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Re: [新聞] 台大氣象團隊:突發劇烈降雨 僅能由雷達

看板TY_Research標題Re: [新聞] 台大氣象團隊:突發劇烈降雨 僅能由雷達作者
gghh
(GH)
時間推噓 5 推:6 噓:1 →:17

※ 引述《kadar (卡卡達達)》之銘言:
: 但縱貫現有的系集區域模式怎麼能精準預測到某一時間點的區域強降雨?
: 這樣的預測需要多少的信心水準下,才能避免實際預報遇到抽樣誤差?

如果氣象預報跟統計、計量經濟用的是類似的典範來進行預測,
那嚴格來講,並沒有【避免預報遇到抽樣誤差】這種事
預測結果就是一個估計值跟X%(通常95%,要更"準"就是99%或99.9%)的信賴區間
我想原PO的意思應該是指,如何讓這個信賴區間變窄
預測結果一定有誤差
學術上一堆討論預測準確性(預測值(含信賴區間)跟實際值差異)的討論就不多說

從防災角度 我想真正重要的是,能否減少[發警報](個人想法是,預測值超過致災閥值) 的誤差
只要預報到超過閥值就發警報或是進行其他防災措施
實務上依需求當然可以有兩到三個閥值

: 其中一句引述有點困惑的是:「中央氣象署於4日下午5時30分發布的定量降水預報顯示,: 但能不能精準預報到哪個區塊,氣象署也坦白說基於尺度小、變化快的特性,能力有限。也就是預測能力有限,真正降水多少其實不重要
只要能夠抓到降水是否會超過致災閥值就好
也就是簡化為預測[0,1]的問題(1[E(Y]>=Threshold]
這時候信賴區間或許可以大幅縮小 或可減少對預報能力的要求
(這是從非氣象專業的角度推論 若非如此還請見諒)

不管如何,我想防災並不需要精準的降水估計值 若閥值是300,預測350、550或750都沒差應該有方法能 簡化預報需求同時 達到防災警報的效果。

: 這還有個問題是,氣象署發了一堆特報與預警,為何人民沒有實際防災作用?
: 先撇除氣象署必須視實測才發警特報的問題,這流程可以改善,但如果有稍微注意的話,: 人民在警特報相當重視地震報告與颱風警報,反而特報類的並不怎麼在乎。
: 雖然有點檢討受害者,但如何讓地方政府防災的同時,又能讓人民有所留意遠離危險,: 實在是非常艱難的一個課題。

其實這不是檢討受害者 國際期刊早就有很多文獻在探討如何跟民眾溝通
讓預報跟預測資訊可以真正有效地幫助到一般民眾
畢竟一般民眾沒有專業很難解讀數據
甚至會有各種原因對預測有【非理性】的反應(看看台灣高麗菜預測跟菜農搶種...)

至於怎樣溝通,當中的細節很多 從數據的呈現方式 文字、圖表結構等
到什麼樣的資訊呈現方式會讓民眾失去信心等
也不是越簡化越好
我印象中諸多課題都有文章討論
這方面的研究經過10多年 已經多到不太容易發期刊了 google scholar隨便搜就一堆

其實數據資料的溝通方式研究也不限於氣象預報
有興趣的人去看美國NOAA NASA等機構有關climate change
甚至U.S. Census Bureau 等等政府機關的網頁
都可以看到很多持續改善對民眾進行數據溝通的相關努力

但台灣似乎不知道 或是不重視這方面的東西?

若是政府機關只想要氣象署直接丟一個預測值 連信賴區間都不想知道
只要有差異然後出問題就是預測失準
這恐怕是花再多錢都解決不了的問題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75.231.26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gghh (1.175.231.26 臺灣), 10/09/2024 10:31:33

tytony 10/09 10:34地方政府經常只想要會不會達標的預測,而不是信賴

tytony 10/09 10:34區間範圍

usercode 10/09 11:11民眾打從一開始就沒打算要溝通啊,管這些獼猴幹嘛

itmyshit 10/09 11:15閾值怎麼訂的也是問題吧,極端一點舉例時雨量800跟2

itmyshit 10/09 11:160分鐘炸800再停40分鐘也是兩個概念了,本身這種狀況

itmyshit 10/09 11:16就很難界定,颱風過後的不穩定氣候本就該謹慎對待,

itmyshit 10/09 11:16加上前兩三天就連續小雨山體土壤吸水量早就飽和,這

itmyshit 10/09 11:16是要綜合考量的問題,不是單純雨量預報能做到的

aegis43210 10/09 11:20定量預報難度真的高,但這次是區域模式不準,自然定

aegis43210 10/09 11:20量也不準

樓上幾位還是沒看懂 不需要定量E(Y) 只要推估E(1[Y>T]) 現在技術可能不知道會不會下定量300 350 800 1000 但要知道 95%會超過 罰值200 一定比較容易 至於細節還有很多可以處理

cangming 10/09 12:41你這個就跟吵試劑陰性陽性是同樣的道理,問題是實務

cangming 10/09 12:41上一定是把陽性偵測率最大化來降低錯誤預估造成的影

cangming 10/09 12:42響。偽陽性多總好過於偽陰性多,但是這宣導很久的東

cangming 10/09 12:42西,一定會有不懂的人照三餐吵說不準

這就是民眾溝通的問題啊 政府願意撒錢溝通的話 絕對可以

hinajian 10/09 15:46消息如何傳播就是媒體的專業,不是氣象署的問題

ben108472 10/09 17:25說真的你這些都是過度理想化的概念,台灣的體制民

ben108472 10/09 17:25情都很難適用國外那套

我回台灣最常聽到的就是這句話 但如果都不努力嘗試 要怎樣讓台灣更好? 我最近認識一些防災界的學者 都很努力 就算政府擺爛 還是耗費心血在推對他們升等沒幫助的政策

ben108472 10/09 17:27而且你拿NASA NOAA來類比氣象署層級也差太多,氣象

ben108472 10/09 17:27署比較像是NWS而已

mark0204 10/09 21:14"致災閥值"就是定量了啊

mark0204 10/09 21:15溝通不是問題,但也要提問者有要溝通啊

mark0204 10/09 21:18#1AauRqsS #1AbCN0DF #1C9QenH4 過去討論過的文章

看完你的噓文跟三篇文 確定你根本沒看懂 1. 都說外國一堆研究告訴你怎麼溝通 怎麼讓民眾願意接受資訊 你還在講溝通很難民眾不溝通 2. 預測是否超過閥值不是定量 E(Y) 跟E(1[Y>T])是兩件事 我上問有舉例耶 看一下

※ 編輯: gghh (1.175.231.26 臺灣), 10/10/2024 05:21:59

ben108472 10/10 06:25而且台灣的防災效果贏歐美太多了,國外的月亮也沒

ben108472 10/10 06:25比較圓,美國隨便一個颶風死的人都可以上百人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