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e: [閒聊] 舊台南市區大夜市的在地故事
前幾天跟家裡長輩聊到以前的民族路夜市,據說全盛時期曾經向東延伸至中山路,甚至是現今改稱北門路一段的博愛路。好奇心驅使下就去圖書館翻了些資料,結果被我在林森圖書館翻到蘇南成前市長時期編寫的《臺南市志》,就順手拍了當年的夜市名冊:
https://i.imgur.com/oIYpW9Y.jpeg
這邊簡單寫一下當年的歷史背景和現代臺南夜市的發展簡史:
民族路夜市起源於民國40年代(1950年代)出現的小公園、石舂臼、康樂台三處攤販街,約在民國60年(1971年)之前形成由西門路連綿至博愛路的民族路夜市。
民國72年(1983年)當時的蘇南成市府以影響市容、交通、衛生等名義,要求民族路夜市攤商遷移至新建的中國城、國花大樓(中央市場)、友愛市場或保安市場營業,且訂定當年度的8月31日為民族路夜市的「大限」。
當時夜市的攤商認為中國城、國花大樓租金和管理費昂貴,而友愛、保安兩座公有市場的保留攤位位於三、四樓,擔心影響遊客的造訪意願,因此多不願搬遷而極力抗爭,最激烈時還曾有代表至臺北中正紀念堂抗議。
時間拖到1983年的8月31日,民族路夜市終究還是在這一夜之後劃下句點,但市政府與原夜市攤商間仍僵持不下,最後才在省議會蔡介雄議員和省政府的介入下,市政府在北區鄭子寮文小53用地興建臨時攤販區以收容原夜市攤商,即今天的小北商場。
而雖然當時市政府整頓的目標為民族路夜市,其他市區內的街邊夜市也受到不同程度的波及,如位於當時市區邊緣的菱洲街夜市也遷移至郊區,成為今天武聖夜市的前身。其他如仁和、光州夜市等則可能是本來就在郊區,所以沒有在這波整頓中消失,而出現在上面那張附圖當中。
另外,因為民族路夜市案的影響,臺南市區主要的夜市也從原本的街邊夜市,轉為劃定一塊空地作為攤販集中區的模式,成為臺南夜市的一大特色。
對照現在市場處的夜市名冊,可以發現當年的25處夜市中,留存至今的有:東區的仁和夜市(仁和市場)、南區的灣裡夜市(灣裡市場)、西區的武聖夜市、北區的成功夜市(小北新成功夜市)以及安南區的十二佃夜市、中洲寮夜市、和順國宅夜市(安中傳統夜市)、土城夜市(土城聖母廟夜市)、港仔墘夜市(樺谷夜市)等9處。
其他如大東東夜市、大東夜市、大益夜市、鄭仔寮花園夜市、新永華夜市、新同安夜市等6處夜市,則多源自於千禧年前後新成立的夜市。
參考資料:
《臺南市志》;臺南市政府;1978年
[註]實際上出版年應該在1986年之後,不過這本書是在林森圖書館的罕用書庫中,調閱的時候忘記拍頁尾的出版年,只好先依據市立圖書館館藏查詢的資料
吳昭明;〈生活休閒〉台南點心文化的時空背景 ──民國70年為界;中華新聞雲;2024
年1月8日。
維基百科〈民族路夜市〉頁面
臺南研究資料庫〈武聖夜市〉頁面
臺南市列管夜市名冊;臺南市市場處;2024年4月24日
--
原來仁和夜市這麼老喔
以前小時候有逛過光州夜市
中洲寮夜市真的蠻久了 我小時候人很多
撈金魚 抽氣球大獎有送鸚鵡 還有類似卡丁車 蛇湯這類東西
然後路邊東山鴨頭人爆多
我大概因此養了一堆金魚 鸚鵡 蠶寶寶 寄居蟹
大東夜市 花園夜市第一天我也有去打工過
小時候也有逛光華夜市。就府連路旁邊。記得那時候對面東門
龍山殿後初一十五交改問事,若遇到星期一,我們就會去逛夜
市。記得好像是整條樹林街到旁邊的光華街的樣子
我小時候逛的夜市在崑山梁漢社旁的巷子裡,然後在一
個是維爾康夜市
崑山梁漢社巷子我記得。之後改到成大城,再之後就消失了。
記得民族路夜市攤位後面好像有條大水溝
整條路人山人海 加上中間汽車公車通行
成大城以前是夜市沒錯
還有三星夜市
記得第一次吃山龍湯就在民族路大水溝上
三星比較難逛 都在大樓下方巷子裡
後來去台北士林跟西門町才發現都在巷子裡面逛
三星廣場感覺沒落很久了
友愛市場也沒落了
原來仁和這麼老,我還以為歸仁夜市很老結果居然不在名單內
酷! 謝謝分享
想不到仁和那麼老+1!
水溝還在呀 就是德慶溪
只是箱函化
這上面應該只列舊台南市
歸仁應該有3-40年
我小時候中山路搭車人都滿出來
那時還有興南客運
種花了統帥賓館也一個夜市 南工夜市印象以前比較大 但大東
成立後 很多攤商轉到那邊
文化中心對面也曾經有一個市集
後來才變資源回收場 又變巴克禮公園
光州市場消失了 小時候那夜市就沒人了
三星夜巿主要是停車很難停 其他好停的夜巿開了就沒人去了
文化中心是假日才有,那時還有騎馬,也有烤小鳥
感謝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