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第一次玩小機殼 SSUPD MESHROOM S V2
狼窩2.0無廣告好讀版:
https://wolflsi.blogspot.com/2024/04/blog-post_188.html
狼窩1.0好讀版:
https://wolflsi.pixnet.net/blog/post/71156437
https://i.imgur.com/XZxCI9s.jpg
●緊湊型SFF PC機殼,體積僅14.9L,佔地面積小
●配置選項提供ATX/Micro-ATX主機板、ATX電源供應器、長343mm寬152mm的4槽顯示卡,
效能不受空間限制
●頂部/前方/左側/右側採用免工具拆裝1.5mm細緻網孔板,確保氣流充分流動,提供更好的冷卻效果
●可選用一體式水冷和客製化分體水冷散熱方案,前方最大可安裝280mm水冷排,特別佈
置的空間可容納雙水冷排配置和DDC水泵,滿足客製化分體水冷愛好者對散熱性能的需求●提供Charcoal Black、Peacock blue、Sage Green、Fossil gray、Fusion Yellow、
Snow White可選顏色
SSUPD Meshroom S V2規格:
本體尺寸:247×167×362mm
本體體積:14.93公升
淨重:3.2公斤
可安裝主機板種類:ATX/Micro-ATX/Mini-ITX/Mini-DTX
可安裝電源供應器種類:ATX/SFX-L/SFX
擴充槽:顯示卡垂直安裝最大4槽(82mm);SFF顯示卡水平安裝最大3槽(63mm)
前置I/O埠:2個USB3.2 Type-A及1個USB3.2 Type-C
2.5吋安裝空間:顯示卡垂直安裝最多4個;SFF顯示卡水平安裝最多8個
3.5吋安裝空間:顯示卡垂直安裝最多2個;SFF顯示卡水平安裝最多4個
免工具拆裝細緻網孔板:頂部/前方/左側/右側
前方風扇安裝空間:2個120mm/140mm
右側風扇安裝空間:2個120mm/140mm,於4槽模式下垂直安裝2.5槽(52mm)顯示卡
頂部風扇安裝空間:1個120mm(風扇厚度限定15mm)
可安裝CPU散熱器高度:3槽模式最大74mm;4槽模式最大54mm
可安裝電源供應器長度:只裝前方風扇時170mm;一體式水冷管路朝上時160mm,一體式水冷管路朝下時150mm
安裝ITX主機板時顯示卡尺寸:4槽(82mm)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下長332mm寬152mm,搭配額外腳座下長353mm寬152mm;3槽(61mm)SFF顯示卡水平安裝下長239mm寬160mm,前方裝風扇時長212mm寬160mm(顯示卡長度未計算擋板部分,顯示卡頂部PCIe電源插座需要額外15至20mm空間走線)
安裝ATX/Micro-ATX主機板時顯示卡尺寸:3槽(62mm)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下長314mm寬
120mm,搭配額外腳座下長325mm寬120mm;2.8槽(57mm)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下長314mm寬124mm,搭配額外腳座下長335mm寬124mm;3槽(63mm)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下長332mm寬
152mm,搭配額外腳座下長353mm寬152mm(顯示卡長度未計算擋板部分,顯示卡頂部PCIe電源插座需要額外15至20mm空間走線)
安裝ITX主機板時前方可安裝水冷排尺寸:240mm/280mm,最大長度332mm,最大寬度
144mm(水冷排在風扇前)/154mm(水冷排在風扇後),水冷排+風扇最大厚度63mm
安裝ITX主機板時右側可安裝水冷排尺寸:4槽模式240mm/280mm分體水冷排,顯示卡22mm厚時水冷排+風扇最大厚度55mm;顯示卡27mm厚時水冷排+風扇最大厚度50mm;顯示卡32mm厚時水冷排+風扇最大厚度45mm
安裝ATX/Micro-ATX主機板時右側可安裝水冷排尺寸:240mm,最大寬度120mm,冷排+風扇最大厚度53mm
保固:機殼、PCIe延長線、HDMI信號線、I/O連接埠、電源開關、機殼零件均提供1年保固
▼組裝前建議先至原廠網站下載及閱讀基本安裝使用手冊,了解基本配置及選購其他所需配件(例如腳座/PCIe延長線等):
https://cdn.shopify.com/s/files/1/0504/5652/7032/files/Meshroom_S_V2_Basic_User_Guide.pdf?v=1690455939
▼若需要安裝分體水冷的進階使用者,可閱讀進階安裝使用手冊,並且提供外部360風扇
固定架及擴充前方框架的安裝說明:
https://cdn.shopify.com/s/files/1/0504/5652/7032/files/Meshroom_S_V2_Advance_User_Guide_1029d9dd-0377-456c-a8c8-51b001acadca.pdf?v=1690455940
▼此面外箱有商標及MESHROOM Mini ITX字樣
https://i.imgur.com/7RtwWOZ.jpg
https://i.imgur.com/TtpkzG1.jpg
▼此面外箱有提把開口、商標及MESHROOM S/D規格表
https://i.imgur.com/TRfts1Y.jpg
▼此面外箱有提把開口、商標、運輸標誌、條碼、加州65號法案警告訊息/網址
https://i.imgur.com/iPLC1x1.jpg
▼需要依照安裝配置選購合適長度及接頭種類的PCIe延長線。延長線包裝盒上有商標、條碼、保固說明連結、使用手冊下載連結、加州65號法案警告訊息/網址、產地(中國)
https://i.imgur.com/9yv2J61.jpg
▼PCIe延長線包在靜電袋中
https://i.imgur.com/TbUopza.jpg
▼PCIe延長線支援PCIe 4.0 x16傳輸模式,已預先在特定長度處摺疊
https://i.imgur.com/UyHMQlH.jpg
▼母座(PCIe插槽)為反轉設計
https://i.imgur.com/gvMrkWX.jpg
▼公頭(PCIe金手指)為直式設計
https://i.imgur.com/kp7Rjyw.jpg
▼機殼前方(左)與後方(右)圖,電源開關按鈕設置在後方頂部(紅框)
https://i.imgur.com/BQiT7BD.jpg
▼機殼左側圖
https://i.imgur.com/AeVt9dV.jpg
▼機殼右側圖
https://i.imgur.com/lwaAqT4.jpg
▼機殼頂部圖,前置I/O提供2個USB3.2 Type-A及1個USB3.2 Type-C
https://i.imgur.com/iEQ05BG.jpg
▼機殼底部圖,4個角落處有方形防滑墊
https://i.imgur.com/dQQAUjM.jpg
▼前方免工具拆裝細緻網孔板
https://i.imgur.com/XlBdAPp.jpg
▼左側/右側免工具拆裝細緻網孔板
https://i.imgur.com/oCPjQDl.jpg
▼頂部免工具拆裝細緻網孔板
https://i.imgur.com/HejAmYX.jpg
▼拆除網孔板後的機殼前方(左)與後方(右)圖,內部預設配置為3槽模式
https://i.imgur.com/LMthqxN.jpg
▼拆除網孔板後的機殼左側圖
https://i.imgur.com/LUQAROL.jpg
▼拆除網孔板後的機殼右側圖
https://i.imgur.com/2sjbrSF.jpg
▼拆除網孔板後的機殼頂部圖
https://i.imgur.com/9uDEq99.jpg
▼拆除網孔板後的機殼底部圖
https://i.imgur.com/QVOh60B.jpg
▼電源開關按鈕,兩側使用銅柱固定在機殼上,電源開關接頭標示POWER SW
https://i.imgur.com/n9JZ0tM.jpg
▼前置2個USB3.2 Type-A及1個USB3.2 Type-C,透過支架固定在機殼上,可依照安裝需求拆裝改變配置
https://i.imgur.com/OqUUBWQ.jpg
▼USB3.2 Type-A主機板接頭(上)及USB3.2 Type-C主機板接頭(下)
https://i.imgur.com/b1yYWvl.jpg
▼配件盒內有說明書(1)、直角接頭HDMI線(2)、擴充槽擋板/3.5吋裝置/2.5吋裝置固定板(3)、螺絲包(4)、備用卡榫固定扣(5)、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用延長線支架/底部托架(6)、多功能支架(7)
https://i.imgur.com/Z07aPbX.jpg
▼隨附螺絲配件有2.5吋裝置螺絲(A)、主機板/顯示卡/3.5吋裝置螺絲(B)、底部專用2.5
吋裝置螺絲(C)、電源螺絲(D)、6.5mm銀色銅柱(E)、皿頭機殼螺絲(F)、10mm黑色銅柱(G)、備用卡榫固定扣(H)、顯示卡底部托架手轉螺絲(I)、銅柱套筒工具(J)、3槽模式長支撐柱(K)、4槽模式短支撐柱(L)、塑膠束帶(M)
https://i.imgur.com/Mu3OhW8.jpg
▼預裝在機殼內部的右側風扇/水冷排支架(N)、前方120mm風扇/水冷排支架(O)、主機板
後方I/O蓋板(P)、SFX/SFX-L電源固定板(Q)、SFF顯示卡水平安裝頂部固定架(R)
https://i.imgur.com/dLLkmIG.jpg
▼隨附2米直角接頭HDMI線,連接器部分有保護蓋
https://i.imgur.com/JRu0DFG.jpg
▼HDMI直角接頭尺寸31.4×19×16.1mm
https://i.imgur.com/lUB0NHE.jpg
▼安裝長度130mm SFX-L電源供應器的左側及前方圖
https://i.imgur.com/uE8vgMz.jpg
▼SFX/SFX-L電源固定板,拆下轉180度後裝回可以讓SFX/SFX-L電源供應器安裝位置靠內
側,拆除後可裝ATX電源供應器
https://i.imgur.com/pWhxpsT.jpg
▼安裝長度140mm ATX電源供應器的左側及前方圖
https://i.imgur.com/orPWqg8.jpg
▼機殼底部最多可安裝2個2.5吋裝置,因為底部已預裝墊圈,所以要使用底部專用2.5吋
裝置螺絲,其中1個只能鎖3個螺絲
https://i.imgur.com/9VtnztU.jpg
▼左側安裝長度130mm以下的電源供應器時,左側前方可以容納1個3.5吋裝置,3.5吋裝置靠其中一邊底部鎖點固定在機殼前方結構上。使用此位置時要注意硬碟會不會擋到電源供應器的模組化輸出插座。圖中的SFX-L電源必須將SFX/SFX-L電源固定板轉180度後靠內側裝,才不會擋到模組化輸出插座
https://i.imgur.com/B1hzZjV.jpg
▼搭配多功能支架可在機殼頂部安裝2個2.5吋裝置,2.5吋裝置靠其中一邊底部鎖點固定
在多功能支架上
https://i.imgur.com/pRABbW8.jpg
▼擴充槽擋板/3.5吋裝置/2.5吋裝置固定板上面有3.5吋/2.5吋固定孔,使用2片時,可安裝1個3.5吋裝置或2個2.5吋裝置
https://i.imgur.com/HRrqd5p.jpg
▼SFF顯示卡水平安裝配置下,可在右側下方安裝2個3.5吋裝置
https://i.imgur.com/4JPqjfZ.jpg
▼右側3.5吋裝置固定板鎖在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的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左側3.5吋裝置固定板用螺絲固定在機殼後方鎖點(下圖)
https://i.imgur.com/IdRAp6e.jpg
▼SFF顯示卡水平安裝配置下,可在右側下方安裝4個2.5吋裝置
https://i.imgur.com/St54jX4.jpg
▼右側2.5吋裝置固定板鎖在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的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左側2.5吋裝置固定板用螺絲固定在機殼後方鎖點(下圖)
https://i.imgur.com/nTyPOAT.jpg
▼支援安裝ATX主機板,但使用30.5×24.4公分(12×9.6吋)主機板時,會稍微凸出前方外
殼,不過仍可將前方網孔板蓋上,若主機板有連接埠(例如SATA/USB3.2 Type-A 19pin插座等)方向朝向前方,會無法使用
https://i.imgur.com/RORnCFb.jpg
▼3槽模式下安裝ATX主機板時機殼左側只能安裝SFX/SFX-L電源供應器
https://i.imgur.com/B4RSBQw.jpg
▼SFX/SFX-L電源供應器與ATX主機板之間的距離
https://i.imgur.com/S3e0Q7v.jpg
▼支援安裝Micro-ATX主機板
https://i.imgur.com/rO6vXO3.jpg
▼3槽模式下安裝Micro-ATX主機板時機殼左側只能安裝SFX/SFX-L電源供應器
https://i.imgur.com/lJCOp1B.jpg
▼SFX/SFX-L電源供應器與Micro-ATX主機板之間的距離
https://i.imgur.com/4XQcOC2.jpg
▼安裝ATX/Micro-ATX主機板時若要安裝ATX電源供應器,要參考進階安裝說明改成4槽模
式並將電源供應器裝到機殼右側(需選購直角接頭電源線)
https://i.imgur.com/oJmutd8.jpg
▼機殼前方可安裝2個120mm/140mm風扇,水冷排可安裝240mm/280mm。安裝140mm風扇
/280mm水冷排時,將兩側的前方120mm風扇/水冷排支架拆下
https://i.imgur.com/JLkOP9k.jpg
▼用於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的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及底部銀色托架(下圖),可調整4種
安裝位置以適應不同長度顯示卡,機殼預設配置為位置2-Upper mid
https://i.imgur.com/JJbuNXY.jpg
▼主機板底板的PCIe延長線鎖點,可調整4種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紅色箭頭為位置
1-High,使用5mm黑色銅柱;黃色箭頭為位置2-Upper mid,使用5mm黑色銅柱;紫色箭頭為位置3-Lower mid,使用6.5mm銀色銅柱;水藍色箭頭為位置4-Low,使用6.5mm銀色銅柱https://i.imgur.com/oP2OjLz.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1-High
https://i.imgur.com/PfgLgU2.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1-High,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的每支銅柱需要加裝2支10mm
銅柱,底部銀色托架(下圖)位置改到最上面
https://i.imgur.com/aVnaAEy.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2-Upper mid
https://i.imgur.com/o6XmHp1.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2-Upper mid,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及底部銀色托架(下圖)
使用預設位置不用更動
https://i.imgur.com/yCoCut7.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
https://i.imgur.com/sujOpVH.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去除銅柱並且改裝到外
側,底部銀色托架(下圖)位置改到最下面
https://i.imgur.com/MKmUM0w.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4-Low
https://i.imgur.com/Eom4uQJ.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4-Low,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在另一側安裝2支10mm銅柱並且改裝到外側,移除底部銀色托架(下圖)
https://i.imgur.com/YPe7pUx.jpg
▼若要垂直安裝超過3槽的顯示卡,需要切換成4槽模式,取下主機板底板,並把紅色箭頭的長支撐柱換成短支撐柱後,重新安裝在4槽模式位置
https://i.imgur.com/zNxt4vg.jpg
▼4槽模式的前方及後方圖,為了配合新的主機板底板位置,SFX/SFX-L電源固定板及主機板後方I/O蓋板也要移動調整
https://i.imgur.com/2J1h4wA.jpg
▼4槽模式的頂部圖
https://i.imgur.com/FsmpmJU.jpg
▼4槽模式的底部圖
https://i.imgur.com/VVKkKAY.jpg
▼4槽模式下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安裝MSI GEFORCE RTX 4090 GAMING X
TRIO(337×140×77mm)的右側圖
https://i.imgur.com/FWL2tDu.jpg
▼4槽模式下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安裝MSI GEFORCE RTX 4090 GAMING X
TRIO(337×140×77mm)的左側圖
https://i.imgur.com/hH7nBId.jpg
▼4槽模式下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安裝MSI GEFORCE RTX 4090 GAMING X
TRIO(337×140×77mm)的前方圖
https://i.imgur.com/qlZFq3h.jpg
▼4槽模式下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安裝MSI GEFORCE RTX 4090 GAMING X
TRIO(337×140×77mm)的頂部圖
https://i.imgur.com/cPW9OYM.jpg
▼4槽模式下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安裝MSI GEFORCE RTX 4090 GAMING X
TRIO(337×140×77mm)的底部圖
https://i.imgur.com/drQ0sym.jpg
▼4槽模式下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MSI GEFORCE RTX 4090 GAMING X
TRIO(337×140×77mm)固定於擋板頂部固定架(上圖)及底部銀色托架(下圖),安裝完成後
鎖上顯示卡底部托架手轉螺絲
https://i.imgur.com/ErhUNdU.jpg
▼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於位置3-Lower mid及位置4-Low位置下,使用隨附直角接頭HDMI線時,接頭部分會凸出底部,無法使用原本的方形防滑墊,需安裝腳座(額外選購或至官網下載檔案自行3D列印製作),若使用直式接頭線,腳座高度需要再增高
https://i.imgur.com/O6gaXNr.jpg
▼顯示卡前方/後方垂直安裝並搭配直角/直式接頭時,各安裝位置需要的腳座高度如下表https://i.imgur.com/eyb2HtS.jpg
▼SFF顯示卡水平安裝右側圖,顯示卡最大長度會受到前方風扇/水冷排影響
https://i.imgur.com/UzHMBjA.jpg
▼若要採用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配置時,需要使用配件隨附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用延長線支架/底部托架
https://i.imgur.com/eLEez6f.jpg
▼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右側圖,將一支延長線支架/底部托架安裝於主機板底板(紅色箭頭),標示1/2/3的PCIe延長線鎖點對應至位置1-High/位置2-Mid/位置3-Low的3種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位置,均使用6.5mm銀色銅柱。另一支延長線支架/底部托架安裝於機殼底部(紫色箭頭),固定顯示卡擋板下方
https://i.imgur.com/gMvCnFG.jpg
▼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的底部圖,擋板頂部固定架的鎖點(紅色箭頭)及底部托架的鎖點(
紫色箭頭)同樣需要依照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位置進行調整。位置1-High在擋板頂部固定架加上8.5mm銅柱,在底部托架加上5mm及2支10mm銅柱;位置2-Mid擋板頂部固定架不用加銅柱並鎖在外面,在底部托架加上5mm及10mm銅柱;位置3-Low在擋板頂部固定架另一側加上10mm銅柱並鎖在外面,在底部托架加上5mm銅柱。需特別注意,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配置下部分輸出埠會被遮擋,圖中的顯示卡HDMI輸出埠被遮擋,只露出3個DP輸出埠,需先將隨附直角接頭HDMI線插上後再安裝顯示卡到機殼內
https://i.imgur.com/5JrUPg9.jpg
▼顯示卡前方垂直安裝時,機殼右側後方可安裝2個120mm風扇或240mm水冷排,風扇/水冷排左側鎖點固定在右側風扇/水冷排支架上,右側鎖點固定在機殼結構上
https://i.imgur.com/GxAjBCl.jpg
▼不同組裝布局下顯示卡最大尺寸如下表
https://i.imgur.com/8KIKjqZ.jpg
▼不同主機板於各安裝模式下建議搭配PCIe延長線長度及接頭如下表
https://i.imgur.com/slG27Qp.jpg
▼3槽模式下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3-Lower mid安裝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337×140×62mm)
https://i.imgur.com/A0GdExC.jpg
▼3槽模式下機殼左側安裝ROG STRIX B660-I GAMING WIFI主機板及MICRONICS SFX-L
700PT電源供應器
https://i.imgur.com/DHQZZAt.jpg
▼安裝完成前方及後方圖,機殼前方安裝ID-COOLING SL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的水冷排(
外)及風扇(內)
https://i.imgur.com/jDfsRrM.jpg
▼安裝完成左側圖,需注意水冷管與主機板電源線整理
https://i.imgur.com/ZQA3DON.jpg
▼安裝完成右側圖,顯示卡後方垂直安裝位置的MSI GEFORCE RTX 4070 Ti GAMING X
TRIO WHITE(337×140×62mm)佔據大部分空間
https://i.imgur.com/hMOZxL3.jpg
▼安裝完成頂部圖,水冷頭/風扇的多餘線路固定於此
https://i.imgur.com/pWWzmAb.jpg
▼安裝完成底部圖
https://i.imgur.com/lnNz7Y9.jpg
▼開機運作圖
https://i.imgur.com/7lCSCpS.jpg
▼蓋上網孔板左側圖
https://i.imgur.com/kUn1at7.jpg
▼蓋上網孔板右側圖
https://i.imgur.com/v6HpLsL.jpg
▼使用直式接頭HDMI/DP線時,要在機殼底部增加腳座墊高,提供線路彎曲空間
https://i.imgur.com/CZmttk0.jpg
接下來進行CPU+GPU高負載前/後溫度比較
處理器:Intel Core i7-12700K
主機板:ROG STRIX B660-I GAMING WIFI
記憶體:CORSAIR VENGEANCE DDR5-5600 CL36 32GB(2×16G)
作業系統碟:SAMSUNG 980 PRO 1TB
顯示卡:MSI GEFORCE RTX 4070Ti GAMING X TRIO WHITE
散熱器:ID-COOLING SL240一體式水冷散熱器
電源供應器:MICRONICS SFX-L 700PT
主機板UEFI設定均維持預設值,使用Intel XTU(Extreme Tuning Utility)軟體將CPU功耗限制在180W
▼CPU+GPU高負載前的Core Temp、AIDA64感測器、GPU-Z感測器畫面
https://i.imgur.com/4syRMqe.jpg
https://i.imgur.com/wgUWUvh.jpg
▼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的機殼前方(左上)/後方(右上)/左側(左下)/右側(右下)紅外線熱影像圖
https://i.imgur.com/hu2ISGg.jpg
▼CPU+GPU高負載30分鐘後的機殼頂部/左側上方/主機板VRM紅外線熱影像圖
https://i.imgur.com/iT5lDS1.jpg
組裝心得:
第一次組裝SFF緊湊式機殼,要先查看說明書了解可用的主機板/顯示卡/電源供應器/散熱器/風扇安裝配置,並依照內部配置選擇合適的PCIe延長線及配件,因為會彼此影響內部空間配置運用,若發生衝突會造成安裝問題。搭配一體式水冷散熱器時,水管彎曲程度會比安裝在標準機殼內大,加上走線空間十分有限,注意不要讓線路/管路妨礙到風扇運轉。搭配尺寸較大的顯示卡時,前方風扇及水冷排空間有限,只能選擇將前方風扇以抽風方式安裝在水冷排後方,對氣流帶動能力產生影響。因為吹向主機板的氣流已被水冷排加溫,高負載下VRM/記憶體/SSD溫度均明顯提高,在空間允許下可加裝頂部風扇協助散熱
報告完畢,謝謝收看
--
許選 jonsbo z20
其實我覺得我以前用的SG-02F還比較緊
這篇之前好像只有看過狼大在TT跟展示性機
殼把電腦組起來
湊,設計到能裝34公分顯卡不管怎樣都
很大了
誰開箱機殼只有純展示不裝機的 我倒是想看
看…
喔…原來是在說狼大 我以為說一般人的機殼開
箱(汗顏
還好我沒有插賭 只有臉腫 呼~
用戶推 這咖對ATX支援有不少改進空間
很吃延長線跟散熱器配置
裝ATX/MATX大板朝前的Port基本都不能用
所以ATX電源+280AIO水管在下側是有辦法
塞進這咖的嗎?
玻璃是本體 而且一定要買黑色
電源+線不要超過150mm+水管走下面
冷排裝風扇前
基本安裝說明68頁
ATX配前面板延伸會舒服很多,但我之後
應該會乖乖換itx不搞自己了
請問狼大不用的機殼您怎麼處理啊QQ
推個
13
[開箱] 美味依舊,SSUPD Meshroom D 緊湊ITX機殼網誌無廣告版 推出知名Meshlicious美味網板機殼的廠商SSUPD,旗下還有延續經典的直立Meshroom S機 殼,以及本篇開箱主角:橫式直插ITX機殼 Meshroom D!11
[開箱] Fractal Torrent Compact前言 來自瑞典的機殼大廠Fractal Design發表Torrent家族最新力作Torrent Compact,作為 Torrent家族的一員,Torrent Compact為一款緊湊型ATX風冷散熱器機殼,在設計基礎上 沿襲了老大哥簡約的設計、極致散熱、紮實的用料、豐富的擴充功能等優點,並進一步縮 小產品尺寸,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價格也更加甜蜜,接著就一起往下來看開箱!10
[請益] 36cm一體式水冷排置放V.S.機殼全風扇散請問大家,36cm的水冷排,安裝在機殼前方或上方 時,原本散熱用的風扇不就沒位子安裝了,這樣會影響 機殼內的散熱嗎?跟全風扇配置的機殼比較,上水冷的 情形中,機殼內比較低溫還是高溫呢? p.s.機殼是fd meshify 29
[開箱] Antec P20C 簡單開箱各位大大們 大家好 四十好幾了 才開始對電腦有興趣 平時都是打打電動掛掛網 電腦壞了就出張嘴 最近開始 自己研究 也會在板上看菜單與開單 還請各位指教 這次有機會幫朋友升級組裝電腦 準備 要玩暗黑4用的 有些零件是他自己東收西收的 大多不是主流的東西還請各位勿鞭 機殼卻 買了Antec最新的P20C 白色 我覺得很好看 過程也拍了幾張照就簡單開箱一下7
[請益] Meshify2 Compact TGL安裝水冷的問題我有打算重新組一台電腦 機殼目前是暫定Meshify2 Compact TGL 因為我看網頁有寫說 "安裝頂部 140/280/420 水冷排時,主機板零件高度限制36mm" 我的記憶體是皇家戟4
[情報] Ante 推出新款中塔機殼 DP503帶 Type CAntec 在中塔尺寸機殼的型號中 新推出了:DP503 前面板使用網孔搭配斜角柵欄外觀設計, 獨特的外觀設計語言非常吸引目光呢!出廠時附贈前方三顆 ARGB 風扇 提供了足夠的美觀的同時兼具了強勁的散熱性能。 DP503 為中塔尺寸:483 x 220 x 490 mm (DxWxH),主機板支援1
[情報] 旋剛 Sharkoon 酷炫 CA700 機殼Sharkoon 德國旋剛 CA700 多達八個 RGB 風扇和可安裝兩組 360 mm 水冷排的水冷系統空間 理想的散熱效能, 每個方向都有氣流, 即使系統滿載運作,也能一直保持理想的散熱效果1
[情報] 追風者CES2023 推出 Eclipse G300A機殼部分 Eclipse 系列迎來新的更新 推出 Eclipse G300A,緊湊的尺寸下可容納 390mm 大顯卡 前面也打通支援 360 水冷安裝,讓安裝更彈性。上方支援240 屬於一款小型ATX機殼,前面板採用一體成形的金屬防塵面板 可以有效阻絕灰塵進入,並將冷空氣帶入機殼內部- MEG PROSPECT 700R 配置 4.3 英吋IPS觸控面板 可幫助用戶輕鬆管理和控制整個系統。 MEG PROSPECT 700 『戰神』系列電腦機殼是MSI第一款MEG位階產品 主要針對多工擴充需求高的創意工作者以及重度玩家所設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