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周邊] 求真。Type C hub (純usb hub)

看板MAC標題Re: [周邊] 求真。Type C hub (純usb hub)作者
KimomiKai
(時雨大天使)
時間推噓11 推:11 噓:0 →:17

※ 引述《lovesnake (LoyalDog)》之銘言:
: 最近剛邁入Mac的坑,但MBP上的孔實在太少了
: 所以在尋找可用的Hub,但怎麼找都是
: 7合1
: 9合1
: 5合1
: 之類的
: 找不到真的純type c hub
: 目前最接近的是OWC中階款的TB4 hub,有三個額外的type c可用,但太多用不到的功能

: 請問大家有推薦可用的純type c hub嗎?
: 1 c 對4 c之類或者以上的,謝謝
: -----
: Sent from JPTT on my Google Pixel 3 XL.


我記得上次在一篇文章有提到Thunderbolt 3的細部技術。
#1W60GklV (MAC)

===============
Thunderbolt 3細看,其實是有貓膩的,並不是外面宣稱的40Gbps跑好跑滿,其實他是給你預留了“圖形輸出帶寬”18Gbps和“Data 傳輸帶寬“22Gbps,加起來才是你看到的40G
bps。這是固定的。

而去年底發表的Thunderbolt 4,直接整進去CPU裡面,不再與PCI-e/SATA/USB 2.0/USB 3.2/WiFi共用一條OPI這條Bus。新增了一條“動態帶寬分配”,這才能讓單一輸出可以自
由調配傳輸速度。不再受限於要跟其他元件搶OPI限制的32GT/s。

其實很納悶的是,一個外接盒(外接磁碟陣列)他不貴嗎...
Thunderbolt 3的外接設備都非常貴,動輒5000起跳。再加上一條NVMe的SSD。
你說外接能有多省?


主要造成Thunderbolt 技術貴,還是出在英呆爾。畢竟是他發表的協議,他要賺取授權的...
===============
上面這段是內文TB的部分。


Thunderbolt 3 40Gbps 這個數值並沒有錯因為實際上真的能用到這麼大的頻寬,但這40Gbps頻寬並非可以全部給 Data 使用,要區分 Data 與 DisplayPort 兩大類別。

Data:純資料傳輸的話 Thunderbolt 3目前協議上的定義最大單向可到『22Gbps』
DisplayPort:能使用的頻寬就是 40-22=18Gbps,不過這裡有幾個限制
當 Data 與 DisplayPort 同時使用的時候,頻寬優先分配是以 DisplayPort 優先使用,當您外接的螢幕解析度越大所使用的頻寬超過 18Gbps 的時就會從Data的頻寬扣掉,簡單講當您外接的螢幕解析度越大、數量越多您可用來傳輸資料的頻寬越少,因為這是 DisplayPort 在協議上的權限是最大。
純 Data 資料傳輸的時候,DisplayPort的18Gbps頻寬無法給Data使用,因為是獨立保留通道無法合併使用,所以當Data傳輸的時候就無法突破22Gbps。

稍微換算一下22Gbps大約是2750MB/s這個速度,你再去翻市面上所有外接硬碟的速度。舉市面上蠻強勁的三星X5 2TB行動硬碟(TB3 介面)讀寫一樣落在2400MB/s,2000MB/s。
是還沒看過可以超過2750MB/s的行動硬碟...不過WD好像有一款可以達到3000MB/s的樣子,不過我目前都看到是插在TB4的筆記型電腦測試,而且是Gen 11 intel CPU,那樣就有可能了。


那這邊又不免俗要講一下intel JHL系列晶片,18年以前的MBP都是JHL 6540,18年後的改為JHL 7540。M1是JHL 8040R(這是Thunderbolt 4 Retimer的晶片)。

MBP左右各2個接口(合計4個),但其實內部是左邊2個接口共享一個JHL 晶片。右邊共享一個JHL 晶片,所以即便你把同一邊的孔接上,由於一側雙口是共享晶片傳輸頻寬,你也只能跑到2750MB/s。

====================
那M1為什麼配Thunderbolt 4 的晶片卻不算TB4呢?

因為Thunderbolt 4有一項細則是:基於intel JHL的VT-d的直接記憶體訪問,也就是DMA保護(這個在阿婆的技術支援頁面有解釋),但是阿婆是透過T2加密晶片(整合進M1內了),不是直接用JHL,所以不能對外宣稱自己是支持TB4技術。只能說自己有這個規格而且是並行USB4.0的。

然後修正我那篇內文最後一句,有關授權費的問題。目前intel已經取消授權費用了,原因應該是要大力推廣TB技術普及,但是會有控制晶片的成本在,導致現在很多板廠根本不太重視或是大範圍普及TB接口。


先這樣,有後續再補充,繼續上班。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42.75.133.165 (臺灣)
PTT 網址

xoy02/25 15:17

danielhsu8802/25 15:24

snow121202/25 15:44清楚明吞

a06269306902/25 15:48有趣知識

yys31002/25 16:17蘋果自己不也是制定方 貴跟他無關嗎

阿婆只有在早期給intel技術建議,並沒有參與制定。 但是阿婆擁有專利獨享權,印象中好像有簽年限。 到後來就是去年阿婆發表那條真Thunderbolt3 連接線,實屬火力展示。

jsbmimitic02/25 16:23推 清楚明瞭

jsbmimitic02/25 16:25這樣說起來若取消授權費用,代表以後的TB接口裝置就

jsbmimitic02/25 16:25可以比較便宜了對吧?

並沒有,主要原因還是intel那個晶片不怎麼便宜。 一片官方定價2.4美刀。

scps99060702/25 16:26所以說如果再從18Gbps的資料傳輸頻寬分USB-C就會慢到

scps99060702/25 16:26連USB3.1gen1的速度都沒有,自然也就失去TB3的頻寬優

scps99060702/25 16:26勢。只能說TB3就是比較喜歡display,況且現在連displ

scps99060702/25 16:26ay port都要改成USB-C的頭了

ck574b02702/25 17:18顯示頻寬不足不會借吧,傳輸針腳不能自己變顯示針腳

他並不是依針腳配額的。 USB4.0可以做到4.8GB/s。

HiroshiKin02/25 17:30很多號稱可以跑5g速度的線都只跑30MB...

5Gbps相當於5000Mbps的速度,換算大概是625MB/s。

※ 編輯: KimomiKai (42.75.133.165 臺灣), 02/25/2021 17:53:24

HiroshiKin02/25 19:49目前這條我確定可以跑到350MB左右,其它買了三、四條

HiroshiKin02/25 19:49三、四百元的都50MB以下

HiroshiKin02/25 19:49 https://i.imgur.com/ISKP8ss.jpg

圖 求真。Type C hub (純usb hub)

ck574b02702/25 20:28可以做到跟有支援不一樣啊,DP1.4不會摸到18Gbps這個上

ck574b02702/25 20:29限,則上面的說法目前也沒意義。

你怎麼會認為DisplayPort 1.4只用18Gbps就可以吃滿。畢竟阿婆做出6K 10bit的螢幕。 實際上DisplayPort 有8b:10b之分,所以影像編碼裡面有20%是校驗用,不屬於顯像數據 。 所以理論DisplayPort 1.4的32Gbit/s*80%=25.92Gbit/s 以8bit的螢幕計算4K 60Hz的螢幕帶寬所需約12.54Gbit/s。 但是要輸出4K 144Hz所需帶寬為31.35Gbit/s,所以DisplayPort 的做法是DSC或是4:2:2 做色彩採樣壓縮傳輸。 順便說一下5K 60Hz是22.18Gbit/s。10bit 6K…這我沒算,畢竟我沒算過6K的消隱區域, 算上去理論上會吃好吃滿。

※ 編輯: KimomiKai (1.173.166.236 臺灣), 02/25/2021 21:03:28

ck574b02702/25 21:12我是看這個,在hub的DP1.4只會用到兩針腳,有錯請指教

mayolane02/25 21:40樓上那個影片說的是USB的狀況,這邊說的是TB3

taipoo02/26 05:07推專業解說

krousxchen02/26 18:38Mac雲講堂連色域都搞不懂......

更正為色彩採樣壓縮。抱歉我很雲。

※ 編輯: KimomiKai (36.237.106.188 臺灣), 02/26/2021 18:42:58

ck574b02702/26 20:38不太懂,只要晶片僅到dp1.4,usb或tb不都一樣嗎

krousxchen02/27 19:19我是指ck5那個影片,mac雲講堂

okay~順便讓我修正一下專有名詞。

※ 編輯: KimomiKai (1.173.166.236 臺灣), 02/27/2021 20:15:53

davidtao01as03/06 02:07所以apple的tb就是因為沒有辦法直連cpu所以沒辦法

davidtao01as03/06 02:07做到tb4那樣動態頻寬分配才只能算tb3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