂文乃收藏的複製品,她並著有《國父與他的日本友人》一書(臺灣由商周出版),詳細描述梅屋的一生及與孫文之間的關係。

梅屋庄吉於1868年在長崎出生,被當地的貿易商梅屋家收為養子,但他卻不甘繼承家業,年輕時候便遊走海外求生,後來學習照相技術後,在香港經營「梅屋照相館」,由於經營有成在香港政商頗為知名。1906年梅屋回到日本投入當時剛商業化的電影產業,雖然並非先驅者,但靠者大手筆的硬體投資與創新的行銷手法,甚至後來自製電影之下,曾是近代日本電影界的龍頭之一。

梅屋庄吉與孫文兩人於1895年在香港的照相館認識,在認同彼此理念之下成為終生好友,梅屋不遺餘力支持孫文的革命事業,經商所得利益經常用來贊助革命活動,甚至也有親自協助之舉。例如1895年孫文首次革命的廣州起義,梅屋不但提供資金與武器,據說甚至曾陪同孫文前往廣州聯絡當地勢力,以確保發動起義的場所。

民國成立後的1913年,孫文為了阻止袁世凱的專權,發動「二次革命」失敗後逃往日本,長期隱居在梅屋庄吉在東京的住宅中。在東京期間孫文與宋慶齡熱戀,後來在梅屋夫妻的安排之下,於1915年於梅屋住宅內結婚(同時與前妻離婚)。

梅屋與孫文的好友關係,即使是1925年孫文去世後持續存在。1929年他在國民政府的邀請之下前往中國,為了藉此宣揚孫文的功績,因此製作孫文的雕像並捐贈中國,在中國期間也受到蔣介石等國民政府要員的熱情款待。他也曾利用電影業的專長,計畫拍攝孫文為主題的電影,但因為世界經濟恐慌而中止。他不僅是孫文的友人,也曾是中日關係的友善橋樑。

館內2樓展示包含梅屋庄吉的照片,與他「富貴在心」及孫文「世界大同」的書法、資助武昌起義經費的委任狀、還有哀悼孫文的悼念詞等。雖然都是複製品,但由展示物眾多來看,可以充分了解兩人的好友感情。例如展示品中有梅屋生前愛用的和服,在內側有孫文「賢母」的書法,小坂文乃認為或許代表如果孫文是中國革命之父,那長期支持革命的梅屋就相當於母親的存在,也代表孫文對於梅屋夫妻長期照顧的敬意。

館內還有孫文革命事業的相關資料與兩人家族之間的電報、書信等,例如二次革命失敗後許多中國革命志士在東京的梅屋住宅往來,展示品中便有部分志士利用屏風寫下的書法,其中包含當時還是年輕軍官的蔣介石在內。梅屋與孫文相繼去世後,兩家的友情依然存在,例如展示品中有宋慶齡對梅屋的妻子與女兒的書信等。由於孫文在中國近代史的重要性,加上收藏資料的豐富,非常推薦參觀。

玳瑁工藝館(旧長崎税関下り松派出所)

玳瑁工藝館(べっ甲工芸館)也位於面對長崎港的大馬路上,鄰近上述的舊香港上海銀行長崎分店紀念館。該館曾是長崎海關的辦公室,建於1898年,是一個平房的半洋風建築,是日本近代少數留存至今的海關建築遺構。1990年被指定為重要文化財,隨後進行整體整修,2002年起作為玳瑁工藝館使用至今。

玳瑁是一種海龜,其背甲呈半透明與光澤,世界各國都有將其作成飾品等工藝品。長崎的玳瑁工藝是從戰國時期的海外貿易興盛時代,由中國與葡萄牙傳入,後來在江戶時期持續成為長崎在地工藝之一。近代開國之後玳瑁產品廣受外國人歡迎,因此產業成長迅速,其工藝作品更曾在1937年的巴黎萬國博覽會得獎,顯示長崎玳瑁工藝的國際水準。但由於該海龜已瀕臨絕種,1980年的倫敦條約後逐漸限制到禁止輸入,該工藝也陷入失傳危機。

玳瑁工藝館的展示包含工藝的歷史、製作過程與玳瑁作品,其中有些作品如船隻、天馬等,不但相當大而且看來製作相當繁複,可看出工藝的精勘。由於玳瑁工藝已經因為禁止捕撈政策而難以為繼,因此館內作品相當珍貴,值得前來參觀。

須加五五道美術館(須加五々道美術館)

須加五五道美術館位於南山手海側山腳下,建於明治中期,本來是負責港灣勞務與船艦員工薪資的俄羅斯人的住宅,居留地時期結束後繼續使用至今。近年重新整修恢復原狀後,作為介紹須加五五道的作品重新活化利用。

須加五五道本名須加道男,是1913年出生於長崎市的近現代日本畫家,東亞美術研究所畢業後曾經周遊至歐美、中國等地。閱歷豐富的他追求最新的繪畫技術,使用水墨畫的技術為基礎,並與西洋遠近畫法結合,形成「新日本畫」的獨特畫風,嘗試描繪日本的風景與自然美感。他曾獲得的獎項包含長崎縣民表彰獎、橫濱文化賞等,也曾獲得義大利米蘭藝術家協會會員。

館內有介紹他的生平與作品約20幾幅,包含1999年獲得法國繪畫大獎的「農婦」,與2000年獲得海外藝術交流協會義大利本部最高賞的「綠翠」等。這些畫也在2003年於法國巴黎羅浮宮「美的革命展」展出,並獲得最高賞的表揚,顯示他在美術界的地位。對近現代日本美術有興趣的人,該館的展示值得參觀。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23.0.193.157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k4851118 (123.0.193.157 臺灣), 01/01/2022 14:20: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