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舷側齊射炮術的發展 Part V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舷側齊射炮術的發展 Part V作者
helldog
(媽寶地狗)
時間推噓 1 推:1 噓:0 →:0

炮手實在是太少了

或許我們還可以從炮手的人數,來推算一二;1570年代,當時似乎每一門炮最多分配到一個人;根據一條當時的法則,炮手應當佔據一艘軍艦人員編制的七分之一,而當時的船上總人數大致是每3個人對應5噸的噸位:一艘500噸級的戰艦上有300人,武裝28門半蛇炮或更大的火炮,炮手就是21~28人。

這樣的人數是無法操作全部大炮的;根據1588年海戰的經驗,一名批評者說,應當大大增加炮手的數量,使他們能夠勝任"轉動、推出和拉回火炮的任務",但他的理念並沒有被接納。到了17世紀初,炮手的數量僅僅上升到了平均2至3人對應一門火炮,到了1630年,專家對此的意見是,為了操作一門半加農炮(重量為2.5噸),炮組是四個人。

雖然增加到每門炮4個人,然而17世紀的批評者仍然認為缺乏足夠的人手;雖然可以從甲板上借調水手,但英國人的戰術往往是從上風方攻擊,因此速度優勢顯得十分必要,想要有速度優勢,就需要有足夠的水手在上甲板操作風帆;因此,一艘船還是會缺乏足夠的人力來對大量的火炮完成操作。當時的艦長提到:「 在戰鬥一開始,我讓炮手進入船艙,而讓所有的水手待在艙外(否則我無法趕上敵人),為此,因為缺少人手,而大大拖延了操作火炮的時間;如果不是因為這些原因,炮手本可以發射多得多的炮彈。」
如上文,十六世紀的炮手數量,只有所需數量的1/4,那你要炮手們在戰鬥過程中,完成每一門火炮的操作,根本是不可能;當時的場景肯定是,一組組人員從一門炮移動到另一門炮,依次進行裝填,無論採用什麼方法,裝填所有的火炮,肯定需要很長的時間,而在裝填過程中,逗留在敵艦的射程之內,顯然沒有必要。

或許我們可以用另外一組數字進行佐證;在1588年的格拉沃利訥港(Gravelines)戰役,威廉·溫特爵士的座艦前衛號(Vanguard)發射了500發炮彈,而這艘軍艦一共擁有32門
的半加農炮、蛇炮和半蛇炮;由此可以算出,前衛號的火炮射速為每小時1.75發。對上英艦用8字形航行駛向敵艦開火一次,再駛離敵艦,然後花費1小時完成整個戰術的過程[註],我們可以大膽提出解釋,不管英國人有沒有使用四輪炮車,不管英國人是靠火炮後座力把炮車退回艙內,還是炮手把炮車拉回艙內,還是炮手騎在火炮上填裝炮彈,都是駛離敵艦後才能進行的。

註:當代人的描述可以證明攻擊一次就是要花這樣久的時間;荷蘭旅行者揚·惠更·范·
林斯霍滕(Jan Huyghen van Linschoten)作為一艘葡萄牙船隻上的乘客,經歷了無敵艦隊之役,按照他的描述:「當我們射出一發炮彈之後,我們至少需要一個小時才能將它再次裝填好。」

既然當時不管是英國人還是西班牙人,戰艦都必須駛離敵艦後才能對重炮進行再裝填,那為何西班牙人的戰船不駛離自家的陣型,然後進行彈丸再裝填呢?答案就在於無敵艦隊的組成;西班牙戰船需要保護自家那些商船、輔助艦;這些船上載滿帕爾馬公爵所帶領的大批士兵,這些軍隊打算日後登入英格蘭用的;所以戰船早早打光重炮卻不敢離開艦隊,只能用輕型火炮對英國人還擊,淪為一面倒的挨打。所以無敵艦隊的失敗,絕對不是兩輪式炮架的錯。

to be continued

參考資料與出處
THE DEVELOPMENT OF BROADSIDE GUNNERY 1450-1650
Naval Warfare in the Age of Sail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1.76.152.42 (臺灣)
PTT 網址

jimmy568001/06 02:13Interest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