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遊記] 九州遊記【二】太宰府天滿宮-周邊

看板Japan_Travel標題[遊記] 九州遊記【二】太宰府天滿宮-周邊作者
polesirius
(ff)
時間推噓 推:0 噓:0 →:0

造訪日期:2019年四月(耽擱許久才寫完,請見諒)

圖文網誌版: https://blog.xuite.net/sirius99/blog/590659700


在「太宰府天滿宮」本殿盯望了一陣,我們轉戰側廊,窺看裡頭的御朱印書寫,也逛著販售處。之前在京都對神社充滿新奇感,每到一處就像蒐集一樣,都會挑個御守作紀念,結果回家全收在袋裡,不知下回開來欣賞是何時。因此盯了半晌,最後還是啥都沒買,直接從廊下穿至殿西廣場,那兒有株參天樟樹,據說活了一千五百歲,想必看過不少此地生死興衰。

轉個彎續繞至殿北,朝前延伸的長牆掛滿信徒祈願後的繪馬,與幾座古樸攝社交相對,相較主參道與內院的喧擾,此區便彷彿另個世界,無人且靜謐。攝社群背後還有間「菅公歷史館」,顧名思義展著「菅原道真」的相關事跡,或許大家都直覺裡頭就是些圖板,羅列網路可查到的資料,感覺門可羅雀,其實並沒有那麼敷衍,館方用各樣博多人偶塑造出十六個袖珍場景,讓訪客隨「菅原道真」成長,經歷封官、罷黜及冤歿,也蒐羅了各地為他捏塑的小像。可惜我們時間不足,也沒有買套票,只能在外頭拍照留下屋閣輪廓,然後跟它說掰掰。

晃至殿北,景致又換了種風貌,為隨坡蔓生的碧綠林色,這兒也有年歲破千的老樟樹,而且是兩株相依,因此被取名為「夫婦樟」。不意外地,這區同有可愛小牛相迎,鄰近還設了「筆塚」,橫置著石雕毛筆,彰顯「菅原道真」身為書道三聖之一的殊榮。他儘管被民間傳說寫成揚散戾氣的怨靈,生前的才學還是很受到大眾肯定,在日本人心裡就如我們的文昌公一樣,不論學生考試、成人追求仕途,都要過來求個加持。

而隔壁的「野見宿彌碑」乍看突兀,其實也有淵源,因為據說「菅原」一脈就是這位相撲之神的子嗣。但再過去的「庖丁塚」......就難以解釋了,從說明板來看,似乎不是講述我們熟知的庖丁解牛,而是表達對廚具食材的感謝,難道學識之神在這千年默默轉職進修,又成為廚神?

根據地圖的粉色圖標,歷史館背後那區的「北神苑」是梅花季的一處重點,既已皆被綠葉替去,我們便放棄一探,繼續繞著本殿外環。看著騷人墨客留下的字碑,欣賞茂林中竄出的揚裙塔樓、早生紅葉,我們又來到了「寶物殿」。可能是禁止拍照的關係,它跟歷史館類似,很難搜到比較詳實的資料,除了「菅原道真」的佩刀,常被提及的皆是名為「翰苑 卷三十」的手稿。

「翰苑」是來自唐朝的遺物,風土誌般記錄了頗多當代歷史與周邊國度,卷三十剛好提到了「倭國」及那時的女王。至於其他的介紹就是些浮泛字語,指稱收納了珍貴美術工藝品,像想誘人親身一睹究竟,偏偏我們沒大把時間可供揮霍,對方既遮遮掩掩,沒拿出足夠亮點誘惑,便可輕鬆捨棄,繼續前行。

「太宰府天滿宮」東側倚山,因而納入的腹地相當大,若從「北神苑」那邊小路曲折上攀,可以登至「天開稻荷神社」,「寶物殿」這區則是由「菖蒲池」開展的丘坡林苑。根據樹形,步道兩側應都是梅樹,早幾個月來,將是宛如飛雪臨降、幾簇淡粉綴點的盛景,而池既名為菖蒲,便暗示入夏後會有白紫相間、品種各異的斑彩在水光間輝爍。這代表我們來的時節有點尷尬,幸好路邊仍有些杜鵑趁機搶得主調,除此之外,池畔屋簷也有紫藤掛垂,很讓人在盯望之際,期待明天的「河內藤園」行。

往前走,山坡處照標示應為「東神苑」,當中的「曲水之庭」會在三月舉辦「曲水之宴」,仿著平安時代,或該說是中國的文人雅興,讓涓溪遞傳酒杯,在接飲中吟哦詩歌。可能是只有活動期間才開放吧,經過時我特別留意卻無法進入,但也無差,因為注意力很快便被轉移了。

似想多角化經營,也像學識之神持著「會讀會玩才有前途」的想法,接續坡路指向的居然是座遊樂園,從廣告圖板來看,各樣設施迂迴於山坡,雲霄飛車穿連其中,感覺能在俯衝之際擁攬俯瞰景緻。好奇走至大門,本以為可以窺看到什麼,偏偏茂林高聳遮掩,什麼設施都沒得見,也罷,若拿出理智來推想,這種兒童取向的刺激度肯定無法滿足我,就算有閒進去,恐怕只會覺得被坑騙。

然好不容易捏熄了好奇,另一股又再起,才順著行道回繞幾步,便見「九州博物館」以拉展立面誘引著我。應是經過認真思量,其外型雖使用了現代建材,仍顯著古老屋閣元素,墨色山簷、木式梁架,與山景同融,主要的展館可能設在山裡,能見手扶梯匿於坡廊,往茂林隱去。

由於本來就沒規劃進去,所以沒買歷史館、寶物殿、博物館的聯票,但瞄見入口「京都大報恩寺九州初公開,快慶、定慶傑作」的特展廣告,就不禁猶豫了,因為「慶派」是鎌倉時代相當知名的雕刻大師啊,常看很多廟宇標榜他們奉的本尊為這一脈系所製。而這回的展覽感覺很稀有,主打「快慶」晚年的名作「佛陀十大弟子」,以及「運慶」的「六觀音」,前者流露寫實的身顏表情,後者現顯華麗的雕鏤細節,此外還有「快慶」弟子「行快」手製的「釋迦如來」,為「大報恩寺」的本尊秘佛,通常不給見。

像是看穿我的意動,在門口招呼的義工阿姨笑臉吟吟往內比著,讓我湧出掏錢購票的衝動,結果盯了片刻,還是放棄了,畢竟一進去必定影響後續的安排,不喜歡讓旅程的變數過度增殖。「不過就是長得都一樣的佛像」我一面催眠自己一面逼著雙腳繞向「菖蒲池」,藉早開的如蝶紫瓣轉移心思。

走著走著,步道切回了「心字池」,池畔老樹粗枝橫展,密葉雖將步道遮蔭得幽闃,也攜來心靈的定靜,偶爾日光會由葉隙篩落成芒,使心情明躍。再朝池間望,「太鼓橋」如虹,接往末社所在的島岩,那兒粉紅杜鵑簇密成球,隨風拂讓落瓣於水光蕩漾,拍照著,賞看著,便也覺得是「太宰府天滿宮」的不錯收尾,可以擱下那些錯身的,只帶著微笑從鳥居離去。

很可惜地,今日考驗其實還未了,當從院落走出,記起中午未吃的冰淇淋,「ViTO」卻半拉了鐵捲門,顯示營業時間已結束。不會吧,傍晚也是賺錢熱門時段,有必要這麼早收工嗎?都說日本人過勞,怎麼就給我撞上幸福企業。心情再度沉落的我被逼得把目標轉向說是此地名物的「梅枝餅」,這東西主街頗多店都有賣,就算半數偷懶收工,仍能找到相對勤奮的。

好奇買了一個咬下去,紅豆餡?我的腦袋問號滿滿,整顆完食了都只覺得是塊溫熱微甜的小餅,感覺不出特別在哪。查了典故才知「菅原道真」被貶時,某位老婆婆常用這種紅豆餅接濟他,後來也將餅放在梅枝上作為祭奠,跟食材完全兩碼事,是吃氣氛的......

我與旅伴相互投以無言的一眼,循街往外走,來時沒空搭理紀念品店,這會兒總算能稍加逛看,除了以胖肚龍貓、童趣盆花在門口招引的「吉卜力專賣店」,就屬一家賣「史奴比」商品的最令人印象深刻,他把知名的浮世繪做了二次創作,像描繪江戶至京都諸多驛站的「東海道五十三次」、「葛飾北齋」關於富士山的「冨嶽三十六景」,可以看到史努比與他的好友融合在當代人物間生活、遊歷,當中的「神奈川沖浪裏」自然也不會缺席,有史奴比隨舟隻衝浪玩耍。盯著那些畫集、筆記本、掛布,很讓人眼花撩亂,差點就要大破財。

從「太宰府」坐巴士回到「福岡」,領了寄存的行李,由於明天一早就要開始連續幾日的路駕,我們先處理好領車事宜,check in,然後才去覓食。而下午的冰淇淋既然落空,晚上的甜點可不能再失誤,反正旅伴說他不餓,便按我規劃走到與「博多車站」共生的「JR博多城」。這頭巨獸吞納了「博多阪急」、「AMU PLAZA博多」、及其他不同名目商場,對不熟結構的我們,有點像外來人失陷在台北車站的迷宮,繞了一陣才找對入口上到九樓美食區「City Dining Kuuten」,見到由金澤老茶廠「林屋」開的甜點店「京林屋」(京はやしや)。

原本還擔心會候位到天荒地老,已做好長期抗戰的準備,畢竟網路稱其熱門,一路所見的餐廳也幾乎滿座,但可能大部分觀光客都在吃正餐,走進一問居然還有位置,很令人開心。坐下後我迅速掃描了菜單,餡蜜、蕨餅、剉冰,還有三種略帶差異的抹茶芭菲,第一眼瞄到添加濃茶醬的「濃茶芭菲」很令我心動,但它在抹茶冰淇淋之外又摻了紅豆冰淇淋,就扣了分。基本款自然是略去的,剩下的對手就是被放在菜單首位的「抹茶蕨餅芭菲」,它有著頗具份量的抹茶霜淇淋及蕨餅,紅豆則以餡的型態襯在下方某層,衡量了一陣,最後選擇後者,決定信任店家的推薦。

等待的空檔我走去櫃前逛了一下,賣茶葉出身的它擺了不少茶款,隨發酵焙煎度由淡綠轉褐的簡潔包裝滿博人好感,但此趟已鎖定在「八女」大採購,這邊只能先忍著。玻璃櫃裡也展著由抹茶演繹的蛋糕卷、起司蛋糕、生巧克力蛋糕,挑戰我的意志力,好在小惡魔的惑語還沒編織完,甜點先一步送來了。

據網路所說,抹茶芭菲這東西是由此家店發展出來的,儘管不知為何在觀光客裡知名度不高,當挖了一匙霜淇淋送入口,頓時覺得沒有辜負其招牌,品名雖未以「濃」標記,茶香對我而言已相當濃郁,並在入喉後帶起回甘,蕨餅也灑了不少抹茶粉,轉換口感之餘,仍保持對味蕾的挑逗。至於旅伴,他點的是簡約版,只有霜淇淋跟寒天,但也算吃到了精華,畢竟我們都對那些紅豆白玉沒啥愛。

吃完後隨意在樓層間逛著,見指標提醒屋頂有個名為「燕林廣場」的展望台,就好奇爬了上去。可惜穿繞了須臾也沒找到讓人定目的視野,倒是溫婉的點燈讓這個院落在夜裡頗具氣氛,還有條參道劃向一處小廣場,那兒幾座鳥居環列如卦陣,盡頭是間具體而微的「鐵路神社」,應是為了祈求底下的每趟電車往返都能平安吧。

其實也是可以在這棟順便解決正餐,畢竟博多拉麵聲名顯赫,方才逛著就有不少店在門口掛出大幅海報,配料撩目,各種標榜第一的吹噓。然旅伴待過日本,吃過太多拉麵,這些在他眼裡便彷若過眼雲煙,反倒對先前查到的某家鐵板燒很有興趣。好在我對拉麵沒追求,能吃到茶韻迷人的抹茶芭菲今日已滿足,便以輕快步伐隨他走。

這間店名稱長又雜,翻成中文是「鐵男精力鐵板燒」(Iron Man Stamina Plate),離車站不遠,門面紅豔豔地挺惹人注目。表定似乎開到挺晚,但我們到的時候已差不多是店家的預先洗刷時刻,座位區完全沒人,讓我不禁猜度熱門時段會否有著滿座盛況。儘管粗獷老闆見我們進來有些意外,很快便換上親切笑容招呼。我隨他指向瞄往牆上品項表,很意外地那兒沒有琳瑯滿目的多類主食,替之的只是普通至三倍的份量價位,看來真如旅伴所說,是CP值高的吃粗飽。

既然沒什麼可選,肚子也沒啥飢餓感,就點了普通款,免得讓這餐變成罪惡的增肥消夜,即便如此,當端上桌看見鐵盤那快要滿溢的如山堆疊,我們仍舊雙目瞪大。辨了一下,菜色就是高麗菜炒豬肉,外加白飯與泡菜,與概念中日式餐點的精緻路線有些偏差,而嚐過後除了因以味增拌炒味道偏鹹之外,殘留的油也挺多。

僅能猜想這本就是店家特色,畢竟隨盤送上了小木塊,可以墊在邊邊,把過多的油傾流出來,只是對我們這樣的怕肥人士,盯著盤底油光還是無比心驚啊。妙的是這家的評價有四顆星,難道因為日本人每天都在吃油膩膩的拉麵,對這層級的早已免疫呢?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59.125.98.180 (臺灣)
PTT 網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