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亞洲] 日本 IT 轉職分享 Part.2

看板Oversea_Job標題[亞洲] 日本 IT 轉職分享 Part.2作者
yugi2567
(coursera)
時間推噓 6 推:6 噓:0 →:0

[友情代Po]

* 各類連接
- 前篇:
https://bit.ly/3vBFEFF - 日本 IT 轉職分享 Part.1

- 好文推薦
https://bit.ly/3Sv9xig - 日本跨行轉職經驗
https://bit.ly/3ZmObG2 - 日本海投經驗


* 前言
前篇的時間點再追加 1 年工作經驗,共 7 年弱左右。
本次是來日的第 3 次轉職,這邊分享與前次不同的經歷。

在這邊,再次特別感謝幫我發文的學長。


* 本人經歷
- 學歷:
私立龍頭大學 電機系学士 卒業(未持有日本大學的修士學歷)

- 語言:
日: JPLT N1 接近滿分
英: 無 TOEIC 成績,IT 原文技術文章可閲讀程度

- 經驗:
Infrastructure: 5 年
Software Development: 1 年
IT Consultant: 1 年弱

- 證照:
AWS Cloud Practitioner
AWS Solutions Architect Associate
AWS Developer Associate
AWS SysOps Administrator Associate
AWS Solutions Architect Professional
AWS DevOps Engineer Professional
AWS Advanced Networking Specialty(2024-01 取得)
Azure Fundamentals


* 轉職理由
1. 覺得 Cloud Career 職涯發展受限
2. 社内研修制度不夠充足,Cloud 技術力不好累積
3. 加薪

將來以 3 Cloud 爲主要的技術標的。
目前先直衝 AWS 系列的全資格,之後補齊 Azure 跟 Google Cloud。

之後打算再上述技術基底下,追加 Kubernetes 等技術分支,
以及 Terraform 等 Delivery 技術,完成 3 Cloud 的自動化構築架構。


* 轉職時間線
2023-10 上: 情報搜集,本次只使用 Bizreach 跟 Openwork
2023-11 上: 分兩條線,一條透過獵頭投,另一條則自己投
2023-12 上: 開始各家企業的 Online 面試,包括一次二次
2023-12 下: 取得内定

速度感跟上次比,沒什麽太大的變化。
但是大量集中於一兩天内,面試所有企業。

本次,特地請了幾天有休,
以及租借了小型辦公室專心面對面試。

跟上次一樣,所有的面試内容全部用 OBS 記錄起來。
面試完之後,在下一場面試前,把上場面試不足的地方抓出來加以補強。


* 轉職経緯
當初進入 S 社,面試時説好要配給我 Cloud 的相關 PJ,
讓我可以好好累積 Cloud 的技術能力,好發展成 Cloud Consultant。

實際上,卻給我與 Cloud 不相關的 PJ 的要我做 PMO 的業務。
一次也就算了,第一次做完了還來了第二次。這次我決定好好相談一下。

起初,第一次相談時,Manager 直接回絕我的請求。
沒關係,不給我換 PJ ,我換公司不就行了嗎,道理很簡單。

而後,Manager 第二次跟我相談,
説是可以幫我調整,但是要我再等等。
我也表面上說可以沒問題,實際上則是背地裏準備轉職的諸多事項。

結果,2023-10 的相談背後,他們在社内裏部門間互相踢皮球。
等到實際上 PJ 的異動已經是 2024-01 了,真的是好棒棒的喲。
不過也沒關係,你們的異動月,就是我在公司裏的最後一個月罷了。

經歷過上述種種爛事後,各位不知道,
當我拿到新公司的 Offer 時,我比嗑藥還要 High 呢。
根本就是,「最高に『ハイ!』ってやつだアアアアア!」 by Dio Brando


* 面試準備内容
1. Talk Script 格式:
於是,2023-10 初,就開始每天下班準備面試内容,
不斷地優化我的履歷書以及職務經歷書,修改了不下 20 次。
然後,把以前面試用的 Talk Script 也重新寫了好幾遍。
以前用 txt 檔寫,發現不太好參照,也就順勢改成了 Word 格式。

2. Talk Script 練習:
面試前,對著 Talk Script 練習。
讓你所説的每個段落的説明更加簡短明瞭,
而每個段落的説明,限制在 2 分到 3 分之間,
超過 3 分以上的説明就只是冗長,面試官不願意聴,
也只是增加你面試被刷掉的機率而已,多説無益。

3. Talk Script 觀點:
一個完整的説明裏,
包括了下述起承轉合等觀點,對於面試官的質問。
這套是 AWS 慣用的説明手法,我感覺在各個場面下都好運用。

結: 結論,Conclusion
起: 狀況,Situation
承: 課題,Task
轉: 行動,Action
和: 結果,Result

- 結論,Conclusion:
對於別人的問題,開場先從結論開始説明。
(説明時間抓在 10 - 20 秒之間)

- 狀況,Situation:
在什麽 PJ,當時是什麽情況,簡單扼要的説明,
登場的人,事情,物品等,讓面試官好掌握你要説明的事情的全局。
(説明時間抓在 20 - 30 秒之間)

- 課題,Task:
在這個情況下,你們的 Team 面臨什麽樣的課題。
幾個課題,課題的類型等説明,但是説明不要太長。
(説明時間抓在 20 - 30 秒之間)

- 行動,Action:
對於上述課題,你,做了什麽貢獻。
切記,是你的貢獻,不是 Team 裏其他人的貢獻。
在這邊得説明,你對於這個課題的看法,以及提出來的 Solution。
(説明時間抓在 20 - 30 秒之間)

- 結果,Result:
根據你的貢獻,該課題獲得什麽樣的進展,最後是怎麽解決。
可以稍微詳細的説明你的貢獻結果,並在該結果上追加明確的數字,
讓你的面試官可以更好掌握你的能力,使其作爲一個可以評斷你的指標。
(説明時間抓在 30 - 60 秒之間)

4. 常見面試問題一覽表
以下爲原文:
- 自己紹介
- 転職理由
- 志望理由
- 社会人になって挑戦したこと
- 現在の会社における PJ の説明
- 苦労したエピソード(リーダ経験も含め)
- 来日した理由
- 英語力
- 普段どのように勉強していますか
- 強み、弱みはなんですか
- 入社できたら、達成したいこと

等等,這些是我優化過後統整的問題一覽表。
剩下的就是自己得針對各個公司的 Culture 去準備相關的逆質問内容。


* 本次投的公司
1. A 社 / 外商 / Cloud Provider
階段: 書類過了,一次面試沒過
感想:
一次面試要自我介紹 30 分鐘左右。
剩下 45 分鐘是 White Boarding 課題解説加深堀。

2. A 社 / 外商 / IT & Consulting
階段: 拿到 Offer,決定入社
感想:
一次面試,自我介紹加個人經歷,技術理解的深堀。
二次面試,加入公司後,想做的事情以及今後的職涯目標説明。

3. A 社 / 外商 / IT & Delivering
階段: 拿到 Offer,決定辭退
感想:
面試内容跟 2. 沒有什麽差別,
最大差別在於 3. 是 2. 的合弁会社,公司規模比較小。

4. R 社 / 日商 / Consulting
階段: 書類過了,一次面試沒過
感想:
一次面試,説明時不夠言簡意賅,
作爲一個 Consultant 能力不夠充足被辭退。

5. K 社 / 外商 / Consulting,Big 4
階段: 書類過了,一次面試沒過
感想:
一次面試,説明已經夠簡單明瞭了,
但是面試官認爲我是技術志向不是 Consult 志向被辭退。

6. N 社 / 日商 / IT,東証 225 選定銘柄的子公司
階段: 書類沒過。面試還得三次
感想:
書類沒過我很意外,比他大手的公司都過了。
開的價碼少,面試流程多,感覺挺好笑的。

7. M 社 / 日商 / 不動産,東証 225 選定銘柄
階段: 書類沒過。
感想:
書類沒過不意外,他開的要件比較麻煩。
原本看在福利還不錯的面上投了一下,可惜沒緣分。


* 本次轉職感想
這個世界上,沒有不能離開的公司。

人如果不滿要説出來,在你說出來後,
沒辦法解決的話,就自己想出解決的 Solution 即可。

做事秉持著互助互利的精神,你幫了我,我也會幫你。
但是,跟你相談你他媽不幫我,也不用怪我不客氣,你就自己找人來補我的缺。
我沒時間跟你在那邊五四三。
「やられたら、やり返す。 倍返しだ!」 by Hanzawa Naoki

下面歡迎留言,如果有想要加深一些情報上的交流。
也歡迎提供 LinkedIn 等聯絡方式在下方。
我看到會一一追加回應的,謝謝。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36.23.34.64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yugi2567 (136.23.35.32 臺灣), 01/16/2024 12:16:45

Tix01/16 13:06讚,感謝分享!

TSMCfabXX01/16 13:20

B098869808801/16 14:41問一下 面試可以集中 但他們都不考上機考嗎?還是in

B0988698088: fra職缺完全不要求你懂code(不至於吧 Infra 不是

Software 沒有 Coding 的部分,所以沒有機考。但是 Infra 會 Code 會 IaC 有加分的

地方。我強在我剛好兩種都會,汎用性高。另外,我應徵的是架構師 Cloud Architect,

我能設計,同時還能自動化構築。主要是因爲 Cloud Architect 得對客戶,所以表達能

力很重要。如何用簡單的説明,去向客戶解釋他們想要的架構,該用什麽 Service 怎麽

裝去達成等。

01/16 14:41

※ 編輯: yugi2567 (136.23.34.87 臺灣), 01/16/2024 15:32:30

vuncent01/16 16:54推 先感謝前輩分享

kangta081901/17 21:04推離職感想 在日商工作很有感

ad8631501/18 1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