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問題] 天穗之咲稻姬 種稻問題
此為稻米種植相關科普推廣文,
因為出現了本科專業文,導致我已經有點分不清楚有關的界線了
如果本文真的被判定太無關,煩請告知我願負責跟刪除。
剛好本週五晚上 7:00 ~ 9:00 的展望系列演講直播,題目是
台灣在地的陸稻水稻改良對全球農業發展的貢獻
http://prospect-speech.blog.ntu.edu.tw/1383
展望系列的科普演講是很適合小小認識各個領域,增加一點雜學跟對事物好奇的地方
網站裡也有許多不同的歷年影片可以供大家探索挖掘。
如果種稻姬有引發玩家那麼一點對於農業知識的好奇跟興趣,
本週的題目剛好跟在地的禾本科作物有關,
遊戲玩了一陣我想也要休息一下,
大家可以順順的從遊戲畫面過渡到直播,
從 IP 的遊戲機制一路認識到台灣農研的現況。
剛好收到本週的 EDM,無利害關係的分享給大家 m(_ _)m
--
※ PTT留言評論
24
來回應一些問題 推 sam22213228: 請教通常水溫要幾度才合適?看台灣水田都放很多。遊 11/15 21:22 → sam22213228: 戲內水溫放很多水才到17度不然都13、4度。 11/15 21:22 如果遊戲有把這個參數表示出來,就代表這個參數可能有意義 首先,水溫會影響土壤溫度,土壤溫度會影響水稻根部生長,所以會影響水稻生長26
首Po手機po文 若排版跑掉抱歉 目前已經種到第四年插完秧 除前兩年固定收成外 第三年的收成超不理想居然只有11顆 看報表應該是徒長病問題87
我是從事農業研究的路人 雖然有switch但沒有玩這款遊戲(汗) 但在板上看到一些問題 覺得可以就水稻栽培的問題做一個簡單的回答 如果有錯也請指正啦
21
[網宣] 春季展望線上演講:核融合─終極綠能去年(2020年)夏天7月28日,國際上利用核融合反應來發電的研究計畫有重大的進展。國 際熱核融合實驗反應器,一座由美國、歐盟、俄羅斯、日本、韓國、中國和印度合資在法 國南部所建造的托克馬克,已經開始組裝,預計在2025年開始電漿實驗,2035年開始熱核 融合實驗,以達成輸出能量是輸入能量的10倍以上的目標,驗證自我加熱的物理機制,並 提供核融合發電商轉的可行性的科學證據。由此歷經將近一個世紀的核融合研究的最後一8
[網宣]2021春季展望線上演講:碰觸造物者的指尖今年春季演講系列的主軸,訂為「碰觸造物者的指尖-談建構未來的黑科技」( Touching the Fingertip of the Creator-The Black Technologies that Shape the Future)。近10年來,新物質與新材料的進展已非突飛猛進四個字可以形容,而對撞和融 合的能量層級屢創新高,讓我們越來越接近物質的基礎結構,也讓我們有機會探知宇宙起 源的關鍵過程,能碰觸造物者的指尖!- 災難是地球的宿命,也常是重設生命演化趨勢的隨機關鍵。人類所主導的第六次物種大滅 絕已在啓動的邊緣,浩劫勢將不可免。若人類能幸而避禍存活,為了重建崩解的生態系, 我們當然需要先備份生命素材,因此應及早啓動各類生物的保種行動。將這樣的危機意識 普及到大衆及各國領導人,並積極展開有效率的國際合作任務,是人類這物種能否存續的 考驗。
- 自古以來,太陽就是人類光和熱的來源,也是生活作息時間的指標,如果太陽瞬間消失, 大地陷入一片黑暗,當然會造成民心驚懼,有時還需勞動皇帝下詔自責。但日食在歷史上 屢見不鮮,這天地間一瞬的「變態」,曾帶來多少社會動盪?隨著科學發展,人們已經掌 握日地月的運行關係,能預測往後千年日食的時間地點長度,準確到能用來對錶!這個壯 觀的天象已經成為人們生活中的「常態」,這個由「變態」成為「常態」的過程,出現在
- 本次演講將討論全球人口成長趨緩,死亡率大幅降低,全球人口老化及壽命延長的發展趨 勢。全球各國主要的疾病型態也由傳染性疾病轉為慢性病為主,如心血管疾病及癌症。人 口與疾病的轉型大幅增加地球永續的社會經濟負擔。臺灣身處東亞地區,人口與疾病模式 的發展趨勢有何危機及挑戰?臺灣如何面對高齡化、長壽化及沉重的疾病負擔?本演講將 以社會學角度,討論台灣社會高齡化的處境,如何避免「長壽地獄」,走向生命善終。
- 由於環境保護與健康意識之提高,細懸浮微粒(PM2.5)已成為大眾關注議題。PM2.5污染來 源眾多,例如交通排放、工業活動、境外傳入等,雖然透過各類型空氣品質監測方式可瞭 解空氣污染程度,然而僅有監測資料並無法回溯污染來源。就改善空氣品質與預防疾病發 生角度而言,釐清主要空氣污染來源與推估其貢獻比例,將有助於發展有效之管制策略。 此次演講,將以深入淺出方式,介紹可探討污染來源之監測方式與模式應用,並將此概念
- 上世紀 80 年代末,一些科學家思考著如何才能把光囚禁起來,或是讓它們在微米尺度以 下沿著任意彎折的光路傳播。他們發現解答早已藏在半導體物理的研究中。藉著人為設計 的週期介質以及對介質週期性的局部破壞,無論是光的牢籠、反射鏡、分束器,或是大角 度彎折的波導都可以實現。 在本世紀初,一個被擱置了三十多年的理論研究突然找到了可具體實現的方法。藉著將共
- 半導體元件被廣泛的使用於我們日常生活中,手機,個人電腦,汽車,家電產品都需要晶 片,我們上網時也是靠資料中心的高速運算晶片提供我們所要的訊息。晶片已成為科技時 代最重要的戰略物資。在這個演講中我將介紹半導體元件及半導體晶片發展的一些關鍵過 程及科學家們如何將晶片技術發展到奈米尺寸。我也將分析國際半導體產業的現況及未來 可能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