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箱] BB1-台灣設計製造ITX小機殼
小尺寸 ITX 主機,一直以來都非常迷人,因為佔地面積不大,所以很適合直接放在桌面上。
不過也因為尺寸變小了,散熱就變成一個非常巨大的挑戰,在小尺寸電腦裡分兩派。
沒有獨立顯卡且搭配低功耗的CPU,將總功耗控制不超過一百瓦的情況下,是可以做到便當盒大小的主機。
但對於狂熱玩家和遊戲玩家來說,沒有顯卡的主機根本就無法滿足需求,玩個遊戲單靠內顯根本就不爽快!
尤其現在螢幕提供144Hz更新率,視覺體驗已經能更好呈現了,卻要玩家忍受內顯只能
30fps的效果?
想同時擁有效能,並且主機尺寸也不要誇張大,在租屋小套房桌子上好好享受打電動的個人空間難道這麼難嗎?
放眼望去所有小尺寸的主機,要馬就是沒有獨顯,要馬就是根本不迷你的巨型ITX主機。比較能打又足夠小的,我想大概就Ncase M1 或 dan cases A4
不過這兩個機殼雖然是台灣聯力代工制造,卻沒有代理商,也無法直接台灣購買,
想買這殼要運出關再快遞回來,額外增加的運費不說,訂貨先等三個月也是讓火都熄滅。
台灣聯力代工這麼好的殼,難道我們自己就不能設計的更好嗎?
就是這樣的想法,有了BB1計劃
2018年Q1,幾個好朋友聚在一起,平常各種嘴砲產品,想試看看如果自己來,能做出什麼樣的產品。
挑戰還是挺大的,堅持素面,佔地面積就是要小,分艙散熱效率也要好,鎖定小眾的市場,就是要做自己想用的機殼!
請讓我用70張圖片來開箱這次的產品,台灣設計、台灣製造、玩家精神、鄉民的創意結
晶 BB1
(感謝廠商借用ROG STRIX X570I GAMING、ROG STRIX RTX3060、Scythe SCBSK-3000 大手裏劍3、FSP 金鋼彈 650W)
先來張全家福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0.JPG
簡約的B-Team Lab. 是由一群玩家組合而成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1.JPG
為了狂熱玩家所製作,3種擺放方式ITX機殼,可調整MB/VGA空間,支持3-slot厚度VGA,支援多數下吹式CPU散熱,優秀的風道散熱。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2.JPG
依循老聯力的特色,提供鋁原色和陽級黑兩種外觀選擇,交給視博通代理,台灣製造!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3.JPG
黑色版本的BB1辨識方式,黑色打包帶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4.JPG
開箱內容物為BB1本體和說明書,兩側用EPE包覆,不用擔心靜電問題!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5.JPG
BB1本體尺寸和顯示卡彩盒差不多大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6.JPG
說明書提供一頁式圖解,因為空間利用率較高,照步驟拆卸很重要!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7.JPG
安裝步驟也要依序執行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8.JPG
本體重量為 2.1k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09.JPG
不同於現在各種透側玻璃搭配光害,BB1給的是全素面外觀,並打孔提供量好的散熱效率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0.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1.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2.JPG
側板的固定方式是聯力拿手的卡榫,免工具方便拆組裝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3.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4.JPG
因為採用分艙散熱,所以內置了一條PCI-E延長線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5.JPG
3M SL8802/22, 光是這條線就佔用了30%價格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6.JPG
電源延長線蓋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7.JPG
我最愛的工藝,就是平頭螺絲經過多次拆除和鎖緊之後,依然精準和表面貼平,摸起來那個爽感,還是只有聯力能給!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8.JPG
配件盒和前置線材,使用鐵絲固定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19.JPG
這個就是BB1的特色,MB和VGA獨立空間散熱,並且這空間是可以調整的!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0.JPG
要組裝之前,先將電源支架和主支架拆卸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1.JPG
主支架,兩側分別是固定主板和顯卡使用,中間3M延長線也有完整保護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2.JPG
請出主板ROG STRIX X570I GAMING,CPU則是當紅AMD Ryzen 5600X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3.JPG
散熱器使用的是Scythe SCBSK-3000 大手裏劍3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4.JPG
注意記憶體有限高,避免干涉建議選無燈的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5.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6.JPG
安裝好主板後,接著要把3M 延長線展開,真的是漂亮阿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7.JPG
將延長線插在主板上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8.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29.JPG
然後就是把主支架安裝回BB1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0.JPG
特別注意BB1預留顯卡長度為30cm,搭配ROG STRIX 3060使用沒問題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1.JPG
主支架有三檔可調,先固定在顯卡空間最少的檔位示意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2.JPG
這檔位使用情境為顯卡厚度為 2 slot, 把空間讓給CPU散熱器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3.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4.JPG
如果使用的是3000系列顯卡, 顯示卡厚度已經超出側板平面,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5.JPG
接著將主支架鎖在中間檔位,顯卡和主板各使用一半空間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6.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7.JPG
可以看到透過主支架移動讓出空間,顯示卡已經有足夠空間使用,不用擔心干涉側板問題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8.JPG
在此檔位下,CPU仍然有可以長高的空間,對散熱器還是挺友善的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39.JPG
那麼來試試主支架往MB退到底的檔位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0.JPG
CPU散熱器這邊就有點接近側板了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1.JPG
顯卡側讓出更多空間,可以試試看3 slot厚度的顯卡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2.JPG
三檔位演示完,來看看前置輸出介面,提供的是電源鍵和燈一體的開關,TRRS 3.5mm 耳麥接頭, USB 3.2 x2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3.JPG
前方進風處可以安裝2x 14cm風扇, 請出貓扇noctua nf-a14 來支援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4.JPG
ITX主機因為空間狹小,所以理線要特別留意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5.JPG
最後請出FSP 金鋼彈 650W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6.JPG
SFX POWER 全模組線是小機殼的必備要素了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7.JPG
將電源鎖固在電源支架上,並插上電源線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8.JPG
BB1 的內部就安裝完成了,不過原廠模組線通常又粗又長 (要安規和相容性),有條件的話建議自己定制較短的線材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49.JPG
顯卡側是完全獨立空間,直接享受前方進氣風流散熱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0.JPG
因為我打算把BB1放在桌面上,然後I/O想要朝下方出線,所以轉了180度,來欣賞一下IO朝下的一些特寫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1.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2.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3.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4.JPG
直接上嚴格測試 Furmark 單燒VGA,熱平衡溫度為59度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5.JPG
顯卡持續執行Furmark,並且同步執行AIDA 64 單燒FPU,讓CPU也滿載,如此雙燒的情況下,完全不影響VGA的散熱表現,仍舊為59度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6.JPG
使用AIDA 64來看CPU,CPU滿負載情況下測得為71度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7.JPG
使用熱相儀拍照外殼最熱處為39.3度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8.JPG
打開側板和前板,顯卡處最熱點為43.2度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59.JPG
CPU側最熱點為34.7度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0.JPG
並且在雙燒全負載情況下,距離BB1 約10公分處測噪音,得44.5dbA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1.JPG
將側板和前板都卸下,待機表現為30.4dbA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2.JPG
補幾張BB1 的內部實機運作照片示意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3.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4.JPG
全部從底部出線就是清爽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5.JPG
放在螢幕旁邊,整個就是小鳥依人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6.JPG
甚至比我的喇叭還要小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7.JPG
實際使用前置USB也非常方便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8.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69.JPG
不免俗的補上3Dmark Fire Strike Ultra分數 5364,此分數玩APEX 可以2K解析度
90+FPS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70.JPG
再測Time Spy 8808,玩Battlefield V 2K解析度 85+FPS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71.JPG
最後來驗一下BB1 裡面的3M 延長線是否真的可以跑Gen4
執行3DMark的 PCI Express feature test. 測得Bandwidth 26.17GB/s ,確認可以執行Gen4無誤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72.JPG
如果BIOS下關 Gen3, 得到的會是13.06GB/s (這也是市面上一般延長線碰到的問題,不能執行Gen4)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73.JPG
最後,再給兩張特寫
左邊是聯力PC-X2000,右邊是BB1。感受一下大小台電腦尺寸差異
然後特別提一下,現在想要買沒光害有內在的機殼,真的是只有"聯力代工"才有機會了,現在聯力自家品牌機殼全部都是透側玻璃光害機
完全沒有老聯力殼的感覺,感嘆阿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74.JPG
https://shihwolf.gjisland.net/BB1/75.JPG
結語:
BB1 擁有超強內在,CPU和顯示卡完全分艙散熱,互相不影響,且可以三段式自由讓出空間,讓玩家自己決定散熱器要加強的位置。
透過實測即便全速雙燒機情況下也能控制在45dbA以下,這是可以玩2K解析度 FPS遊
戲的配置,不用因為空間妥協效能。
真正同時擁有小體積大能量的機殼,更重要的是,裡面配置的3M延長線竟然可以直上Gen4傳輸,真正Gen4 瓶寬也不受限。
最後,最可貴的是台灣聯力製造,想要10年前聯力機殼的感覺,距離玩家最近的,應該是BB1了。
真的要說缺點,就是因為內置了一條3M 延長線,導致整個機殼價格偏高,不過這是市面上少數能跑Gen4的線,而且為了台灣聯力製造,我個人是覺得很可以啦!
By shihwolf
--
貧窮限制了我的想像力 繼續v1
售價7590...是因為量不大嗎
光那條Gen4延長線就幾千塊在那卡著
那條線大概就3000了吧
線超貴
很多顯卡都2.5槽,其實這個殼都蓋不起來
你有認真看內文嗎? 完全蓋的起來耶!
想要可以裝多片itx的機殼
那就是我說的巨型ITX,一點都不小
他可以三槽啊 只是用雙槽卡的時候可以往後退給U散
熱器騰空間 跟formd t1一樣
似乎itx這種小機殼都沒辦法再裝硬碟
可以裝兩個2.5"啦,只是我早已全面M.2化而已
M1跟A4要出關再運進來??不是聯力直接出貨運費80
元而已嗎
可能後來有改過,幾年前要買的時候看到要出關再回來就熄火了。
RYX3080 2.5slot 都蓋的起來了
RTX
3 slot都沒問題啦
※ 編輯: shihwolf (123.51.152.16 臺灣), 04/09/2021 09:20:38好奇2.5slot以上的顯卡跟240水冷的相容程度
240水冷要掛在骨架外側了,就我貓扇的位置,但是冷排要放外側。
繼續用小烏鴉1,3壓壓驚,好機殼正該如此。有興趣的
人可以去撿影馳的機殼,87分像,便宜又好用。7000多
的機殼,有事 有事?
有那個7000多元,怎麼不買M1,就像不買雙B去買A底,
開出去人人笑,哈哈
其實你要用大陸製鐵殼來嘴,我覺得你才真的有事 M1顯卡長度跟前置IO接口互相干涉,散熱也沒分艙,重點是你也不是用戶,免嘴
不錯啊幹嘛追人家機殼
嘴啦
機殼本來就是電腦外觀重要的一環自己喜歡最重要
我記得這個殼是不是電蝦版鄉民設計的
是的,就是板友設計的
※ 編輯: shihwolf (123.51.152.16 臺灣), 04/09/2021 09:42:38有產品給推,個人會偏好Gen3延長線降低成本,有需要
Gen4的人再自己買就好
那可能終端價就是6K跟7K的差別而已,省1K降Gen3,想想還是算了
還不錯
可惜沒法內置240跟前置typec 不然真的蠻符合我的
理想的
最初都有思考內置240,這個就是小機殼空間取捨,要內置整個容積會變大 最終影響就是佔地面積跟著大 至於Type C問題,就是這個產品開發的時空背景是2018年,那個時候主板有前置Type C的 很少,然後現在就2021了...
都電蝦鄉民就推了啊
最近也組一台DLH21 有空寫開箱分享
G大不要自打嘴巴了 開豐田笑雙B也是四個輪子
itx殼超過2000都不買,難怪我還在祼機
不是說硬要推貴的東西,但是便宜的鐵件質感真的差很多,還有散熱也差很多啦 我前陣子也是有開箱鐵殼,相同硬體用不同的殼,鐵殼就是風扇轉速比較高,噪音有感 就是不想說"我覺得鐵殼比較吵"這種主觀用字,所以我才去買測噪音的儀器 BB1可以雙燒然後壓在45dbA以下,這真的很猛啦,一般低價殼風扇上滿,雙燒都是55dbA 左右,那個是有感吵的。 不過大家追求不同,這就跟住的地方一樣,有人的能接受房價便宜通勤,有的人能高房價 但是空間極小。這個大家要的不同,沒有誰對誰錯。
※ 編輯: shihwolf (123.51.152.16 臺灣), 04/09/2021 10:15:49有不附Gen 4線的版本嗎?這咖真的很高貴
目前出廠的全部都附線安裝好了.. 因為延長線還有分長度還有插槽角度(90/180/270三種) 避免買錯不能用,這個最初設計就直接安裝好,這種風險最小 唯一缺點就是成本疊加
※ 編輯: shihwolf (123.51.152.16 臺灣), 04/09/2021 10:19:30推夢想中的itx 但是原po跟gg這種的認真就輸了
itx分倉真的有差嗎 不是都擠在一起三溫暖 直接一體
水帶出去感覺比較實際
分艙真的有差,我全速雙燒情況下,風扇轉速才1200rpm 重點是那個噪音表現是真的不吵,全部擠一起雙燒機就是互相影響 你這樣想,兩個肥宅住一個房間,只有一扇窗戶,就算窗戶很大,兩個是一起吸新鮮空氣 分艙隔間,兩個肥宅各自房間也各自有窗戶,那個新鮮空氣直送只有涼爽
某樓就幹話王,不用在意他
整天說他小烏鴉多好多好的
gg就喜歡活在自己世界
推
N年前在headphone版就這樣拉XDD
希望有前面板Io升級套件 不過買到這樣的價格多半
都會上水吧
不過我非常同意你的觀點 低價的機殼板材真的不行
我前陣子用趣造後受不了 換了喬思伯a4覺得板材好
不少
至少跟h1一樣能支援120水會比較好 不過這個機殼也
只能挑這些小缺點 還不錯
前面板IO套件這個問題,未來有量就有機會討論 然後你知道120水冷其實超雞勒的嗎? 解熱能力可能比四熱管空冷還拼喔 800cc的汽車,雖然是四輪,但是跑起來是輸600cc的機車喔! 並不是AIO就贏空冷 我自己測試經驗是水冷還是240吧,然後360其實也沒贏240多少。
其實長蠻醜的 外觀根本沒有設計美感
美醜很主觀,但是我就是不要透側光害
幾乎每次itx的文底下都可以看見他在噓文自嗨自己的
小烏鴉和華擎丐板好像怕大家不知道一樣
原本對這顆很有興趣 但是看到顯卡最多30就退怯了
,3080ftw多了快兩公分硬,硬上也不知道行不行
30cm其實蠻極限了,不然我還想上ROG STRIX 3080(但是就是不行)
ROG都可以了FTW沒道理不行吧... FTW不是也才30.5嗎
?
這張是3060,不超過30cm
都進去不要怕
外觀就傳統聯立風 比中二殼好但跟老外設計的有差
PTT鄉民設計的,台灣設計!!
推一下,我喜歡這個設計,但是目前沒有需求
14L可裝ATX版機殼 https://tinyurl.com/srmc67vn
這個就犧牲CPU散熱高度,然後兩個放一起悶燒
他是rog 3060比起來是短了一點點
不要太認真喇,鄉民不知道GG在耳機版一直都是醬
把他當作一個特定信仰堅定的人就好了
跟通路談完了,整段做下來好辛苦(默)
推
這體型 有設計感的 散熱都會很差 不開玩笑 XD
其實老聯力殼也一堆奇葩散熱設計 我都不敢說他是保
證「有內在」
另外我不認為該貴古賤今 本來現在就玻璃透側機殼當
道 聯力轉型也沒什麼不對 難道要跟日本windy或abee
一樣堅持到破產才是好廠商嗎
但是現在聯力跟以前完全不同也是事實,你想買一個沒透側的還真的完全沒有 還有以前鋁殼台灣製,現在大陸製鐵殼,除了透側光害之外,內容也差很多啦
※ 編輯: shihwolf (123.51.152.16 臺灣), 04/09/2021 12:13:43120水跟下吹的噪音多少還是有差,以體積來看120水
還是比高階下吹風冷有不少優點 重量較輕之類的
120水還可能變雙風扇,壓力比下吹小不少
你有機會實測一下,會發現幾件事 1. 不管水還是空冷,三明治式的雙風扇效果其實很差,我還在用TR silver arrow SB-E 但其實雙風扇只是視覺爽,比起單風扇效能沒有好多少 2. AIO重量比空冷輕? 我覺得你這誤會就大了 3. 如果不干涉記憶體的情況下,我寧可死守下吹式散熱器,除了吹CPU之外,連MOSFET那 也一起散熱,大家只會看CPU溫度,卻疏忽了旁邊供電源件溫度 下吹式散熱器在我心中>>塔式空冷>>水冷 我並不是鍵盤說說,分體水,一體水,雙塔,單塔,下吹式,我真的是一路走來都用過的 就算是現在我仍然持有AXP-140,在解熱條件允許的情況下,下吹式絕對是我的首選
※ 編輯: shihwolf (123.51.152.16 臺灣), 04/09/2021 12:24:56這咖必須推!
但m1不也是顯卡下面吸氣 cpu左側吸
現在每家都朝佔地面積小這點在出機殼,h1, raw s1,
meshlicious, dlh21 都是
這設計真的很厲害啊,能做成商品中間應該很多心血
meshlicious可以240 主板UI在側面 可以期待
7K多太退燒了 但內在真的有料
7k個人無法下手 不過三面進氣變煙囪?
三明治結構風冷的話,loque raw s1感覺更好
看了真生火
推好設計 不過我需要2.5*3+3.5*1 只能小烏鴉
看了生火 7K降火
我還是愛H1,但這咖內在可調整性強很多給推
這年頭燒顯卡怎麼還用甜甜圈,最潮的燒機軟體請出乃
還是比較期待Q58
為什麼電供出風口都貼牆了 還要再拉電源線到下面呢
這咖FTW3可以裝,連我的H1都能剛剛好密合了
印象這個殼也能橫躺所以才不直出電源吧
除非桌面空間真的不夠 不然我也會橫躺
推
星野已死 有事燒紙 聯力除了那機咖電子花車 好像也
沒推出什麼產品了
未看先退澳
類似架構差不多體積的我會選SSUPD Meshlicious,聯
立子品牌。前、左、右面板都是全面網孔設計;PCIE
4.0延長線版本179鎂;然後可容納顯卡的長度跟厚度
都更大;AIO可以裝到280;前IO還有TypeC。我是覺得
BB1最終成品有那麼點乏善可陳。
推爆
SSUPD Meshlicious的體積比較大啊
滿屌ㄉ
等BB2放的進ROG 3090再叫我:(
然後最好有不用電源延長線的設計 可以吃到音頻專用
電腦的市場 但體積可能又要再犧牲 反正比Z11小就好
?!
推
有起頭是好的 很看好未來 加油!
手邊有台X2000-FN 簡直是這臺的老大哥阿XDDD
推自製 但還是要糾正一下 NCASE M1台灣訂是聯力直
出 全世界就台灣買起來最快 運費又便宜 另一家A4雖
然我沒買過 不過也是一樣
覺得不太好看
我M1跟A4都買過 都是聯力工廠直接島內出貨了
很棒,只是感覺蠻要求自組能力的 = =
推
美感不太行的......感覺淘寶貨
參考一下M1 / A4 / S1的設計吧
就算有3M線 還是貴了些
26
[測試] 三款12cm下吹式散熱對比無廣告好讀版: 我做了一個ITX散熱器對應主機板的兼容性測試表單,歡迎各位使用ITX主機板or下吹式散 熱器的玩家填寫,也可以查詢兼容列表,避免出現東西買好卻裝不上去的窘境。 填寫表單: 查看回應:21
[開箱] A4濫觴—Dan A4開箱現在說到ITX機殼,大部分人第一個會想到的大概是A4機殼,也就是顯示卡通過PCIE延長 線放在主機板背面,形成三明治結構,A4結構可以在不犧牲顯卡長度的情況下,極大程度 縮小機殼體積,而A4機殼的始祖,正是這個以A4之名的Dan A4-SFX。 Dan A4的概念早在2015年提出,2016年發表第一代A4-SFX V1,在7.2升的體積創造容納29 公分長顯卡的空間,大小就和一本A4紙一樣。47mm高的CPU散熱器黃金比例也是由Dan A416
[開箱] 酷媽 晶彩扇 開箱洨第我組了個光害機 為了光害效果最好還特別指定要下吹式散熱 這樣風扇RGB才明顯 後來覺得不太協調才發現 主機內10個風扇有9個是ARGB只有下吹式的風扇是舊版的RGB 下班就跑去罰站屋添購囉15
[開箱] 聯力 Q58 A4架構ITX機殼 開箱網誌無廣告版 PTT好讀版 個人期待Q58這咖機殼已經好一段時間了,從今年2月第一次數位EXPO發表,歷經細部修改 及第2次EXPO再發表後,終於是讓我等到了,本次也是難能可貴的機會,有幸開箱老牌聯 力廠商這款A4架構的ITX機殼。8
[開箱]【ROG 飛龍二代參戰!】歷代水冷大亂鬥!大家好,我是產品人ZK, 觀看之前拜托按個讚、訂閱,已幫助我日後提供給您更好的資訊 若覺得影片太冗長,也可點擊下方資訊欄位時間軸,跳到想看的部分 近期被白色系列主機燒到,買了一個NR200P白色機殼,又在618剁手節買了一個ROG LC11
[菜單] ITX 程式機請益已買/未買/已付訂金(元):未買 預算/用途:程式 影片 偶爾遊戲 CPU (中央處理器):Intel 12700 (已有) MB (主機板):華擎 H670M-ITX/ax RAM (記憶體):美光 DDR4 3200 16gx2(已有)8
[情報] 利民發布迷你小塔善Silver Soul銀魂135如果說到小主機殼散熱器的話,可能大家馬上會想到的就是那些很薄的下吹式散熱器。或 者不是所有ITX的下吹式散熱器都很薄 但終歸都是下吹式的,散熱效能也不是非常強。不過,為了照顧那些小主機殼內有足夠空 間可以放一個塔式散熱器的玩家們呢 後來也有廠家開始做塔式甚至雙塔式的小主機殼散熱器,利民就是其中一家。而最近,利7
[情報] 全漢金鋼彈與鄉民夢幻 BB1 ITX套餐優惠全漢電源推出 SFX 電源供應器「金鋼彈」系列,即日起從550、650、750、850瓦的保固 全面升級十年 並可追朔之前已購買的產品,提供最完善的保固與服務。因應消費者熱烈地回饋 與鄉民原生的BB1機殼合作,特別推出機殼電源促銷套餐優惠 是愛好小型化裝備玩家夢幻首選,數量有限,售完為止。3
[情報] 銀欣發布新款SUGO SG15全新ITX模組化機殼IT之家12月21日消息 銀欣(Silverstone)昨日發佈了一台新款 ITX 主機殼 型號為珍寶 SG15(SUGO 15),是此前珍寶 14 的升級版。這款主機殼相容 Mini-DTX / Mini-ITX 主機板2
[請益] 下吹+i7-10700預設不超頻+A4殼可以嗎因為桌面空間限制 最近想組台itx主機 看上A4尺寸機殼 想問看看i7-10700預設不超頻 搭配下吹式散熱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