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ASUS PRIME RTX 4060 Ti OC 8GB
RTX 4060 Ti vs RX 7600 XT 黑神話:悟空實測
原文轉自 UNIKO's Hardware
網頁好讀版:
https://unikoshardware.com/2024/09/asus-prime-rtx-4060-ti-oc-8g-review.html
https://i.imgur.com/VNPcjNr.jpeg
華碩顯示卡繼 ROG STRIX 和 TUF GAMING 系列在電競領域大獲成功,主打創作者的 PROART 開始嶄露頭角,穩穩卡進主流市場,入門系列看似完全交給 DUAL 獨挑大樑,日前卻再由 PRIME 開拓一條戰線。
起因是由 NVIDIA 開啟了 SFF READY 規範,華碩作為首批公告的一廠,乘著浪潮向世人宣告 PRIME 系列也有顯示卡了!
目前除了 RTX 4070 12GB 與 RTX 4070 SUPER 12GB 之外,也推出這次我們開箱的 PRIME RTX 4060 Ti 8GB。
主打嚴格測試認證的 PRIME 系列顯示卡,除了體積緊湊,還帶來什麼優勢?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PRIME RTX 4060 Ti 包裝配件
三風扇是 PRIME 系列的設計特色之一,包裝設計與同為入門系列的 DUAL 有著相似的味道,畢竟 DUAL 也是以雙風扇小體積聞名。
PRIME 與 DUAL 系列正面基本上都以打亮的黑色背景襯托顯卡本體圖,包裝與本體都藏有一些圓點、三角形與長方型斜線條裝飾,背面則強調散熱、可靠性、外觀、系列生態系統,和軟體支援。
PRIME RTX 4060 Ti 的配件相對精簡,有一本厚厚的快速使用指南、一份保固說明文件、以及同樣的那一塊可作為手機支架的感謝卡,小小可惜的是沒見到 PRIME 卡牌。
https://i.imgur.com/D6ErAQT.jpeg
https://i.imgur.com/xNf7Jl0.jpeg
PRIME RTX 4060 Ti 外觀
特色設計
PRIME 系列顯示卡的外觀設計理念是 SLEEK,有平滑、線條順滑的意思。
從顯示卡的外殼可見,表面有金屬髮絲處理,也有磨砂處理,更有不少粗細不同的亮黑線條貫穿正面到側面,背面與尾部則以連續橫向紋路相呼應。
‧ PRIME RTX 4060 Ti 拿在手中相較其他同級顯卡明顯輕了不少,尺寸為
269 x 120 x 50 mm,重量只有 683 g。
‧ 現在的顯示卡背板也被納入散熱設計的一環, 特別是開孔的部份。
‧ PRIME 的背板主要是金屬髮絲紋造型設計,加上黑色線條劃過,但不是金屬材質。
‧ 背板邊緣有平滑轉 90 度的延伸,加強整體結構穩定。
‧ PCB 頂部有實體的 BIOS 兩檔切換,預設是 P 模式,提供更強散熱;Q 模式調整風扇曲線,以控制噪音為優先。
‧ 有 1 個 PCI-E 8-PIN 輸入,PCB 附近有一顆小 LED 用作顯示插入狀態。
‧ 背板與外殼接合處有螺絲固定,整體結構再加強。
‧ 顯示卡尾部被背板和外殼接合,背板的部份有多個螺絲孔作為機殼固定之用。
‧ I/O 擋板使用 304 不鏽鋼材質,更有兩處以螺絲鎖在外殼上,整體結構一環扣一環。‧ 雖然檔板上也有開孔,但被外殼延伸的部份完全阻隔,所以與顯示卡尾部的處理一樣,看似有意控制風流方向。
‧ I/O 輸出有 4 個,包含 3 個 DP 1.4 和 1 個 HDMI 2.1。
‧ I/O 檔板屬 2 槽設計,而外殼超出 2 槽,整張顯示卡維持 2 .5 槽厚 (50 mm)。
‧ PCB 稍稍高出 I/O 檔板,資料顯示整體高度為 120 mm。
https://i.imgur.com/dtbxayK.jpeg
https://i.imgur.com/1BT9Usb.jpeg
https://i.imgur.com/yyNhmTj.jpeg
https://i.imgur.com/vWxJAPB.jpeg
PRIME RTX 4060 Ti 散熱設計拆解
‧ 散熱器主體由 2 組散熱鰭片和 2 根熱導管以及小銅片構成。
‧ 記憶體散熱和供電模組以及供電電感散熱由獨立的金屬板負責。
‧ 熱導管成 C 形分佈,兩端各負責一組散熱鰭片。
‧ 核心部份有一塊小銅片,這部份的熱導管加入壓平處理直觸小銅片。
‧ 兩組散熱鰭片之間,有一塊金屬條 (王) 搭在兩組鰭片的折 FIN 上,似是用作加固鰭片。
‧ 風扇的固定不在散熱鰭片上,實際被固定在外殼上,風扇採用雙滾珠軸承,支援停轉功能。
‧ 扇葉尾部有風扇環連成一體,風扇中央的 HUB 被進一步縮小以換取更多空間予扇葉,風流量和風壓因而增加。
‧ 背板的另一邊有多組類似橫樑的設計,增強整體穩固度,但也意味背板不是金屬材質。https://i.imgur.com/ZeD6Jxh.jpeg
https://i.imgur.com/6ORnEKH.jpeg
PCB
PRIME RTX 4060 Ti 的 PCB 佈局與我們之前開箱過的 DUAL RTX 4060 Ti 略有不同,PCB 上的元件分佈合理,沒有出現過份緊湊的情況,華碩亦沒有將本在右邊的一組負責核心供電的設計移至左邊,整體維持 5 + 1 設計。
‧ PCB 背面有多顆日系貼片 SP CAP 作為額外的輸出電容。
‧ PCB 表面有多處電壓測量點。
‧ 金手指上方共有 8 組 MLCC 小電容,意味這是 X8 的電路設計。
‧ PCI-E 8-PIN 的 PCB 有作下沉處理,使插線後的高度需求進一步降低,更輕鬆符合 NVIDIA SFF 的尺寸限制。
‧ 核心背後全是 MLCC 的設計,沒有出現一組組的分佈規律。
‧ 在金手指的 PEG 部份,附近有一顆 R005 電流檢測電阻。
‧ 兩檔切換的 BIOS 鍵。
https://i.imgur.com/GQPJzmB.jpeg
https://i.imgur.com/kBfTk5C.jpeg
https://i.imgur.com/DucF6DF.jpeg
https://i.imgur.com/UaH6uNs.jpeg
https://i.imgur.com/WOOBlT6.jpeg
核心和記憶體
‧ 核心是 AD106-350-A1,四角有封膠處理,另伴隨 4 顆 SKHYNIX GDDR6 晶片。
‧ H56G42AS6DX014,每顆容量 2GB,原生頻率是 18 Gbps。
https://i.imgur.com/iKMSc6Y.jpeg
5 + 1 供電設計
‧ 位於核心的左邊,有 4 組負責核心電壓的供電設計。
‧ 輸入電容是台系鈺邦 5K 270uF 16V,輸出電容應該是另一家的 820uF 2.5V 設計,與電感一樣都是貼片式焊接。
‧ 一體式供電模組卻是非常罕見的 UPI-SEMI 版本,UP9646A 50A。
‧ 核心的右邊有一組同樣負責核心電壓的供電設計,使用同款供電模組和電容。
‧ 另一組供電設計則是負責記憶體的部份,採用分離式供電模組。
‧ 1 上 2 下分別是 UBIQ QN3104 和 UBIQ QN3106,由內建驅動器的 UPI-SEMI UP1540P 單相控制器負責。
‧ 5 組核心供電設計由 UPI-SEMI UP9512R 8 相 PWM 控制器負責。
‧ GSTEK GS7163 和 IADPS 都是負責次要電路的控制器。
‧ 另一顆 GSTEK GS7163 和 2 顆 RICKTEK RT6220A (6J=) 負責其他次要電路。
https://i.imgur.com/iFZJ5Tq.jpeg
https://i.imgur.com/M8Isucb.jpeg
https://i.imgur.com/2PTuAZA.jpeg
https://i.imgur.com/HC3vBzX.jpeg
https://i.imgur.com/nHTO2PD.jpeg
其他設計
‧ PCI-E 8-PIN 附近有 2 顆 R005 電流檢測電阻,和 1 顆 R33 電感。
‧ ON-SEMI NCP45492 電源管理器,具 4 通道電流電壓偵測,連接各電流檢測電阻。
‧ 雙 BIOS 晶片都是 ISSI IS25WP016。
https://i.imgur.com/pufYO25.jpeg
https://i.imgur.com/xAUHaqH.jpeg
測試數據
測試平台室溫控制在 26 度,無輔助風扇直吹測試平台,測試中關閉 Windows 內建防毒、關閉休眠設定,無更動電源計畫。
‧ Windows 11 Professional 24H2
‧ GEFORCE 驅動:560.94_gameready_win11_win10-dch_64bit_international
‧ RADEON 驅動:Adrenalin 24.8.1 (WHQL Recommended)
‧ 開啟 EXPO DDR5-6000
‧ 開啟 Resizable BAR
‧ 對比顯示卡 RADEON RX 7600 XT 16 GB
處理器:AMD Ryzen 9 9950X
主機板:ROG CROSSHAIR X670E HERO / 2307
記憶體:G.SKILL Trident Z5 Neo DDR5 6000 CL30 / 16 GB x 2
顯示卡:ASUS PRIME RTX 4060 Ti OC 8GB
儲存:KLEVV CRAS C930 Gen4x4 2TB
機殼:STREACOM BC1.1
電源:Seasonic ATX3 FOCUS GX-1000
散熱器:ROG Strix LC III 360 ARGB LCD
顯示器:ROG Strix OLED XG27AQDMG
GPU 相關訊息和功耗
‧ 採用 AD106-350 繪圖核心、具備 4,352 個 CUDA Core、34 個 RT Core 及 128 個 Tensor Core,配備 8GB GDDR6 記憶體。
‧ PCIe x8 4.0 介面。
‧ BIOS 功耗,預設是 160 W,可以從 -38% ~ +10%,功耗 100W ~ 176W 範圍,最高溫度是 88 度。
‧ OC 模式下頻率是 2610 MHz,預設 Boost 是 2580 MHz,官方建議使用 650W PSU,記憶體頻率 2250 MHz。
‧ 透過 FURMARK 2 燒機測試,GPU 70.6 度、GPU HOT SPOT 約 83.3 度,顯示卡最高功耗 160 W。
https://i.imgur.com/3hiBtb8.jpeg
https://i.imgur.com/LtO3VRC.jpeg
https://i.imgur.com/TIpuaIq.jpeg
https://i.imgur.com/ODE9950.jpeg
Blender 4.2.0 測試
Blender Benchmark 是一款開放原始碼的跨平台全能 3D 動畫製作軟件,提供從建模、動畫、材質、渲染、到音源處理、影片剪輯製作解決方案。使用 Blender 官網上的 benchmark,有 3 個 3D 渲染測試場景 Monster、Junkshop、Classroom。
https://i.imgur.com/uD302MZ.jpeg
UL Procyon 創作者軟體測試
UL Procyon benchmark 是一套把 Adobe Benchmark 標準化測試軟體,可以分成照片和影片兩方面的測試。照片影像運算方面的軟體是使用 Adobe Lightroom Classic 和 Adobe Photoshop,影片運算應用是搭配 Adobe Premiere Pro。
Windows 機器學習 (Windows ML) 是由 Microsoft 開發的 API,可以在 Windows 設備上實現高性能 AI 推理。憑藉 Windows ML,應用開發者編寫的標準代碼可以通過處理硬體抽象,在不同的硬體 (如 CPU、GPU 和 AI 加速器) 之間保證高度最佳化的 AI 推理性能。
Microsoft Windows ML 硬體加速是基於 DirectML 而構建,DirectML 是一種低級別 DirectX 12 數據庫,適合於高性能、低延遲的應用程序,例如框架、遊戲或機器學習推理工作負載。測試項目有分成 CPU 或是 GPU,可以透過 float32、float16、Integer 項目顯示分數。
https://i.imgur.com/MnB4Fqx.jpeg
3DMARK 相關測試
3DMark 遊戲玩家的標準測試軟體,無論您是在任何電腦、平板電腦還是智慧手機上進行遊戲,3DMark 都包含專為您的硬體而設計的基本測試。
Speed Way – 是 DirectX 12 Ultimate 基準測試,適用於執行 Windows 10 和 11 的遊戲電腦。Speed Way 的引擎組合可展現 DirectX 12 Ultimate 為光線追蹤遊戲帶來的全新性能最佳化。Speed Way 使用如 Mesh Shaders 等的全新 DirectX 12 Ultimate 性能最佳化,並搭載用於即時全域照明和即時光線追蹤反射的 DirectX Raytracing Tier 1.1。
Steel Nomad 是一款為高階電競 PC 與 Mac 玩家開發的跨平臺無光追負載測試工具。此工具在 Windows 中使用 DirectX 12 API。
Time Spy – 是一個 DirectX 12 基準測試,支持原生新的 API 功能,如非同步計算,顯式多顯示卡適配器技術和多執行緒,Time Spy 顯示卡測試使用 2560 × 1440 渲染解析度。
Time Spy Extreme – 將渲染解析度提高到 3840 × 2160,不一定需要 4K 顯示器,但是你的顯示卡至少要有 4 GB 的記憶體。更嚴格的 CPU 測試,最適合測試於具有大量核心的處理器。
Fire Strike – 是一項適用於高性能遊戲電腦和超頻系統的 DirectX 11 基準測試,即使對於最新的顯示卡而言,Fire Strike 測試也非常嚴苛。
Fire Strike Extreme – 專為測試具有多個 GPU 的電腦而設計,它將渲染解析度從 1920 × 1080 提高到 2560 × 1440,並提升了視覺品質。
Fire Strike Ultra – 將渲染解析度提高到 3840 × 2160,每幀繪製的像素數量是 Fire Strike 的四倍。無需使用 4K 顯示器,但你的顯示卡必須至少有 3GB 記憶體。
Port Royal – 是世界上第一個針對遊戲玩家的即時光線追踪基本測試,可以使用 Port Royal 來測試和比較支援微軟 DirectX 光線追踪顯示卡的光追性能,分數越高越好。
DirectX 光線追蹤功能測試 – 即時光線追蹤的需求異常高。最新的顯示卡具有專用於光線追蹤的專用硬體。3DMark DirectX 光線追蹤功能測試可以測量此專用硬體的效能。與使用傳統的渲染技術不同,整個場景是透過光線追蹤並一次繪製的。測試的結果完全取決於光線追蹤性能。
https://i.imgur.com/j2Dw0wn.jpeg
https://i.imgur.com/hMBYsXs.jpeg
https://i.imgur.com/oRGsJ91.jpeg
AAA 遊戲 FPS 測試數據
黑神話:悟空的遊戲測試設定 1080P 和 1440P 解析度,遊戲特效皆設定 Hight Setting,同時測試光線追蹤 Medium 設定,DLSS、TSR、 FSR 都設定在 50。我們的建議平均 FPS 接近 100 左右會讓遊戲體驗更好,下面遊戲截圖是 RTX 4060 TI 開 DLSS 50、光追中等的畫面。
遊戲都是經過 5 – 10 次測試後擷取 FPS 資料,會去檢查是否有不正常資料存在,我們主要收集的資料是平均 AVG FPS 和 95% FPS。
1440P 解析度 DLSS 50 設定,RTX 4060 Ti 無光追可以保持平均 FPS 在 100+,光追設定在 Medium 平均 FPS 在 90+。
1080P 解析度 DLSS 50 設定,RTX 4060 Ti 無光追可以保持平均 FPS 在 120+,光追設定在 Medium 平均 FPS 在 100+。
https://i.imgur.com/Edth2vP.jpeg
https://i.imgur.com/uyJE0ia.jpeg
https://i.imgur.com/GeC02QI.jpeg
https://i.imgur.com/Fd4J4nY.jpeg
https://i.imgur.com/noUJ2tr.jpeg
結論
根據 NVIDIA 官網資料所示,ASUS PRIME RTX 4060 TI 8G 是一張符合 NVIDIA SFF 尺寸要求的顯示卡,PCB 用料仍然高級,雙 BIOS 等實用功能沒有被砍掉,隨着 PRIME 系列擴展至顯示卡,華碩的生態系統變得更完整,為市場提供更多整合選擇。
要數比較驚喜的設計,應該是 UPI-SEMI 的一體式供電模組,另外採用塑膠背板能減輕不少重量,雖說定位在最入門這一階,反正都通過華碩 144 小時的嚴謹驗證流程,加上全自動化組裝生產,可靠性毋庸置疑。
目前台灣通路價格為 NT$ 13,990,註冊後享有五年保固,給喜愛 DIY 小型電腦主機的玩家,多一個入門但又有較長保固的選項。
--
就4060Ti搞這麼大張一堆殼不好裝....
4060Ti真的搞Dual就很夠了
Prime是把卡改矮結果還是這麼長
市面上到底多少人用SFF的機殼啊.....
噓刀碩->就普羅奧特拉皮而已
這尺寸...比較短的proart?
起碼比DUAL熊貓配色好看了。
但是做這麼大張結果散熱只有兩支熱管,
有點華而不實雖然4060ti只是小晶片也不
需要太過頭的散熱。
還不如微星、技嘉出那個20公分的,對於
小機殼友善多了。
要買三風扇的會考慮鳥頭跟ROG吧,這頂
又不頂也不短卡除了比較便宜有五年保。
然後技嘉有白卡。
dual就四年保這點比較差。
Prime這系列好看啊 粗獷
ProArt是精緻 金屬燙金字很有質感
30公分跟26還是有差
4070等級以下的真的不需要到三扇
短卡跟雙風扇就夠了
我4070TIS雙風扇最高也不過80幾度
4060做這麼大張到底要幹嘛?
proart散熱超爛,爛到墊底的那種
是說proart拆解散熱是長怎樣? googl
e搜尋都只找到筆電
PROART散熱就比Dual好一階而已
但40卡這麼涼 溫度根本快樂表而已
b站有4080s橫評,proart連中國板廠都
打不贏
創作者有砍熱導管數量,散熱體積也縮小
TUF還是散熱正解,ROG沒有像以前用料那
麼豪華了
價格上比較不划算
4060ti有需要到三風扇喔?
風扇多 轉速應該能更低(?
轉速要低,需要大風扇,小風扇絕對轉速
高
聽起來proart是有外表沒內在?
難怪定價比tuf低一階
4060ti做到那麼大張3風扇實在沒必要
4060都有三風扇惹 用好用滿
講白了 Dual/Ventus 2x都夠壓的東西
再往上就爽度>實用性而已
ROG->TUF->PROART->PRIME->DUAL
Proart是均熱版+3熱管(ITX殼適用的2.5
不至於爛到墊底.
所以某屋的4080s,寫著TUF無痛"升級
"proart是在騙囉?
TUF在散熱上依然做好做滿
128bit的riva tnt連散熱片都免.....
我想當年買riva tnt的人一定想不到
二十多年過去還是用一萬多買128bit
這年頭,長約27公分也可算是緊湊了嗎?
爆
[情報] RTX4070效能曝光,無DLSS與RTX3080差不多Videocardz 最近曝光了 NVIDIA RTX 4070 的官方簡報 該卡將會於4月12日晚上9點解禁(台灣時間)。曝光的一些規格售價都已經不是秘密,主 要還是效能的部分。 NVIDIA 官方設定 RTX 4070 為 1440p 解析度下能開啟光追加上 DLSS 3 跑 100 FPS 的74
[情報] NV 4060Ti 台灣8G起價$14690 16G$17990起突然發現 NVIDIA 自己也劇透 官網圖 搞得好像在買手機 來源 : 4GAMERS 解禁報導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Ti售NT$14690起5/24上市50
[情報] RTX 4060 效能搶先測試 2077 DLSS 3 效能提升標題:[情報] RTX 4060 效能搶先測試 2077 DLSS 3 效能提升 時間: Tue Jun 27 09:49:05 2023 NVIDIA RTX 4060 效能搶先測試《2077》DLSS 3 效能提升 1.7x 倍 《2077》諜報懸疑冒險資料片《自由幻局》將在 9/26 日推出,究竟 CD PROJEKT RED 能否替這科幻冒險大作注入新靈魂,還是靠著明星加持與新劇情就想填補開36
[情報] 7700/7800XT效能曝光,與4070、4060Ti比AMD 將在9月6日推出 RX 7800 XT 16GB 以及 RX 7700 XT 12GB 兩張新的顯卡 最近已有網站曝光了效能,並且與 NVIDIA RTX 4070 12GB 與 RTX 4060 Ti 16GB 進行比較 測試主要也針對了光線追蹤啟用與否或高低進行區別 AMD 確實在某些遊戲下的光線追蹤並不如 NVIDIA35
[情報] 共碩三月中旬停止部分4060/4070顯卡出貨華碩3月中旬將暫停部分型號顯示卡供貨:涉及RTX 4060/4070產品 -- 隨著NVIDIA在1月發布了基於Ada Lovelace架構的新款GeForce RTX 40 SUPER系列,RTX 4080和RTX 4070 Ti已正式停產,而RTX 4070雖然沒有停產,不過隨後一段時間也減少了23
Re: [情報] 星際大戰 絕地 倖存者 4月25日登陸XGPU如果和我一樣是 RTX 40 系列顯示卡的話 可以照這篇巴哈的教學更新 dlss 的版本 原版是 3.1.13 最新的則是 3.7 設定低~中 dlss 平衡且打開 frame generation 時21
[閒聊]AMD強調Radeon顯卡同級VRAM更大並有更好AMD 強調 Radeon 顯卡同級 VRAM 更大並有更好的 1440p 遊戲效能 AMD 強調如今 AAA 大作在 2K、2560 x 1440 解析度時,需要 8GB 以上的 VRAM 獲得更 好的遊戲效能。AMD 則以 RX 6750 XT 12GB 對比 NVIDIA RTX 4060 Ti 8GB,同樣都是19
[開箱] AORUS 4060 Ti ELITE 8G實測與D4遊戲體驗AORUS RTX 4060 Ti ELITE 8G動態外觀、遊戲效能與暗黑破壞神IV實測影片請訂閱支持: 從去年NVIDIA RTX40系列推出4090,到後來4080、4070 Ti、4070至今為止話題不斷, 4060 Ti則在5月下旬發布,依VRAM不同而有8GB與16GB版本,後續推出4060 Ti 16GB與更 低一階的4060。8
[閒聊]AMD強調Radeon顯卡同級VRAM更大並有更好AMD 強調 Radeon 顯卡同級 VRAM 更大並有更好的 1440p 遊戲效能 AMD 強調如今 AAA 大作在 2K、2560 x 1440 解析度時,需要 8GB 以上的 VRAM 獲得更 好的遊戲效能。AMD 則以 RX 6750 XT 12GB 對比 NVIDIA RTX 4060 Ti 8GB,同樣都是7
[情報] 1080p 遊戲的最佳 4060 TW 各家評測UH 超低 115W 功耗,搭配 DLSS 3 高性能! 結論 NVIDIA GeForce RTX 4060 8 GB 與 RTX 3060 12 GB 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