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路易十二世的義大利攻略[上]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路易十二世的義大利攻略[上]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 9 推:9 噓:0 →:6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1/02/blog-post.html

--

路易十二世的義大利攻[上]


到了1498年,法王查理八世在義大利的冒險趨近於完全失敗 ,他也沒來得及重拾攻勢。在當年春天棕枝主日(Palm Sunday)的前夜,查理八世出席一場在城堡壕溝中舉辦的網球(jeu de paume,現代網球的前身)比賽;沒注意到壕梁太低的他一腦門撞上壕橋,初時沒有大礙,但在比賽結束、打道回府的路上經過同一處壕梁,卻突然不醒人事;隨從不敢隨便移動他,查理八世在充滿尿騷味的壕中足足躺上九小時,於1498年4月7日夜半一命嗚呼,年僅28歲。


法王駕崩的消息很快傳遍歐陸;將悲報(?)帶去威尼斯的信使一路上騎死了13匹馬。對飽受法國侵攻之苦的義大利諸邦來說,查理八世之死總算讓眾人鬆了一口氣。然而現在放鬆失之過早;查理八世沒有子嗣,第一順位的繼承資格落在其外甥、現任的奧爾良公爵身上,是為路易十二世(Louis XII)。在他還是奧爾良公爵時,就因為其家系握有米蘭公國的繼承權而積極參與查理八世的義大利遠征;新任法王一旦登基,不單是整個法國的權柄,對米蘭念念不忘的意志也在繼承之列──在路易十二世的加冕禮上就已經把米蘭公國
的爵號列入法王一長串頭銜當中。


與其前任一樣,侵入義大利首先得打理好法國周邊諸國的關係,而路易十二世幾乎是一登基就與西班牙、英國、瑞士展開談判,派去義大利的使節也絡繹不絕;除去那不勒斯與米蘭,幾乎所有義大利邦國都收到了同盟的邀請,或者請他們至少保持中立。威尼斯表現積極,甚至搶在法國人的使節到來前先遣使者締約,要求事成後瓜分米蘭。這多少有些諷刺,因為在上一場戰爭中米蘭、威尼斯尚且是盟友,雙方聯手在佛爾諾沃戰役(battle of
Fornovo)中截擊法軍,教宗還因此稱讚威尼斯是「義大利的解放者」;但那場損失慘重的「勝利」實際上把威尼斯打怕了,捲土重來的法軍來勢洶洶,與其打不過,不如加入。至於其他義大利諸強,佛羅倫斯雖然與威尼斯有隙,但仍然傾向於法國;教宗則很容易地被法國人提供給他親兒子的公爵爵位給收買。至於米蘭,執政的斯福爾札家族的盧多維科
(Ludovico il Moro)不但早把1495年同法王查理八世訂下的同盟廢除,還因為支持佛羅倫斯而搞壞了與威尼斯的關係。威尼斯與法國間的同盟並不容易,談判桌上幾乎拉鋸了半年才講好條件,但總算是訂下了;威尼斯以出兵1,500「騎」 (lance )、步兵4,000、資助10萬杜卡特(ducats)作交換,將取得阿達河(Adda river)以東的所有領土。並非所有威尼斯人都認可強大的法國而不是米蘭成為未來的鄰居,威尼斯總督就是堅定的反對者之一;但他們的反對票每次都被更多的贊同票否決。


法蘭西與威尼斯的同盟條約簽訂後保密了幾星期才公諸於世。許多義大利人還存有幻想,懷疑威尼斯是否真心要幫助法國人;而沒有威尼斯的援助,許多人也認為法國無法自力攻取米蘭。但法國的盟友不僅僅是威尼斯;在米蘭西邊的薩伏衣(Savoy)公國不但同意法軍借道,還提供了步兵二千、輕騎兵六百從征。比起找尋盟友,空虛的國庫更令路易頭疼,但他對錢、對數字比他前任的查理八世要敏感得多;到了1499年4月,路易十二世自稱他的積蓄足供戰爭打上兩年。法王還重組了他的「敕令騎兵連」(Compagnie d'ordonnance),徵招了數以千計的諾曼人(Normans)、皮卡第人(Picards)、加斯孔人(Gascons)、英格蘭人與瑞士人組建步兵。


法軍尚未動,米蘭就已經在外交上遭到孤立。斯福爾札家的盧多維科只能寄望於神聖羅馬帝國的介入;自1493年以來短短五年之間,他就已經給帝國上貢了近百萬杜卡特,無非希望米蘭成為帝國的臣屬換取軍事保護。但時任皇帝的馬克西米連一世(Maximilian I)只想外交干涉,口惠而實不至。絕望中的盧多維科轉而求助於土耳其,希望資助異教徒去攻打威尼斯;連法國都在金錢外交的適用範圍內,大戰前夕盧多維科還冀望能收買法國人免去兵燹。


盧多維科真該把錢花在刀口上;在他大筆送錢的同時米蘭的武力卻遭到忽視、為低薪所苦,留不住人才。1499年3月,盧多維科調兵點將,發現手頭上僅有1,500「騎」、輕騎兵
1,100、以及不滿5,000步兵;而這當中真正準備好能上戰場的更少,到路易發動攻勢前夕大約只有半數步兵可用。懇求神聖羅馬帝國與佛羅倫斯派兵都遭到拒絕,到了7月間,盧多維科開始求助於瑞士傭兵──然而正統的瑞士傭兵是由各州牽頭與各國簽約,瑞士各州
再以各自名義組織部隊上戰場履約;由於法國先與瑞士簽的約,盧多維科此時能徵召到的都是些不守規矩不遵軍令的散兵游勇,缺乏大部隊作戰需要的組織、經驗與紀律。徵雇日耳曼傭兵 、勃艮地騎兵與砲兵的動作更遲,盧多維科不得不把城堡中的火砲都徵用湊出一支野戰砲兵,這對那些年久失修不期待能守多久的城堡倒說不上是弱點。萬策盡矣,盧多維科求助於屬民,大批徵召了城邦中的民兵;但他既非得人望的統治者,舊貴族又看不起他的出身,嫌棄他稅收得重還干涉貴族的家務事,都把盧多維科「保衛米蘭」的努力看作是他借機盤剝的私人事務。


就在1499年7月間,靴尖踏進米蘭的法軍開始圍攻邊境上的城堡,而威尼斯的盟軍也在8月底開始西進,帶上了1,600「騎」與600輕騎兵,全軍大約12,000人;米蘭守軍望風迎降,威尼斯人一路上幾乎沒遇什麼到阻礙就拿下了條約中歸其所有的領土。而在西線,法軍的主力於8月中開始進發,其中包括1,500「騎」、輕騎兵600,共計萬餘騎兵;步兵17,000人,其中有瑞士傭兵6,000,以及砲兵2,500名。法軍征途上的小城羅卡達拉佐(Rocca d’Arazzo)只經過五小時砲擊便獻城投降,守軍與居民反遭屠殺;安諾那(Annona)的守軍抵抗了四天,城陷後也慘遭屠戮。兩城都只有數百守軍,但由五千人重點戍守的亞歷山得里亞(Alessandria)也沒有堅持多久,守將未戰先逃。8月29日,法軍入城時許多守軍才驚慌逃竄,三千人作了俘虜;這回法軍只顧著搶掠,沒任意屠殺。


原本還冀望邊境城池給他爭取點時間招兵買馬,這下盧多維科的算盤落空;而米蘭城中對他的敵意日益高漲不下於入侵之敵,指望民兵是不現實的。9月2日,就在五千法軍(然而其中大部分是法軍的義大利盟軍)進入米蘭之前幾小時,盧多維科捲款而逃落荒而逃,逃往北方向神聖羅馬帝國尋求庇護。法軍數道並出撫定公國餘地,而在9月17日,米蘭的附城(fortress)也投了降,一直待在法國的路易十二世這才姍姍來遲,一路遊憩行獵,10月6日才穿著公爵的冠袍、伴隨著一眾米蘭貴族、義大利各邦的使節進入米蘭。入城儀式少不了觀禮的米蘭市民,但盛裝打扮不怎麼能掩飾觀眾違心的歡迎。包括貴族在內,很多人還以為米蘭將來是當作一領土完整的共和國來統治,但法王慷慨地將公國境內的田產分賜給法軍將士,直接打了米蘭市民的臉。儘管新設立的諮議會(senate)17名成員都由義大利人出任,但首相(chancellor)是法國人,軍事與財政首長也是法國人,兵役與賦役的管理機構就比照法國一省辦理。路易十二世直待到11月8日才走,但早在這之前米蘭人的憤懣就已經紙包不住火;10月29日,就在宣示效忠法王的儀式當天,米蘭市民一陣暴動,活活燒死了幾個稅吏。路易火上加油,召集市民籲求冷靜以對,順便說道征服開銷的40萬杜卡特將由米蘭買單。中世紀以來的義大利各城邦因為在神聖羅馬帝國皇帝與教宗之間選邊站,貴族們往往分裂為教皇黨(Guelphs,圭爾夫派)與皇帝黨(Ghibellines,吉柏林派)互相爭鬥;本來這派系鬥爭沒有法國什麼事,但新來乍到的法國人卻(似乎也沒甚麼不對)偏袒教皇黨,可惹惱了米蘭城中的皇帝黨。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qlz02/13 06:19摩爾人徵集大砲途中,就把預定要提供給達文西鑄造騎馬像的銅

qlz02/13 06:20給徵走了;來不及鑄銅的石膏模戲後來被法軍破壞殆盡,達文西

qlz02/13 06:21一輩子唯一一次試圖鑄造的騎馬像就此落空

wistful9602/13 10:55

ja2307200802/13 11:56

atteleitus02/13 15:17推 摩爾人?

qlz02/13 17:30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綽號為「摩爾人路易斯(Lewis the Moor)

qlz02/13 17:31因為名字有一個Maurus(摩魯),音近Moor(摩爾);

qlz02/13 17:31又因為他膚色黝黑,有「摩爾人」的相貌。

diablo8132102/14 15:57這時候斯福爾札家離當年的傭兵王已經幾代了

qlz02/14 20:25穆奇奧·亞特多羅·斯福爾札是盧多維科·斯福爾扎的祖父,

qlz02/14 20:25盧多維科委託達文西鑄造的騎馬像, 主角就是他爺爺

diablo8132102/15 00:43所以是AOE那個傭兵王的孫子?

zien022302/15 02:53AOE的主角是法蘭切斯科,摩爾人是他的五子襲大哥兒子的

zien022302/15 02:53爵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