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討論] 認真問 為啥國文作文出成這樣?(發錢)

看板SENIORHIGH標題Re: [討論] 認真問 為啥國文作文出成這樣?(發錢)作者
oeoeoauch
(wahaha)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6

「我看倒有點像舊冰箱」:抒情太多,思想和溝通太少的國文教育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120617/5202604

(摘要部分內文)

說來奇怪,台灣的中學教育已經歷經多次大小改革,然而只有封閉的國文體系,
能夠舊瓶裝舊酒。從「典雅古文」延續為「抒情美文」、從百分百的(古典)
文學教育「轉變」為百分百的(抒情)文學教育,從而幾乎遺忘了,「語文」
其實包括思想、溝通、紀實、批判等等不同的社會功能。

就此而言,今日的大學入學測驗,我們仍渾然不覺地使用「如果我有一座新冰箱」
這類八股試題來篩選考生語文程度,這恐怕就是國家教育政策上的重大警訊。

太久以來,本應屬於小眾愛好的文學教育,在必須面向所有國民的義務教育中,
佔有了不應該擁有的額外份量——幾乎是全部國文課程的份量。真正的問題在於,
膨脹多年的「文學」課程,在未來是否分配一些時數,轉移給受教者可能更為
需要的哲學思考、媒體識讀、應用寫作等等其他人文面向?這也許才是,已經被
「中學教育這座超大型老式冰箱」冷凍許久的更為根本困境。

-----------------------------------------------
「國學素養」還是「語言技能」?

獨尊「言志緣情」的國文教育,有其歷史因素。1960年代晚期,政府實施九年國教
,對於「中學國文課程」應該如何設計,當時的教育從業者有一些爭辯。

師大教授沙學浚認為,國文教育只能是「國學教育」,必須從小浸潤於優美深邃、
典雅感性的古代典籍之中,中華文化才能夠在這塊已經分離祖國多年的島嶼上
牢牢生根。但是國語實小校長王玉川不以為然,他強調現代教育理論重視的是
理解與應用,因此國文課程應該要增進國民的「語文技能」,諸如溝通表達、
邏輯分析、應用寫作等等。

在當時反攻復國、「中華文化復興運動」時代背景下,政府最終採納了沙學浚
「國學教育」的方針,而真正具有學理基礎的「語文技能」,就此無人聞問。
這段被忽視的往事,基本上也決定了未來台灣國文課程的根本形狀——重視感性
、抒情、典麗的「文學性格」。

這也是為什麼,每年的國語文大考,仍然壓倒性地集中在感性抒發與冷僻詞彙。
講得好聽,這是一種菁英導向的教育方針(所以對勞工階級小孩極度不友善);
講得難聽,國文課程差不多就是無病呻吟,只是這種「呻吟」非常講究發音
——高分的訣竅就在於,那腔調是否足夠銷魂嫵媚、仙氣空靈。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4.45.82.164 (臺灣)
PTT 網址

cvn2107/01 00:35其實我自己認為這篇文章不一定要寫得很抒情啊

cvn2107/01 00:35是說我蠻推薦兩本書的

cvn2107/01 00:351. 階梯寫作(算是從基礎教寫作

cvn2107/01 00:352. 國寫笨作文(偏寫作思路剖析

cvn2107/01 00:35研讀以後

cvn2107/01 00:35我個人從13/54進步到雙A啦

taipoo07/01 02:58學古文有其需要性,但不須要強迫學習,有興趣者自學會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