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得] FD Torrent Compact 機殼 裝機測試
與上次簡易開箱合併的完整圖文可參考個人網誌
https://ohmy-bear.blogspot.com/2022/02/fractal-design-torrent-compact-atx.htmlPTT好讀版
https://www.ptt.cc/PC_Shopping/M.1645237775.A.FBE
以下正文
承接上次的簡易開箱心得,這禮拜陸續裝完機及測試,為這個機殼做個個人總結。
這次要將原本 Meshify 2 C (以下皆簡稱M2C)裡的配備搬到 Torrent C。
就內部空間而言Torrent C沒有比M2C大多少,主要是前進氣柵欄太厚及38mm厚度的風扇多佔了些空間。
https://i.imgur.com/T6gG8fZ.jpg
M2C這咖機殼的裝機體驗是真的不錯,頂蓋能拆對於在機殼內接線、拆裝散熱器等都十分方便友善。
https://i.imgur.com/kuFOTyz.jpg
中間拆機跟移機過程略過,Torrent C裝機比起M2C更需注意順序先後,不然零組件容易互卡。
建議先裝主機板上的CPU電源線,然後照下方步驟安裝:
1.電源線穿過機殼上方開孔
2.裝主機板(跟散熱器)
3.裝後方及下方風扇
https://i.imgur.com/fUqP2ND.jpg
底部目前裝2顆12cm貓扇,有打算先換上AC P14風扇然後等新款14cm貓扇。
裝2顆12cm風扇底部還有線材空間,目測14cm的鎖孔位置也夠線材生存,只是更緊湊一些而已。
https://i.imgur.com/CD6YsQo.jpg
頂部CPU 8P走線空間就比較侷促了,如果先裝主機板再插線將會非常困難,所以官方建議先裝CPU電源線再安裝主機板。
https://imgur.com/NENrkAs.jpg
最後裝上顯示卡完成所有移機程序。因為用於原本下置電源機殼的顯示卡8+8P電源,改成上置電源機殼後長度不足,只能先從顯卡上方走線。
https://i.imgur.com/ELUlixv.jpg
https://i.imgur.com/TZHsjYT.jpg
https://i.imgur.com/JI7ONsd.jpg
依底部雙12cm風扇的安裝位置,一半是吹顯示卡,一半往上送風至CPU。
https://i.imgur.com/Owc0HLm.jpg
機殼內附的顯示卡支架不適用12cm風扇及超厚身形的貓頭鷹3070,只好放個迷你支架撐住尾部。
https://i.imgur.com/iiWucs3.jpg
因為沿用原本的訂製線材,長度都不是針對Torrent C設計,所以顯示卡線材長度不足,CPU線材倒是過長,不少得塞在電源前端空間。
https://i.imgur.com/yzsHxMd.jpg
有走到背板空間的線材只有顯示卡、24P電源跟機殼前IO線,但即便只有這幾條線材,也都盡量往裡塞,蓋上側板時還是有些微的突起,無法完整蓋上。
https://i.imgur.com/lmROXvp.jpg
https://i.imgur.com/WmClIK2.jpg
這結果也不算意外,看了幾個YouTube開箱或評測,兩面側板都用玻璃的黑色版更慘,鼓得更高。
https://i.imgur.com/j5W9WnC.jpg
https://i.imgur.com/d9AycPj.jpg
首先進行燒機測試,測試條件與之前測P12 ARGB風扇時相同,一樣的[email protected] 無超頻,單烤FPU測溫。
這裡就不放測溫截圖結果,直接做圖表與之前M2C測試數據比較。
https://i.imgur.com/mU0DwZ3.jpg
兩個機殼溫度差距不大,Torrent C測試時共裝7顆風扇,燒機時比裝6顆風扇的M2C噪音大了一點點,但聽感是覺得沒有明顯差異。
個人無法推測溫度幾乎沒差距的原因,也許設定頻率不夠高?功耗不夠?或是M2C散熱本來就不錯?
也有想過是不是Torrent C的主戰場是顯示卡散熱,畢竟掛了2顆風扇直吹。
於是多測了一個項目,Torrent 原裝風扇配置及補滿3顆貓扇的燒機溫度差異,也順便加入GPU雙烤測顯示卡溫度。
https://i.imgur.com/GsH2GZ4.jpg
同時也至BIOS將CPU微幅超頻至大核心4.8G、小核心3.8G,電壓一樣設為1.25V。
測試結果比較圖表:
https://i.imgur.com/UiUaDVQ.jpg
讓人意外的是原廠配置風扇較少,但CPU反而低了2-3度多,測了兩次都差不多相同結果。個人再次無法推測溫度反而降低的原因,只能胡亂瞎猜可能是底部進氣風扇擾亂風道?
顯示卡溫度略微提高1.5度個人覺得合理,但有可能個人手上的貓頭鷹3070發熱量不夠,本身散熱條件也就不錯,差距不是這麼明顯。
或許更高階或是本身散熱就還好的顯示卡,底部風扇會更有效果。
噪音則是確實的降低了,微幅超頻後,滿機風扇的燒機噪音提高到約53-54dBA,只留CPU及機殼18cm風扇則能降低5-6dBA
結論
就裝機難度來說,Torrent C的確比M2C更難裝一些,頂部跟背板走線空間都更小,也更注重安裝順序。
Torrent C最可惜的還是背板整線空間嚴重不足,對於設備選用及電源線材要求都更高。
不過Torrent C受惠於前臉兩顆18cm厚扇及大開孔,不額外加裝風扇也有不錯散熱表現,既省錢又更靜音。
如果選用高階顯示卡也可在底部加裝風扇幫助散熱。
整體來說這咖機殼個人評論是表現還算不錯,但覺得有愛再買,畢竟價格直逼5K。
比較用過的三款FD Compact系列機殼後,個人還是覺得Meshify 2 C是個人首選,各方面表現(安裝難度、散熱效能、用料、價格等)都相對均衡。
Torrent C如果價格降低一些會更有競爭力。
以上簡單裝機分享。最後加個瑞典小國旗,完成本次更換機殼。
https://i.imgur.com/sp49CK1.jpg
下一次再動機殼 應該會是換上長度適合的訂製線材&挑戰換裝NH-P1無風扇散熱器。
--
推心得,背板走線空間狹隘很可惜
背板真的有點可惜,不過還是買了
感謝分享完整心得
美型
推
迷你顯卡架也太可愛
拉線看得很爽
看來這咖可以pass了,設計不進反退
,感謝分想
連大號版的側板都快蓋不上的我直接
放棄QQ
側板問題已滅火
torrent gpu散熱沒有特別出色
讚讚
推分享
CPU溫度更高的部分我個人猜測是因
為風把更多的顯卡的廢熱往上帶了
再次驗證風扇不是多就有用
側板凸成這樣是能看嗎?廠商設計完都
不用驗貨???
torrent c可以顯卡直立嗎
可以 擋板可以全拆 搭配自家或他廠合適的轉接架就行 但要注意顯示卡長度
兩面玻璃是什麼神奇設計...
兩面玻璃原版TORRENT就很多人反映了
結果COMPACT版更窄還是沒改...
電源直接吸塔扇散出來的熱風來散熱
真的很棒
以前上置電源不就這麼設計的嗎? 不喜歡的話聯力o11 air mini電源放側邊就沒問題 但寬度就增加了 矮胖矮胖的
這版本側板理線槽居然沒像先前有凹
槽…不進步反退步 笑死
我也想過為何沒凹槽 才發現是因為前18cm風扇的關係 原版Torrent 寬度24.2 比Compact版多2公分 Compact就幾乎把原本的理線空間挪給前風扇用了
※ 編輯: Ohmy (122.116.197.132 臺灣), 02/19/2022 21:35:36恭喜花了這麼大的功夫才完成降級
心得推
我買原版就覺得線難整理了,結果co
mpact更窄,真的要喊救命
裝完這咖好硬,搞超過12小時...入
教了
61
Re: [情報] FD 新品發佈 Torrent 機殼等產品FD粉絲團小編發布Torrent Compact & Nano 重點變更 Compact改為前方兩個18公分風扇 支援最大E-ATX Nano前方一個18公分風扇 支援ITX46
[開箱] 2021 風冷高階機殼首選 FD Torrent TG希望也能有COMPACT版本或MATX版本好讀 FD Torrent 繼Mesh 2以及 Define 7 系列以後改變很大的新款式 PSU也採用了非主流的上置,目前評為 2021 高階款風冷機殼優秀之一 目前已經在全通路販售有衍伸總共 6 種型號26
[開箱] FD Torrent Compact 簡易心得其實我沒想到這麼快就收到機殼了 連蝦皮官方商城的客服都很驚訝 但最近還有點忙沒時間裝機 只能先簡易開箱 如果確定要買這咖機殼的 關於價錢 我個人是在MO購物買的 開價比蝦皮商城貴200 但用券可以折50025
[請益] FD Torrent/Torrent C、塔扇D15抉擇乳題 小弟電腦剛組一年了,剛好想清一下灰塵跟換散熱膏 最近不知道從哪裡,無意間看到機殼Torrent 直接愛上,前面超好看的欸!換換病再次發作(目前是P10 Flux靜音) 目前是覺得開多個網頁(開Chrome的瞬間,一次20個分頁同時開啟或連續開4、5個分頁瞬間)23
[心得] FD Torrent Compact簡易裝機心得最強風冷FD Torrent的Compact版本 我是剛出就買了,原版Torrent實在太大... 出Compact版本大小很剛好,真的一咖美殼 有時在板上看到問Torrent都不推Compact版本21
[開箱] FD Meshify 2 C 與 Define 7 C比較PTT好讀版 網誌無廣告版 ml 機殼廠Fractal Design 短風道/緊湊型 ATX機殼最新力作,Meshify 2 Compact!(以下簡11
[開箱] Fractal Torrent Compact前言 來自瑞典的機殼大廠Fractal Design發表Torrent家族最新力作Torrent Compact,作為 Torrent家族的一員,Torrent Compact為一款緊湊型ATX風冷散熱器機殼,在設計基礎上 沿襲了老大哥簡約的設計、極致散熱、紮實的用料、豐富的擴充功能等優點,並進一步縮 小產品尺寸,滿足不同需求的用戶,價格也更加甜蜜,接著就一起往下來看開箱!9
[開箱] CM NR200P 簡易開箱完整開箱照片請參考網誌 無廣告 不過不看也沒差 板上也有別的開箱文 本篇只針對之前其他篇推文有問的問題 簡單說明一下 (因為本人還沒決定好ITX配置 所以還沒裝機)8
[開箱] 緊湊機身進化FD Torrent compact黑雙玻璃希望出隱藏版全白靜音之好讀版 隨著FD Torrent 2021高階旗艦空冷殼發布後 緊接著緊湊款的 Compact 也在第一季登場 並且同步推出 ITX 版本 Nano