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Fw: [問卦] 義大利打輸衣索比亞

看板Warfare標題Fw: [問卦] 義大利打輸衣索比亞作者
sam09
(柊鏡)
時間推噓 4 推:4 噓:0 →:2

※ [本文轉錄自 Gossiping 看板 #1UMuKrcW ]

作者: sam09 (柊鏡) 看板: Gossiping
標題: Re: [問卦] 義大利打輸衣索比亞
時間: Sun Mar 1 17:49:33 2020

※ 引述《sanae0307 (防空棲姬人柱力)》之銘言:
: 因為衣索比亞背後有人啊
: 而且人家才不是土著拿長矛
: 是像同年代的中華民國國軍一樣用萬國牌裝備
: 而義大利不用說那時根本就沒有做好對外戰爭準備
: 1940墨魚要跟德國一起開戰的時候
: 義大利海陸軍大老都反對
: 海軍說裝備不夠而且七成商船都在世界各地還沒召回,現在開戰的話超過一半船會被英國扣
: 押
: 陸軍說根本還沒做好訓練,最少要等三個月
: 但是墨大佬就不理海軍和陸軍的意見,直接打仗
: 義大利軍其實品質很好,但那個長得像許效舜的國家領導人卻是習包子等級的雷隊友
: 順帶一提,義軍在蘇聯戰場表現很猛

這篇一堆人沒搞清楚狀況,1935-1936年的第二次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之戰,結局是義大利獲勝,衣索比亞被全境佔領,直到1941年才被英軍光復,兩邊的陣亡比例是1:15。


今天剛好是阿多瓦戰役124周年(1896年3月1日),這篇就當作紀念。


義大利在衣索比亞的失敗是1894-1896年的第一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這場戰爭的背景是歐洲各國在19世紀末瓜分非洲,起步最慢的義大利已經沒地方可以殖民,只好向當時非洲唯二的獨立國家衣索比亞下手。(另一個是西非的賴比瑞亞,他後面有美國罩著)

衣索比亞從18世紀中以來歷經了整整一個世紀的混亂時期,1855年時才由所羅門王朝旁支的特沃德羅斯二世(Tewodros II)完成統一,但這位皇帝捲入了英國/埃及與蘇丹之間的戰爭,最終敗給英軍而自殺,英國也藉此佔領索馬利蘭(現在的索馬利亞北部)。

約翰四世從前任皇帝死後的混戰中勝出,此時埃及在蘇丹兵敗,便透過英國向衣索比亞求助,希望能借道撤退,衣索比亞方面則以此要求英國協助衣索比亞進行軍事改革,並且參加計畫瓜分蘇丹的行動。

在義大利方面,義大利自統一以來便將法國視為假想敵,當法國控制了地中海對岸的突尼西亞,又在紅海出口的吉布地建立殖民地之後,義大利便在英國慫恿下展開入侵東非的行動,藉此牽制法國擴張。1885年,義大利入侵衣索比亞海岸(現在的厄立垂亞),使得在前線作戰的約翰四世腹背受敵,國內又爆發叛亂,使他最終在蘇丹邊境決戰時中彈陣亡。

下一位衣索比亞皇帝是孟尼利克二世(Menelik II),他原是所羅門支系的紹阿(Shewa)國王,算是帝國下的半獨立勢力,但紹阿王國在1855年被特沃德羅斯征服,孟尼利克遭到俘虜,待了10年才逃回故土重建勢力,而他背後的支持者正是義大利。

當義大利在1885年入侵衣索比亞時,孟尼利克當然站在義大利一邊對抗約翰四世,並在義大利支持下當上衣索比亞皇帝,雙方於1889年締結《烏恰勒條約》(Treaty of Wuchale),割讓了衣索比亞海岸,義大利藉此在東非取得第一塊殖民地。

然而,這個條約在翻譯上出現了誤解,其中第17條的阿姆哈拉文(衣索比亞官方語言)版本是「義大利參與衣索比亞外交」,但義大利版本卻是「義大利主導衣索比亞外交」,義大利也援引這條規定,宣布衣索比亞是他的保護國。孟尼利克向列強提出抗議失敗後,便宣布片面廢除這個條約。

義大利原先打算以賄賂和分化對付衣索比亞,失敗後雙方遂於1894年爆發戰爭。在先前1885年的戰爭中,衣索比亞的裝備極為落後,絕大多數士兵只能持用冷兵器,雖然藉著數量及地利優勢,在野戰中勉強能擊退數量較少的義大利偏師,但碰上義軍主力或設防陣地時,衣索比亞方幾乎啃不動。

衣索比亞軍在10年內大舉推動軍事改革,讓至少一半的部隊換裝火器,動員能力也大有進展,軍隊數量遠勝義大利軍;但各地領主的軍隊素質仍然參差不齊,而且武器來源相當複雜,從最新款的到拿破崙戰爭時期的武器都找得到,除了孟尼利克的禁衛軍裝備最妥善外,其他地方軍得戰鬥力仍然十分有限。

義大利軍在厄立垂亞有一萬四千人,由巴拉蒂耶里(Oreste Baratieri)總督指揮,進攻衣索比亞北部的蒂格雷(Tigrey)地區。義軍在1894-1895年之間與衣索比亞多次交手,打出一波八連勝戰績,但孟尼利克的主力絲毫無損,這使義軍之中出現了輕敵的情況,就連義大利政府也覺得局勢穩了,便開始著手削減軍費。

1895年12月,義軍與孟尼利克率領的衣索比亞主力在安巴阿拉吉(Amba Alagi)首次交鋒,義軍只有四千人(一半是厄立垂亞本地士兵),衣軍則是三萬餘。義軍認為守在陣地中應該安全無虞,但衣索比亞方的火力遠高出預期,義軍的陣地遭到突破,包括指揮官在內有三分之一的官兵陣亡,這是衣索比亞拿下的首勝。

隨後衣軍乘勝追擊,包圍蒂格雷大城莫克萊(Mekele),由於經費不足,該城的要塞一直沒有完工,守軍也只有一千多人,衣軍圍城半月後便宣告投降;而為了爭取談判機會,孟尼利克直接釋放了所有俘虜,向義大利釋出善意。

巴拉蒂耶里對莫克萊的失守相當震驚,他判斷衣索比亞軍的數量太多(確切數量不明),很快就會因補給不足而後撤,決定採取守勢。但義大利政府聽聞消息後,反而慷慨的送來大筆補給,並下令要他發動反擊,以挽救國內輿論。

為此,巴拉蒂耶里決定在阿多瓦(Adwa)的山丘上建立陣地,他手上約有二萬官兵、五十多門火砲,面對孟尼利克的12萬大軍(80%裝備火器,約有一半是最新款),衣軍同樣也有四十幾門火砲,甚至還請了俄國軍事顧問。雙方在阿多瓦對峙了兩個月,反而是義軍的補給先見底了,迫使巴拉蒂耶里只能選擇進攻。

1896年2月29日夜間,義軍兵分三路出擊,但三支部隊的距離太遠,道路條件十分惡劣,造成彼此間無法聯繫;反觀衣索比亞軍藉著主場優勢,已準備好以逸待勞。3月1日清晨,義軍左翼的阿爾貝托尼(Albertone)縱隊突然發現自己走進了衣軍包圍圈,應戰同時緊急向其他兩路縱隊求援,但中央的阿里蒙蒂(Arimondi)、右翼的達伯米達(Dabormida)兩路在馳援時也被截住,指揮官皆在混戰中戰死。

中午,衣軍出動預備隊,將陷入包圍的阿爾貝托尼縱隊摧毀,並展開追擊,一口氣將殘餘的義軍趕回厄立垂亞邊境。義軍在阿多瓦損失傷亡九千餘人,另有三千人餘被俘,衣軍的損失大約介於一萬至一萬五千之間。

衣索比亞並沒有乘勝反攻,而是見好就收,讓義大利廢除了《烏恰勒條約》,改簽了
《阿迪斯阿貝巴條約》取代,承認衣索比亞是獨立國家,雙方正式劃分邊界,也讓衣索
比亞在歐洲列強間贏取了聲望,以及四十年的穩定。

--
歷任蘇聯領導人一同搭火車下鄉巡察,不料開到一半前面沒鐵軌了。
列寧跑到附近的村莊向村民發表演說,題目是「鐵路對社會主義的重要性」;史達林
下令槍斃車掌,把剩下的服務員流放西伯利亞;赫魯雪夫要人拆了後面的鐵軌,鋪到
前面去讓列車繼續開;布里茲涅夫老神在在地坐著,自己搖晃身體假裝列車還在動;
戈巴契夫提議:「不如我們拆了車廂,搬到有鐵軌的地方再組裝起來。」
於是蘇聯解體了。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218.35.75.27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Gossiping/M.1583056181.A.9A0

abc9bitedi: 熱弩被重投丟爆正常吧 111.83.235.37 03/01 17:54
pp0731: 嗯 譚德賽要下台沒? 49.158.50.25 03/01 17:54
yoshilin: 你是cheap嗎? 101.137.46.194 03/01 17:56
fragmentwing: 推這篇 有興趣把這篇移駕到戰史板嗎 42.77.102.90 03/01 18:03
zhxl: 八卦就一堆史盲 1.161.169.148 03/01 18:28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sam0903/01 22:52剛好在隔壁版看到這題目,簡單回應一下

※ 編輯: sam09 (218.35.75.27 臺灣), 03/01/2020 22:53:21

wittmann421303/01 23:18記得之前這仗有詳細版的?

atteleitus03/01 23:48有 吉米大寫的

a43500703/02 01:53推 義大利戰力弱的刻板印象由此展開 XDDDD

articlebear03/02 02:30nomic也有寫更詳細更好看的

chuckni03/02 03:32有,幾年前有系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