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TT推薦

Fw: [討論] 關於青年與企業的想法,大家認同嗎?

看板WomenTalk標題Fw: [討論] 關於青年與企業的想法,大家認同嗎?作者
chocholove
(可愛小球球)
時間推噓 2 推:2 噓:0 →:9

※ [本文轉錄自 Salary 看板 #1UnRjfFt ]

作者: chocholove (可愛小球球) 看板: Salary
標題: [討論] 關於青年與企業的想法,大家認同嗎?
時間: Thu May 21 07:21:06 2020




不要問企業可以給青年什麼,先問青年可以給企業什麼

企業怎麼做青年培力?我想,不要問企業可以給青年什麼,先問青年可以給企業什麼?青年可以給企業的是,讓企業跟環境、社會持續產生關聯而不會脫節。

在公共政策網路參與平台,最常來活躍提案的是15歲上下,好比說兩年前有一個15歲青年提案,說塑膠用的吸管、一次性餐具,應該逐步免除掉,他提出可以用甘蔗渣或者竹子類材料做吸管,但是如何把甘蔗渣做成很棒的吸管,這是企業的強項。

企業不要想可以如何幫助青年,公共政策參與平台收到這些15歲上下的提案,沒有一個是為了自己,這和65歲退休後又關心公益很像。所以15歲跟65歲是最好的朋友。台灣很多是這兩代在青銀共創,他們想的是永續發展,也就是下一代、下下一代到七代以後怎麼樣比現在好,而不是今年要怎麼比一年前好。

群眾募資,讓更多夢想變可能
從企業的角度來看,如何跟這兩組人建立關係,同時也是「企業社會責任」轉向為「永續策略」的關鍵,因為「企業社會責任」是賺了錢,偶爾來做好事。

群眾募資是青年培力的重要關鍵。可以讓不相識的人,在產品還是打樣的時候,就能測試市場,看它有沒有市場利益或公共利益,如果沒有,不做就好了,錢退還,沒有任何人有損失。

以前開模是一筆錢,量產又是另一筆錢,賣得好不好,都是傾家蕩產的事。我舉個例,一個師傅發明了反向傘,雨天坐進車裡再收傘,雨滴會滴進傘裡,從頭到尾傘都是乾的,這是很了不起的發明。

這師傅之前用了舊模式,申請專利開模,但沒有賣得很好。後來也沒有資本再開模做這麼多傘,我建議他去跟嘖嘖或貝殼放大等團隊合作,透過群眾募資,把實驗中的傘,給先期參與者來實驗、改進。這很像《湯姆歷險記》,大家付錢幫你刷牆。

他聽了我的建議做群眾募資,原本預計募15萬,最後募到2,000萬。和他同年齡的合作廠商一開始很反對,說「這不是很像詐騙嗎?產品還沒有做出來,怎麼賣給人家?」

後來群募到2,000萬,開模時,一位廠商坐在工廠門口,悠悠的看著遠方說:「時代真的不一樣了。」他們是當年雨傘王國的企業,透過年輕人的設計貢獻力量,包含花色、表布等很多細節,最後開模出來是消費者需要的。這是企業和青年共創的好例子。

青銀共創是國際趨勢
在國際上也有不少案例。我有次去紐西蘭社會企業世界論壇,看到台上是13歲青少年,他們發掘社區各種問題,想方法解決。好比像他們的社區種族間彼此不信任,這些13歲青年通常沒有什麼種族偏見,不同傳統文化的朋友們分在同一組,也不批判,就是想有沒有什麼方法可以解決?透過共同食堂,或者是共同托兒所、老人照護等等,讓社區慢慢放下成見,最後青少年們要寫出商業計劃。

這個商業計劃必須是永續的,等到他們更大一點還可以繼續經營。他們的業師都是創業有成的成年,業師都是真的有顧才問,並不是主導方向。學校提供場地,青少年要辦的事情就辦起來了,甚至到了高中還繼續做。

創新創業、社會價值不是兩件事,不是在學校學創新創業,出了社會再想公共價值。13歲可以任意失敗,等於在付學費的時候就創造出公益價值。

對企業來講,可以有一個social buy的概念,就是把它納入供應鏈,當年輕人做出像這樣有公益價值的產品時,企業可以想辦法幫忙量化。也就是說,年輕朋友幫我們做照護系統、社會安全網,其實省了很多錢,企業原本就會捐助給弱勢,現在可以透過social buy來完成。企業只要願意把這些社會創新的團體納入供應鏈,每一年買到500萬,我就出來頒獎,這是企業的buying power。

自發、互動、共好
關於供應鏈往循環、零廢棄方向發展,這本來就是台灣企業的強項。像材料科學,誰比台灣懂?只要確保我們的政策是有一致性,政府幫企業、年輕新創、利害關係人做好溝通,但在內部溝通時,不要只是剝奪廠商的看法。

就以當時15歲提案不用塑膠吸管為例,我們真的約了一些免洗餐具廠商來共同討論。廠商說當初他們做這個行業也不是為了私利,而是為了公共衛生,因為當時B肝是國病,他們投入這個產業,也是盡社會責任,要說是社企都不為過。但現在B肝已受到控制,免洗塑膠製品造成海洋污染也大到沒有辦法忽視,從他們的角度來看,如果有更好的材料,未必需要塑膠。

透過對話,大家有一致的價值,有一致的價值才不會零和。108新課綱強調自發、互動、共好,為什麼共好是放在最中間的核心價值?大家看很多年輕人是看到自發的那一點,但其實解嚴之後,每一代年輕人都很自發,只要我喜歡有什麼不可以,自發並沒有很特別。那為什麼要透過互動來達成共好?主要的原因是,以前年輕人較不容易遇到小眾的、創新的公共利益社群,現在透過社群力量,就算是只有1/1000人在意的事情,也能找到一群人,這在當年叫做次文化,現在就叫社會創新。現在上網看任何一個群募,隨便就能找到2萬多人跟你關心一樣的事情,公益的概念非常清楚。

以前都是有產品才能賣,現在是先賣了再做產品;同樣的,維基百科以前都是編輯完了再發行,現在不是,現在是發行完再編輯。發行時很爛沒有關係,會越做越好,這一種對於共有的概念去進行貢獻,是網路原生代一出生、一開始用手機就知道的事。

我是數位移民,也是12歲才有網際網路,對我來講,這也是需要學習才能夠瞭解的一種思維。但是比我再年輕4歲的人,他小學一年級就進入這個世界了。意思就是說,現在35歲以下的人,預設的世界觀就是這樣子。

所以如果企業也是這種跟利害關係人一起達成共好,並且覺得即使你現在對社會或環境的關懷,在你的業界是比較孤單的,那年輕人絕對可以幫你連結到全世界正在想同一件事、可能成為你的供應鏈或者是研發夥伴的朋友。


以上想法,分享給大家。



--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來自: 180.217.164.199 (臺灣)
※ 文章網址: https://www.ptt.cc/Salary/M.1590016873.A.3F7

※ PTT留言評論
※ 發信站: 批踢踢實業坊(ptt.cc) ※ 轉錄者: chocholove (180.217.164.199 臺灣), 05/21/2020 07:22:46

eva1945200205/21 07:25為什麼還沒開始賺錢的青年人要先為已經賺到流油的企

eva1945200205/21 07:25業給什麼?

minifat05/21 07:51很前衛的思考

a9693200005/21 09:28因為絕大多數是企業選人,而不是人選企業

Ariettina05/21 11:32現在年輕人也只是盲從主流輿論,幫著政商勾結的企業與

Ariettina05/21 11:32狗官打壓自己的未來而已,而且還能歌功頌德,真是奴性

edith0105/21 11:55我記得之前推出甘蔗吸管時,是因為海龜與對環境友善可分

edith0105/21 11:55解,後來我看到報導說其實它也是復合材料,在泥土中埋5年

edith0105/21 11:55且要日曬才比較能分解,單純只埋著分解時間更長。

edith0105/21 11:57但回歸本質,無論是企業或青年都要有利可圖(無論是社會

edith0105/21 11:57形象或金錢)