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看板PC_Shopping標題[心得]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作者
allancool500
(夕紅陽)
時間推噓46 推:46 噓:0 →:28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廢話超級多,請注意流量與耐心的不足”

--

前言

購入7950x的原因主要還是風冷,個人堅持風冷的原因是因為以前用水冷漏過水,帶走一大堆資料有心理陰影QQ

目前的配置是雙塔單扇(DRP4中間換成SL120無限鏡),散熱能力可能只比單塔好一點點,相比D15或水冷要弱上很多。


https://i.imgur.com/LhqTRwQ.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一直以來,我都是使用I家的處理器,保持著3-4年換一代的速度,從4770k -> 6700k -> 10900k -> 13900k,雖然距離上次換10900k只有二年多(11代上市之後才換的),但由於13代的升級幅度相當大,因此還是決定提早更換。

那時候的配置是13900K配上G家的Z690 Gaming X D4,加上之前10代時用的D4 4266,散熱器一樣是雙塔單扇的DRP4,但一開遊戲,家裡直接噴射機起飛XD

後來上網研究了一下發現要降低溫度需要降壓,但我這顆可能是超級大雷包,全預設只降0.1v就直接藍,Ram要跑G1只能3200,關小核關超線呈有好一點,但效能實在掉太多,中間曾經一度想說要不要把旁邊還沒拆的D15裝上去看看,但上網查了一下發現不降壓的話風冷好像真的沒辦法,也猶豫過要不要降到13700K或13600K,但除了效能有落差以外,主要還是因為自己得了一種叫做”不用旗艦不舒服”的病XD

所以之後,7950X就來我家啦,來看看網路上盛傳的大火爐這次表現如何。

--

購買心得

一開始買13900K的原因,除了我一直習慣用Intel以外,還有就是能沿用自己原本的D4,加上那時候DDR5價格超級天價,也一度覺得AMD直接放棄D4的策略不太行。

但時至今日,隨著D5的價格越來越平民化,跟D4之間的距離個人覺得算很能接受,加上主板的價錢,Intel+D4+Z690跟AMD+D5+B650的價錢其實也差不多,而B650還有能用上9950X的機會。

https://i.imgur.com/PIw6DdV.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https://i.imgur.com/HmmUJ3r.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PS:因為個人需要風冷,降壓是必須有的功能,Intel在13代的B版鎖了電壓,強行降電壓效能會崩,所以才拿Z690而不是B660比(雖然現在原價屋X670 Elite跟B650 Elite同價…)

--

首先是選主機板,由於我硬碟需求很少,只需要2個M2+一個SATA就行,因此只要是ATX板型,不論B650或X670都符合我的需求,考量到”說不定7950X也沒辦法風冷QQ”,因此就先打算選擇較便宜的B650試試水。

個人需求:
1. 雙M.2
2. 一個SATA
3. 由於有FM需求,因此必須有2個PCIE X16插槽,且間距2SLOT以上
4. 第二個PCIE X16需至少有4.0 X4以上,X8更好

雙卡的需求真的滿限縮主板選擇的,最後篩選出來的剛好御三家各一張,分別是
1. ASUS TUF B650
2. MSI B650 CARBON
3. Gigabyte B650E Aorus Master

10900K的時候是用Z590 Godlike,所以原本想直接選CARBON的,但主機板上那奇怪的規格印字我真的欣賞不來。

而技嘉的各方面都很符合,在對岸評價也很高,硬體規格也給好給滿,再加上技嘉的SLOT排列超級適合像我這種雙卡用戶,但…軟體真的太爛了,尤其是燈光控制這塊,我13900K其實也沒用多久,就發生過幾次燈光跳掉,或RAM亂閃的情況。

所以最後就選了TUF,還搭上活動多送了一個ROG CLAVIS,聽起來有點像低音失控版的藍蜻蜓,等之後有時間再去耳機板發詳細的心得。


其實ASUS還有另一張一樣符合我需求的B650E-E,但台灣沒上市也沒相關資訊,還是我在對岸看到有人在討論7950X的終極坐駕是B650E-E還是Aorus Master的時候才發現的,由於個人運氣不太行,所以也不敢賭買水貨主機板QQ


這邊還是要稱讚一下技嘉最近的主板,對雙卡用戶,尤其現在顯卡越來越肥大的情況下,SLOT的排列相當友善,不像隔壁二家,MSI是就算買Godlike一樣沒辦法在雙卡的情況下把40系插在第一槽,而ASUS則是只把這樣的配置放在HERO以上的主機板,刀工相當細緻…



ASUS刀法真的細緻,這塊TUF B650 PLUS相比ROG的板子少了不少功能,我有發現的主要是BIOS中的AI Feature,包含AI超頻、SP分數(這個連X670的PRIME都有QQ),而軟體功能也少了AI Cooling,之前用MSI的Frozr AI Cooling體驗相當好,跟我自己調風扇曲線效果差不多,可惜這次沒辦法體驗華碩的自動風扇,不知道跟MSI的比起來如何。

另外就是TUF只是6層板,在RAM的規格上相比其他偏低,但由於ZEN4 RAM的SWEET POINT只需要6000,因此這點倒是影響不大,其他諸如供電、TypeC非全速、後置IO稀爛、原裝WIFI網卡是雷貨MT7921、CPU接口只有8+4對我來說影響都不大,網卡也自行更換了AX210,但在意的人就要特別留意囉。

--

接下來是選RAM,爬了很多對岸跟外語的論壇,除了發現6000是SWEET POINT以外,還發現了對ZEN4來說並不是越新的顆粒越好,一般來說,會是越能超的顆粒越好,所以對Intel來說是

A-Die > M-Die > 三星V09 > 三星V07 > 美光


但由於ZEN4只需要6000左右,而M-Die在6000的時候更能壓小參數,因此對ZEN4來說就變成

M-Die > A-Die 三星V09 > 三星V07 > 美光

現階段來說,市面上區分DDR5的方式主要藉由頻率跟CL值,通常,標7200以上的均是A-Die,而6400-6000-5600則是M-Die,其中如果標6000-36-36的會是三星顆粒,5200以下的則都為美光。

考量到RGB效能加倍,最後選擇PNY的D5-6000 16G*2,在他們的蝦皮官方加入會員會送新戶9折,再加上5%蝦幣回饋,入手價差不多在4200左右。

至此,這次要更換的零件就齊全了,最後的規格如下

CPU (中央處理器):AMD R9-7950X
MB (主機板):ASUS TUF B650 PLUS
RAM (記憶體):PNY XLR8 MAKO RGB DDR5 6000 16G*2
VGA (顯示卡):ASUS TUF 3080 Ti (沿用)
Cooler (散熱器):低能版Dark Rock Pro 4 (沿用)
SSD (固態硬碟):PNY 3040 2T*2 + MX500 2T*1 (沿用)
PSU (電源供應器):TT TF1 1550w (沿用)
CHASSIS (機殼):Fractal Design Torrent (沿用)
MONITOR (螢幕):Acer X27 (沿用)

--

簡單測試

統一標準都用R23跑10分鐘測試,溫度牆統一85度,除了全預設外其他Override-200,Ram 6000,風扇轉速是Asus靜音檔,Torrent底下換成SL140*3,後方加裝SL140*1。

全預設:多核36316,單核1975

https://i.imgur.com/ttmhGag.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可以發現預設電壓相當高,因此一下就撞溫度牆,頻率也跑不到5G

https://i.imgur.com/hPHdRT8.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安裝Ryzen Master,使用內建的PerCore Curve Optimizer,花了大概3-4小時,得出全核CO -30,直接Apply就會寫進Bios裡,滿方便的。

https://i.imgur.com/5z80GJ4.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不過不知道是軟體Bug還是這代的ZEN4降壓空間很大,不論Bios內怎麼改設定,基本上測出來的就是全核-30。


全核-30
跑起來一樣撞溫度牆,但頻率高了不少

https://i.imgur.com/9dmZrbl.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最後得出多核37960,單核1982

https://i.imgur.com/UiazrF0.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接下來使用鼎鼎大名的1USMUS大神做的Hydra 1.3A來測試看看
官方有幾個測試前要做的設定,主要是驅動要更新到最新,RAM的超頻要穩定,然後BIOS全預設,防掉壓各廠家不同,ASUS – 3 MSI – 4 ASROCK – 2 GIGABYTE – HIGH

第一次打開的時候會問你使用的主機板的等級,因為這代供電基本上是溢出的,所以我選mid-end等級,這幾個選項好像是影響軟體預設的功耗數值。

https://i.imgur.com/smD5R8l.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然後點選下方的DIAGNOSTIC,選擇CPU,就會看到以下的介面

https://i.imgur.com/uC1qxWy.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預設AMD CO會從-28開始,而其中最快和次快的核心則是-20,Settings preset可以更改測試的強度,強度越高可靠性就會越高,而由於我沒有要使用他的Hydra OC,因此將Only AMD CO打勾,CO step是每次進階時要增加多少CO,預設是2,如果要特別精準可以改成1。

最後我個人設定是這樣

https://i.imgur.com/FS9iatn.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然後按LET’S GO!他就會開始測試,由於7950X核心數較多,這樣的測試大概整整花了2天,而在測試期間是建議不要使用電腦的,因此我是在周末剛好回老家的時候放著給他跑,最後測試的結果如下

https://i.imgur.com/B05eS6l.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https://i.imgur.com/iY0eUWI.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抱歉…忘記截圖QQ

Hydra的數值很激進,設定之後只能跑R23但無法通過P95,所以我個人是將所有數值加15後使用,不過在Bios裡面,如果去AMD超頻的選項裡,數值最低只能填30,但如果在華碩自己的AI TWEAK這裡面填,則最低能填到60。

Hydra後測試
雖然一樣撞85度溫度牆,但分數又高了一點
多核38512,單核1975

https://i.imgur.com/UII3iaE.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https://i.imgur.com/ghr4oIr.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Hydra+Eco mode 125W
這時候就不會撞溫度牆了,溫度大概79-80度之間
多核略為下降到37640,單核1986

https://i.imgur.com/RkE00Un.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再進一步降低到Hydra+Eco mode 105W
多核下降到36654,單核1989,但這時候的溫度只有70度左右,離主機大約50公分也聽不太到風扇運轉的聲音,跟IDLE時差不多安靜

https://i.imgur.com/qgs5FAc.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經過測試可以發現,就算降低到105W(實際總功耗PPT約142W),單核性能完全不損失,而多核也僅有不到10%的損失,以我個人來說是完全可以接受的,相比13900K關小核仍然是涼上一些,且性能基本持平。

中間有額外拿一個之前閒置的14cm風扇裝在DRP4前,僅Hydra時多核會提升到大概40K左右,單核也能突破2000分,但就看不到我那長得跟幻光戟87%像的RGB了,也就是說,裝風扇提高10%左右的多核效能,會損失20%的RGB心靈馬力,不划算(X)

以上簡單測試,等之後14的無限鏡出了我應該才會換上D15+二個14CM無限鏡,到時候再來看看能把7950X推到甚麼程度。

--

後記

綜合來說,我覺得7950X算是一顆不錯的CPU,但由於ZEN4的單核性能大概只有13代的九成左右,在遊戲方面Intel的13代超香超強,但也超熱。

而在生產力方面,看各大評測基本上7950X跟13900K算是伯仲之間,看哪個軟體優化好哪個就會強,除了需要AVX512的時候7950X會強上不少,而相對於13900K來說,7950X有著較為低溫(前提是要去Bios設定,希望AMD之後能在Ryzen Master裡面加上選項),且不會遇到大小核調度的問題,雖然大小核日後應該會漸趨完善,除非Intel下一代就放生大小核架構,但機會應該不大,畢竟要先解決環狀總線只能放10顆大核的困難。

總之,生產力的話二邊各有千秋,建議查找評測看自己使用的軟體哪個優化比較好,而遊戲取向的話,如果你能接受水冷跟發熱量高,那13900K就是目前當之無愧的最強處理器,但如果像我希望使用風冷加上希望耗電量能低一點的話,那隨著D5的降價,同樣也有降價的7950X也算是一個不錯的選擇。

最後附上我家主子度辜剛好靠到手機架上的可愛照一張結束這回合。

https://i.imgur.com/xIr1e5Z.jpg

圖 AMD (___ ) !! 7950X購入心得+簡單測試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39.14.32.234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PC_Shopping/E.C-OBOQABWAPk

Giganoto01/20 05:16貓咪可愛

rickyhoney01/20 05:39推,風冷愛好

KeepHard01/20 05:4613900k會不會是BIOS設定問題 LLC那些有動嗎

KeepHard01/20 05:4813900k我的時脈預設 offset 0.095V PL1/2=253W

KeepHard01/20 05:48跑2077不超過60度

都預設值QQ

MoneyBlue01/20 05:53推!

Taichun31801/20 06:10

hong41401/20 06:28你那時候用技嘉 他bios有問題上不去正常qq 13900k用pa12

hong41401/20 06:280se玩遊戲就60幾度左右

我有更新到最新的說

pcfox01/20 06:31喵喵可愛

hong41401/20 06:34不過7950多核分數真猛 我175w也才37000

低瓦的時候台積電真的滿猛的,可惜高頻不太行

kakasi98701/20 07:09

AstraH01/20 07:35原來B版也能調整電壓 之前都一直以為X版才行

之前的不確定,但這代可能是因為X670只是B650*2哈哈

deathy01/20 07:38太長end - >看到貓 - >只好推了

身體是很誠實的

leviva01/20 08:09推測試,看來38500分/85度 那個設定不錯

davidbright01/20 08:220.1v很多耶老大...

0.1v原來不是基本盤嗎?

davidbright01/20 08:23降點頻阿,又不會差多少

降到4.4丟進ITX裡了

dickyjay01/20 08:40很長一篇文,但會被刪文+水桶十天

為什麼QQ

huhu1230123101/20 09:02哪家水冷會漏水

日本地名+風神,不過已經是滿久之前的了

iceyang01/20 09:07推原PO愛折騰 俺是直接pbo-e設L2 R23大概3.69-3.7萬間 省

iceyang01/20 09:08時不費力 但是抽到U皇內顯是壞的...只能等年後送高價屋xD

I家壞CPU竟然不是都市傳說!K版直升KF XDD

CORYCHAN01/20 09:08推分享

yaosian01/20 09:08

iceyang01/20 09:09玩了幾10年電腦 第一次碰到全新壞U的 幸虧當初沒貪便宜在

iceyang01/20 09:10JD或美亞買= =

jeff52001/20 09:33推用心分享

jerrychuang01/20 09:33很不想用水冷+1

tsungg01/20 09:34不能貼單

啊啊原來,改成這樣希望不要被桶QQ

taiwanashow01/20 09:48怕水冷帶走資料+1

iceyang01/20 09:52I家壞U484都市傳說俺不知道 但是A家肯定不是 XD

tomsawyer01/20 10:027000系不是也有avx512嗎

7000系有但13代好像沒有

RoxLin01/20 10:06hydra 1.3A 在chiphell有人提到測出來的CO值不穩定,個人試

RoxLin01/20 10:075950x 也是不穩,還是回到 1.2H 的測試結果繼續用.

哦哦感謝告知,有空也來試試看

ss93106ss01/20 10:19這又不是菜單文,可以貼估價單吧

poopoogm01/20 10:19不用旗艦不舒服..阿你怎摸不用X670的版==

哈哈一開始怕7950X用風冷也壓不住,等25號搶折價券買X670E-E囉

blueneo00701/20 10:32我懶得慢慢測直接設溫度牆70 all core -27,約跑38000

blueneo00701/20 10:32整那邊,-30會重開機QQ

70!水冷真的猛,你可以跑跑看Hydra,說不定只有一顆核心雷但其他超強XD

E630001/20 10:347950X配16G*2 根本ㄏㄏ

哈哈太窮是原罪

wayne033001/20 10:41推 貓貓再推

香的啦~~~

jhangyu01/20 10:43

canandmap01/20 10:48我覺得你可以先試試D15,說不定可以把溫度壓更低

應該是會換,等14無限鏡然後順便裝到X670E-E上,一次解決

bubunana01/20 10:53

rgo01/20 10:57現在10個人大概只剩2-3個會買AMD 已經救不動的D5策略

其實現在價格算下來還行,看個人選擇了

RoxLin01/20 10:581.2H要看支不支援Zen4,若沒有的話要再等新版本看看了

et23932201/20 11:05進下一代優劣勢就相反了,AMD不用換板i皇又改腳位要換

et23932201/20 11:05主板了

坐等9950X哈哈

et23932201/20 11:10對岸有人分享他的7950X,他在北方接近0度用360水冷,cp

et23932201/20 11:10u自己兩核boost到超過6G

Bios裡面有個選項是中低負載加強,開了之後二核最高看過5.9G,不過跑P95會藍,穩定性 還不夠

a831211601/20 11:15樓上描述這樣室內也太冷了吧(抖

ctes94000801/20 11:21AMD在冬天超香的,簡易型暖爐

TuTuLuTuTuLu01/20 12:08想看這樣跑FM加madvr的心得分享

我FM是交給Vega56跑,madvr用NGU-Sharp開高,螢幕4K,56佔用率大概20%左右,3080Ti大 概50-60,拉動進度條都很順,個人挺滿意的

knml01/20 12:280度還好吧,北方沒0下都算溫暖了

kaj198301/20 12:30真好,我也想得和你一樣的病

james11122201/20 12:59你現在冬天測出一個風冷勉強能壓的設定,是不是到了

james11122201/20 12:59夏天又要重測了

因為是用靜音檔,風扇轉速不高,其實散熱餘裕應該還滿充足,加上現在P95溫度也差不多7 0度,感覺夏天應該撐得過去

kaj198301/20 13:01他還有D15沒拆,裝上去應該就不會勉強能壓了吧

我看風冷對比測試DRP4跟D15可以差到5-10度,應該比現在這個殘廢版好很多XD

storym9437401/20 13:43怎麼沒有再忍耐一下撐到X3D版本出來呢

X3D應該還是會買一顆,到時候再來玩玩看

kizajan01/20 13:44co-25 溫度牆85 7900x r23大概28k...

可以試試Override-200,把CO拉到-30看看

q032501/20 13:51有D15為什麼不用 是收藏?

以前是覺得DRP4比較好看,加上10900K降壓後溫度還Hold得住

rabbit6167701/20 14:01懶得調直接改PBO溫度牆就好了,夏天照樣75度

rabbit6167701/20 14:03改curve optimizer是讓同樣溫度頻率更高

rabbit6167701/20 14:03AM5主機板,各家廠商幾乎都有寫好參數直接套也很快

CO真的不錯,尤其可以針對各個核心不同體質給予不同電壓,不過就是測試的過程比較繁雜 耗時,直接Eco mode+溫度牆又香又甜

iq1000x01/20 14:19暖爐效果明明就是總功耗高的I牌會比較好…

I真的滿熱的,但更熱的是3080Ti (主子表示喜歡XD

zion198101/20 14:41為什麼不等X3D

買了之後X3D才確定有7950版本,到時候再買來試試看~

menchian01/20 16:12如果只玩遊戲的話,13代可以考慮關HT

效能掉太多了QQ

ethan322601/20 20:34心得給推

st98620301/20 21:45貓貓可愛

sina101/21 07:09推詳細

tuwile01/21 21:12很詳細的一篇文..

※ 編輯: allancool500 (39.14.32.234 臺灣), 01/22/2023 08:41:26

menchian01/22 11:02沒呀,蠻多遊戲關HT之後幀數反而是增加的,尤其網路遊戲

menchian01/22 11:02跟paradox那堆4X遊戲,以前關HT損失太多執行緒,但現在

menchian01/22 11:02有大量小核能在多執行緒應用中彌補這缺點,耗電跟溫度還

menchian01/22 11:02能降不少,我是覺得還ok

peterou123601/23 00:23小布可愛<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