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隨筆-古典名將列傳:福基翁(3)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隨筆-古典名將列傳:福基翁(3)作者
chuckni
(SHOUGUN)
時間推噓 5 推:5 噓:0 →:4

力挽狂瀾


除非有人反抗他,他是不會罷休的,我可以當著眾神發誓,我認為腓力正在為自己建立的功勳忘乎所以!德摩斯梯尼 第一篇反腓力辭 公元前351年





福基翁他並不是一名純粹的武人,或應該說在古典時代城邦其實不存在單純的武人,軍事僅僅是公民生活的一環。福基翁他有著自己的政治理念,他認為:文規文,武規武。他的期望是恢復古老的制度,讓政府針對事務做出區分並充分授權好讓文武分離,並達到專業分工的目的。




他所掌舵名為雅典的這艘船,卻是一艘正在緩緩下沉中的船,他知道馬其頓遲早會吞了整個希臘,也知道雅典就算聯合希臘也無力阻止,但他無法阻止激進的民意與輿論將雅典推向自我毀滅的這一條路。



在公元前351~349年期間,他領導了一次塞浦路斯的遠征。




公元350年,為了對卡爾西狄斯半島的總攻擊能無後顧之憂,腓力這利用金錢賄賂此時在雅典控制下的優卑亞暴動,349年,福基翁奉命出征保護優卑亞。他抵達優卑亞之後,隨即發現情況一團亂,叛亂四起,甚至連立足點都沒有。不過福基翁在一塊高地上建立營地加強防務,積極備戰並召集同盟軍隊集結。期間雖然不時有本地人逃出營地,但福基翁沒有阻止。他認為這些人的戰鬥力本來就不可信。





不久敵人上前來尋求會戰,福基翁此時正依照戰前習俗進行占卜,但其中一名將領忍不住性子擅自出擊,接著其他部隊也壓不住衝動跟著衝上去結果遭到擊敗。當福基翁占卜完之後,雅典人才開始準備作戰,此時外面的軍隊已經被擊敗,他們逃向營地,而敵人也順勢衝向營地,但沒有發現雅典人已經準備好的叛軍被雅典人反擊,許多人在混亂中摔入壕溝中被雅典人殺死。戰後,福基翁冷靜的善後,他擔心因為市民的憤怒下令處決所以把這些俘虜都放了。隨後他啟航回國。而後同盟者惋惜他們失去了一個公正的指揮官,因為他的後繼者不僅搞得一塌糊塗還被敵人俘虜。




在344到343年間,福基翁率領雅典軍參加了一場墨伽拉的革命,那時墨伽拉有一派希望加入馬其頓的同盟因此另一派向雅典請求支援鎮壓,為了表明決心福基翁在向市民大會提案之後直接就帶著雅典人從會場出發,他們士氣高昂的前往墨伽拉並協助墨伽拉人建立了防禦。





公元前341年,德摩斯梯尼第三篇反腓力辭問世,雅典如今積極的派出使者並備戰馬其頓,雅典人就連波斯都想拉攏,這一年德摩斯梯尼出使拜占庭成功拉攏拜占庭加入雅典同盟,這惹來了腓力的全力進攻,配林多斯和拜占庭圍城戰開打在即。



拜占庭圍城戰



https://i.imgur.com/7Pdt40d.jpg

圖 隨筆-古典名將列傳:福基翁(3)





在要求拜占庭和佩林多斯脫離雅典同盟失敗後腓力於夏季集結馬其頓艦隊通過赫勒斯滂進入博斯普魯斯海峽,他們從海上開始控制進出黑海的船艦,並帶著大型攻城器械登陸沿岸,開始對兩城的攻擊。腓力對此次遠征的結果充滿信心,他認為可以徹底征服科爾松尼斯半島到拜占庭一線的沿岸區域。





在拜占庭和佩林多斯的戰局卻出乎意料的陷入了苦戰,儘管野戰馬其頓陸軍無敵手,但攻城的話他們仍舊受困於防禦工事阻礙。他首先進攻佩林多斯,但在看到拜占庭船隻從海上輸送物資進入城內轉而分兵攻擊拜占庭。在佩林多斯,原先馬其頓人已經用攻城武器突破了外牆防禦,但衝入城中後卻因為市民在狹窄的城區處處佈防結果被打退,在拜占庭則是受到了高牆阻擋進攻陷入停滯,逐漸轉變成長期抗戰,馬其頓艦隊也持續封鎖海峽地區。夏末,腓力於海上逮到了一個打擊雅典的機會。




雅典的黑海糧道是伯里克利時代所建立的航線,每年夏末,來自沿海各城市的運輸船會在拜占庭附近的海灣集結等待雅典的護送艦來一起前往比雷埃夫斯港,船隻多達兩百艘,這些穀物價值連成。今年原本將由卡雷斯率領四十艘戰艦前來護送穀物船,不過腓力的艦隊此時也在海上,他不想放過這個誘人的戰利品於是下令從海陸對集結的船團進行攻擊,這場行動大豐收,這些穀物變賣後的收入高達七百塔蘭同。腓力認為只要打斷雅典的糧食供應他們就會急切的進行和談準備,但事實上情況卻完全相反。




當時雅典在拜占庭戰線的最高指揮是卡雷斯,但卡雷斯在本地的行動屢遭挫折,他不只是沒能救到穀物船團,當他帶著艦隊在沿海城市支援但這些城邦的人卻因為恐懼沒有讓他的船艦進入。這些挫折引來許多對雅典不利的流言,而市民大會大加的撻伐那些煽動他們開戰的人並對沿海城邦的不配合感到憤怒。福基翁此時站出來替這些城邦說話,他認為不應該為那些城市動怒,而是雅典派遣的將領不受人信任。市民聽了福基翁的演說後改變心意了,他們決定再派遣一支艦隊支援。公元前340年,在雅典有產階級的贊助下福基翁再次當選艦隊指揮並組建好一支新的艦隊,他受命挽救即將淪陷的赫勒斯滂和博斯普魯斯地區。



福基翁的出征替雅典帶來了好運,他們的艦隊在目的地遇上了先前因為雅典的外交工作而前來支援的援軍,那些在同盟戰爭站在雅典對立面的城邦:希俄斯、羅德、科斯的戰艦也在等待作戰,他們加入了雅典支援拜占庭戰爭的行列與福基翁共同對抗馬其頓,而福基翁的出征讓同盟者充滿信心,拜占庭人主動邀請了原本打算在城外紮營的福基翁進駐城內。



這次的遠征對腓力來說是一個恥辱,不只令他先前戰無不勝的成績終止了,在拜占庭戰爭期間,除了雅典的穀物船之外,他的原定目標佩林多斯和拜占庭一個都沒打下來,執行封鎖的船艦輸掉了海戰還被俘虜了好幾艘,在城市周邊的據點也被福基翁奪走了好幾個,福基翁組織了從海上對馬其頓沿岸的襲擊行動,腓力甚至在激烈的攻防中受傷,他最終只能放棄拜占庭和佩林多斯開始撤退,而且由於此時雅典人控制住海上,腓力只能使用計謀把福基翁的艦隊騙走趁機搭船回到馬其頓。





福基翁的救援不只是救了拜占庭沿海的城邦,當時希臘的反馬其頓風氣推波助瀾下雅典彷彿又再一次的成為了希臘的盟主,但他在拜占庭的勝利並沒有改變他做為主和派的立場,透過武力對抗馬其頓始終都不是他的想法,但如果雅典人要他出征,那他仍舊義不容辭,他始終是雅典公民,會為了雅典的利益而戰。




福基翁的勝利並不只屬於他的,由於雅典和馬其頓在正面衝突中獲勝,長年以來一直鼓勵雅典人起身對抗的德摩斯梯尼也獲得了讚譽,一直以來提醒雅典人應當防範馬其頓使他的政治聲望達到了最高峰,他總算可以利用自己的影響力開始進行他已經想了十年的海軍改革案,之後甚至成功拉攏長年和雅典為敵的底比斯加入反馬其頓戰爭(註1)。




儘管雅典取得了對馬其頓戰爭的勝利,但這場勝利僅僅是短暫的餘輝。公元前338年,腓力透過陸戰於喀羅尼亞平原大敗了雅典和底比斯為首的希臘聯軍,德摩斯梯尼和卡雷斯從戰場上逃離,底比斯指揮官特阿根尼和富盛名的聖隊全員戰死,希臘聯軍徹底的失敗終結了福基翁在拜占庭的努力。福基翁自拜占庭回來後,他一直拒絕雅典人和腓力徹底清算,但那始終無法制止激進派的躁進,他們輕率地率領雅典一萬名雇傭兵參加了喀羅尼亞的戰爭導致戰後雅典陷入危險的立場。不過幸運的是儘管拜占庭遭遇了屈辱的失敗,腓力此時對雅典的態度還是明顯的好過其他的城邦。





福基翁在喀羅尼亞戰後被雅典人委以重任,他取得了決定雅典事務的大權,由於腓力在戰勝後仍對雅典釋放出最大的善意的關係,福基翁展開和腓力的談判。雖然最終戰敗的雅典只能忍受難以被接受的條件放停戰,不過底比斯經此一戰已經徹底被打敗,雅典雖然還有餘力但也僅僅是風中殘燭,雅典和其同盟者雖然在腓力允許下保留其城邦自主但被迫加馬其頓主導的科林斯聯盟,所有希臘城邦都被迫加入這個聯盟奉馬其頓為盟主,除了底比斯和斯巴達,腓力直接的佔領了底比斯讓他成為馬其頓的屬國,而斯巴達則是拒絕加入馬其頓的聯盟。





福基翁和平條約的一些條款令他在雅典遭受了一些罵名(註2),但卻也保住了雅典的基業不至於被腓力連根拔起,科林斯聯盟的誕生宣言著城邦時代的終結。儘管雅典稱霸的時代結束了,但福基翁的征程還沒,不久之後,腓力遇刺,希臘再次發生劇烈的變化...。




註:
1.當時馬其頓軍隊離雅典非常近,害怕被從陸上直接攻擊的雅典派人前往維奧蒂亞聯盟大會希望拉攏盟主底比斯加入雅典的反馬其頓行列。他們抵達時剛好馬其頓的使節也在場說服維奧蒂亞人應當作為馬其頓同盟者提供通往阿提卡的道路。最後雅典使節團通過極端優渥的條件才成功說服維奧蒂亞人不要加入馬其頓陣營,他們提出作戰時由維奧蒂亞掌握指揮權、提供部分海軍指揮權給維奧蒂亞指揮官(主要是底比斯)並承擔三分之二的戰爭開支等多項費用,最終說服了維奧蒂亞加盟對抗馬其頓。


2.腓力在喀羅尼亞戰後將雅典戰歿者的骨灰送回雅典並且釋放了全部的雅典戰俘,與之相比底比斯戰俘全數被賣做奴隸,城市被佔領。基於對雅典海軍戰鬥力的渴望和控制雅典有利於希臘地區的掌控等原因他非常積極的希望與雅典停戰,不過雅典的海上同盟必須解散,腓力僅允許雅典繼續控制薩摩斯、雷姆洛斯、音布洛斯、斯凱洛斯和提洛等島嶼。而他在戰後條約要求雅典人及其他同盟者提供艦船和馬匹為即將到來的波斯遠征準備。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18.160.75.57 (臺灣)
PTT 網址
※ 編輯: chuckni (118.160.75.57 臺灣), 03/06/2020 17:30:23

hgt03/06 19:11天啊 底比斯好悲壯XD 腓力跟亞歷山大好像都很討厭底比斯

hgt03/06 19:12原來腓力攻不下拜占庭,福基翁也出了大力氣,你沒說真不知道

chuckni03/06 19:59如果我沒看普魯塔克我也不知道岩明均魔改那麼多

o0760803/06 21:32岩明均算是省略許多地方吧,該提的還是都有提到

articlebear03/07 04:22推。雖然在腓力允許"嚇"保留其城邦自主。應該是"下"

articlebear03/07 04:22不好意思好像老是在挑錯字喔

atteleitus03/07 08:28沒有所有人都加入科林斯聯盟吧

atteleitus03/07 08:37記得他恐嚇斯巴達人之後被回一句如果

對,忘了斯巴達了

diechan03/08 12:08這篇很有趣,跟歷史之眼對照著看

※ 編輯: chuckni (118.160.75.57 臺灣), 03/08/2020 20:13:43 ※ 編輯: chuckni (36.230.64.175 臺灣), 04/07/2020 16:3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