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心得] 齊五家兵[起]

看板Warfare標題[心得] 齊五家兵[起]作者
Nomic
()
時間推噓10 推:10 噓:0 →:2

網誌圖文版:https://cimonnomis.blogspot.com/2021/06/blog-post.html

--

齊五家兵[起]


《孫子兵法》〈行軍〉篇寫道「平陸處易,而右背高,前死後生」,又說「凡軍好高而惡下,貴陽而賤陰,養生而處實,軍無百疾,是謂必勝。丘陵堤防,必處其陽,而右背之。此兵之利,地之助也」。山南水北為陽,意為布陣下營時應選在山陵南麓,右方、背後依託高地。《司馬法》卷下〈用眾第伍〉也有類似的內容,說道「凡戰,背風、背高、右高、左險」。英雄所見略同,《吳子》〈應變〉一節當中魏武侯請教吳起,說要是實戰碰上「有師甚眾,既武且勇;背大險阻,右山左水」時該如何處理;這當中令人頭痛的對手也遵循前低後高、左低右高的原則。布陣時後背要依託高地、保護脆弱的後背較好理解,為何右手邊也要依託高處呢?主要原因在於一般人的慣用手是右手,持長兵器的時候右手在後邊施力,所以右邊自然靠後;持弓弩的時候也是以力氣較大的右手拉弦、上弦,所以同樣道理以左側對敵 。


這項原則不僅僅適用於手持長兵器或弓弩的步卒,先秦時期的戰車也不例外──在雙
方戰車交鋒、所謂錯轂而擊的場合(如上圖 ),戰車各自向左逆時針迴旋,一方面保護左側的御者(駕車人),一方面持戈的「戎右」揮戈、互相交擊;由於左彎時是由最左側的驂馬帶頭,而御者右手用以鞭策馬匹的「策」不容易指揮左驂,一般來說左驂得慎選,得是要最能回應御者、聰敏的馬 。這也意謂著車戰的時候,不僅僅是前低後高的地形有利於己方戰車順勢衝刺,由於車列交戰時還有左旋的傾向,最好的地形是左低右高──「右山
左水」是另一種表述方式,水往低處流,有水的地方通常地勢低。


車戰時車列偏於左旋的傾向,在魯成公二年(公元前589年)齊、晉間的鞏之戰中有很戲劇化的體現。史料有闕,雙方的確切布陣不很明瞭,但應該都遵循「必處其陽」的原則布陣於華不注山南麓。這樣布陣對於西來的晉軍來說卻是很不利的,假使晉軍車列錯轂交鋒後向左迴旋,就會碰到山體;而東邊布陣的齊軍可以很理想地交鋒後左轉低處、逆時針迴旋到本來陣地。這一方面使得齊頃公自以為勝券在握,揚言「余姑翦滅此而朝食」,浮躁地乾脆連戰馬都不披甲就驅車入陣;另一方面則使得晉軍在交戰之初陷於險境。晉軍主帥郤克的車右鄭丘緩面對左旋時較難驅馳的丘阜,不得不「苟有險,余必下推車」;而主帥郤克與御者解張也雙雙中箭,受傷的郤克勉強敲響戰鼓,幾乎支持不下去,被箭射穿手與肘的解張接過鼓棒,右手繼續鳴鼓交戰,左手持韁繩勉強駕車。晉軍主帥的戰車因此失去控制而衝向敵陣,但這意外的失控卻鼓舞全軍隨後出擊,竟將當面齊師擊敗。《左傳》寫道:

  「(晉軍)馬逸不能止,師從之,齊師敗績。逐之,三周華不注」 。


  在晉軍擊破當面齊師的同時,齊人沒有立刻奔潰,而是圍著華不注山你追我趕,繞了三圈──華不注是一座特別的山,其周遭一片平曠,只有中央一孤峰拔地突起,海拔高度
197公尺,所以能如此秦王繞柱──之所以如此,大概是因為齊軍本陣敗績的同時,還有
一部分戰車車列剛剛錯轂,正在逆時針迴轉;當晉軍追擊本陣敗退的齊軍時,這部分戰車也剛好繞回到晉軍的背後,雙方編制尚稱完整的車列都「本能地」沿著山麓逆時針迴旋,堅持咬尾、互相追逐,演變成齊師之後有晉師、晉師之後有齊師、難分難解宛如兩條蛇互相吞噬尾巴的奇景。「三周華不注」的戰史奇觀大概是如此產生的;若齊師徹底崩潰,就沒有繞著山陵轉圈圈的必要,四散奔逃才是。


鞏之戰中齊師雖然敗績,但因為地形的關係至少開戰伊始還占了上風。不過,利於己方車戰的地形優勢並不總是在齊國這邊,畢竟包括泰山在內的大部分山陵,都位於齊地南側;這也意謂著會戰時有利於戰車逆時針迴旋的位置,總是位於西邊而非東方。這既有利於齊國向更東邊的萊、莒、更南邊的鄒、魯等小邦擴張,同時也非常不利於抵擋來自西面的入侵。針對於此,齊國的對策是人為地改變對手的行軍路線,從南到北築起封疆內田地間區隔的壟畝,強制將會戰時的戰車行進改為南北向;這一來即使齊師沿著山陵北麓西向迎敵,實際會戰時卻有機會強迫對手與自己南北向對陣,把山陵置於背後依託。或許就是因此被齊師引導至華不注山交戰吃了虧,晉師在鞏之戰後給齊國開出的講和條件之一,就是要求「使齊之封內盡東其畝 」,壟畝全要求改為東西向。


在齊國境內南北相向、背靠泰山、左依水澤的布陣原則到戰國初期都還被遵守。馬陵之戰擊敗魏國後,據《戰國策》齊策一〈田忌為齊將〉的記載,孫臏慫恿田忌乘勝回國、稱機造反時,就說要先扼守齊國西境最險阻的亢父,「然後背太山,左濟,右天唐,軍重踵高宛,使輕車銳騎衝雍門。若是,則齊君可正,而成侯(鄒忌,田忌的政敵)可走 」。

虛擬為周武王設問、姜太公應答、實則大約成書於戰國以後的《六韜》,其中〈犬韜〉的部分提到了「凡車之死地有十」,其中之一是「左險右易、上陵仰阪者,車之逆地也」,箇中緣由已如上述。然而先秦兵家論及交戰地形,並非全部都遵循上述原則。同樣是《六韜》的內容,〈豹韜〉當中武王發話道「與敵人相遇於險阨之中,吾左山而右水,敵右山而左水,與我分險相拒」,顯然占了地形優勢時,太公卻恍若不覺這有什麼劣勢,只簡單回答「處山之左,急備山之右;處山之右,急備山之左」。而當武王提出「遇高山盤石,其上亭亭,無有草木,四面受敵,吾三軍恐懼,士卒迷惑」的想定時,太公更是完全不管甚麼陰陽左右了,只說「或屯其陰,或屯其陽。處山之陽,備山之陰;處山之陰,備山之陽。處山之左,備山之右。處山之右,備山之左」。〈豹韜〉當中的設問都帶有條件限定,因而太公的回答也可說是隨機應變,不能當作一般準則看待。可是同樣成書於戰國以後的《尉繚子》卻也不把布陣的陰陽左右當回事,開卷第一篇〈天官〉就不以為然地反駁道:

「按《天官》曰:『背水陣為絕地,向阪陣為廢軍。』武王伐紂,背濟水、向山阪而陣,以二萬二千五百人擊紂之億(古人的億是十萬)萬而滅商,豈紂不得天官之陣哉!」


1972年在山東銀雀山出土的一批漢代竹簡中,發現了失傳近兩千年的《孫臏兵法》。其中的〈地葆〉篇與《孫子兵法》的〈行軍〉篇類似,集中討論了地形的影響,寫道「絕水、迎陵、逆溜(與水流方向相逆,說明前高後低)、居殺地、迎眾樹者,均舉也(都要趕快離開),五者皆不勝」,看起來好像符合一般的認知;可後頭卻寫道「五墓殺地…軍與
陳(陣)皆毋政前、右,右周毋左周(寧願向右轉也不左轉)」。所謂「五墓殺地」相當於孫子所謂的絕地、死地,布陣時要注意前方、右方不該是這類地形;但詭譎的是孫臏卻馬上接著說,假若真如此布陣,移動時要順時針而非逆時針 ,換言之,如同《尉繚子》主張的「背水陣」、「向阪陣」一樣向死地移動,而非如一般準則所說的那樣逆時針向左迴旋。


《孫臏兵法》與《尉繚子》、《六韜》一樣都成書於戰國以後,《孫子兵法》所謂《孫臏兵法》與《尉繚子》、《六韜》的原則到此時竟變成了為了交戰故意選擇死地。蓄意逼入「死地則戰」的例子,最有名的當屬楚漢相爭時韓信的代表作井陘之戰:

「(韓)信乃使萬人先行,出,背水陳。趙軍望見而大笑。平旦,信建大將之旗鼓,鼓行出井陘口,趙開壁擊之,大戰良久。於是信、張耳詳(佯)棄鼓旗,走水上軍。水上軍開入之,復疾戰。趙果空壁爭漢鼓旗,逐韓信、張耳。韓信、張耳已入水上軍,軍皆殊死戰,不可敗。」(《史記》〈淮陰侯列傳〉)


然後韓信事先安排的奇兵乘機入趙壁,「拔趙旗,立漢赤幟」,發現中計、以為壁壘為敵所得的趙兵奔潰,被反攻追擊的漢兵大破。事後韓信麾下諸將一面慶賀、一面好奇,問道「兵法右倍山陵,前左水澤,今者將軍令臣等反背水陳,曰破趙會食,臣等不服。然竟以勝,此何術也?」韓信答道:「此在兵法,顧諸君不察耳。兵法不曰『陷之死地而後生,置之亡地而後存』?且信非得素拊循士大夫也,此所謂『驅市人而戰之』,其勢非置之死地,使人人自為戰;今予之生地,皆走,寧尚可得而用之乎!」


換言之,諸將信奉的兵法原則固然無誤,然而韓信與其麾下並非兵將宿習,與其期待將士聽令,不如強迫將士人自為戰,這是應付「驅市人而戰」時的特殊應用。然而從前面引用《孫臏兵法》、《尉繚子》、《六韜》中的內容可知,至少戰國時期的兵法家就已經認識到「死地則戰」的特殊應用法;這其實反映了春秋以前貴族封建制的逐步崩解、編戶齊民的時代的到來。


編戶齊民,最簡明的說法是為了應付戰爭規模的擴大,被徵用為兵員的範圍從以前城邦(「國」)中的國人階層擴張到城外的野人、甚至周遭流動游移的蠻夷戎狄;拿起武器的特權普遍化以後便不再是特權,不但貴族逐漸消弭,一起被編入齊民的蠻夷也因而逐步融合到華夏之中。但所謂的齊民化過程,既有以《商君書》為代表、強調耕戰、在秦國大行其道的一種流程,也有在《管子》當中集大成、主張士農工商各不偏廢、反映齊國國情的另一種取徑。在春秋以前,城邦之間有著大量隙地,這些文明間的空隙既是「蠻夷」遷徙的路徑,同時也是文明人逃離文明後的去處,一方面容納了逃名的隱士,另一方面也是如盜跖這般強人窩藏的淵藪。以三晉為主導的齊民化,便是將這些文明的背離者不分文明野蠻重新納入掌控,是以李悝《法經》開篇便寫〈盜〉、〈賊〉,「以為王者之政,莫急於盜賊,故其律始于《盜賊》」 ;這與李悝的另一項主張、「盡地利之教」相輔相成,消滅了隙地、壓縮了不文明的空間,後來便成為商鞅變法時主要的思想資源 。




--

http://cimonnomis.blogspot.tw/

https://www.facebook.com/Cimon543/

--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50.116.197.79 (臺灣)
PTT 網址

JosephChen06/22 10:43兩軍互相咬尾->亞斯提會戰最後階段XD

andystupid06/22 13:40大推,華不注(滑不住)山名與戰役也太有趣了

roseritter06/22 13:47推推

ja2307200806/22 15:34大推

warchado06/23 12:34

wayne112006/23 13:09先推

articlebear06/24 09:37一二樓 XDDD 好精采的文阿

leisesnow06/24 10:30讚!

wistful9606/25 09:50

HarunoYukino08/16 21:50陳柏惟?不就是那個直播嗆一打35實際上自己被打得很

HarunoYukino08/16 21:50慘的那位嗎

HarunoYukino08/16 21:50推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